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课件,精品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
l 一头质量为6.3×103kg的大象,每支脚掌
的着地面积为600cm2。问:
l (1)大象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
l (2)当大象抬起一支脚,三支脚着地时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l 1.如图28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
G=120N,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
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求:
l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
l (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
l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l 5.小丽家新买了一台电热水器,下表是该热水
器的一些技术参数。
l 型号FED—H50额定电压220V最大水量50kg额
定功率2000W现将水箱中装满水,通电后正常
工作40min,水温从25℃上升到45℃.在此过
程中,求:
l (1)热水器中电热丝的电阻:
l (2)水所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
l (3)热水器的效率.
l 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辆小汽车,小明坐着这辆
汽车匀速行驶144km,用时2h,消耗汽油9kg,
其发动机的功率为23kW.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
答下列问题.(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l (1)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
l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l (3)观察小汽车的外型,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
面高速行驶和静止时,对地面压力哪一个大?为
什么?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1. 探究一:声音的传播
(1)实验装置:如图K1-1所示。
实验现象: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真空罩内,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
得出结论: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真空________传声。
小
介质
不能
第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________。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
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慢。
振动
振动
固体 液体
气体
不同 固体
气体
·新课标
2.探究二: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K1-2所示
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
长度,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幅度大
致相同,观察到钢尺伸出越短,
振动越________,音调越________。
得出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
________越高,音调________。
快 高
频率
频率 越高
·新课标
(2)补充说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
单位是________。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
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
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大于________的声音叫超
声波,人耳都不能听见。
频率
赫兹
20 Hz~20000 Hz
20 Hz 20000 Hz
3.探究三: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K1-3所示。
实验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
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________。
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
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__。
(2)补充说明: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显示音叉
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另外响度
还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
·新课标
大
幅度
振幅 大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转换法
距发声体的距离
第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新课标
2.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K1-5所示,在筷子上缠一
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
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吹哨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
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音
调会更高
A
·新课标
3.如图K1-6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
中不正确的是 (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C
第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比较
特征 含义 决定因素 波形情况
音调
声音的____,俗称声音的
“粗”“细”
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
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
多,频率大,音调高
响度
声音的________,俗称音量的
“大”“小”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波形陡而高,振幅大,
响度大
音色
声音的________,用于区分发
声体的依据
与材料、
结构、振动
方式有关
波形中夹杂的其他频率
的成分不同
高低
强弱
品质
第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
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D
2.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
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
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
________,也能辨别出演唱的歌手。
响度
音色
第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认识噪声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
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无规则
·新课标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如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
笛声、刹车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
的噪声;
(3)施工噪声:如盖楼、打桩的声音等;
(4)社会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商店、集贸
市场里的喧哗声。
·新课标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其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长
期生活在________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在______处防止噪声产生,如排气管上加的消声器;
在______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
屏障或植树造林;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
分贝
dB 30~40 dB
90 dB
声源
传播
人耳
第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如图K1-7所示,这种下凹
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新课标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
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B
·新课标
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
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
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知识梳理
·新课标
考点4 声音的利用
1.回声的利用
声音在__________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声呐
是回声定位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
2.噪声的利用
利用噪声可以除尘、除草、克敌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_。
传播过程 反射
信息
能量
·新课标
3.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利用
(1)超声波:通常把高于________的声音称为超声波,B
超和声呐利用超声波传递________,超声波还能够传递能
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2)次声波:低于________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
波传递信息,如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
另外地震、海啸、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携带的能量具有很
大的破坏力。
20000 Hz
信息
20 Hz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图K1-8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B
·新课标
2.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B
第一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当我们将真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会感觉听
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月球上没有
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2.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乒乓球的
作用是放大音叉的震动,我们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转化法
(放大法),用到此方法的还有探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
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发声体在震动。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 光现象的实验探究
1.探究一:光的直线传播
生活现象:在有雾的天气中,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
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所以在探究光的传
播路径时,我们可以让光在烟雾中传播从而显示它的路径。
得出结论: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际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
同种均匀
第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解释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
就是影子,平时所说的“立竿见影”、“皮影戏”都是
指影子。
(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日食是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
之间;月食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3)小孔成像的形成:如图K2-1所示,沿直线传播的
光经小孔后,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成像。像的特点:
________、大小可变的________;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________。如:树下圆斑、针孔照相机。
不透明 后面 黑暗区域
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 实像
无关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补充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
________的,光在________中的速度最大,其大
小是______________。
不同 真空
3×108m/s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2.探究二: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设计:(如图K2-2所示)(1)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
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________(选填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入射光线、反射
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
图K2-2
不能
同一平面内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2)当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时,可以看到反射
光线沿原________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________的。
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两
侧;反射角____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的。(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入射光线
可逆
同一平面内 法线
等于
可逆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评估交流: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显示光的_________;
验证入射、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___________。
补充说明:反射类型有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
两种。我们平时看到周围的物体就是利用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的________。
传播路径
同一平面内
镜面 漫
漫反射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3.探究三:平面镜成像规律
图K2-3
实验设计:(如图K2-3)(1)实验中用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
的________。(2)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
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关系。(3)实验中准备刻度尺的
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
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动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
像是______。(5)当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
小________。
位置
大小
平面镜的距离
不能
虚像
不变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像与物的
大小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__;像与物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可记
忆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评估交流:(1)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有一定____,前后两个表面均____________造成
的。(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________。
实际应用:一是成像,如梳妆镜、墙壁安装平面镜增
大空间效果等;二是改变光路,如潜望镜等。
虚
相等
相等 垂直
厚度 反射成像
不垂直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4.探究四: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设计: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
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得出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都在____________;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
射角;反之,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随之_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
方向________。发生折射时光路也是________。(可记为: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气大他小)
同一平面内 法线
小于 大于
增大
保持不变 可逆的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补充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
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折射断筷、“错位”现象。
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________。
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________。光的色散实质是太阳光
发生多次________形成的。
复色光
色散
折射
第二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D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下列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在游泳池边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浅
B.夜晚看到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
C.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
D.晴朗夏日的中午,在树下看见圆形的光斑
A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K2
-4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
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
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甲
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
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图K2-5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
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
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
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
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
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
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图K2-5
第二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6 影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像的定义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仪器后形成的与原物相
似的图像。
·新课标
第二讲│ 考点梳理
2.影子、实像与虚像区别
影子 实像 虚像
成因
沿直线传播的光被
不透明物体挡住,在
其后形成黑暗区域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
效果 黑暗,无色彩 光屏能呈现、底片可
感光、人眼能看到
光屏不能呈现、底片不可感
光、人眼能看到
正倒 倒立 正立
举例 日食、月食、立竿
见影
小孔成像、照相机、
幻灯机成像 平面镜、放大镜成像
第二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2-6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C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2-7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
的像在距小孔b处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
上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C
第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
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对于桥在水中的倒影和它在
底片上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缩小的实像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虚像
D.底片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实像
B
第二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实验使用的平面镜是薄玻璃板,主要是为了透光,便于
观察镜后的物体。
(2)实验使用的两根蜡烛应当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
物体的大小关系。
(3)玻璃板尽量薄一些,防止玻璃板的前后两表面各成一个
蜡烛的像距离太大,不便于观察、比较,在测量像、物到平面
镜的距离时要以玻璃板前表面的位置为准。
(4)实验时,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垂直。
·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7 光的反射作图
1.反射光路作图
用虚线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反射角),根据两角相
等的关系做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确定平面镜位置作图
先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是法线,然
后过角的顶点画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第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如图K3-1所示,某一光线斜射向镜面O点,请在图
中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第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8 平面镜成像作图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步骤:(1)如图K3-2所示,从光点S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4)作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出),交点为像点。
·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步骤:(1)如图K3-3所示,过S点向平面镜作垂线(用虚线
画出)。
(2)截取S′点,使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到镜面的距离。
画出像点S′点(虚像用虚线画)。
第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K3-4中画出物体AB在平
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第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9 光的折射作图
1.折射光路作图
用虚线将法线画出,确定入射角(或折射角),根据“气大
其他小”的关系做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折射成像作图
步骤:(1)如图K3-5所示,从光点S引出两条光线,射
到界面上。
(2)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3)根据折射定律,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法线,作出折射光线。
(4)作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出),交点为像点。
·新课标
第三讲│ 考点梳理
3.垂直入射作图
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反
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0。
第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3-6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第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3-7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
上,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
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
答案如图所示
第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0 透镜特殊光线作图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K3-8所
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①经过凸透镜折
射后过焦点。
(2)经过焦点的光线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经过光心的光线③传播方向不变。
第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图K3-
9所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①经过凹透镜
折射后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
②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经过光心的光线③传播方向不变。
第四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1 凸透镜与凹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__作用。
会聚
发散
2.理解“会聚”与“发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在解题时,一般采用延长
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如图K4-1所示,通过观察
折射光线是在入射光线的外部(发散作用)还是内部(会
聚作用)来确定透镜类型。
第四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图K4-2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
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
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凸透镜
会聚
