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高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拟分科选科调研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新高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拟分科选科调研语文试题

河北省新高考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 高一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第1至8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规民约作为传统“德礼法制”文化的独特载体和传统乡村治理的独特方案,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被作为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的本土资源而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证明其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然而,在汲取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精华时,如若打开方式不正确,则会很大程度影响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及功效。‎ 乡规民约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立约宗旨。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然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途径与载体。而目前有些地方的乡规民约,在劝禁、惩罚、规范等内容上,明显存在“不合道德”、“逾于法律”的情形,这是需要避免的。当代乡规民约建设的宗旨与目标的确立,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合理、适当的方式融入乡规民约体系建设,通过乡规民约的独特产生形式、内容表现、传播与落实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乡村的社会风尚、社会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处理乡村“细事”的前提。‎ 乡规民约不是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简单抄录,也不是各地乡规民约的简单拷贝。乡规民约之于中国法律文化中的持久生命力,之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在于其本土性、地域性、传播性以及规范的普遍性、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世代相沿不悖性。传统乡规民约形式多样,易记易学易诵,可仪可则可范可守,为民众信服。传统总类性乡规民约,集教育、规劝、告知、奖惩等功用于一体,为一定地域内的乡村民众所普遍遵守。专门类乡规民约,大多与一乡一村不同的社会事实有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其条款简明扼要,可执行性强,规范稳定。而当代乡规民约的建设,近十余年来虽取得较大成效,但其制定与运行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原因在于对乡规民约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乡规民约存在形式普遍单一、制定主体不清晰、文本篇幅冗长等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乡规民约的可守性不足,缺乏实施保障,制约了乡规民约的有效性,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 在汲取乡规民约这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精华,使其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和深刻把握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及其生成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乡村社会实际出发,真正建立起不违道德、不逾法律的乡规民约体系。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乡规民约对于当代乡村“良法善治”的独特功能与作用,最终谱写出乡规民约创新转化应用的时代华章。‎ ‎(摘编自胡仁智《“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制定乡规民约须有明确的立约宗旨,其目的是体现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 B. 乡规民约应该独立于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条文之外,不受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约束。‎ C. 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通过乡规民约这个传统“德礼法制”文化的载体融入乡村生活。‎ D. 建立起“不违道德”“不逾法律”的乡规民约体系,就能发挥乡规民约的功能与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用“近现代”一词与“传统”相对应,简明地阐述了乡规民约发展的大致历史脉络。‎ B. 第二段先提出观点,再从当下乡村规约制定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论证。‎ C. 第三段从传统乡规民约的特点和当代乡规民约的问题两方面阐述乡规民约的治理效果。‎ D. 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第三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最后一段总结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人心、厚风俗”等是古代和当今乡村治理都要实现的目标,其内容一直没有变化。