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提升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提升 新人教版

1 第 4 部分 生活与哲学 1.哲学是什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 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 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 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 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内容探究:哲学与其他 学科的关系、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的特点、主 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 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为 2019 年的高频考点 形式探究:本专题主要 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 引言为背景,考查对相 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 力,考查题型以选择题 为主 热点探究:2019 年高考 可能结合著名科学家的 事例或中外名人对哲学 指导作用的论述考查哲 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结合古诗文、中外思想 家观点考查哲学基本派 别和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及 基本派别 3.马克思主义哲学 2 1.(2017·江苏单科,24,2 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 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 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C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 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题意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不选;“尚圆”思维体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点,②正确;③观点错误,错误的哲学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 改造世界;受“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传统哲学具有“尚圆”思维,④应选。 2.(2017·天津文综,9,4 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 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 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 D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解析】 题意不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排除 A;题意不涉及哲学的产生,排除 B;C 观点错误,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D正确说明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发挥作用的原因,符合题 意。 3.(2016·江苏单科,25,2 分)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 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 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B ) 3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①符合题意;“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表明哲学为 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③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②说法错误;④说法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2013·福建文综,35,4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 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D )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 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体现了①;时代观念 可以先于、也可以后于时代发展,并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意识 的反作用;③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与世界观 比较 哲学 世界观 含义 是系统化、①________的世界观,是人类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 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②______看法和 ③________观点 形成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④________形成 的,不是人人都有 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4 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是零散的、朴素的 联系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把⑤________当作研究对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 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反对两种 错误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 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哲学与世界观均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 比较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 点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 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⑥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 ⑦__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可以说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它们之间的关系图示如 下: 例 (2015·山东文综,34,4 分)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 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思路分析 上述古语的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廉洁,就会贪得无厌,无所不取,如果不知道耻 辱就会无所顾忌,无所不为,这体现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符合题 5 意;A 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C 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行后知重在行;D与材料无关。 答案:B 归纳总结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如果没有“廉”“耻”的思想,就会产生不好 的行为,强调观念影响行动。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 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特定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 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 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 体方法指导 联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⑧______和⑨______,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 哲学的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而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②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夸大哲学,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否定具 体科学特殊性的“代替论”,又要反对那种完全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企图取消哲学的 “取消论”。 三、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与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在 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 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 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6 ①哲学并非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并非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 代精神的精华,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无论正确、错误、科学、非科学的哲学,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只能是影响,不能说决 定,否则就夸大了哲学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③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一,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 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第二,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四、哲学的作用 1.从哲学的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变化发展。 3.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上看,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为具 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看,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 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 变革。 ①理论化 ②总的 ③根本 ④自觉 ⑤整个世界 ⑥决定 ⑦体现 ⑧概括 ⑨总结 1.(2018·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期中检测,20,4 分)对于哲学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信、用、行” 哲学的依据在于 ( C )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题干材料“对于哲学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说法错误,③④入选;②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 与题意不符。 7 2.(2018·湖北黄冈 9 月质检,15,2 分)2017 年 8 月 23 日 12 时 50 分,台风“天鸽”在珠 海市金湾区登陆。截至 17 时,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 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 55 亿元。对 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 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 ( B ) A.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B.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D.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解析】 人们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 充分说明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B 符合题意;A、C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D 表述错误,排除。 3.(2017·江苏三校联考,25,2 分)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 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 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 ( D ) ①哲学是研究信仰、美感、伦理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 ③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之和 ④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不等于具 体科学,①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不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 的简单相加,③说法错误;哲学也能教人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 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2017·广东惠州二次调研,20,4 分)中国电视剧制作数量不断增长,但质量参差不齐。 特别是近几年过度商业化,资本狂热追逐 IP,原创剧本受冷落。对此,从哲学角度看 ( D ) ①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电视剧创作反映了创作者的理念和价值观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 论,电视剧创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 ③哲学源于对生活的思考,电视剧创作要立足 生活,坚持原创,不能虚构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电视剧创作要紧扣时代 脉搏 8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中国电视剧制作现状说明创作者要立足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要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大众愿望的优秀作品。②④符合 题意;存在不依赖于思维,①说法错误;电视剧创作要立足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可以虚 构,③说法错误。 5.(2017·安徽十校联盟,17,2 分)生命里的美好期盼,没有哪个是通过冥想和神灵兑现的。 趋吉避凶、祈福远祸,自古为人们所不懈追求,但诉诸外物庇佑还是诉诸自身努力,结果 大不一样。这告诉我们 ( C ) ①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②世界观、方法论不同,实践的结果往往 也不同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要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生命里的美好期盼,没有哪个是通过冥想和神灵兑现的”,这说明人生 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 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符合题意; “趋吉避凶、祈福远祸,自古为人们所不懈追求,但诉诸外物庇佑还是诉诸自身努力,结 果大不一样”,这告诉我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①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 1.(2015·江苏单科,27,2 分)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 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 验阶段。这表明 ( D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某实验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表明人的思维 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 9 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意 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③说法错误,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 性未必就能认识规律。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 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 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回答下题。 2.(2013·重庆文综,12,4 分)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解析】 日本的侵略历史是客观事实,安倍晋三的言论否认了客观史实,所以是唯心主 义观点,故 A 入选;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和内容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图示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 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科学回答。 10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首先是人们在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决定着它们 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 1 (2013·天津文综,7,4 分)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 年 3 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 质消失之谜。