第四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安装调节:安装凸透镜与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别
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凸透镜、
光屏、烛焰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这样做的目
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
同一高度
光屏的中心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
引申操作:①用教材遮住一半透镜,在光屏上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像,
但像会变________。②物体从5倍焦距以外逐渐向凸
透镜靠近,观察到像会________,像距也随之
________。③成实像时,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根
据光路________可知,仍成实像,但实像的________
发生改变。
能
暗
变大 变大
可逆性 大小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
实验结论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位置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f
2f 投影仪
u<f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u<v 放大镜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
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可能
是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是物
体在一倍焦距内或焦点上。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两侧且倒立,虚像一边是正的(di);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用于实像)。
第四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4-3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观察到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B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烛焰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
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第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
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K4-4
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
凸透镜固定在50 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
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
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左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第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①在前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
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
或“右”)移动。
缩小
大
左
第四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它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
线经镜头后在底片上成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物
距应当________________。照相机离物体越远,所成
的像越________。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大于二倍焦距
小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
(2)投影仪:它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___,当物
体、透镜、光屏的位置适当时,在光屏上会得到物体的
___________的实像,所以投影片要_________,且投
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_、小于________。
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使实像投在屏幕上。
(3)放大镜:利用的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虚像,
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要求物体到放
大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___________,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并且与物体在透
镜的__________,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
________。
凸透镜
倒立、放大 倒插
一倍焦距 二倍焦距
光线的传播方向
一倍焦距
正立 放大 虚
同侧
大
第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望远镜和显微镜
(1)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____________
立、______的______像,像落在目镜的___________
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______立、________的
________像。
(2)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________立、
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像落在目镜的
________焦距以内,目镜再一次成正立、________的
________像。
倒
缩小 实 一倍焦距 正 放大
虚
倒
放大 实 一倍 放大
虚
第四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A
第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4-5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
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B
第四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4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成像原理(如图K4-6所示)
晶状体
底片
大脑
凸透镜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
2.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成
因 由于晶状体太______,折射作用太
________,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
膜的________,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
体。
由于晶状体太______,折射作用
太________,使近处物体的像成
在视网膜的________,使人看不
清近处的物体
厚
强
前面
薄
弱
后面
·新课标
第四讲│ 考点梳理
矫
正
配戴________ 配戴________
眼
镜
作
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使物体的像________,成在视网
膜上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
用,使物体的像________,成
在视网膜上
凹透镜 凸透镜
发散
后移
会聚
前移
第四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
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像是实像
D.所成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D
第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多同学的视力发生了变化,
影响学习和生活,需进行矫正。请你从下面两幅图中选
出: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矫正远视眼的是
________。
乙
甲
第四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在探究“近视眼的原因”时,当将近视眼镜从蜡烛
和凸透镜中间拿走时(相当于给近视眼摘掉了眼镜),
光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了,需要将光屏向凸透镜移动一
定距离,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是将图
像成在了视网膜之间的位置,是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
折射(会聚)能力太强所致。
第五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5 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1)含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__________________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为100
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
个单位,叫做摄氏度,符号为________。
(3)常见温度值:人的正常体温:________,人感觉舒适
的温度:________,洗澡水的温度:________。
冷热程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沸水的温度
℃
37℃
23℃ 40℃
第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温度计及使用
(1)原理: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原
理制成的。
(2)使用
一估:估计被测物体的________。二选:根据估测
温度选择合适的________。三看:看清温度计的
_______。四放:玻璃泡全部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
要接触容器的____________。五读: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
柱的________相平。
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
量程 分度值 浸入
底部和侧壁
留在
上表面
第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常用温度计比较
原理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液体的________
量程 -20~110℃ ________ -30~50℃
分度值 1℃ ________ 1℃
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
匀细管
玻璃泡上部有一段
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上部是
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________被
测物体读数,不能
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前要________
放在被测环境
中直接读数,不
能甩
热胀冷缩
35~42℃
0.1℃
离开
甩
第五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D
第五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 图K5-1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38.5 0.1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
2.探究二:水的沸腾
(1)测量工具:________、秒表。
(2)实验设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使水快一些沸
腾,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由_____变_____,最后消
失,且水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由
___变_____,最后冲出液面,变成________,且水吸收热量,
温度________。
(4)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________的汽化现象。水沸
腾过程中,虽然水继续________热量,但只能不断地变成
________,温度保持________。
温度计
水少一些
大 小
升高
小 大 水蒸气
不变
剧烈 吸收
水蒸气 不变
第五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6 热现象实验探究
1.探究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测量工具:_________、
________。
(2)实验设计:(如图K5-2所
示)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
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
________、________,慢慢熔
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计
秒表
均匀
缓慢
第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记录数据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
/℃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石蜡
/℃ 40 41 42 44 47 48 49 52 54 56 59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
(4)画出图像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
(5)实验结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
温度________。石蜡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
温度________。晶体与非晶体熔化都要______,凝
固都要________,但晶体有固定的________和
________,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6)分析归纳:晶体熔化条件是达到________,持
续________;非晶体熔化条件是持续吸热。
吸收
不变 吸收
升高
吸热 放热
熔点 凝固点
熔点
吸热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
(5)评估交流: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__、持续
________。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_____、
气压低沸点______。
3.探究三: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寻找
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方法一:质量
________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________,比较
________;方法二:质量________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
同的________,比较________。
沸点
吸热 高
低
相等 热量
升温多少 相等
温度 吸热多少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
(2)测量工具:天平、温度计、
秒表。
(3)实验设计:(如图K5-4所示)
①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
油,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②实验中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
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利用两个
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________;
或利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通电
________。
天平
相同时间
相同时间
·新课标
第五讲│ 考点梳理
(4)得出结论:①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
度,______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______。
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_____、温度_____、
物质______有关。
(5)评估交流:①一般选择液体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控
制吸收的热量________,又便于测量升高的______。
②实验设计中给出的两种加热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更好,
因为酒精灯是外部加热,加热位置、火焰大小不好控制,且
散热不确定;而电加热器是内部加热,便于使不同液体吸收
相同热量,且散热基本相同。
水 强
质量 变化 种类
相同 温度
第五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表格中为小珊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
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以下问题。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t/℃ -4 -2 0 0 0 0 1 2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
(3)数据表明前2 min升温较快,最后2 min升温较慢,
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________(选填“密度”、
“比热容”或“热值”)比处于固态时的大。
0
晶体
比热容
第五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图K5-5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
同,如图乙、丙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
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选填“高”或
“低”)。
丙
低
第五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读数为
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图K5-6是三名同学作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_。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
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________(选填“吸”或
“放”)热。
99 小于
丙
吸
第五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
同的装置做了如图K5-7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
表所示。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
/℃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第五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
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
_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
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
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
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选填“水”
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相同
高
大于
水
第五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两
只手的感觉相同,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中,此时两只手
的感觉不相同。这说明我们只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必须用专门的测量工具来测量。
2.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采用的是
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变量的控制,
如采用同一热源加热;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加入质量和初
温相等的水和沙子,这些都是为了做到控制变量。
第五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3.“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为了使杯中的水尽早沸
腾,我们常采用的措施是:①加入适量的水;②水的初温
度要高一些,约80℃;③杯子上面要加一个盖子;④要用
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升高,气泡越来越小,
声音比较大;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气泡越来越
大,声音变小,即“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第五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5.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时,将-5℃的冰放入试
管加热直到熔化,用所得数据所描绘的时间与温度的
图像中,有一段是几乎与横轴平行的,说明这段时间
内其温度是不变的,它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
在该段图像中它正在熔化,此时的温度就是它的熔点,
此时它应处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第六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7 物质的三态六变
1.物质的三态六变
第六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补充内容
(1)两个制冷作用:①蒸发________制冷。影响蒸发
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液
体上方的____________。②熔化吸热制冷,如吃冰棒解
热。③升华________热量,也有制冷作用。比如干冰升
华、人工降雨等。
(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蒸发是在液体________、在
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而沸
腾是在液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温
度下进行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
吸热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吸收
表面
任何 缓慢
表面 内部 一定
剧烈
第六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相对应的是
(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A
[解析]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凝固,故B错误;夏天
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汽化,故C错误; 冰箱冷冻
室内壁的霜——凝华,故D错误,正确选项为A。
第六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K6-1所示的各
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第六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8 热现象实验探究
雨
雪
冰雹
露
雾
霜
第六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
“云和雨的形成”,如图K6-2
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涉及的主
要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
液化(或凝华)
第六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19 解读物态变化中的图像
项目
种类 晶体 非晶体
熔
化
图
像
性
质
①固体吸热升温;②________
共存,吸热温度________;③液体
吸热升温
吸热升温,
无固定熔点
固液
不变
第六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种类
项目 晶体 非晶体
凝
固
图
像
性
质
①液体放热降温;②固液
共存,放热温度______
________;③固
体放热降温
放热降温,
无固定凝固点
不变
第六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种类项
目 水沸腾
图像性质
①水吸热升温;②达到沸点,水
沸腾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不变
第六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如图K6-3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
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
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甲 48
第七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0 解读物态变化中的图像
1.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___________的
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分子间有________。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扩
散越快。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
彼此进入对方
无规则运动 间隙
无规则运动 剧烈
引力 斥力
第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决定因素:物体的内能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有关。
(3)改变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
说明: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__________,热
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________。做功有两种情况,一是外界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_________,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____________,二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做功的
实质是能量的________。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热运动的动能
分子势能
温度 质量 状态
热传递 做功
温度差
转移
增加
内能 减少
转化
第七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
是 (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B
[解析] 分子热运动是微观世界的一种运动形式,
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故选B。
第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新型防空导弹“红旗-9”试射,导弹在上升过程
中,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________(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
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增大
增大
做功
第七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1 内能、温度与热量的比较
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它的变化用
“升高”和“降低”来形容。热量是物体在
________过程中,物体间传递________的多少,
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物体所含有的,通常用“吸收”
和“放出”来指明传递方向。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
能量之一,内能永不为________。
冷热程度
热传递
内能
零
第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联系:a.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
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c.