‎ B. 在制定当代乡规民约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应当自然、合理,不能完全照搬。‎ C. 乡规民约须有可守性,必须有贯彻实施的保障,才能在治理乡村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D. 要挖掘传统乡规民约独特的法律文化价值,就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其目的是体现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乡规民约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立约宗旨。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然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途径与载体”,选项错把乡规民约这一概念的内涵当作了制定乡规民约的目的;‎ B项,“乡规民约应该独立于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条文之外,不受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约束”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说“乡规民约不是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简单抄录”意思是乡规民约不能简单抄录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条文,不是独立于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之外,不受其约束;‎ D项,“建立起‘不违道德’‘不逾法律’的乡规民约体系,就能发挥乡规民约的功能与作用”表述绝对化,把原文的必要条件当成充要条件。‎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从当下乡村规约制定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论证”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没有阐述当下乡村规约制定中取得的成绩。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其内容一直没有变化”说法错误,原文“当代的‘正人心、厚风俗’当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之中心的‘正’与‘厚……’”表明,当代“正人心、厚风俗”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并不是直没有变化。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际标准化机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全会正式批准冻结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独立组网功能。加之2017年12月冻结的‎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已经完成并发布,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据了解,中国厂商在‎5G标准中所占份额约30%,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目前,华为、中兴是全球‎5G技术研发上的领头羊,在低频段方面远远地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由于美国运营商的需求,后两者在高频段投入较多。最近中兴通讯和沃达丰进行技术测试合作,在沃达丰的全球供应商名单中,华为排第一位,中兴排第二位,为其技术领先优势提供佐证。‎ ‎(摘编自《‎5G产业链简单梳理》)‎ 材料二 参考消息网报道 俄媒称,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的报告中说,美国应该加快引进‎5G技术,否则可能比中国落后一到两年,未来不再有其他机会。按照协会的结论,中国和韩国在‎5G引进方面已经超过美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也称,如果中国占据通信领域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将不仅获得技术胜利,也将获得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胜利。‎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输数据的速度极快。寻常上网或者观看视频,流量需求不高,‎5G与‎4G区别不大。但‎5G技术将极大改善物联网的质量:在各个器具和装备之间传输数据。目前还没有制定‎5G网络的统一标准。谁第一个制定新标准,谁就将成为新网络的独特立法者。‎ 报道称,确定‎5G网络的频段是美国的绊脚石。问题在于第五代网络可以在完全不同的频段运行,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都可以。从一方面来说,这是他们的优势。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中频频段不足的问题很是尖锐。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不愿意为移动运营商开放‎5G中频频段,建议移动运营商在高频频段上运营‎5G。但美国却没有建立网络基础设施——需要从零开始建设整个体系。而中国恰好建议在中频频段上运营‎5G,且中国已经修建好主要的基础设施。美国移动通信制造商协会认为,正因如此,中国目前在‎5G技术方面已经赶上美国。‎ 报道还称,新一代移动通信一向会带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例如,iPhone只有在‎3G网络出现后才成为可能,整体而言,智能手机搭配陈旧的移动互联网也是无益的。随着‎4G网络的问世,使用各种耗费大量流量的应用程序App变得很方便。中国互联网观察家刘兴亮称,由于美国此前一直在发展新一代网络方面走在时代前列,所以美国一直是围绕这些网络而建立起来的新经济的领头羊。因此,现在对美国来说,丧失‎5G研发领导地位是可怕的。‎ 材料三:‎ ‎2019-2024年我国‎5G基站投资额及数量预测 ‎(数据工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俄罗斯塔斯社称,今年夏天以来,美国决定禁止政府部门购买使用中兴和华为的电信设备。