2013 年 3 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 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思路分析 “新发现”说明思维能够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 切题;B 为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切题;题干不涉及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排除 C;D 错误,哲学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而非对世界的惊异。答案:A 归纳总结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要注意区分“思维和 存在具有同一性”与“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两者的不同。前者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 容,后者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⑥__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⑦________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不 同 点 世界 本质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 物质形态,如水、火、 土、气等,把复杂问题 简单化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义上的 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 原, 原子的属性就 是物质的属性 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 11 自然 观 唯物的、朴素的辩证 法,没有科学依据 唯物的,具有机械 性、形 而上学性,缺少辩证法思想 既唯物又辩证 社会 历史 观 唯心史观。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 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 因,抹杀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唯物史观。既承认社 会历史的客观性,又 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 造历史的作用(既唯 物又辩证) 物质 与意 识的 关系 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缺少辩证 法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既唯物又辩证) 历史 使命 解释世界 实践性是其最主要、 最显著的特点。不仅 要说明和解释世界, 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例 2 (2013·福建文综,34,4分)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 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思路分析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观点,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C 归纳总结 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判断,要注意它的时代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思想 家的哲学观点、西方近代工业社会以前的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均属于古代的范畴,它只是 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要注意它的时代是“近代”,即近 代工业革命产生以后,它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既承认 12 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包括能动反映、能动反作用),不是被动的 反映,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 态 区别 代表人物及观点 联系 主观唯 心主义 把人的⑧________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 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 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 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 我”;②陆九渊:“吾心 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 心”;③王阳明:“心者, 天地万物之主也”“心 即是天”“心外无物,心 外无事,心外无理”;④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 知”“物是观念的集 合”;⑤笛卡尔:“我思 故我在”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 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 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 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 心主义 把⑨________精神(如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 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 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 的外化和表现 ①朱熹:“理在事 先”“理生万物”“未 有此气,已有此理”“未 有这事,先有这理”;②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 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 “绝对精神”的外化;③ 孔子:“死生有命,富贵 在天”;④上帝创造世界 13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 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例 3 (2014·山东文综,33,4 分)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 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 “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思路分析 朱熹的观点认为理决定事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符合题意。答案:C 归纳总结 客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主要是各种封建迷信、“神秘主义”,如“吉 利的”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就意味着吉利,而“4”就意味着“死”;姓“裴”就意味着 “赔”;婚丧嫁娶要选取好日子等。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把某种真理视若神明 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过分相信经验的“经验主义”,把主观认识当作工作的出 发点的各种做法,如按图索骥等。 四、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和“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 题 回答的是世界状态“怎么样”以及 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 问题 联系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要 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 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4 ①思维和存在 ②生活 ③实践 ④性质 ⑤方向 ⑥物质 ⑦决定 ⑧主观 ⑨客观 1.(2017·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 2,28,2分)一寺庙小和尚指着一尊佛像说:“师 父,佛像上有黑点。”师父板起面孔对小和尚说:“黑点只在你的眼睛里,而不在佛像上。” 由此可以判断该师父 ( D ) ①认为人的主观认识决定事物的存在 ②否认了客观世界是主观精神的外化 ③认为世 界上有思维与存在两个本原 ④肯定了人能够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黑点只在你的眼睛里,而不在佛像上”,这种观点是认识决定存在的唯心主 义观点,①正确;该师父的观点是承认客观世界是主观精神的外化,②错误;该师父认为 意识决定物质,这是认为思维是本原,并不是认为世界上有思维和存在两个本原,③不选; 该师父的观点在世界观上虽然是错误的,但他肯定了人能够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④应选。 2.(2017·江苏如东学情测试,20,2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观 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B )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③仁义礼智,非由外 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 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①属于不可知论,符合题意;③是主观唯心主义,符 合题意;②④没有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排除。 3.(2017·河南南阳五校联考,4,2分)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 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 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 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A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 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 15 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桓谭的观点强调精神离不开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罗马教皇约 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②正 确,④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 学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③判断错误。 4.(2017·浙江金华十校 9月联考,27,2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 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选项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 学观点相对立的是 ( B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天地为万物之本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的观点将人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②④ 属于唯物主义,符合题意;①③均是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5.(2018·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期初考试,26,2 分)2017 年 3 月 6日,许多游客来到杭 州“三生石”前留影拍照。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 名字的桥段,有不少网友“入戏太深”,来到杭州三生石前刻字留念,认为在杭州三生石 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就能成就好姻缘。这些网友的观点属于 ( A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 网友认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就能成就好姻缘,这是一种主 观唯心主义观点,该观点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 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 A 入选;其他选项均与题意不符。 6.(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20,4 分)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 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D ) A.“心病终须心药医”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B.“道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C.“物是观念的集合”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仁者心动”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 16 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A 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中观点属于客观 唯心主义与辩证法;C 中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 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观点,符合题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①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 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 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②________和费尔巴哈的 ③________。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践基础上的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⑥________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⑦________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 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 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 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在于它坚持从实 践出发认识人与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①②应选;题干讨论的是人类社会, 17 而不是自然观,③不选;题干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而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④ 排除。答案:A 归纳总结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人与世界关系方面,从 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在历史观中,从实践出发 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生价 值实现上,强调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图示如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产物,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 了认识和实践辩证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18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 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 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 位。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 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 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①无产阶级 ②辩证法 ③唯物主义 ④科学性 ⑤革命性 ⑥科学 ⑦革命 1.(2017·河北邯郸模拟,17,2 分)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 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 法。”这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 B ) ①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指导人 们的世界观 ③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出发来指导实践 ④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 的方法”,要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①④符合题意;应该把马 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指导实践,②说法错误;应该从实际出发来指导实践,③说法错误。 2.(2017·江苏如东学情测试,17,2分)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 程。图中的信息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C ) 19 ①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实现了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统一 ③坚持了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 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 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与题意不符;联系观和发展观都属于辩证法思想, 排除②。 3.(改编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 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 C )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 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说明马克思主义哲 学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也说明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 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也都研究时代 的迫切问题,都具有社会功能,①③观点错误。 4.