在不做功的前提下,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将
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
固过程;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内能会随之改变,但
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可能是做功改变了物
体的内能。
第七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
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B
第七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2 比热容、热值、热量的相关计算
1.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
的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_____表示,
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
(2)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
是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___。
[应用]“暖气”,机器中的________循环系统等。
单位质量
热量 c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J/(kg·℃)
特性
4.2×103 J/(kg·℃)
4.2×103 J
冷却
第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热值
(1)定义:1 kg的某种燃料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________表示。
公式: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符
号是________。
(2)氢的热值是q=1.4×108 J/kg,物理意义是
________燃烧1 kg的氢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
用氢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完全燃烧
q
Q=qm 焦耳每千克
J/kg
完全 1.4×108 J 热值大
无污染
3.热量的相关计算
吸、放热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热效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
Q=cmΔt
第七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城市中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
而且能有效调节其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
________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缘故。
比热容
小
第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
使500 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m3的天
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 J/m3,水的比
热容c=4.2×103 J/(kg·℃)]
6.3×107 0.9
第七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用注射器分别抽半筒空气和半筒水,然后封闭进行
压缩,比较发现,空气要比水容易压缩得多,但两者都是不
能无限压缩的,这说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气体分子的
作用力大,同时也说明两种状态下的分子之间都存在间隙。
2.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加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
精,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发现混合后的总
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第八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3 热机
1.认识热机
(1)热机原理:通过燃烧把燃料的________能转化
为______能,再通过______把内能转化为________
能。
化学
内 做功 机械
第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工作过程: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________个冲程
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轴和飞轮均转动
______周,活塞往复________次,对外做功________次;
在四个冲程中,只有___________是燃气对外做功,将
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
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________来完成。
(3)热机效率:用来做________的那一部分能量与燃料
________放出的能量之比;公式:________。提高热机效
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2 2 1
做功冲程
内 机械 惯性
有用功
完全燃烧
减少各种热损失
使燃料充分燃烧 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
第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汽油机与柴油机
区别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不同 ________ ________
燃料不同 汽油 柴油
吸气冲程 吸入________________ 吸入________
点火方式 ________ ________
应用 效率较低,较轻便,用于
小轿车、飞机上
效率较高,较笨
重,用于火车、轮
船、坦克上
火花塞 喷油嘴
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空气
点燃式 压燃式
第八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关于热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B.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
关闭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
C.柴油机上安装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利用飞轮
的惯性来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说明柴油机的能量
利用率高,与燃料的热值无关
A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D
2. 如图K8-1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
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
18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______个冲程,
做功________次。
60
15
第八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4 以热机为载体的力、热综合计算
第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4.热机效率的计算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式中W是燃
气做的功,Q是汽油或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第八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有一台四缸发动机,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所示。其
中排量等于四个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汽缸工作容积指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又称单缸排量,
它取决于活塞的面积和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即冲程长)。
转速表示每分钟曲轴或飞轮所转的周数。
排量 2.0 L
输出功率 120 kW
转速 6000 r/min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该发动机在1 s内做功________J,单缸排量V=
________L。
(2)在每个做功冲程里,发动机做功W=________。
(3)在做功冲程里,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
pV,式中p表示燃气对活塞的压强,则p=________Pa。
1.2×105
0.5
600 J
1.2×106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第八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5 能的转化与守恒
1.常见能的转化
(1)摩擦生热: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2)发电机: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3)电动机: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4)光合作用: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5)燃料燃烧: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机械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
电能 机械能
光能 化学能
化学能 内能
第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__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
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
一,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
器。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消灭 创生
转化
转移
保持不变
第八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高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来越快,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解析]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太阳能
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所以D错误。
D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根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在
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________。电能可
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在空气中,但
这些内能却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该现象说明能
量的转化具有________。
保持不变
方向性
第八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分类
(1)按能源的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如_______、_______
等)和二次能源(如________等)。
(2)按能源能否不断地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可分为可再生
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等)和不可再生能源(如
________、________等)。
(3)化石能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
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________。
太阳能 风能
电能
太阳能 水能
核能 化石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气
光合作用
第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核能
获得途径:重核________和轻核________两种方式。
核能利用
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
原子核能→________→________→电能
裂变 聚变
内能 机械能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太阳能
来源:________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释放出
巨大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太阳能是一种
“清洁”能源,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利用方式:一是用________把水等物质加热,如太
阳能热水器等;二是用_____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为电
能。
氢原子核 聚变
集热器
太阳能电池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4.三次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__的出现,导致了以
________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第二次能源革命: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的主要能
源由柴薪向________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
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____________,拉开了
以________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钻木取火
柴薪 蒸汽机
化石能源
核反应堆
核能
第八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D
2.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
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________(选填“裂变”或
“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2)下面是核能发电中能量转化的过程,请将其补充整。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裂变
内能
第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请你对发
展核电简述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说明:只要从开发新能源、节约化石能源以及存在
的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简述自己的观点即可。
第九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7 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
(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3)实质是电荷的________。
(4)失去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________。
摩擦起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转移
正电 负电
第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两种电荷
(1)自然界只存在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
电荷相互________。
(3)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了验电器。
两种
正电荷
负电荷 排斥
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第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导体与绝缘体
(1)导体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_________。
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的
是___________。
(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电荷 自由电子
正、负离子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第九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
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A
[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
造了电荷,故A正确。
第九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8 串、并联电路的比较与识别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定义 把元件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
路 把元件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______电流路径,
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________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
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________电路 ________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
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首尾顺次 并列
一条
不工作
整个 干路
1.串、并联电路的比较
第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定义法:用电器________为串联,否则为并联。
电流法:电流只有______路径为串联,否则为并联。
拆除法:拆除某用电器,其他用电器________为串联,
否则为并联。
首尾相连
一条 不工作
第九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示教板上面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都能发光。
在不看示教板背面电路连接、不用其他任何仪器的情
况下,判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
方法 现象 结论
串联
并联
拧下一只灯泡
另一只灯泡灭
另一只灯泡仍亮
第九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29 电路连接与设计
1.电路的连接
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依次连
接。
并联电路:采用“先串后并法”,即先将一支路
与电源构成回路,再将另外支路与该支路并联。
第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电路的设计
(1)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否则为串联。
(2)开关的串、并联:①若干个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所
有开关均闭合,用电器才工作,则开关为______;若无论
哪个开关闭合,用电器都工作,则开关为______。
②开关的短路用法:要求当开关闭合时,用电器不工作,
开关断开时用电器工作,则开关与用电器并联,当开关闭合
造成用电器________,满足要求。
(3)简单的混联:每个支路的用电器工作时,总有一个特
殊的用电器与它们一起工作,这个特殊的用电器就要安装在
它们的________上。
串联
并联
短路
干路
第九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
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
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
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
的是 ( )B
第九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用干燥的手将撕成条状的塑料膜摩擦几下,
条状膜就会条条分散开来,这是因为手摩擦塑料膜
使其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验电器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第十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0 电流、电压、电阻及三种电学仪器
1.电流、电压、电阻
电流 电压 电阻
符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定义 电流的________ 电路中形成电流
的______
导体对电流的
________
单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单位
换算
1 A=____mA
1 mA=______μA
1 kV=____V
1 V=____mV
1 MΩ=____Ω
1 kΩ=____Ω
I U R
强弱
原因 阻碍作用
安培(A) 伏特(V) 欧姆(Ω)
103 103 106
103 103 106
第十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三种电学仪器
