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十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十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长垣县十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语文试卷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空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 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地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大早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删去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 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 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 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 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 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 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 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 “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贸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6.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 2 )《赤壁赋》中,苏轼将有限人生与无尽江水相比较,悲生命短暂慕江水无尽的两句是—————,————。‎ (3) ‎《阿房宫赋》中,杜牧控诉秦朝统治者剥削人民之苛酷,而挥霍财富之无度的两句是——---—,—————。‎ (4) ‎《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的婚俗与《诗经 氓》中——,——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5)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 (6) ‎《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 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 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 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 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 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________,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_______, 均会产生水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_______,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1: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材料2: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材料3: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答案及解析 ‎ ‎ ‎1.D(A项中,“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只提到《禹贡》“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汉书•地理志》则没有。B项“是因为”错误,材料一第四段中看不出选项中的因果关系。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 ‎【点评】本题既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又兼顾了对经典绝对化表达的考查,如“都”“一定”“全是”“因为”“之所以”“最”之类的表述,往往与原文不符,是判断的重要参考。‎ ‎2.C(“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扩大”错误。材料一第六段中提到的我国历史地理学取得成就的原因不止学科分支开拓和研究领域扩大,也看不出二者是“主要得益于”的依据。)‎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字面意义深层理解。‎ ‎3.C(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沿革地理侧重于地理变迁和历史重要地名,而“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不符合这两个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应用。。‎4 C 5B ‎6.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7.C 8.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 10.B(本句中“南星““攀龙”“大中”分别指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涟”“光斗”指杨涟、左光斗,均为人名,应断开:“光斗愤甚”中“光斗”为主语,“愤”为谓语,“甚”表修饰,不应断开;“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指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不应断开;“拟十一月二日上之”中“上之”指呈上奏折,不应断开。)‎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结合上下文对句中成分的理解。‎ ‎11.C(“殿下”不能用于称呼丞相。)‎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称谓的基本常识。‎ ‎12.D(根据原文“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可知十四人是被捕,其母亲和长兄分别是悲伤过度和受牵连而死,所以“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把握。‎ ‎13.(1)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法司,可以缓死,为以后考虑。(承:承认。已而:后来。冀:希望。)‎ ‎(2)都御史使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使左光斗家破人亡。(疏:名词作动词,上疏。趣:催促。由是:因。)‎ ‎14.B ‎ ‎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16 1) 临溪而渔,溪深而渔肥。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19 B C D ‎20.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过大 参考译文:‎ ‎ ‎ ‎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派出管理屯田,于是上书陈述“三因十四议”,皇帝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农田水利大规模地兴修,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邹元标说:“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水稻,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义,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是殿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宦官气忿地离开了。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承认澄清真相,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乐谱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共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使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认谥号为“忠毅”。‎ 审题评析 此题为多则材料驱动型任务作文,考生需准确提取材料的中心内涵和完成驱动任任务,进行写作。‎ 材料内涵如下:‎ 材料1:美育教育对青年孩子的积极影响,可以体现美好的人生和生命价值。‎ 材料2:美育教育可以涵养青年孩子的美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材料3: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美育的作用,侧面说明了美育对青年孩子选择人生方向的影响,也侧面说明了我们不能忽视美育。‎ 驱动指令如下:‎ ‎1、写演讲稿。‎ ‎2、围绕“涵养心灵,美育人生”,提出自己的倡导,建议和希望。‎ 据材料的内涵以及我国的教育体系和目的可知,为了培养人才,我们国家需要努力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才能提高青年孩子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样以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谋篇布局。‎ 第一,可以写美育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比如培养学生思考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熏陶学生感悟生命,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等。第二,美育对青年孩子选择人生方向的积极影响,比如,滋养学生心灵,成为艺术缔造者,开发学生的天赋潜能等。‎ 这样,考生也完成了'围绕“涵养心灵,美育人生”'的驱动任务。‎ 名师下水作文 以美育人生,涵养美心灵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作为学生代表进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以美育人生,涵养美心灵》。‎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美的知识,唤起对知识的渴求;以美的灵魂,唤醒对美好心灵的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每一位孩子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人生,是学校、社会、国家都在努力的方向,而美育成为当前最需要重视的方向!以美育人生,涵养美心灵,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美育何曾离我们太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张潮《幽梦影》中说:“‎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美育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美育是疫情期间小学生们争相模仿世界名画的惟妙惟肖之中;美育是苏东坡先生在赤壁赋当中的纠结与洒脱;美育还是《诗词大会》中朗朗上口的诗韵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美育时说:“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美育为的是我们能够人格更健全,心灵更健康。‎ 毛姆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社会总是发展太快,扪心自问,是不是失去了初心,应该等等我们的灵魂!美育就是对生命直觉的回归,美育就是用来温润眼睛和心灵的。当有对美执着追求的孩子们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时,美的力量早已成为他们小小年纪最大的动力!恰如乔布斯对极简之美的追求,让他有勇气、有动力突破任何面前的科技阻力!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美育恰如人生城堡最生机盎然的树木,滋养人生。‎ 林徽因:“旬月里来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旧事。”没有人会永远地一帆风顺,没有人可以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去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动力,美育能给我们很多!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经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如果不是对美执着地追求,樊锦诗,比诗歌还要美好的女子,如何能舍得半生给茫茫大漠?美早已种进了灵魂,所以不畏困难!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也涵养这样一颗美丽心灵。‎ 习近平说:“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也涵养这样一颗美丽心灵。‎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