(2017·山东省泰安市一模,20,4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 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 根本标志。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D ) ①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规律 ③ 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可以科学预见和确定哲学社会科学 的研究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 【解析】 社会实践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推动力,①与题意不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之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和 规律,②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中国哲 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并 不提供具体的方法,所以它并不能确定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④不选。 21 1.物质与运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 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 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 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 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 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 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 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 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内容探究: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客观 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 用、实践与认识、认 识过程为 2019 年的 高频考点 形式探究:考查题型 过去以选择题为主, 但近两年主观题考查 分量也越来越大,也 可与其他模块知识结 合考查 热点探究:2019 年高 考可能结合党和国家 治国理政的方针、 “十三五”规划、精 准扶贫、中国“智 造”、依法治国、建 设美丽中国等措施的 出台考查一切从实际 2.物质和意识的辩 证关系 3.客观规律与意识 的能动作用 4.实践与认识 22 (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 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 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 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 性;认识的无限性 出发、意识的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结合科技发展成就及 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等考查实践与认识的 关系、认识的过程 5.真理 6.认识过程 1.(2015·江苏单科,24,2 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 A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 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体现了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①符合题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了一切要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4·福建文综,34,4 分)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B )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a+b) 2 =a 2 +2ab+b 2 ——发展是前进 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 23 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定律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对应实践的观点,排除①;②表达了不同的条件 下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对应发展的趋势原理;③正确,高尚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应社 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④正确,“坐地”是静止,“日行八万里” 体现了绝对运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①________。 二、哲学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认为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又贯彻了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认为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 别属性 24 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 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 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 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 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 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 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 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 精神、意识现象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 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 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 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 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 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三、哲学上的运动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原理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________是物质固 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持自己的存在,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 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25 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________是运动的 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 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 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 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 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区别 含 义 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 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 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 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 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特 征 运动是⑤______、无条件的、永恒 的 静止是⑥______、有条件的、暂时 的 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 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 致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③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静止 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没有发生易位。 例 (2015·天津文综,7,4 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 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 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26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新”说明运动是绝对的,“常态”说明静止是相对的,①正确;量变表现为 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结构)的变更,新常态在速度、结构、动力上的特点体现了我们由原来 追求数量、速度带来的发展转变为靠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发展,②正确;③说 法不准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说法错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答案:A 归纳总结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新常态”正说明此哲理。 (2)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的原理,要求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静止而 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等;二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 ①物质性 ②客观实在性 ③运动 ④物质 ⑤绝对的 ⑥相对的 1.(2017·浙江五校联考,29,2 分)《将改革进行到底》强调,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 有完成时。这一论调主要说明 ( A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解析】 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调主要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A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2.(2017·广东佛山一中二模,21,2分)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 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下列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B ) ①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 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 27 东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给我们展示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的画 面,③④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运动的绝对性,②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均与题意不符。 3.(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二调考试,48,1分)2017 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 是实体经济面临融资等困难。这表明 ( D ) ①哲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 ②真正的哲学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方向 ③运动是物 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④意识活动并不能改变客观物质现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当 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实体经济面临融资等困难。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同时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③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①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说法不科学。 4.(2017·江苏省苏州市高三调研考试,24,2分)2017 年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20 年来,“一 国两制”方针下的香港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 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 B )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解析】 “一国两制”方针下的香港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 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正确且符合题意; A、C 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 性,D说法错误。 5. (2017·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1,4 分)“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 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 缺时气血较虚,月盈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 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 28 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 A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 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是客观规律,③错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运动,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6.(2017·湖北襄阳四中检测,20,2分)光线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 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 30 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 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而科学家 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A.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B.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 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D.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 【解析】 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 表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A 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可以改造规律,D说法 错误。 1.(2017·北京文综,27,4 分) 熊猫光伏电站(右 图)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推广项目,是根据 一位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的。首个熊猫电站 正在中国山西大同建设,该电站主体外观被设 计成熊猫图案,由黑色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 白色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这启示我们 29 ( A )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助于发现清洁能源推广的新形式 ②青少年关心和思考现实问题能 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③充分发挥能动性,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无限自由 ④思维创 新是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光伏发电是人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下努力 实践的结果,这启示我们,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助于发现清洁能源推广的新形式,①符合 题意;熊猫光伏电站是根据一位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的,由此可见,青少年关心和思考 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②符合题意;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不是“无限自由”的,③说法错误;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 径,④说法错误。 2.(2017·天津文综,10,4 分)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 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 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 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 A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解析】 人们对陶人的研究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的特点,A 正确;题意未涉及 创造新事物的问题,B 不符合题意;题意没有指明人们在认识陶人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不选;题意未体现人们对陶人研究的主体差异性,D 不选。 