仪表 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作用 测电流 测电压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程、
分度值
“20 Ω 1 A”含义:
符号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连接方法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与电源相
接
不允许直接连在
电源两极
可以直接接在
电源两极,测的
是电源电压
连接两个上接线柱相当于________,
连接两个下接线柱相当于________
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
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0~0.6 A(0.02 A),
0~3 A(0.1 A)
0~3 V(0.1 V),
0~15 V(0.5 V)
最大阻值为20 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 A
串联 并联 一上一下
一根导线 定值电阻
第十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10-1所示,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的实验中,
某同学发现电流表(0~3 A)的量程刻度值标示不清,根据
你对电流表的了解,电流表的正确读数是
( )
A.0.42 A
B.0.44 A
C.2.2 A
D.2.4 A
C
2. 如图K10-2所示是小宝同学做探究实验时的电路
图,电路中的两只相同的电压表选用了不同的量程,测量
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同一位置处,电压表V1
和V2的示数之比是________,选择0~15 V量程的电压
表是________。
第十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 5
V2
第十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 有A、B、C 三根导线,其中A、B是铜导线,
C 是镍铬合金线。A、B 两根导线的长度相同,A 比B
粗;B、C 两根导线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则三根导线
中电阻最大的是________,电阻最小的是________。C A
第十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1 电路故障的排查
1.确定故障原因
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两种,即______和
______。由电流表有无示数可以确定故障的具体
原因:电流表有示数,而用电器不工作,说明该
用电器发生了________。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
路出现了________。
短路
断路
短路
断路
第十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排查断路位置
(1)用导线(或电流表)排查电路故障:把导线(或
电流表)依次与电路中各元件________联,当电路
中的所有用电器都工作时,说明与导线(或电流表)
并联的元件发生了________路。
(2)用电压表排查电路故障:把电压表依次与电
路中各元件______联,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它的测
量对象______;电压表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
等于电源电压),说明它测的是________电压,而
它的测量对象出现了________。
并
断
并
完好
电源
断路
第十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电压表 电流表 故障原因
有示数 无示数 R1断路
无示数 无示数 R2断路
无示数 有示数 R1短路
3.由电表示数定故障(参考图K10-3)
第十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在如图K10-4所示的电路中,
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有示
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1)请写出发生上述现象的三个
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R 断路 灯L短路
灯泡两端电压远小于其额定电压
第十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为进一步确定原因,小华同学将一个电流
表正确串联在该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
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上述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个可能原因);若
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准备用一根导线并联接在电阻R两
端,根据灯泡能否发光进一步确定原因。此操作
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L短路
电阻R 断路
不可行,可能会造成电源短路
第十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在自制水果电池的实验中,所用的水果块数越
多,二极管越亮,这说明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池
的节数有关,电池的节数越多电压越大。用铜丝
和铁丝作电极时,铜丝是电池的正极,铁丝是电
池的负极。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
设计电路: (如图K11-1所示)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
________。②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
调到________。③电流表应当______联在电路中,电压
表应当与测量对象______联。
进行实验:①在“研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
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
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________。
②在“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______比。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__比。
断开
最大 串
并
电流
电压
电压不变
正
反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某同学将完好仪器连接成如图K11-2所示的电路(其中
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没有画出),用来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
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合上开关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
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为零,但始终没有变化。则该同
学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填写代
号)。
a.G 与C 相连,F 与H 相连
b.G 与C 相连,D 与H 相连
c.G 与E 相连,F 与H 相连
d.G 与E 相连,D 与H 相连
b或 c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该同学发现了(1)中的问题并做了改正。请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
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
答案如图所示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3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正比
反比
U=IR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类型 电阻串联 电阻并联
实质
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
________,故串联后电阻变
________
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
________,故并联后电阻变
________
规律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
分电阻之______;表达式:
________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______等于
各个支路电阻倒数之______;表
达式:__________
特例 n个阻值相同电阻R0串联,
总电阻为________
n个阻值相同电阻R0并联,总
电阻为________
长度
大
横截面积
小
和
R总=R1+R2
倒数
和
R总=nR0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解析]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故选D。
D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图K11-3是关于电阻
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
电阻值较大的电阻为______Ω。
若将A、B两电阻并联后接在
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并
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
________A,此时电路总电
阻值是________Ω。
10
0.6
3.3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4 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R总=R1+R2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比例
分配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
与电阻成________,
即“串联分压正比”)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
与电阻成________,
即“并联分流反比”)
安全
电压
U电源=I小(R1+R2)
(使用安全,取小电流,
可记为“串小流”)
U电源=U小压
(使用安全,取小电压,
可记为“并小压”)
正比 反比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11-4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的阻值
是R2的4倍,闭合开关S后,通过R1的电流为I1,通过R2的
电流为I2,电路总电流为I。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11-5所示是晶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电
路图,她连接好电路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9 V,闭合S后,
发现电压表示数为3 V,对这一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 )B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小明在做电学实验时需要一个量程为0~9 V的电压
表,可是他只能找到一个量程为0~3 mA的电流表,通过查
资料,小明知道电流表可以改装成电压表,这是因为电流表
本身也有电阻,当电流通过电流表时,它的两接线柱之间具
有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可从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
已知该电流表的电阻为Rg=10 Ω。
(1)若将这个电流表当作电压表使用,它所能测量的最大
电压值为________V。
(2)若要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是0~9 V的电压表,应
________联一个________Ω的定值电阻。
0.03
串 2990
1、小明测定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使用了4.5V的电
源。
(1)如图所示是他连接的实验电路,期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
导线上画“×”,并画出正确的导线
(2)电路连线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灯不亮,故障可能是:
。
(3)故障排除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电压表
示数为3V,要测量正常发光(两端电压达到3.8V
)的小灯泡电阻,还应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移动(填左或右),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此时
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可得出小灯泡电阻
为 Ω(保留一位小数)。
(4)小明完成实验后,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几
组示数,然后确认小灯泡的电流、电压,算出几组电阻值,求出的平均
值就是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他的方法是: (填正确或错
误)的,原因是 。
(5)某次实验中电流表无法正常使用,小明找来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
利用余下的器材也测出了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请你在上面的虚线框
内画出他的实验电路图。
答案:(1)电路如图所示
(2)灯泡断路
(3)左 11.2
(4)不正确 电阻随温度不断发生变化,不是定值的。
(5)电路如图所示(合理均可)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5 动态电路物理量变化的分析
解释动态: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或电路中开关状
态不同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改变,这样的电路称之为动
态电路。
分析依据:
①无论串、并联电路,部分电阻增大,总电阻随之增大,
而电源电压不变,总电流与总电阻成________;②分配关
系:串联分压________(大电阻分大电压)、并联分流
________(大电阻分小电流);③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
的用电器________________,变阻器只影响所在支路电
流的变化,从而引起干路电流变化。
反比
正比
反比
互不影响
第十一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分析思路:
1.如图K11-6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滑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B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
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
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 的示数之
和不变
D.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
不变
2.如图K11-7所示,开关S1闭合,当S2由1掷到2,电
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
第十一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B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第十一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时,首先连
接成两灯串联的电路,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在不同位置所
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实验中应采用两个不同规格小灯
泡,这样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意义;实验中两个
小灯泡的电流是一样的,但电压却不相同,这是因为小
灯泡的电阻不一样,要获得相同电流,电阻大的灯泡两
端则应加更大的电压才行。
第十一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
不变,通过改变电压的方法研究,电压的改变可通
过更换电源或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在探究电流
与电阻的关系时,则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
的方法研究,在更换电阻后,要注意调节滑动变阻
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回到原来的值。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6 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________________。
电路设计:(如图K12-1所示)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
________。②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
到________。③电流表应当______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当
与测量对象________联。
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
的示数为2.5 V、2 V、3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填入下表。由此可见,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的实验中,滑
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从而观察灯丝电
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保护电路。
断开
最大 串
并
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
的电压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5 2 3
电流I/A
灯泡亮度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故障分析:
操作或连接错误
(1)实验连接完毕,灯泡立即发光且很亮,原因是连接电路
时开关________、滑动变阻器没有调到________阻值处。
(2)灯很亮,移动滑片,不能改变灯泡亮度,原因是滑动变
阻器接入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
(3)灯很暗,移动滑片,不能改变灯泡亮度,原因是滑动变
阻器接入____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
由电表示数定故障(见第十讲)
未断开 最大
两个上柱 短路
两个下柱 定值电阻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评估交流: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和测小灯泡灯丝电
阻的区别——由于定值电阻的阻值________,所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而灯
丝电阻是________的,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在不同电压
下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故计算平均值没有意义。
不变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变化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实验中: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
(2)晓明同学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向
右偏转,而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明同学排除故障后连接成了如图K12-2甲所示的
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较暗,为了让小灯泡正常发光,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
端移动。
断开
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
左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
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小灯泡正常工作时
的电阻是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0.26
9.6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12-3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图甲为伏安法
测电阻的电路图;图乙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
部分连接起来。
答案如图所示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实验操作中有可能出现下列A、B、C、D四种错误,
如果出现:电流表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
错误属于( )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
C.电阻Rx发生了短路
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
电压表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C