华为公司正在积极开发‎5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讯网络标准,速度将比现在快100倍,然而近日华为先后收到美、澳、新、英、日、法等国的“封杀令”,更有外媒曝料,西方情报集团“五眼联盟”曾在年中“密谋围堵华为”。‎ ‎(摘编自网络)‎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独立组网功能被批准冻结,‎5G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已制定完毕。‎ B. 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担心美国对‎5G技术的研发落后于中国,哪怕只是短时间落后,也会永远失去领先的机会。‎ C. ‎5G无线传输数据的速度极快,此优势在改善物联网质量方面将有突出表现,但在上网或看视频方面,‎5G传输速率与‎4G相差不大。‎ D. 像以前每一代新移动通信会带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一样,‎5G网络一旦建成,也会产生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技术产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爱立信、诺基亚两家公司应美国运营商的要求,在‎5G高频段方面投入较多,这使得华为、中兴在沃达丰的全球供应商名单中名列前茅。‎ B. 俄罗斯与美国有着同样的担忧,担忧自己国家在‎5G方面的研发落后于其他国家;也有着同样的愿望,那就是争得‎5G网络的统一标准制定权。‎ C. ‎5G可在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运行,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不愿为移动运营商开放‎5G中频频段,从而使中国在‎5G方面赶上了美国。‎ D. 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的四年里,我国‎5G基站建设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我国‎5G基站投资额将超一千亿元,基站数量将达上百万个。‎ ‎6. 中国在‎5G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哪些?美国为什么要对华为进行封杀?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D ‎ ‎6. 第一问:①在‎5G标准中所占份额约30%;②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③在‎5G低频段技术方面遥遥领先;④在中频频段上运营‎5G,已经修建好主要的基础设施。第二问:华为是全球‎5G 技术研发上的领头羊;华为公司正在积极开发‎5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讯网络标准,如果成功,中国就会占据通信领域主导地位,美国就会丧失‎5G研发领导地位,这样未来的中国还将获得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胜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认真研读材料内容,仔细比对材料内容和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但在上网或看视频方面,‎5G传输速率与‎4G相差不大”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上网或看视频,流量的需求不高,所以‎5G高传输速率对其影响不大。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仔细辨析选项内容对原文的说法和解读是否严密。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强加因果关系。原文说的是:目前,华为、中兴是全球‎5G技术研发上的领头羊,在低频段方面远远地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由于美国运营商的需求,后两者在高频段投入较多;选项B,有关俄罗斯的担忧和愿望的概括是错误的,文中无据;选项C,“从而使中国在‎5G方面赶上了美国”的原因还有美国没有建立网络基础设施,需要从零开始建设整个体系。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的特点把握,要立足对原材料内容的归纳筛选和整合。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中国在‎5G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哪些?美国为什么要对华为进行封杀?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原材料内容中筛选中国在‎5G方面的成就:据了解,中国厂商在‎5G标准中所占份额约30%,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恰好建议在中频频段上运营‎5G,且中国已经修建好主要的基础设施。华为公司正在积极开发‎5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讯网络标准,速度将比现在快100倍。美国封杀华为的原因:目前,华为、中兴是全球‎5G 技术研发上的领头羊,在低频段方面远远地领先爱立信和诺基亚。由于美国运营商的需求,后两者在高频段投入较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也称,如果中国占据通信领域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将不仅获得技术胜利,也将获得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胜利。目前还没有制定‎5G网络的统一标准。谁第一个制定新标准,谁就将成为新网络的独特立法者。报道称,确定‎5G网络的频段是美国的绊脚石。问题在于第五代网络可以在完全不同的频段运行,中频频段和高频频段都可以。从一方面来说,这是他们的优势。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中频频段不足的问题很是尖锐。由于美国此前一直在发展新一代网络方面走在时代前列,所以美国一直是围绕这些网络而建立起来的新经济的领头羊。因此,现在对美国来说,丧失‎5G研发领导地位是可怕的。