3.(2016·课标Ⅱ,23,4 分)《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 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 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C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 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 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 【解析】 老马的识途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①错误;精准把握事物的 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②正确;人们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利用了老马识途的特点找 到了返回的路,③正确;马不能进行实践活动,老马之“智”属于动物的本能,④观点错 误。 4.(2016·课标Ⅲ,23,4分)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 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 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 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C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 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 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物质发生了变化,①观点错误;意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没有客体当然不会有意识的内容,②正确;③观点错误,意识是对 反映对象的能动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④正确,物质的变化决定 意识的变化,社会生活实践变化了,意识内容也会随之而变化。 5.(2016·北京文综,26,4 分)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 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 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 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 A )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解析】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材料中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 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实践,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学与艺术对人的影响,C 不符合 31 题意;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科学的传播借助了艺术的力量,D 说法错误。 6. (2016·浙江文综,28,4 分)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 们 ( B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 漫画中的一人站在水浅处对另一个人说“水 没多深”,其实“股市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这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复杂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 符合题意;“失败是成功之母”表明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 件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不符 合题意;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或者向他人学习获得正确认识,D 说法错误。 7.(2015·课标Ⅰ,21,4 分)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 因为 ( C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 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 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观点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正确,根据意识的能动作用可知,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正确,人的 意识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因而可以成为促进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意识不决 定实践,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就会不同,④观点错误。 8.(2015·江苏单科,30,2分)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 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 D )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 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缺乏创新意识,②只强调了勇敢,都没有强调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不符合 32 题意;③④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符合底线思维的要求。 9.(2015·福建文综,34,4 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 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A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解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滴水穿石体现了物质的反应特性,这是意识 产生的物质基础;②根系沃土、④犬吠非主体现了生物的反应形式,这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前提;③敬德保民属于人类的意识。从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角度,A 符合题意。 10.(2015·重庆文综,3,4 分)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 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 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 A )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解析】 机器人实质是一种工具,其作用有利有弊,但不可能发生人被机器人控制起来 的事情,这样就否认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A 正确;机器人不是人,不具有人的主观 能动性,B错误;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C与题意不符;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题意中对机器人的作用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 析,并未使用辩证否定观,D不选。 11.(2015·重庆文综,4,4 分)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 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B )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解析】 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没有高级和低级阶段的关系,A错误;科幻文学是人的意 识的表现,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特点,B 正确;想象与现实不符合是正常的,只要不承 33 认意识决定物质就不是唯心主义,C不选;科幻文学仍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备一定 的社会实践基础,D错误。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 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 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 自然的和谐。完成下题。 12.(2014·课标Ⅱ,20,4分)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C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 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美食属于物质的东西,文化意蕴属于观念的东西,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 化意蕴,体现了物质的东西通过实践转化为观念的东西,②④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有本质的差别,①③说法错误。 13.(2014·海南单科,19,4 分)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 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 线思维强调的是 ( C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 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是从坏处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强调了正确发 挥意识的能动性,②符合题意;“凡是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坚持两 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和创新,①③不符合题意。 14.[2016·海南单科,24(1),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 5 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 仍存在 10 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 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 计划》,提出到 2016 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 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 50%,减 少用工 6 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 88.04%提高至 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 34 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 分) 【解析】 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意识作用的原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意识可以能动 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还表现为意识活动 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人类造福。材料中该市根据现实中劳动力缺口严重,认 识事情的本质和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体现。第二,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世 界,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发展。该市政府积极推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善 了该市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推动了该市产业升级,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 分)“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 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需求。(3 分)“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 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3 分) 15.[2014·浙江文综,41(1),10 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 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 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 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 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0 分)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材料,找出美食的创造过程,然后结合意识能动作用的 特点、表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的关系等知识思考。美食的创造过程,体现 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作 用;美食的创造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需要发挥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同时还需要 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 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 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 用。美食的创造是在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的意志 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 材烹制,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35 一、意识的本质 意识本质问题要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物质的被动反映。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例 1 (2015·四川文综,6,4分)观察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 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 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分析 漫画显示,两个人看到同一个火炬,但联想到的事物是不同的,说明由于受主 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正确;①不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但认识能 力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实践观点,③不选;④正确,人们的意识是客 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因而会出现不同的人 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的情况。答案:C 归纳总结 意识的起源、内容、形式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考查时经常 设置一些干扰项,如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等, 要注意区分这些错误表述。 二、意识的作用 1.意识活动的特点 36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需注意的要点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 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我们在表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要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 可以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指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通过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 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创造出新的物质具体形态。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 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 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必经途径。 37 例 2 (2017·江苏单科,25,2 分)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 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 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 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思路分析 我国将“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并成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 正确; A指明了意识的本质,B 指明了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C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均排除。 答案:D 例 3 [2015·课标Ⅱ,39(1),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 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 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 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 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 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 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思路分析 回答时结合材料,先把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答上,原理要完整,然后结合下列 图示组织答案。 