变小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4)实验过程中,某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K12
-4所示,此时测得的Rx=________Ω。
(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
值,其目的是________。
5
减小误差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7 特殊方法测电阻
设计思路:
(1)滑动变阻器的特殊用法:移动滑片在两个极端位置,
滑动变阻器作为导线或定值电阻使用。
(2)只有电压表:应当利用已知电阻,间接测出电流大
小,因此被测电阻应与已知电阻串联,然后利用电压表测
出两者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列出等式,
最后导出未知电阻表达式。
(3)只有电流表:应当利用已知电阻,间接测出两端电
压,因此被测电阻应与已知电阻并联,然后利用电流表测
出两者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特点列出等式,
最后导出未知电阻表达式。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具体方法: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电
表
与
定
值
电
阻
①如左图电路,滑
片位于阻值最小位
置,闭合开关,记
下电压表示数U1;
②滑片位于阻值最
大位置,记下电压
表示数U2
第十二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12-5所示,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
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
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 )C
第十二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利用如图K12-6所示的电路,测量Rx的阻值。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S是单刀双掷开关、R′是电阻箱、
R0是已知阻值的电阻、Rx是待测电阻。将开关S拨到a,
电流表的示数为I;再将开关S拨到b,调节电阻箱R′的阻
值,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为R,则
被测电阻Rx的阻值为( ) C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8 电能与电能表
1.电能
实质:电流做功是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量的过程。
单位:主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符号
是_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1 kW·h=
________J。
计算公式:W=________=________。
其他
焦耳 焦
J 千瓦时
3.6×106
Pt UIt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电能表
测量工具:________。
参数含义:220 V:这个电能表在________的电路中
使用;
10(20) A: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________,允许
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__;
50 Hz:这个电能表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3000 r/kW·h: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
________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________。
电能表
220 V
10 A
20 A
1千瓦时 3000转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计数方法:测量较大电能时用刻度盘读数,
即W=__________;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转盘转
数计数,即W=________(n为电能表在一段时
间内的实际转数,n0为电能表表盘上的标定转
数)。
W2-W1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多选)小明同学在家中拍到一张电能表照片,如图
K13-1所示。他仔细观察照片后,得到下列结论,你认
为不正确的是( )BD
A.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 A
B.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 A
C.电能表的额定功率为2200 W
D.拍照片时,小明家已消耗的电能为7624 J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小明家中的电能表如图K13-2所示,从表盘信息
可知,小明家接入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________W。
当家里只有微波炉工作时,电能表在1 min内转60转,则
微波炉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
2200
6×104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39 电功率
1.电功率
物理含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______的物理量。
定义:指用电器在________内所消耗的________。
电功率用符号________来表示。
单位:主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
是_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1 kW=
______W。
公式:P=________=________。
快慢
单位时间 电能
P
瓦特 瓦
W 千瓦
103
UI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________时的电压,用U额表示。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________下的功率,用P额表示。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关系:
U实>U额 ,P实____P额,不正常工作,影响使用寿命;
U实=U额 ,P实 ____P额,________;
U实<U额 ,P实____P额,不能正常工作。
说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具有唯一性、对应
性;而它的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则有很多个,具有同体性、
同时性。
正常工作
额定电压
>
= 正常工作
<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公式推导
W=______=______=______=_;
P=______=______=______=__。
Pt UIt I2Rt
UI I2R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关于电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大
B.串联的几只灯泡工作时,电阻大的消耗的功率小
C.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D.灯泡两端所加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时,消耗功率
可以等于额定功率
A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 V,在额定电压下
工作时的电阻是484 Ω,求:
(1)它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2)在额定电压下如果每天使用2 h,一个月30天消耗
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1)100 W (2)6 kW·h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如图K13-3所示,灯L标有“6 V 3 W”字样,
电源电压为9 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灯L正常发光,
求:
(1)电阻R的阻值。
(2)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0 实际功率的计算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和
正比
R1∶ R2
反比
R2∶ R1
电流
电压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小明家的电能表如图K13
-4所示,家中同时工作的用电
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________W。当小明家只有一
盏电灯工作时,3 min内转盘正
好转过5圈,则该电灯消耗的电
能是________J,它的电功率为
________W。
2200
7.2×103
40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小林家住农村,他家的厕
所离房子有一段距离,为了方便
和节能,他用“220 V 40 W”的
灯泡,阻值为1210 Ω的电阻和开
关S1、S2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
K13-5所示。天黑后,处于闭合
状态,当无人上厕所时,开关S2
断开,灯光较暗,但能起到指示
作用,此时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________W;当有人上厕所时,
闭合开关S2,灯泡正常发光,起
到照明作用,此时灯泡消耗的电
功率为________W。
10
40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1 灯泡亮度比较
灯泡的亮暗取决于灯泡的________,灯泡亮度的
比较有两种情况:
(1)对于同一灯泡:
U实>U额,P实____P额,灯泡较____;
U实=U额,P实____P额,灯泡________;
U实<U额,P实____P额,灯泡较____。
实际功率
> 亮
= 正常工作
< 暗
第十三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对于两个灯泡,正常发光时,P实 ____P额,
故额定功率大的灯泡亮;灯泡不正常发光,串联
时根据电功率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灯
的电阻越大,灯泡实际功率越____,灯越
____(可记为“串大亮”);并联时根据电功率分
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可知,电阻越小,灯泡的
实际功率越____,灯越____(可记为“并小亮”)。
=
大
亮
大 亮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以下关于灯泡亮暗的讨论,你认为正确
的是( )
A.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电压决定
B.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电流决定
C.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D.灯泡的亮暗由灯泡的额定功率决定
C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把两个小灯泡并联后接到电源上,闭合
开关后,发现灯L1比灯L2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通过灯L1的电流大
B.通过灯L2的电流大
C.灯L1两端的电压大
D.灯L2两端的电压大
A
第十三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把标有“220 V 60 W”的甲灯和标有
“220 V 100 W”的乙灯串联后接在220 V的电
路中,则( )
A.因为甲灯的电阻较大,所以甲灯较亮
B.因为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所以一样亮
C.因为乙灯额定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D.因为乙灯实际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A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2 常用方法测功率
1.利用电能表、秒表测功率
原理: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a.使室内其他用电器均____________,只
让待测用电器工作;b.记下电能表表盘转过一定转数n所用
的时间t;则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W=________。c.计算用
电器的实际功率为 P=____________(t单位︰h)。
停止工作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伏安法测功率
原理:____________。
电路设计:(如图K14-1所示)
P=UI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大于
并
大于
串
大于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滑动变阻器:接入原则“一上一下”,且将滑片移到
____________处,____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允许通
过的最大电流应________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滑动变阻
器的最大阻值与小灯泡的电阻差不多,这样调节效果明显。
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等于、
略大于、略小于小灯泡额定电压,记下电流表示数和灯泡
的亮度填入表格。故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
节小灯泡两端________、保护电路。
最大阻值 串
大于
电压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设计表格: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灯泡亮度
1
2
3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得出结论: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同,实际功率______;
小灯泡两端电压越高,实际功率________,灯越______。
评估交流: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实际功率随实际
电压变化的规律,计算功率的平均值没意义。
一图多用:该装置还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由于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不是定值,所以___________(选
填“能”或“不能”)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
系”。
不同
越大 亮
伏安法测电阻
不能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小鹏同学家的电能表如图
K14-2所示,则小鹏家已消耗的
电能为______kW·h,转盘已转过
______转;他发现家里只使用一
只电水壶(其他用电器都关闭)时,
观察到电能表转盘3分钟转过100转,
电水壶工作时的实际电功率为
________W。
30
60000
1000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小李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
小灯泡上标有“3.8 V”字样。
(1)请你在图K14-3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把电
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________;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B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往左偏,这是由于电压
表的正、负接线柱________。
图略
断开
保护电路
接反了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下表是在实验中测出的三组数据,由表可知,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1.52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灯泡亮度
1 3.0 0.36 发光暗淡
2 3.8 0.40 发光正常
3 4.2 0.42 发光强烈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4)若在实验中小灯泡的灯丝突然烧断了,则电压
表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5)小李根据测得的三组数据求出各次电阻,发现
小灯泡三次的电阻值并不相同,这是因为小灯泡灯丝
的电阻与________有关。
变大
温度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3 特殊方法测额定功率
1.设计思路
只有电压表:将小灯泡与已知电阻串联,利用电压
表测出两用电器电压,根据公式P=UI导出电功率的表
达式。
只有电流表:将小灯泡与已知电阻并联,利用电流
表测出两用电器电流,根据公式P=UI导出电功率表达
式。
巧用开关: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当改变电表
测量对象时,需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电压)为其额定电流
(额定电压)不变,这就要用到多个开关或单刀双掷开关。
具体设计见下表电路设计。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电路设计(灯泡额定电压U0已知)
第十四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接在图K14-4的四个
电路中,不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C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某同学利用如图K14-5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
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 V,定值电阻R0
的阻值为20 Ω,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
允许交叉)。
第十四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开关S连接触点“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
端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指针在图丙所示的位置,
则电源电压U=________V。
(3)开关S仍连接触点“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
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5 A,则此时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_Ω;再将开关S
连接触点“2”,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则小灯泡的实
际功率为________W;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_滑动。
6
20
0.4
右
第十四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与“测小灯泡的电阻”
的实验装置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测电阻的实验
需要至少测量三组数据,而测功率的实验只需测一组
数据,即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
测出此时的电流即为额定电流,然后利用P=UI计算
得出额定功率。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4 焦耳定律
1.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1)通过温度计示
数______________来显示产生
热量的多少;
(2)使用煤油的原因:煤油比
热容____,吸收相同热量时温
度升高得____,现象明显;煤
油是______,不导电。
升高的多少
小
多
绝缘体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设计实验:(1)探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应控制
电流、通电时间相同,将阻值不同的两电阻________
联;
(2)探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应控制电阻、通电
时间相同,可将相同阻值的两电阻分别放在________
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上。
实验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串
并
电阻
电流
通电时间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
____________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
跟通电时间成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方成正比
正比 正比
Q=I2Rt
第十五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多选)如图K15-2所示是“探究在通电时间一定时,电
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
和初温完全相同的煤油,瓶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的长度、横
截面积相同。下列选项是关于此实验的一些描述,其中正确
的是 ( ) AD
A.在图甲中,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
量与电阻的关系
B.在图乙中,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
量与电阻的关系
C.在图甲中,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
A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更高
D.在图乙中,相同时间内,电流越