‎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八只猫 黄建国 初秋的一天午后,几个外乡人结伴来到地处关中北端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一个月前还是重要的文物集散地,但是,等他们赶到时,市场却已消散,市面上连几枚普通的铜钱也很难见到了。外乡人相信镇子上仍然有货,便找了简陋的宿处住下,四处走动,一心要弄到几件稀罕之物。‎ 这天黄昏,几个外乡人走到小镇唯一的街道的尽头,看见一家几乎颓败的门前坐着一位老者。老者面目丑陋,闭合着浮肿的眼皮打盹,嘴角淌一溜口水。脚旁一条长绳拴只瘦猫,正在一只肮脏的破碗里舔食。‎ 外乡人眼睛一亮,盯住了那只碗。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个蹲到碗前,另一个走近老者。“老汉,我们给你五块钱买这只碗。”外乡人用刚学来的北方话说。‎ 老者面无表情,也不睁眼,他的脸在夕阳下看上去像一张皱巴巴的黄表纸。‎ ‎“十块钱。”外乡人说。‎ ‎“不,”蹲在地上的那个外乡人说,“五十块。”‎ 老者如同睡着了一般纹丝不动。‎ ‎“扔给他五十块钱,把碗拿走。”第三个外乡人说。‎ 老者像病中呻吟似的“哼”了一声,把头摇一摇,说:“我的碗不卖。”‎ 外乡人将钱袋子抖得哗哗直响俯身看着老者。“一只烂碗,五十块钱,不卖?”‎ ‎“笨蛋。”第三个外乡人嘀咕说。他已有些不耐烦,看着两个同伙,又看看正托在山顶上又红又大的太阳。‎ 老者的眼睛张开一条缝。“太阳快下山了。”他说,并不看外乡人,然后吆喝鸡似的朝他们挥了挥手。‎ ‎“一百块。”识货的那个外乡人说。‎ ‎“我担心我的猫,”老者说,“它那么瘦,卖了碗,猫咋办?”‎ ‎“这脏猫?又不是名贵种。”外乡人说。‎ ‎“老鼠一样的东西,一脚能踩死三只。”早就有些愤愤然的那个外乡人说。‎ ‎“我的猫只吃放在这碗里的食物。”老者说,“你说,我咋能卖碗?”‎ ‎“好说,好说。”外乡人的头儿说,“我们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们买你的猫。”‎ ‎“我可怜的猫啊,他们要买你哩。”老者说,扯了扯绳。‎ ‎“我们会精心侍弄这可爱的小东西的。”‎ 它跟我相处得没缝没隙,有感情哩。”老者说,很悲戚地叹息了一声。‎ 老者咳了一声,摇摇晃晃立起身,拉扯绳子对猫说:“天要黑了,咱回家呀。”‎ 外乡人的头儿赶紧朝另外两个同伙使眼色。“我们只买猫。”他说。‎ ‎“买猫。”两个同伙附和说。‎ ‎“给老汉数一百块钱,”外乡人的头儿吩咐说,“这猫归咱们了。”‎ 老者丑陋的脸在夕阳下显出一种古怪的表情。但是外乡人没有看见,他们只盯着地上那只脏兮兮的碗。‎ ‎“不过,”老者说,“我这猫可会难为人哩。”‎ ‎“什么意思?”‎ ‎“你们要是不好好待它,它会抓破你们的脸。”‎ ‎“好说,好说。”‎ ‎“它只要一百的钱。”‎ ‎“一百?”‎ ‎“二十张。”‎ 外乡人面面相觑。‎ 两千元买一只快死的瘦猫实在太荒唐。可是,那只碗却又实在太稀罕。他们知道,只有买了这该死的猫,才有可能把碗弄到手。‎ 外乡人付给老者两千元,由那个总是愤愤然的矮个子把瘦猫抱在怀里。‎ 老者在此之前一直半闭着眼睛,他几乎没有看清他面前的这几个人是什么模样。现在,他突然把眼睛睁大了,打量外乡人。他那被浮肿的眼皮包裹着的眼睛原来十分明亮。他的眼光森然骇人。‎ ‎“哈!”他似哭似笑地叫了一声。‎ 三个外乡人吃惊地望着老者。但老者已闪身进门。两扇门“哐当”一声关住了。‎ 第二天一早,买了猫的三个外乡人匆匆来找老者。他们得把碗弄到手。‎ 外乡人看见,老者仍坐在昨天的那只小凳子上,双目闭合,脚旁的绳子又拴了一只更瘦小的猫。‎ ‎“我知道你们会来的。”老者说,并不睁眼。“你们昨天买走我的第十八只猫,今天该买第十九只了。”‎ 几个外乡人一言不发。他们互相看了看,又看看老者,然后,仰头看了看远处已经开始凋零的山峦和秋天碧蓝高远的天空。外乡人的头儿先走开,另外两个也走开,当天上午,他们怀着羞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小镇。‎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吆喝鸡似的朝他们挥了挥手”这一动作细节,其实是老者对外乡人欲擒故纵。‎ B. 小说以“第十八只猫”为题,叙述一位老者卖猫的故事,旨在表达对乡村凋敝的现实的忧患。‎ C. “碗”是小说的关键意象,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理解主旨的抓手。‎ D. 小说采用顺叙写法,用对话展开情节,层层蓄势,引人入胜,最后解开悬念,引人深思。‎ ‎8. 文中多次描写老者的眼神、表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推动情节发展:从“闭合着浮肿的眼皮打吨”到“张开一条缝”,到“眼睛原来十分明亮”“眼光森然骇人”,再到“并不睁眼”;这些眼神描写前后呼应,反映了老者由待售猫时的冷静,到卖出高价的狂喜,再到故伎重演的淡然,使情节充分展开,连贯紧凑。②丰富人物形象:从老者眼神,还有“悲戚”“古怪的表情”“似哭似笑”等神态细节,可见老者工于心计,对贪婪、虚伪的外乡人的鄙视与嘲弄,突出其沉着、狡黠的性格。③激发阅读兴趣:反复描写老者的眼神、表情,突出其古怪神秘、难以捉摸的特点,引发读者对小说塑造这个人物意图的关注与思考。 ‎ ‎9. 不可删去。理由:①删去后,情节结构不完整。结尾写外乡人“怀着羞辱”离开小镇,把故事结局交代清楚,呼应开头所述的故事缘起。②删去后,对于外乡人这一群体形象的刻画,显得单薄。从起初的“一心要弄到几件稀罕之物”的期待与自信,到最后的黯然离开,揭示了外乡人发财梦破灭后的郁闷、失望、恼怒等复杂心理。③删去后,主旨表达欠明晰。小说以外乡人失利而归的下场收束,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虚伪、市侩、贪婪、逐利之风的批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B项“旨在表达对乡村凋敝的现实的忧患”这一解析显得牵强,从全篇内容看,依据欠充分。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等方面思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老者面无表情,也不睁眼,他的脸在夕阳下看上去像一张皱巴巴的黄表纸”“老者如同睡着了一般纹丝不动”表现了老者的沉着;“老者说,很悲戚地叹息了一声”,老者故意流露出对猫的不舍,可见他工于心计。听到外乡人准备买猫,“老者丑陋的脸在夕阳下显出一种古怪的表情”表现了老者对贪婪、虚伪的外乡人的鄙视与嘲弄。“他突然把眼睛睁大了,打量外乡人。他那被浮肿的眼皮包裹着的眼睛原来十分明亮。他的眼光森然骇人。“哈!”他似哭似笑地叫了一声。”他的眼光透着对外乡人的嘲弄,以及计谋得逞后的喜悦,似哭似笑的神态也表现了他狡黠的一面。在情节上,这些眼神、表情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情节紧凑。从故事开头“闭合着浮肿的眼皮打吨”,全然不在意外乡人,到外乡人想买碗,见老者不理睬,一再抬价到50块。