38 答案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 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 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 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 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 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 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 分) 归纳总结 高考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往往提供一些名言、古诗文、漫 画、现实事例等,对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区别进行考查。近年高考 中也作为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方面,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知识点一起考查主观题, 甚至在模拟考试中也曾与意识的含义、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一起进行考查,一般设 计为体现类、依据类、措施类题目。 1.(2015·课标Ⅱ,23,4 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 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 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D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解析】 A 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的进步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 表明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存在着直接关系;以往的认识经验既可以阻碍也可以促 进认识的发展,B 观点错误;在艺术领域也有客观的评价标准,C不选;有人批评画得不 39 像,说明了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D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5·江苏单科,6,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 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 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题干材料“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 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符合题 意;B说法错误,意识是主观的,正确的意识是真实的;C、D 与材料无关。 3.[2014·课标Ⅰ,39(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 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 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 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 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 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 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 5 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 80 分;如果答对 4 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 100 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 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 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 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 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 分) 【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题目。可以从上述观点的合理性角度分析:首先回答意识对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然后分析不同教学观念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同,从 这个角度看,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有道理的。但是应该注意,教学 40 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还可以从上述观点的不足,即片面性角度去理解:意 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一方面需要教学实践,另一方面 需要学生的努力。没有这两个条件,先进的教学理念达不到预期效果。 【答案】 示例 1: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 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示例 2:②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 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 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 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 的唯一因素。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⑤______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 ⑥________,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 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 碍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对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理解 ①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相互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 识的能动作用时,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坚持了辩证法,科学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 作用是基础性的,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41 把两种作用的地位等同起来,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例 4 [2014·福建文综,39(2),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 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 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 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 举世瞩目的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 其重要成果”。(10 分) 思路分析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4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归纳总结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类问题在解答时应注意: (1)分析材料时,只要涉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或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事例,如“人 造树叶”、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等,就可以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 知识来答题。 (2)做非选择题时,要规范运用原理回答:要求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某问题时要 从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两方面回答;要求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回答某问题时要从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两个方面回答;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有时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应用。分析、回答问题时要遵循“原理+方法论 +材料分析”的思路。 ①认识 ②改造 ③调节 ④控制 ⑤决定 ⑥反作用 1.(2018·甘肃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10,2 分)2017 年 8 月,四川九寨沟发生 7.0 级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这表明 ( C )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 ②意识与物质具有一致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④静止和运 动是相对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表明意识与物质具有一 致性,②符合题意;“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运动,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③符合题意;①属于不可知论,排除;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 对性是辩证统一的,④说法错误。 2.(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7,2 分)2017 年 2 月,AlphaGo 的升级版 Master 在网上 快棋比赛中连胜职业高手 60 盘,再次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思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部分功能甚至全部功能 43 B.人工智能的发展证明了并非只有人脑产生意识 C.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人类智慧的代替 D.人类智慧具有人工智能不可比拟的优点和长处 【解析】 题干中虽然 AlphaGo 的升级版 Master 在网上快棋比赛中连胜职业高手 60 盘, 但是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智慧具有人工智能不可比拟的优点和长处,D 符合 题意;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部分功能,但不能代替全部功能,也不能实现对人类智慧的 代替,A、C 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表述错误。 3.(2017·江苏省南京市三校联考,29,2分)右面漫画反映了 ( D ) A.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意识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事物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 漫画“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告诉人们要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正 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映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正确且符合题意; 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A 说法错误;B 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物质 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决定物质,C 说法错误。 4.(2017·河南新乡二模,20,4分)148 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 底两万里》。2017 年 5 月 23 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 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 4 811 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 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 C )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③意识因 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④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表明意识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②③符合题意;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并不能直接作用 于客观事物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 ①④说法错误。 5.(2017·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14,2 分)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 人 44 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5125” 健康生活理念,通过倡导情绪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实现身心健康,享受快乐、 幸福的健康生活。这反映了( A )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 用 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 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健康的 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调节和控制情绪,实现身心健康,享受快乐、幸福的健康生活,① ④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与题意不符。 6.(2017·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调研测试题,19,2 分)2017 年 1 月,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团队设计出“学习锦句”微信 表情包,大受网友欢迎。此微信表情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 “学习锦句”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进行了重新解构,如“不要 老熬夜”将“熬”字、月亮、代表睡觉的“z”符号以及常 见的禁止符号结合起来,很好地体现出劝导年轻人“不要老熬夜”的意思。此微信表情包 之所以受到网友欢迎,是因为 ( D ) ①正确意识一旦形成就会立刻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 ②它发挥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更形象地表达了“学习锦句” ③它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 ④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此微信表情包之所以受到网友欢迎,是因为它发挥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 性,形象地表达了“学习锦句”,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立刻”表 述错误;④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2017·江苏无锡检测,25,2 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A )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45 B.高度发达的人脑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客观存在 【解析】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客观存在是意识反映的内容, B、C、D 均不符合题意;—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A说法 正确且符合题意。 8. (2017·湖南师大附中文综,20,4分)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下列说法对中国画创意理解正确的是 ( C ) ①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魂 ②意是指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对创作经验的 充分积累 ③意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④意是指画家对物象的 “妙悟”、画家本人的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对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同时意是画家对物 象的“妙悟”、画家本人的修养,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而不是意在境先,意并不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①③观点 错误。 9.[2017·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开学考,39(2),10 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 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是党 和政府推动城镇化的良性之策。但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 是地域特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及“商业旅游性破坏”。