大,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越多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5 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和电热
1.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概念
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如含有电灯、电
炉的电路,也可称为“电热类”电路。
非纯电阻电路:电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的电路,如含有
电动机的电路,也可称为“电动类”电路。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
第十五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电压为220 V,
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 A,若此线圈电阻为2 Ω,那
么它的电功率是______W;这台电动机1 min内产
生的热量是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效率是
______%。
2200
12000
91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6 电热器“多挡”功率问题
小 并
大 串
第十五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多挡用电器常见电路设计
电热器“多挡”问题通常以计算题形式出现,以家用
电器铭牌为载体,涉及电能、实际功率的计算,还会涉及
热效率的考查。
3.电热器“多挡”问题命题角度
第十五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采用的液体
是煤油,目的是: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
得快,易进行实验操作,是绝缘体。在探究电阻大小这个影响
因素时,为了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采用的方法是:将两
个电阻串联。
2.在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的实验中,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不同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火柴燃着的先后、气球被吹起的大小、细管中有色液柱高度的
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等现象反映出来。
第十六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7 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1.进户线:包括两条,即________和________。火
线和零线间有______电压,零线和大地间________电压,
它们构成家庭电路的电源。
2.电能表:测量用户所消耗的__________,装在
______上。电路可使用的功率P≤U额I额,根据总功率或总
电流来选择电能表。
3.闸刀开关:控制电路的________,装在________
上,安装时要静触点在____,动触点在____,不可倒装。
火线 零线
220 V 无
电能
干路
通断 干路
上 下
第十六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4.保险丝:________在电路中;与大功率的插座
串联的保险丝要接在________上。
5.用电器:所有家用电器都______在电路中;控
制灯泡的开关与灯泡______;开关应当接在
_________上。
6.插座:用来接可移动的用电器,__________在
电路中;两孔插座“__________”,而三孔插座上孔必
须接____________线,以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而发生
触电事故。
串联
火线
并联
串联
火线
并联
左零右火
地
第十六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C
小明同学根据家庭电路画了如图K16-1所示的电路
图,其中包括电灯L、开关S、插座1和插座2,图中元
件的接法画错了的是 ( )
A.电灯L
B.开关S
C.插座1
D.插座2
第十六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8 家庭电路故障的排查
1.利用测电笔排查故障
第十六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利用“校验灯”排查家
庭电路故障取下保险丝,将额定
电压为220 V的“校验灯”接在
保险丝的两只接线柱上,通过校
验灯的工作情况来确定该支路的
故障原因,具体
第十六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D
如图K16-3所示的照明电
路中,闭合开关S,灯泡L不亮,
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三点
氖管均发光。又用测电笔测试
插座的两插孔,氖管都发光,
该电路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A.灯泡的灯丝断了 B.导线bc间断路
C.插座内部短路 D.进户零线断路
第十六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49 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用电器________过大
(即过载)或________,会造成保险丝________、空气开关
________。
2.保险丝由________大、熔点______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由于温度________而
自动熔断,从而切断电路;要根据电线规定的最大电流来选
择,不要随意换用过粗或过细的保险丝,绝对________用
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总功率
短路 熔断
跳闸
电阻率 低
升高
不能
第十六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必须用手
接触________金属体,但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4.触电类型:________触电和________触电,都
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________接触造成的。
5.触电急救: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________电
源或用________将电线挑开,切不可用手去接触触电者,
因为人是________。
6.安全用电: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
体、不用湿手摸开关、不要在电线上晒衣服等。
笔尾
单线 双线
火线
切断
绝缘棒
导体
第十六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B.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采用正确的方法使触电的人脱离电
源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D.使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必须接地
C
第十六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家庭电路中所常用的熔丝(保险丝)用一根火柴即可
烧熔,而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铜丝用一根火柴是根本不
能烧熔的,由此可知,用来制作熔丝的材料其熔点是
比较低的;从安全用电的角度来说,家庭电路中的熔
丝也是绝对不能用铜丝来代替的。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0 动态电路求值问题
解题思路
详细审题:审清题意,画出滑片位于不同位置或开关
处于不同状态时的电路,并标出相应已知量。
找不变量:无论滑片如何移动、开关处于何种状态,
电路中的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巧列方程:依据不变量,针对两个不同电路列方程,
具体如下:
①根据欧姆定律列等式:U电源=I总R总=I*总R*总
②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列等式:
U电源=U已知+IR0=U*已知+I*R0
求解:根据所列方程求出电源电压、电阻值;或分
析得出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再利用题中给出的电
功率、电热的值为突破口求电阻。总之利用已知条件
尽量求出不变量,将所得结果加以利用,根据题意求
得最终数值。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17-1所示,一定
值电阻R0与最大阻值为40 Ω的
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闭
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滑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3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滑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1 A。则定值电阻R0=
________Ω,电源电压U=
________V。
20
6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17-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
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
数为4 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
数变化了2 V,在15 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60
J。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C
A.电源电压为10 V
B. R1的阻值为18 Ω
C.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9 Ω
D. 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 3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解析] 画出两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并标明已知条
件,如图所示: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1 电路安全问题
电路安全问题: 用电器有额定值、电表有量程、
滑动变阻器有最大电流,当电路发生动态变化时,
不允许超过这些值,否则会损坏电路元件,由此出
现了电表示数变化范围、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及电
路消耗的功率范围的相关计算问题,这就是电路安
全问题。
不变量:电源电压与定值电阻的阻值。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17-3所示的电路中,灯
L标有“3 V 0.9 W”字样,滑动变阻器
R上标有“20 Ω 1 A”的字样,电压表
量程为0~3 V,则灯L正常工作时的电
流为________A。若电源电压为4.5 V,
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
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范围是
________Ω。
0.3
5~20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小华用如图K17-4所示的电路测小灯泡的功率。电路中
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 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灯泡标有“2.5
V 1.25 W”字样。若闭合开关,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
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0.5 A
B.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
围是2.5~20 Ω
C.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 W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7 W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2 电学综合计算
中考命题中,电学计算题往往以压轴题出现,涉及电流、
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效率等知识,呈现载体
不同,解题思路也有所不同。
类型一:以电热器为呈现载体,电、热结合,涉及热效
率的相关计算,分析如下:
①热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电热器铭牌中给出的一般是
容积且单位为升,所以一定要换算单位,求出质量以后再计
算热量。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②对于“多挡”电热器一定要充分利用铭牌,计算出不
同挡位的电阻和电流,进而求解。
类型二: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线,光、电结合,涉
及光电转化效率的计算,分析如下:
①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化:太阳能→电能。
②太阳能的计算:W太阳=P辐射S面积t(注意辐射功率P的单
位)。
类型三:以半导体材料或滑动变阻器为核心,加以改装
(如水位计、油量表、压力计等),电、力结合,分析如下: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第十七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常见物理量计算: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1)2 Ω (2)5 m (3)不均匀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图K17-6是一种太阳能LED路灯的电路图,光
控开关S白天与触点a接触,太阳能电池板为蓄电池充
电;晚上与触点b接触,蓄电池给路灯供电,平均每晚
路灯工作10 h。太阳光照射5 h能使规格是“24 V 30
W”的路灯正常工作3个晚上。求:
(1)路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路灯正常工作时每晚消耗的电能;
(3)若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为18%,求电池板
吸收太阳能的功率。
(1)19.2 Ω (2)0.3 kW·h (3)1 kW
第十七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第十八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3 磁现象
1.磁体、磁场、磁感线
磁极:磁体有____个磁极,____极(S)和____极(N);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异名磁极相
互________。
磁场:磁场存在于________,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
体有________的作用;把磁场中某一点的小磁针静止时
________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为了形象地描
述磁场分布,引入了________。
两 南 北
排斥
吸引
磁体周围
力
北极
磁感线
第十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磁感线: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__出
发,回到________。磁体的________磁感线分布较密,
表明磁场较____;磁感线是假想曲线,并不存在。
2.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________,地磁场分布与_________
相似。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________,存在着
________。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是我国宋代的学
者________。
北极
南极 两极
强
地磁场 条形磁体
并不重合
磁偏角
沈括
第十八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还可以通
过实验来模拟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
的N极,构成闭合曲线
C.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
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相反
D.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弱
C
第十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下列描述磁场的各图中错误的是( )B
第十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如图K18-2所示,画出磁极间磁感线的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
第十八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4 安培定则的灵活运用
1.电流的磁场
①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电流
的周围存在着________。
②通电螺线管:它外部的磁场和________的磁场一
样;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________有
关;两者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_来判定:用____手握
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________的方向,则
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________。
奥斯特
磁场
条形磁体
电流方向
安培定则 右
电流
北极
第十八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安培定则的灵活运用
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将电流与磁场结合起来,现总结如下:
第十八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图K18-3中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正确的是( )B
第十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18-4所示,
闭合开关,发现可自由旋
转的小磁针N极向______
方转动,这表明通电螺线
管周围存在________,这
就是电流的________效应。
左
磁场
磁
第十八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如图K18-5所示是一个已知N、S极的通电螺线
管,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感线(虚线)的方向和电
源的正、负极。
答案如图所示
第十八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将小磁针放在磁场内的不同位置上,小磁针静
止后N极所指的方向是不同的,这说明磁场内不同点
的磁场方向是不同的,磁场内某一点的磁场方向是
与该点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一致,所以可以通
过这种方法来判断磁场内某点的磁场方向。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5 磁学实验探究
1.探究一:奥斯特实验
实验过程:该实验是由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完成的。
实验结论:
对比甲、乙得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
对比甲、丙得出:磁场方向与____________有关。
奥斯特
磁场
电流方向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探究二: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如图K19-2所示)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实验说明: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中通过观察电磁铁
__________的多少来显示电磁铁磁性强弱,这种研究问题
的方法称为________。
实验结论:图乙、丙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
________的关系,实验表明:______相同时,电流越大,
电磁铁磁性______;图丁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
________的关系,实验表明:________相同时,匝数越多,
电磁铁磁性______;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之
为___________。
电流大小
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吸引小铁钉
转换法
电流大小 匝数
越强
匝数多少 电流
越强
控制变量法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探究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实验装置:(如图K19-3所示)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实验结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力的作用,力
的方向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当电流方向
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
也变得______;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通电
导线______(选填“受”或“不受”)磁场力的作用。
该实验中,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电流方向 磁场方向
相反
不受