眼看陷入僵局,这时老者眼睛“张开一条缝”,推动了双方“谈判”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外乡人花2000块买下了猫,却惊觉“眼睛原来十分明亮”“眼光森然骇人”,其实有点在暗示结局,为结局做了铺垫。最后外乡人再来要买碗时老者“并不睁眼”,故伎重演,给外乡人上了一课。在读者层面上,反复描写老者的眼神、表情,突出了他古怪神秘、难以捉摸的特点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很想探究老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小说的主旨是什么等。可以说仅仅抓住了读者的心,小说在这一点上非常成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探究。关于结尾是否可以删去可以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读者等层面思考。本文属于开头设置悬念,结尾卒章显志型,所以应判断不能删去。再结合文本阐明理由。从情节结构上来说,删去后情节结构不完整,故事就交代不清楚,让人感觉有头无尾。开头写“初秋的一天午后,几个外乡人结伴来到地处关中北端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一个月前还是重要的文物集散地,但是,等他们赶到时,市场却已消散,市面上连几枚普通的铜钱也很难见到了。外乡人相信镇子上仍然有货,便找了简陋的宿处住下,四处走动,一心要弄到几件稀罕之物”,结尾写外乡人“怀着羞辱”离开小镇,呼应了开头“一心要弄到几件稀罕之物”。怡心要弄几件稀罕之物,最后没弄到,反而“怀着羞辱”离开小镇,结尾将故事结局交代地清清楚楚。②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删去后,对于外乡人这一群体形象的刻画,显得单薄。“几个外乡人一言不发。他们互相看了看,又看看老者,然后,仰头看了看远处已经开始凋零的山峦和秋天碧蓝高远的天空。外乡人的头儿先走开,另外两个也走开,当天上午,他们怀着羞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小镇”“一言不发”表现了外乡人发财梦破灭后的失望心情;他们互相对看,又看老者,表现了他们无可奈何的情状;最后他们“怀着羞辱”离开小镇,较好的表现了他们发财梦破粹后的失望、郁闷、恼怒等复杂心理。总之,结尾使外乡人的形象更立体更丰满。③从主旨上,刪去后,主旨表达欠明晰。小说结尾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作者在结尾安排外乡人失利而归,与前面他们信心满满要寻几件稀罕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从老者口中知道他们买的是第十八只猫,说明逐利、贪婪的人不在少数,作者正是借此对现实社会中虚伪、市侩、贪婪、逐利之风进行批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郎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县有石塘陂,岁久湮塞,募民浚筑,溉废田百余顷,邑人为立生祠。调随州推官。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县吏死,子幼,赘婿伪为券冒有其赀。及子长,屡诉不得直,乃讼于朝。下简劾治,简示以旧牍曰:“此尔翁书耶?”曰:“然。”又取伪券示之,弗类也,始伏罪。‎ 徙藤州,兴学养士,一变其俗,藤自是始有举进士者。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官罢,知泉州。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擢秘书少监、知广州,捕斩贼冯佐臣。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复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迁刑部。卒,年八十有九,特赠吏部侍郎。‎ 简性和易,喜宾客。即钱塘城北治园庐,自号武林居士。道引服饵晩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一日,谓其子洁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就寝而绝。幼从学四明朱頔,长学文于沈天锡,既仕,均奉资之。后二人亡,又访其子孙,为主婚嫁。平居宴语,惟以宣救民患为意。孙沔知杭州,榜其里门曰德寿坊。‎ ‎(选自《宋史·郎简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B. 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C. 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D. 道引服饵晚岁/颜如丹尤/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有集验方/数十行于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及第,又可称为登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 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D. 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郎简喜欢读书,为民造福。他小时候借书读,读过的书多数能背诵。他招募民众疏浚一个年久堵塞的池塘,灌溉大片荒田,百姓为他建生祠。‎ B. 郎简善于断案,伸张正义。有县吏去世,县吏的女婿侵占岳父家的财产,郎简与县吏的儿子一同核对县吏的手迹,最终使该女婿服罪。‎ C. 郎简忠于职守,经历丰富。他在藤州任职时,兴办学校,移风易俗,使藤州出人才。他在泉州、广州、越州、扬州等地任职,担任过多种官职。‎ D. 郎简尊敬老师,传递正能量。他对自己幼年、成年时期的两位老师很敬重,做官后一直资助他们,并关照他们的后人。他平时言谈的内容是救民苦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 ‎(2)吾退居十五年,未尝小不怿,今意倦,岂不逝欤?‎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郎简历任官职都无过失,却没有一个人举荐,他一定是个对升官不热衷的人。‎ ‎(2)我退休后住在这里十五年,不曾有过细微不舒服的时候,现在感到疲倦,难道不是要死去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晚岁颜如丹”(晚年脸色红润)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D项。