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从“纵横”两方面考虑发展文化的“比较优势”:一是“纵”,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传统根基;中国也有对外开放的传统。二是“横”,中华文化特 色明显,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如何通过“文化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城镇化”? 广泛调查,深入论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影响力,在做大特色的同时,把其推向周边 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实现城镇化建设“跨 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合材料,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党和政府的正确思想指导,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就能实 现。”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这个观点予以评析。(10 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来回答,该观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有 46 一定的合理性;但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城镇化建设要尊重经济发 展规律和客观条件,因此该观点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片面性;在城镇化建设中既 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 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答案】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该观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一定的合理 性。②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城镇化建设如果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 客观条件,其发展目标将难以实现。从这一角度看,该观点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 片面性。③推进城镇化建设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2016·课标Ⅱ,22,4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 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 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B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 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 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重视情报工作,掌握敌情变化,体现了①;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 识,②观点错误;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体现了利用战争的规律, ③正确;主观能动性不能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④观点错误。 2.(2015·广东文综,33,4分)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 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 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C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7 【解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人的主观意识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3.(2015·江苏单科,31,2 分)“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 ( D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鱼本应该生活在海洋里,鸟本应该翱翔在天空中。如果鱼迷恋天空,鸟痴情海 洋,这是从主观出发、违背客观规律的表现。题意旨在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D 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不符。 4.(2015·福建文综,35,4分)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 1)置于晴天的室外, 对其进行 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2)。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D ) 图 1 图 2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客观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活动获得认识成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符 合题意;从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某气体的含量呈波浪式变 化,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事物的发展,①与材料不符;②说法错误,人们对事物的 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5.(2014·江苏单科,28,2分)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 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 48 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 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 题干强调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 正 确;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D 与题意不符。 6.(2014·江苏单科,33,2 分)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 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B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我国的人口政策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而调整,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 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正确;A观点错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材 料未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问题,C、D与题意无关。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 雾霾、污染、PM2.5。回答下题。 7.(2014·重庆文综,10,4分)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 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D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解析】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但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直接联 系,A 不选;向污染宣战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而是变革粗放的生产方 式,B不选;C中“消除”用词不当;D 正确且符合题意。 49 8.(2013·北京文综,28,4 分)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 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 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 G 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 D )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 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误,“总是”说法太绝对;③错误,客观条件能影响到人的成功;②④观 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9.(2013·天津文综,6,4 分)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 在 ( C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漫画中的人该补的栏不补,却补不该补的栏,并美其名曰根据“亡羊补牢”的 原则,这说明犯了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错误,C切题;A、B、D 不符合 题意。 10.[2016·江苏单科,37(3),6 分]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 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 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 2009 年开始,机器人 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 年 3 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 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 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 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250 字左右。 50 【解析】 回答该题必须按照题设的要求,例如模块限制在哲学与经济,字数要求等。作 为辩论的一方可选择正方或者是反方,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充分阐述理由。作为正方(风险可控)来说,可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法律、道德等手段促进 机器人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回答。作为反方(风险不可控)可从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受到主客 观因素的制约、市场调节的弊端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 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 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 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 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 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 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11.[2016·天津文综,12(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 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 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 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 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 利集团于 2010 年 8 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 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 分) 【解析】 题目设问限制在唯物论,可联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原理和方法论,对接材料信息,选择合适的 原理。如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海外并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遵循 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答案】 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 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 分)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 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 51 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4 分)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 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4 分) 一、物质运动的规律 1.图解规律的概念 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③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④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⑤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⑥规律不能等同于定律、规则、法律、规定等,前者是客观的,后者都是主观的,是对前 者的反映。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方法论 规律是①________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 律是②________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③________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 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④________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2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肯定世界的客观 实在性是一致的。 例 1 (2017·课标Ⅰ,23,4 分)2016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 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 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 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 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 平”体现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③错误,要坚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答案:B 归纳总结 该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考查都有,但以选择题的考查方式为主。人们主观 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但是 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制约客观规律,要全面认识和理解二者的关系。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⑤____________;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 重⑥________为前提和基础。 2.全面认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 方法论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和 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 罚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 53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 和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 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区别 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 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 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 另一种物质的东西, 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 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过程中,具有的 主动自觉的反映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 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 动 表现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错误的 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 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 反作用 “想”“做”“精神 状态” 范围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 表现 例 2 [2014·山东文综,42(1),6 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 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6 分) 思路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审读材料对应知识点作答,结合下列图示组织答案即可。 54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 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 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 化精品。 