电 机械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探究四: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K19-4所示)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实验说明:①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经过不
懈的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是电路要______,
二是一部分导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的方向和
________的方向有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能。
法拉第
闭合
切割磁感线运动
磁场
导体运动
机械
电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如图K19-5所示是奥斯
特实验的示意图。实验结论是: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支
持此结论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移走小磁针,该结论
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
成立”)。
磁场
闭合开关,小磁针偏转
成立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按如图K19-
6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
针的数目比B多。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是 ( )
A.电流的大小
B.线圈的匝数
C.电流的方向
D.电磁铁的极性
B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如图K19-7所示四个实验中能用来探究电磁感
应现象的是 ( )C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6 电磁知识的具体应用
1. 电磁继电器(结构如图K19-8所示)1. 电磁继电器(结构如图K19-8所示)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探究四: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K19-4所示)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作用: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电路的通断,
来间接地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的装置。
原理:电磁铁通电时具有______,向下
________衔铁,工作电路________;电磁铁断电时
________磁性,弹簧将衔铁拉起,切断工作电路。
实质: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由________控制的开
关。
低电压、弱电流
高电压、强电流
磁性
吸引 接通
失去
电磁铁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2.直流电动机与交流发电机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电磁感应
电
电
机械
机械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扬声器与话筒
电
声
声 电
通电导体
受力运动
电磁感应
第十九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结合
使用
话筒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即得
到频率和大小与声音一致的信号电流,
这个电流进入扬声器的线圈后将受到永
磁体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和频率与信
号电流的规律一致,线圈将发生振动并
带动纸盆一起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整
个过程为:声——电——声
(续表)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在如图K19-9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当控制电路
的开关S闭合时,工作电路的情况是( )
A.灯亮,电铃响
B.灯亮,电铃不响
C.灯不亮,电铃不响
D.灯不亮,电铃响
D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如图K19-10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导体ab发生运
动,这表明通电导体在________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__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来的。
磁场
电动机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3.如图K19-11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
原理的是( )A
第十九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声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
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
理制成的
C.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D.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进行工作的
D
第十九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1.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利用控制
变量法,可分别改变电流大小、匝数多少、有无电流等
几个因素进行研究。实验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通过被
吸引铁块所受的吸引力大小、电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屑)
数目的多少等现象来反映得知。
2.在“奥斯特实验”中,对比甲乙两图我们可得出
的结论是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对比甲丙两图可得出的
结论是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第十九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3.在“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我们为了探究电磁
铁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将匝数不同
的两个线圈进行串联,以控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再
比较两个铁钉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如果我们研究其磁性
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就可以只研究A或B,以控制
它们的匝数相同,改变电流的大小,比较其吸引大头针
的数量。在本实验中,我们同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与转
换法两种探究方法。
第二十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7 透析电磁波
(1)产生:____________周围产生电磁波。
(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概念: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用f表
示,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流每振
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是电磁波的波长,用λ表示。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______________。
关系:波速=波长×频率,写成公式为________。
变化的电流
赫兹 Hz
3.0×108 m/s
c=λf
第二十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3)各种光都是电磁波,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无线
电波;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
(4)探究电磁波:电磁波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但看不见、摸不
着,只有通过转换法来认识:
①收音机检验法:打开收音机,转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
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放在其附近,将导线一端与电
池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摩擦,从收音机中会听到“咔
咔”的声响。说明导线中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②干扰法:“干扰”现象说明电磁波的存在;
③真空罩法:用真空罩探究电磁波的传播,说明电磁波的传
播不需要介质,这是电磁波与声波的根本区别。
1.图K20-1中的电器工作时,与电磁波应用有
关的是 ( )
第二十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C
第二十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移动电话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C.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无线电波中,长波的频率小于短波的频率
3.热心读者通过手机与记者交流时是靠________传
递信息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
B
电磁波
3×108
第二十讲│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新课标
考点58 信息的传递 1.电话
构成: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作用:话筒将____信号转化为____信号,听筒将____
信号转化为____信号,听筒与对方的话筒是串联的。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信号的发射:①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②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使音频电信号加
载到高频电磁波上;③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
发射出去。
话筒 听筒
声 电 电
声
第二十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信号的接收:①利用天线接收电磁波;②利用收
音机调谐器接收;③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
放大后,送入扬声器;④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化为
声音。
3.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既能发射电磁波,又能接收电磁波,它
的发射频率不高,灵敏度不高,所以要靠基地台进行
转接。
第二十讲│ 考点梳理
·新课标
4.信息之路
微波通信:微波频率高,可以传递更多信息。微波
大致沿直线传播,要通过很多中继站才能把信息传到远
方。
卫星通信: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
用三颗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载体是激光,光在光导纤维
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容量极大,不
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好,保密性强。
网络通信: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利用因特网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第二十讲│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新课标
1.华人科学家高锟以“涉及光纤传输的突破性
成就”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光纤通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在光纤中是沿中轴线直线传播的
B.光纤通信与有线通信一样,都需要金属导线
C.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
D.光纤通信中传播的物质“光”不是电磁波
C
[解析] 光纤通信是光经过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
播,不需要金属导线,故A、B错误;光是电磁波,故D
错误;选C。
第二十讲│ 针对训练
·新课标
2.观众在家中选择不同频道观看电视直播时,
实际上是在改变( )
A.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B.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
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
D
第二十讲│ 实验小变式
·新课标
将一根导线的一端接在干电池的负极上,用另一
端时断时续地接触干电池的正极时,旁边的收音机
就会在导线接触或离开正极时,同步地发出嚓嚓声,
这说明电流变化会激起电磁波。这就类似于平静的
水面上,投一颗小石子会激起水波。
一、质量和密度
1、怎样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
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
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kg 常用
单位:g、mg、t(吨)
3、质量的测量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
的常用工具 —— 托盘天平
原理:
利用杠杆的
平衡条件
5、初中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物质
的特性?
密度:
电阻:
比热容:
热值:
v
m
I
UR
tm
Qc
燃料
完全
m
Qq
5、这些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有
什么共同特点?
(1)这些物理量都是用比值定义
的
(2)这些物理量都只与物质自身
有关,而与定义它们的物理量无
关
6、密度的单位有哪些?你知道它
们的换算关系吗?
国际单位制中:kg /m3
常用单位:g/cm3、kg/dm3、t/m3
1g/cm3=1kg/dm3=1t/m3=103 kg /m3
小窍门大用处:计算过程中巧选
密度单位会使计算量大大降低
二、力和运动
(一)力
(二)运动
(三)力和运动
1、怎样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有力必然成对出现,
即相互作用力
(一)力
2、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
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
改变其一均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注意:认识一个力要从这三
方面来了解,判断两个力是
否相同也要从这三方面来考
察,两个力相等通常指大小
相等和两个力相同是不同的。
4、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
(2)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
的质量成正比。G=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
水平面垂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5)重力与质量不同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受的力
N8.9kg1
5、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
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推力、拉力、压力、支持
力均属于弹力。
(3)弹簧的拉力和绳子的张力。
共同特点:当弹簧受力发生形变
和绳子受力而绷紧时,一定两端
都受力,且力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弹簧形变显著,绳子形
变不显著
这时弹簧或绳子所受的拉力大小
是指其中一端所受力的大小;
同一根绳子各点受力大小相等。
5、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
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
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
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大小:
方向:
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
向相反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静摩擦力:
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无关,与产生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的大小相等。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
注意:
(1)“相对运动”是指相对于接触
面而言的运动
(2)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碍运动的力。
例如: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的
箱子相对于车是向后滑动的,
所以箱子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
向前的,此时滑动摩擦力是使
箱子向前运动的动力。
(二)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注意:
(1)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
物而言,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2、怎样描述机械运动?——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明确哪段过程的
t
sv
t
sv
小资料:
小资料:
人步行 —— 约1.1m/s
自行车 —— 约5m/s
高速公路上
的小轿车 —— 可达40m/s
普通列车 —— 约40m/s
(三)力和运动
1、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速度减
小得越___。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
2、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吗?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
基础上,通过推理而归纳得出
的规律,它不是实验规律。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你知道
力和运动的关系了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
定律?
从两方面理解其内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自身有总保持原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
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5、怎样理解“惯性”?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6、怎样解决实际中的力和运动
的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是物体在
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但地球
附近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可却
有运动状态不改变的物体,这
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否要
看物体所受的合力。
(1)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
作用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
替这几个力,如果这一个力与
那几个力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上是等效的,那么这个力就叫
做这几个力的合力。
7、怎样理解“合力”?
(2)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几个
力合力为零时,这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与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相同。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此时我们说这
几个力是平衡力。
8、你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
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或根据物体
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吗?
物体受平衡力
即合力为零
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即静
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9、怎样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
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发生相互作用的两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三、压力和压强
1、压力
2、压强
3、液体的压强
4、大气压强
5、有关压力、压强计算的小结
1、压力
压力大小:?