“尤好医术”是一个整体,在它后面断开,排除B项。“多自处方以疗之”,“之”为代词,代郎简自己,做宾语,所以在它后面断开,排除C项。还可以通过“有集验方数十”‎,本句省略了主语,所以谓语“有”之前断开,也可以排除C项。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D项“一般是长辈起的”错,一般是自己起的。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项“郎简与官员的儿子一同核对官员的手迹”错,应是郎简把官员的手迹给官员的女婿辨认,并与伪造的文券进行对比。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过”,过失;“荐”,举荐;“恬”,不热衷。(2)中“退居”,退休后居住、“不怿”,不高兴,这里指感到不舒服;“逝”,死去。‎ ‎【参考译文】‎ 郎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年孤苦贫穷,借书抄写,多数都能背诵下来。考中进士,补任秘书省校书郎、宁国县知县,调任福清县令。县内有石塘陂,年久堵塞,郎简招募民众疏浚,被废弃的一百多顷田地得到灌溉,当地人为他立生祠。调任随州推官。等到皇上召见时,真宗说:“郎简历任官职都无过失,却没有一个人举荐,他一定是个对升官不热衷的人。”特别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分宜县知县,调任窦州知州。县吏去世,其子年幼,入赘的女娇伪造文券占有他的财产。等他的孩子长大,多次申诉不得申冤,于是去朝廷控告。朝廷让郎简查办,郎简拿出旧时的文书给县吏的女婿看,说:“这是你岳父的笔迹吧?”回答:“是。”又出示伪造的文券,二者并不相似,女婿才认罪。‎ 调任藤州,兴办学校厚待士人,大变风俗,藤州从此有考中进士的。任海州通判,提点利州路刑狱。被免职,后担任泉州知州。多次升职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提升为秘书少监、广州知州,捉拿斩杀贼寇冯佐臣。入朝为判大理寺,出朝为越州知州,又回朝任判尚书刑部,出朝为江宁府知府,历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扬州知州,调任明州。以尚书工部待郎退休。明堂祭祀大典后,又升为刑部侍郎。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被特赠吏部侍郎。‎ 郎简性情温和,喜欢待客。在钱塘城北建园林房舍,自号武林居士。养身服丹药,晚年脸色红润。尤其爱好医术,别人有病,郎简自己开药方为他们治病,有几十个集验方,流行于世。一天,对他的儿子郎洁说:“我退休后住在这里十五年,不曾有过细微不舒服的时候,现在感到疲倦,难道不是要死去吗?”睡觉时去世。幼年师从四明朱頔,成年后跟随沈天锡学写作,做官后,对两位老师都奉养资助。后来二位老师去世,郎简又访察他们的子孙,为他们主持婚嫁。平时闲谈,以宣扬救民苦难为内容。孙沔担任杭州知州,为其村门题名德寿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瀑布从高山半空中直泻而下的情状,是从湖口远望所见庐山瀑布的全景。‎ B. “万丈”状瀑布之长,“洪泉”状瀑布之壮,“落”字似不着力却自有雷霆万钧之势。‎ C. 颔联承“洪泉落”,借杂树、重云等景物衬托瀑布直泻而下时冲决一切的气势与力量。‎ D. 尾联渲染岀庐山天空水汽合而为一的空灵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超逸襟怀。‎ ‎15. 请结合全诗,从修辞手法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答案】14. D 15.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瀑布的色彩和声响。晴日照耀下瀑布幻化出七彩霓虹般的缤纷色彩,绚丽瑰奇;天清气朗之时,本无风雨,但万丈洪泉直泻而下发出巨大声响,给人以疾风骤雨般杂沓的听觉感受。 “虹霓似”“风雨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观赏庐山飞瀑时似真似幻的视听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奇丽景象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手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D,“渴望归隐山林的超逸襟怀”这一分析属于过度解读,脱离文本实际内容。尾联赞叹瀑布与天地相接的宏伟境界。诗中在描摹和赞美庐山瀑布壮美景色的同时,蕴含着诗人豪放的风度和开阔的胸襟,激情满怀,壮志凌云。这首诗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繁冗。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艺术手法的答题角度,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诗歌的颈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考生通过以上对诗句的理解,不难看出诗歌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将瀑布人物化。最后注意扣住诗歌的情感。‎ ‎【点睛】诗歌鉴赏 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诗人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露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但见悲鸟号古木 (2). 雄飞雌从绕林间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4). 未成曲调先有情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6). 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号、转轴拨弦、晓、迷、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影视制作团队中难觅科学顾问的身影。科幻电影是一种基于想象力的创作,与科学  ▲  。而国内科幻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明显不足。在电影中,( ▲ ),为作品增添精湛的视觉效果和 ▲ 的智力内容,从而增加影片的票房,观众  ▲  。这可以通过邀请科学顾问参与制作,并坚持科学真实性来实现。‎ 影视中的合理性,取决于影视作品的画面和情节有科学基础,符合逻辑。‎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众拒之门外。