归纳总结 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 观规律为前提,但是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要求 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 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 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 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 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55 例 3 (2014·天津文综,5,4 分)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思路分析 漫画中的人在创新活动中不从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或者说违背了客观规律, 事与愿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D正确; A不符合题意,漫画中人物并非没有解放思想;漫画中的人不是没有做到批判继承,自我 否定,而是没有抓住本质和规律性,B不选;创新活动中过于标新立异不可取,C 不选。 答案:D 归纳总结 厘清几点认知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要做到客观与 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 (2)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因为实际往往是多个事实的有机统一。 (3)从实际出发中的实际,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要在动态中把握。 (4)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前者可以脱离后者存在,后者不可以脱离前者而存在。 ①客观 ②普遍 ③尊重 ④利用 ⑤主观能动性 ⑥客观规律 1.(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13,2 分)2017 年 8 月 8 日,四川九寨沟发生 7.0 级地震, 震源深度 20 公里。截至 2017 年 8 月 13 日 20 时,地震造成 25 人死亡,525 人受伤,6 人失联,176 492 人受灾,73 671 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然而,此次成都和汶川的人们都 安装了“地震预警”的 APP 手机版,并及时收到了 ICL 借助互联网渠道传达的预测讯息, 有效地做出反应降低了伤亡。这告诉我们 56 (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④“地震预警”程序可以改变地震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由于人们都安装了‘地震预警’的 APP 手机版,并及时收到了 ICL 借助互联 网渠道传达的预测讯息,有效地做出反应降低了伤亡”这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 福。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地震的发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 震预警”程序无法改变地震的发生,④说法错误。 2.(2017·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文综,23,4分)读右面漫画, 下列说法对其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B ) ①探索未知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③改造客观世界要有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④恪守规律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无所畏惧的探索”指向发挥主观能动性,“心 存敬畏的恪守”指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①③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和条件是事业成 功的前提,②观点错误;尊重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观点错误。 3.(2017·江苏盐城中学第一次阶段性考试,15,2分)道元禅师说:“不语花犹落,无风絮 自飞。”其蕴含的哲理是 ( A ) A.规律是客观的 B.世界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解析】 “不语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说明“花落”“絮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A 正确;世界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B 错误;C、D不选。 4.(2017·广东省肇庆市六校联考,2,4 分)荷兰是世界上围海造地最多的国家,在拓展发 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水体交换能力削弱、环境容量降低,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 这启示我们 ( D ) 57 A.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解析】 荷兰围海造地,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水体交换能力削弱、环 境容量降低,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这说明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D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们改造世界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A只强 调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不符合题意;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但不可以被改造,B 观 点错误;C强调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 5.(2017·浙江绍兴新昌中学适应性考试,28,2 分)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 设中,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C ) A.“不作为”否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不会为”否认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C.“乱作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不作为”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解析】 “不作为”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D 错误; “不会为”是没有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B 错误;“乱作为”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律,C符合题意。 6.(2017·浙江省名校联考,28,2 分)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告诉我们 ( C ) A.人只能服从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B.规律是人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的 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解析】 题干的大意是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 呢,这告诉我们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C符合题 意;A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是被创造出来的,B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7.(2017·重庆市巴蜀中学诊断考试,20,4 分)2016 年兰州市优良天数有 243 天,出现“兰 58 州蓝”,招人艳羡,好奇,惹人争议,有人说是风吹出来的,兰州市则归结为 7 个词:减 排、压煤、抑尘、控车,投入、严管、同效。这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 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 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启示是 ( D ) A.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解析】 材料强调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A 没有正确地阐释出人在认识规 律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颠倒了意识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是唯心主义观点;C 说法正 确但与题意不符;D正确且符合题意。 8. (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20,4分)以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 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 C ) 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 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 变化发生了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一早一晚认识上的变化源于社会实践,不源于认识上的不断深化,①说法错误; 规律具有客观性,原来的耕种规律不会随气候变化发生改变,④说法错误;②③正确切题。 9.[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试,39(1),12 分]2017 年 5 月 14 日,习近平在“一带 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 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 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倡议顺应 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 为,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 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 更加美好的明天。 59 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 致远。(1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 确知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 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 结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分析。解答时注意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顺序答 题。 【答案】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②意识对改造客观 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发挥 主观能动性,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 之路。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有 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每点 4分,共 12 分) 1.(2017·课标Ⅱ,22,4 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C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 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 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发展理念正 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五大发展理念属于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所以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执行,②③符合题意;①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发展理念变革 是对以往发展理念的辩证否定,不能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④说法错误。 60 2.(2017·江苏单科,28,2 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 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 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D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 新兴职业的出现和存在的问题需要规范和解决体现了实践的作用,即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D 应选;A、B 说明了实践的特点,C 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均不合题意。 3.(2016·天津文综,8,4分)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D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解析】 漫画的哲学寓意是研究过沟的方案不如抓紧行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坐而论 道不如起而行之,“行”就是实践,D 符合题意;A 体现了量变质变的原理,B 强调发挥主 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 强调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均不符合题意。 4.(2016·海南单科,22,2 分)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 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 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 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B ) ①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 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 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经济, 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由此可见,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①③符合题意;失败与成功有明确的界限; 61 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④说法错 误。 5.(2015·北京文综,24,4分)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A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 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题意中可看出人们根据节气进行农业生产,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 联系,①正确;人们发现和认识了节气的规律变化,并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体现了②; ③前半句正确,后半句观点错误,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对人与自 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不可能获得完整认识,④观点错误。 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 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 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下题。 6.(2015·重庆文综,11,4分)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 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指没有人的参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琴乐的发 生属于人为事物联系;听琴者的情感体验由其实践活动决定,不由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 ②不选;③正确,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对人起到感染作用;古琴制作、琴曲创作等属于实践 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④正确。 7.(2014·广东文综,35,4 分)下面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 理反思是( D ) 62 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 A 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排除;漫画没有涉及怎样创造价值的问 题,B 不符合题意;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可能相同,C 错误;D 说法正确且符合漫画主 旨。 8.(2014·浙江文综,29,4 分)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 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B )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 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等文化载体的变化,由此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 变化,表明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③符合题意;从甲骨、金属直到数 字化屏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而表明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④ 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不符。 9.(2014·海南单科,17,2 分)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 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的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B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 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 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以扩大销路, 63 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①符合题意;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提高甜度,现 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体现了认识受人们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认识决定于实践,但不一定落后于实践;实践是认识正确与否 的检验标准,④说法错误。 