压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压力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指向被压物体
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
F压
G
N 物体自由水平放置
N=G 平衡力
F压= N 相互作用力
F压=G
G总
F压
N
整体法
F压= N
F压=G总
等效
物体上再叠放一个物体时水平面
所受压力大小:
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但没被拉动
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
G
N
F拉 物体静止
G=N+ F拉
F压= N F压
F压=G- F拉
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但没被拉动
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
F拉
G总
N
F拉
F压
物体静止
F压= N
F压=G总- F拉
2、压强
物理意义: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定义式:
受
压
S
FP
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
适用于固、液、气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定性了解:
3、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
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 大
(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
向的压强相等
(5)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
压强大
定量计算: 深液 h gP
连通器: 上部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只装有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时,
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连通器的应用:
4、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2)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Pa
常用单位:标准大气压、
毫米水银柱(mmHg)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
=760mmHg =76cmHg
(5)大气压强的应用
(6)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 自制压强计观察大气压随
高度的变化
(6)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5、有关压力、压强计算的小结
(1)固体的压强
找准压力和受力面积
的大小受
压
S
FP
高物 h gP 适用于柱形固体自由
水平放置时对接触
面的压强
思路一: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先求压强,后求压力
SF P压
h
SS
h
注意: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不一
定等于液体重,但一定等于以底
面积s为底,以深h为高的液柱重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Sh g液 液液gV 液柱G
SS
h h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SF P压 液液gV 液柱GSh g液
S
h h
S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SF P压 液液gV 液柱GSh g液
S
h h
S
有用的结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总等于以底面积s为底,以深h为
高的液柱重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SF P压 液液gV 液柱GSh g液
思路二: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对容
器底的压力,可把液体当固体,
借鉴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F压 F压
G
N
F压=G液柱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压=N=G总
F压 F压
F压
等效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压 F压
F拉
等效 等效
F压=N=G总- F
拉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N
F压 G总
F拉
h
S
(3)柱形容器容器底受的总压力
F总压= F液压+F固压
F液压
F固压
SF P液压 )Vg(V 排液液 浮液 FG Sh g液
NF 固压 浮物 F-G
= G液+F浮+ G液- F浮
N
G物
F浮
= G液+ G物
思路一:
柱形容器容器底受的总压力
思路二:整体法
等效
F总压
F总压=N=G总= G液+ G物
非柱形容器容器底受的总压力
S
h
F液压
F固压
N
G物
F浮
F总压= F液压+F固压
SF P液压 Sh g液 液柱G
NF 固压 浮物 F-G
= G液柱+G物- F浮
物液 GG 敞口容器
缩口容器 物液 GG
(4)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
思路:整体法受力分析
实质:是固体对桌面的压力问题
四、浮力
1、浮力的概念
2、漂浮条件的应用
3、液面升降问题
4、浮力与压力、压强相结合问题
5、浮力计算题解题思路
1、浮力的概念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托的
力叫浮力。
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
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就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大小:
(1)产生原因:——压力差
F浮= F向上— F向下
(2)直接测量:
——弹簧秤的示数差
(3)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液体所受的重力。
表达式: 排液排液浮 V gGF
意义: 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根据物体状态受力分析判断
浮力大小:
漂浮:物体在水面上静止
物浮 GF 物排 VV
悬浮:物体在水中静止,不沉
底
物排 VV 物浮 GF
物体的状态 对物体受力分析
上浮 物浮 GF
悬浮 物浮 GF
下沉 物浮 GF
自
由
浸
没
于
液
体
中
的
物
体
沉底的物体 物浮 GNF
物液
物液
物液
2、漂浮条件的应用
(1)轮船:——排水量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
的质量
船和货排水排水浮 GgmGF
(2)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
适用条件:
漂浮
刻度值特点:
越靠下数值
越大
CBA
A B C
(3)比例关系:
漂浮
物浮 GF
物物排液 gVV g
液
物
物
排
V
V
物体密度和液
体密度不变,
则 V排与V物的
比值不变
应用:削切问题
3、液面升降问题
—浮力变化?
思路:液面升降?
—总体积变化?
—物体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变化?
(1)船中物问题
S
h
S
h1
思路:整体法
船和物
均漂浮
总总浮 GF
G总不变
F总浮不变
V排总不变 液面不变h1=h
S
h
S
h2
思路:
甲图中
船和物
漂浮
总总浮 GF
F总浮变小
V排总变小 液面下降
甲图 乙图 G球
N
F球浮
G船
F船浮
G总
F浮总
乙图中
球球浮 GF
hh2
(2)冰熔化问题 思路:
冰漂浮
化水冰浮 GGF
化水冰排水 mmm
化水水排水 VV
化水排 VV
液面不变h1=h点题:实际就是
比较V排和V化水
S
h
水
S
h1
水
化水排 VV
液面上升h1〉h
S
h
盐水
S
h
盐水
S
h1
淡盐水
(3)冰中物,冰熔化问题
S
h
水
S
h1
水
S
h
水
等效 熔化
液面不变h1=h
水物
S
h
水
S
h
水
S
h1
水
等效 熔化
液面下降 hh1
水物
4、浮力与压力、压强相结合问题
h
S
h1
S
甲
h1
S
乙
h1
S
丙
h1
S
丁
水VhS 排水 VVSh1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
浮排液液压 FgVhSgPSF
排VhS
从无到有
4、浮力与压力、压强相结合问题
S
h1
S
h2
排总水 VVSh1 排总水 VVSh2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
PSF 压
有中有变
排总VhS
浮FhSg 液 排液 Vg
5、浮力计算题解题思路
(1)边审题边画图,明确物理
状态、过程和条件
(2)找准研究对象,对其受力
分析,画受力分析图
(3)列力的关系式,注明角标
(4)必要时把浮力、重力带入展开
排液浮 V gF 物物物 V gG
五、简单机械、功和能
(一)简单机械
(二)功和功率
(三)功的原理
(四)机械能
(一)简单机械
1、杠杆
2、滑轮
3、滑轮组
1、杠杆
(1)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L1
F1 O
A
提问:使杠杆如图位置平衡,
如何操作最省力?
回答:以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为力臂的力最省力
F1
F2
F3
L1
L2
注:当力的作
用线过支点时,
力臂为零L3=0
(2)杠杆的平衡条件
2211 LFLF 注:F1、F2一定是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
提问:你理解F×L的意义吗?
回答: F×L描述的是力F使杠杆
绕支点转动的作用效果
(3)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 F1<F2,省力费距离
如:撬杠、瓶启子、手推车、羊角锤
费力杠杆: F1 > F2,费力省距离
如:铁锨、镊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F1 = F2,不省力不省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
2、滑轮
(1)定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L1 L2
F G
受力分析
F
G
F
T
G轮
F=G 对物体:
对滑轮:T=G 轮+2F
(2)动滑轮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
臂2倍的杠杆
受力分析
F
G
G轮
G
F
对滑轮:2F =G 轮+G
L1
L2
F
G
O
h
S
距离关系:
S=nh
受力分析
nF =G 轮+G
3、滑轮组
(二)功和功率
1、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计算功的公式: W=Fs
(3)功的单位: 焦耳(J)
—即力的作用点移动的对地位移
(4)机械功的含义:
①明确问题中的功是指哪个力
的功
例如:用吊车把重为100N的工
件匀速提升5m,吊车对工件
做多少焦耳功?
吊车对工件做的功,实际上是
指吊车对工件的拉力做的功
②“克服某力做功”是什么意思?
当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所受力的
方向刚好相反时,我们说物体
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例如:用吊车把重为100N的工
件匀速提升5m,吊车克服工
件重力做多少焦耳功?
克服工件重力做的功:W=Gh
2、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3)定义式:
t
WP
P=Fv
(4)单位:瓦特(w)
(三)功的原理
1、功的原理
2、机械效率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定义:
意义:能量的利用程度
定义式:
总
有
W
W 注:机械效率
总小于1
(1)对同一物理过程而言,有用功、
额外功、总功具有同时性
3、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理解
(2)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直接施加
在机械上的力所做的功
对于滑轮组而言,就是滑轮组
拉物体的力所做的功
(4)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
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竖直使用滑轮组时,额外功来自:
动滑轮重、摩擦、绳重
水平使用滑轮组时,额外功来自:
摩擦、绳重
竖直使用滑轮组时:
基本公式:
总
有
W
W
Fs
Gh
nF
G
有总额 WWW
(任何条件任何情况 都适用)
自由提升物体时:
总
有
W
W
Fs
hG物 nF
G物任何因素不忽略
忽略摩擦、绳重 )GG(n
1F 轮物
轮物
物
GG
G
有总额 WWW
hGW 轮额
回避受力分析
可以受力分析
从水中提升物体时:
总
有
W
W
Fs
)hF-(G 浮物任何因素不忽略
忽略摩擦、绳重 )GFG(n
1F 轮浮物
轮浮物
浮物
GFG
FG
有总额 WWW
hGW 轮额
nF
)F-(G 浮物回避受力分析
可以受力分析
水平使用滑轮组时:
基本公式
总
有
W
W
Fs
GL
有总额 WWW
忽略摩擦 1
解题攻略
Gn
1FnFG 或
找到哪个力做有用功,哪个力做
总功
水平使用滑轮组时的解题攻略
若忽略摩擦,就从受力分析下手,
此时机械效率等于1
若不忽略摩擦,就从机械效率
下手,小心!此时不要受力分
析
(四)机械能
1、怎样理解“物体具有能”?
2、什么是动能?
3、什么是势能?
4 、什么是机械能?
5、什么是能量的转化?
1、怎样理解“物体具有能”?
一个物体如果具有做功的本领,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注意:具有做功的本领,不是已
经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2、什么是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
控制变量法,动能的大小与质量
和速度两个因素有关。
3、什么是势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
力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具有的能
叫弹性势能
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控制变量法,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质量和所在高度两个因素有关。
如何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同一个物体,它的弹性形变越大,
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4 、什么是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注意: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
弹性势能
如何确定机械能的大小?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什么是能量的转化?
转化的含义是“此消彼长”
例:自由下落的物体重力势
能转化为动能
六、受力分析专题
1、怎样选取研究对象?
2、作用点画哪儿?
3、怎样做到受力分析不多力,
不少力?
4、典型例题
1、怎样选取研究对象?
隔离法:把被研究对象与周围
物体隔离开
整体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
当成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
2、作用点画哪儿?
不涉及物体转动时:把物体受
到的几个力画在同一个点上
(通常画在重心上)
当物体受力转动时:例如对杠
杆受力分析时,把杠杆受到的
严格画在作用点上
3、怎样做到受力分析不多力,
不少力?
按一定顺序受力分析:
即重力、弹力、摩擦力
4、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位置
平衡
对杠杆:
FA FB
对乙:
G乙
FA
对甲:
G甲
FB
N
隔离法
例2: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
状态
G人
1N
1F
1nF
G物
G
受力分析
工人利用滑轮组按照图25所示的方式提升货箱。工人的体
重为G人=800N。当提升重为1500N的货箱时,工人所用的
拉力为F0=500N,此时没有提起货箱。当工人用F1的竖直
向下的力拉绳时,货箱恰能匀速上升。当工人利用同样的
装置匀速提升另一个重为1900N的货箱时,所用拉力为F2。
已知:F1:F2=6:7。求:
⑴第一个货箱未被拉动时,
水平地面对货箱的支持力;
⑵匀速拉升第二个货箱人
对货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