科学顾问的目标是让影视制片人在他们的叙事、风格和受众的语境中实现科学的准确性。‎ 科学家是掌握最准确、最权威、最前沿科学信息的群体,他们的参与对于提升电影质量的意义已经被多次证实。科学家群体在帮助影视制片人创作  ▲  的人物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价值。‎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息息相关 扣人心弦 交口称誉 栩栩如生 B. 息息相关 荡气回肠 有目共睹 惟妙惟肖 C. 休戚相关 荡气回肠 交口称誉 惟妙惟肖 D. 休戚相关 扣人心弦 有目共睹 栩栩如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学的价值,在于其中准确的科学知识 B. 科学的价值,在于制片人把科学作为一个创作手段 C. 科学知识体现科学价值 D. 把科学作为一个创作手段是制片人实现科学价值的途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众反感。‎ B.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众拒之门外。‎ C.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被大众拒之门外。‎ D.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反感。‎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语境是科幻电影与科学关系的密切,所以此处应该用“息息相关”;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语境中是指电影的艺术魅力,所以用“扣人心弦”;交口称誉:异口同声称赞。有目共睹:形容事实极其明显。语境是指观众对电影的赞赏,所以此处用“交口称赞”;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语境指电影中人物形象的逼真,所以用“栩栩如生”。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逻辑严密、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后文“为作品增添精湛的视觉效果……”承接前文未完的内容,主语应是“制片人把科学作为一个创作手段”,由此排除A、C、D。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选项A,搭配不当,“水平”和“增强”不搭配;选项B“很容易引起大众拒之门外”句式杂糅,改为“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反感”;C“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缺主语,去掉“使”。故选D。‎ ‎【点睛】‎ 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0.下面是一位读者给一部获奖作品的作者的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听说您的大作获得殊荣,我们拍手称快,致以诚挚的祝贺。大作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结局大跌眼镜;主题深刻含蓄,不是我们这些八斗才的人所能理解的。日后我们定登门拜访,屈尊向您请教。‎ ‎【答案】①“听说”改为“欣闻”;‎ ‎②“拍手称快”改为“欢欣若狂”;‎ ‎③¨大跌眼镜”改为“出乎意料”;‎ ‎④“八斗才”改为“学识浅陋”;‎ ‎⑤“屈尊”改为“真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听说”是口语,语体色彩不当。“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含贬义。不得体。“大跌眼镜”是口语,是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不得体。“八斗才”指极高超的文才。不适合用于自称。“屈尊”客套话,降低身份俯就。不得体。‎ ‎21.新华中学校团委与文学社联合举办对联征集大赛,要求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下列是张宇同学试拟的两副对联的上联与下联,请分别补齐下联与上联。‎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1)上联:心装祖国,奉献青春,百载使命代代传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五千年灿烂文明,薪传火递,描绘雄伟蓝图 ‎【答案】 (1). (1)下联:情系中华,不负韶光,万众信念日日坚 (2). (2)上联:七十载峥嵘岁月,苦尽甘来,成就繁华盛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是语言表达的简洁、得体、逻辑严密的能力。解答对联试题,要注意以下的对联要求,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本题要注意两幅对联的主题分别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注意词组和词性的对应,例如“奉献青春”和“不负韶光”动宾短语的对应;再如,对联的语句语义要严密,“七十载”说明“建国七十周年”。最后要注意对联上下联的押韵,“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对联中“传”和“坚”的押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标签效应。所谓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暗示,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然后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努力去做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被打标签的人生 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和事习惯性地被社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心理学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其好还是坏,都会对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影响。