-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东阳中学2019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卷 命题:王湘君 审题:叶燕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钗钏(chuàn) 脖颈(gěng) 箭镞(zú) 瓦楞(lèng) B. 间或(jiān) 吮血(shǔn) 纨绔(gù) 窈陷(yǎo) C. 绾着(wǎn) 撇开(piě) 雏形(chú) 夹克(jiá) D. 谬种(miù) 朱拓(tà) 嬷嬷(mó) 名媛(y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虔诚 蕴籍 小厮 铤而走险 B. 逻辑 尺牍 牲醴 方讷圆凿 C. 累赘 谩骂 悖时 饥肠辘辘 D. 商埠 麂皮 刹时 殚精竭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B. 长期食用含有毒品的食物,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如土色、犯困等症状。 C. 老王一直热衷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 D. 肃穆的气氛,庄重的举动。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敛声屏气,用一分钟的默哀,向逝世的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送上最真诚的缅怀。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而今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B.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 C.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D.航天员陈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这个小朋友5颗星星,那个小朋友3颗星星,给老师月亮”的许诺让陈冬发愁了。陈冬说,“幸好后来想到我这次在太空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可以把这些照 片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5.下列语段中句子顺序不合理,调整后的合理句序是( ) 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②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④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⑤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A.①④⑤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6.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齐亦不免矣 C.燕、赵之收藏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7. 下列加点词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中的“灰”和“烟”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天下云合而响应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8.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秦人不暇自哀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其势弱于秦 C.苟以天下之大 D.举以予人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咬文嚼字》节选 朱光潜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 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0.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3分) A. “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 B.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包括诗方面。 C.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这人也就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这是 “套板反应”。 D. 随便在报章杂志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11.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月轮是直指的意义,轮外月晕、晕外霞光是联想的意义。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妙处需要联想到“小龙团”茶泡在泉水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才能体会到。 C. 从前作诗文的人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就能作出好诗来。 D. 只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就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2.在文学之路上,人们如何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马罗大叔 (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 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 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 13.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5分) (1)咱们……好苦哇……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15.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 16.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三、古诗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1题。(18分) 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17.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法度、规定 C.缮甲兵,具卒乘 具:准备 D.无庸,将自及 庸:用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辇来于秦 B. 其谁曰不然 其实百倍 C.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为之请制 较秦之所得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姜武因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郑庄公先封共叔段于京,又听任共叔段“不度”“收贰以为己邑”,既而“命西鄙、北鄙貳于己”,最后“伐诸鄢” 。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 D.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地淋漓尽致。 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姜 氏 何 厌 之 有 不 如 早 为 之 所 无 使 滋 蔓 蔓 难 图 也 蔓 草 犹 不 可 除 况 君 之 宠 弟 乎 公 曰 多 行 不 义 必 自 毙 子 姑 待 之 21.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二)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卜算子 张元斡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斡,宋代爱国词人。②起舞闻鸡:晋代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起舞。晋元帝时,祖逖自请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立誓说:“不靖中原而复渡者,有如此江”。事见《晋书•祖逖传》。 22.(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3分) 23.(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3分) 24. 名句填空(8分)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阿房宫赋》) (2)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 (《六国论》) (3) ,封狼居胥,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 ,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作文(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王心仪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文中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不少网友被文章打动,为这个乐现自信的姑娘点赞;也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答案 (高一语文) 1.答案:D。(A瓦楞léng B间或jiàn C撇开piē 夹克jiā) 2.答案:C。(A蕴藉 B方枘圆凿 D霎时) 3.答案: A。(B面如土色:形容一个人因为惊恐之极而神情木然。 C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D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4.答案B。(A.不合逻辑,“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偷换主语,主语应为“电影”,可加上;C.句式杂糅,“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将“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和“引起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杂糅,可二者取其一;D.成分赘余,“两个双胞胎儿子”重复赘余,可删除“两个”。)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名词作状语。(A名词作动词 C名词作动词 D形容词作动词) 8.答案: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 C定语后置 D省略句) 9. 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10.答案:C。(A“不能捉摸”错,原文是“不易捉摸” B. 原文是“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D原文是“大半都由”) 11.答案:B。(A.原文是比喻C.这是“套板反应”D.原文为“只有……才”) 12.答案:①本着咬文嚼字的精神,随处留心玩索。②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③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13.①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②比喻新颖贴切;③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14.(1)对自己的怜悯;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苦的无奈。 (2)对马罗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 15. ①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②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③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④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⑤ 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 16.⑴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⑵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 ⑶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⑷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 ⑸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 17.A 18.答案:C兼词,于之。(A前者表对象,后者表处所 B前者反问,难道,后者代词,它的 D.前者之代共叔段,后者之取独) 19. B(是先“命西鄙、北鄙貳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 20.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1.(1)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 (2)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22.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3.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融情与景或情景交融),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25、作文指导: (1)赞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贫穷,王心仪没有放弃梦想,没有悲观绝望,而是很好地调整心态,勇于面对贫穷给她带来的困难,克服了贫穷给她带来的痛苦、挣扎与迷茫。贫穷,使她坚强,让她成长,助她步入名校的殿堂。 (2)反对。一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对贫穷能有如此认识和理解,值得敬佩,但这不足以成为“感谢贫穷”的理由。应该明白:绝不能因为家庭贫穷的王心仪考上了北大而感谢贫穷,也不能因为考上北大的孩子写了一篇《感谢贫穷》而感谢贫穷。如果感谢贫穷,那还追求什么富裕?还做什么扶贫工作? (3)贫穷没有意义,战胜贫穷才有意义。王心仪能考上北大,绝不是因为她家庭贫穷,而是 因为她在家庭贫穷的情况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她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而不是贫穷的生活状态的结果。贫穷无法造就美好的品质,只有克服和战胜贫穷造成的困难,才能让贫穷变得有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