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标签效应”的另一面则是,一旦当事人违反了“标签”,就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标签的正向作用催人向上。二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迫于战争,政府特派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专家巧妙地为犯人们贴上“改过自新、服从指挥、勇敢作战”‎ 等标签。这批犯人因此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服从指挥,勇敢拼搏,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材料中那些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被贴上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标签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努力去做了。这正是“标签效应”积极的一面。‎ 标签促使社会警醒。近几年来高等学府的宿舍暴力事件、大学生被拐卖事件,都是因为被打上了“大学生”的标签而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贫困老人勤俭节约,为公益事业捐出一百元,因为违反了“贫困”的标签,便引发了公众对于良心的反思。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当事人的言行不合“标签”,引人深思。其结果可能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标签所带来的巨大的“副作用”。‎ 被人们打上“成功人士”标签的人,习惯了被他人赞赏,一点小失败就会给他们带来十分沉重的打击,让他们因令人自满的过去而背上包袱,对未来失去希望。被人们打上“失败者”的标签,则可能会在他们努力改变现状之前,就已经被旁人的冷眼关上了上帝给他打开的那扇窗。项羽不肯东渡乌江而自刎,是因为自己被贴上了“英雄”的标签;韩信不忍三分天下最终为刘邦所灭,是因为自己被刘邦贴上了“恩人”的标签;出狱青年连一份正常的工作也找不到,是因为被社会贴上了“小偷”的标签。‎ 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我却认为,真正的善,是现实社会的公平。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签去概括一个人的过去,也不应该借此预言一个人的未来,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给他们以逆袭的机会。这并不是说要包容优秀者的退步,忽略暂时落后者的进步,只是,不能以社会的名义去打他们的耳光。‎ 成功者必然付出了努力,失败者却不一定未曾挥洒汗水,无论留下的是口红印还是巴掌印,都不是万全之策。别人的态度本就不应该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印记,自己的态度才能决定你拿到的下一张考卷。只有我们脸上的笑容和泪水,不再由那些根本不了解我们的人掌控时,一切表情才真正展现出它本来的模样。‎ 摘下自己的有色眼镜,我们才会发现别人的眼睛也映照着天空的颜色;取下自己心中给别人钉上的标签,我们才会发现每个人友善的氛围中,我们的笑可以发自内心。‎ 被打上标签的人生,是无法自由舞蹈的。‎ ‎【解析】‎ ‎【详解】‎ ‎(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材料以标签效应为依托,关注成长,贴近学生。被贴上标签的人,往往会做出与标签相近的自我管理,二战时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给家人写信的过程中,他们由以前的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变成了与信中所说的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一样的士兵。这就是标签的作用。现实生活中,给一个人起绰号,作评价,下结论,这种贴标签的事情司空见惯。几乎每个人都被人贴过,也去贴过别人。将自己记忆最鲜活、感受最真切、感悟最深刻的写成记叙文,应该很容易出彩。如果写议论文,则尽量站在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老板对员工、领导对下属的角度,去收集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和名人论述。可以赞成,可以反对,也可以辩证分析。但都必须旗帜鲜明,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二)立意:①价值引导。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②积极发展。外界的变化,会使主观认识产生一定的变化。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积极的标签时,就会按照积极的方向发展自己,转化自己,从而改变人生的方向。‎ ‎③消极转化。贴的标签如果是消极的,内心就会朝着消极的方向转化,生活就会在慢慢转化的过程中变得灰暗,人生也会在消极的情绪中迷失。‎ ‎(三)素材:1.据广州日报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授予珠海旅游业界“幸福之城”商标,有效期10年,其他城市尤其是在旅游界推广城市形象时,将不可轻易使用“幸福之城”。‎ ‎2.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3.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明显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四)结构:本文开篇点题,巧妙转化材料,“另一面则是”,显示出作者辩证思维。接着从标签的正面意义来论述,以“标签的正向作用催人向上、标签促使社会警醒”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证。论证材料翔实,既将材料化为论据,又联系实际生活。接着用“但是”一词转向标签的“副作用”。文中列举了成功、以及失足等标签带给人的束缚,呼吁摘下有色眼镜,不要把人“标签化”‎ ‎。整篇文章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结构严谨,也显示了作者思考的深度,值得考生借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