10.(2014·海南单科,22,2 分)3D 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 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 打印不用模具, 无须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 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D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 的差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 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原来需要机械加工的产品,现在需要 3D 打印就能够完成,体现了生产实践活 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③符合题意;通过 3D 打印,把数字模型文件中的产品变成 现实的产品,体现了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④符合题意;观念的存在只 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的存在,①说法错误;观念的东西属于意识的范畴,现实的存在 属于物质的范畴,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别,②说法错误。 11.(2014·浙江文综,30,4 分)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 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 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D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 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研究人员最新的实验结果改变了科学界对年龄影响辨别音高能力的认识,说明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②④正确;①与题意不符;认识具有 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③说法错误。 12.(2013·北京文综,26,4 分)右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64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解析】 A 错误,人们的主观愿望如果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可能变成现实;B 错误,正确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 错误,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在遵循客 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D 符合题意。 一、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①________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实践以②____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一种③_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既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 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 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 及其运动④________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⑤________、有⑥________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⑦________的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例 1 (2014·江苏单科,31,2分)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 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 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 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 65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人们从只认识到海洋是一方水域到揭开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体现了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①正确;人类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对海洋的认识 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正确;③④题意未体现。答案:A 归纳总结 此考点常以漫画、名人名言、人类发明创造的时事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 类、原因类试题,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点展开,并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⑧________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⑨________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 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⑩________的活动,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 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 符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⑪__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 ①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 实践。 ②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 ③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例 2 (2017·北京文综,28,4 分)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 66 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 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天舟一号”促进了科学研究,说明实践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了条件, C符合题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A 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排除 B;掌握和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不是促成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排除 D。答案:C 归纳总结 该考点经常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成就相结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考查过程中也经常与其他考点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 3 [2014·课标Ⅱ,39(2),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 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 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 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 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 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 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 共计 638 万字,插图 2 353 幅。书中收录 3 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 000 多则。《民间兽医 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 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67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 的作用。(10 分) 思路分析 审设问(明 确知识范 围) 审材料 对应原理 实践与认识 的相关知识 1959 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 药治好了 20 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 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 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 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 践的需要为冯洪钱提供了 研究课题,推动其进行探索 和研究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 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 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 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 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亲身的 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民间 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材料 实践与认识 的相关知识 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治愈数以万计 的疫病牲畜验证了兽医中 草药成果的科学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兽医药 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 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 《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 价值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 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 68 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归纳总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从另一意义上讲,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强调人们从实践中获得了认识(一种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人们在实践中形 成了新的认识(前后两种认识)。 ①物质 ②人 ③直接现实性 ④规律 ⑤目的 ⑥意识 ⑦基本 ⑧客体 ⑨实践 ⑩客观 ⑪改造世界 1.(2018·山东、安徽名校联考,16,2 分)2017 年 8 月 10 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标。此次圆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 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 础。这表明 ( B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 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实现既定科学目标,为构建 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这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符合题意;A、C、D 均与题意不符。 2.(2018·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模拟,21,2 分)2017 年 10 月 4 日,出现了中秋国庆喜相 逢的情况,“国庆逢中秋”是由闰六月所致。“国庆逢中秋”这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 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这说明 ( B ) ①世界观决定人们的方法论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2017 年 10 月 4 日出现了中秋国庆喜相逢的情况,这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 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这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实 69 践是认识的目的。②④入选;①③与题意无关。 3.(2017·江西省南昌市摸底调研考,17,2 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 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很有效地指导 了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 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 B )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 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二十四节气”属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自然规律,①与题意不符;“二 十四节气”是人们对自然界时令和气候等方面的科学认识,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说法正确;这一时间认知体系来自于实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③说法正 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判断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对人的 生产活动有指导作用,④说法错误。 4.(改编题)最近,百度公布了“2017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freestyle”“打 call”“diss”“皮皮虾,我们走”“求锤得锤”“扎心了老铁”……均榜上有名。这说 明 ( D ) A.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相同的看法 B.相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相同的看法 C.社会实践的客观性决定意识的客观性 D.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相近的期待与共识 【解析】 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缩影,D符合题意;不同的人对相同的 事物可能有相同的看法,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A 说法错误;相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可 能会有不同的看法,B说法错误;社会实践的客观性决定意识内容的客观性,但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C说法错误。 5.(2017·广东省惠州市调研考,21,4 分)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类冰状结晶物质,主 要成分是甲烷,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2017 年 5 月,中国在南海北部进 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勘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甚至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这表明 70 ( D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存在变成 现实的存在 ③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历史条件制约 ④科学实验的目的 是探索规律,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中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勘探工作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甚至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这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索规律,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① ④符合题意;可燃冰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是头脑中存在的观念,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 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历史条件制约,③与题意不符。 6.(2017·广东清远三中检测,16,2分)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 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之所以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 因为 ( A ) ①作为真理,它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作为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③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它是永远正确、永恒不变的 ④作为一个真理,它与谬误相伴而生, 其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经过历史和实践证明的真理性认识, 具有客观性,①②符合题意;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伴 而行,但真理不包含谬误,④说法错误。 7.(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1,2 分)世界首例人工仿生机器眼移植治疗老年性视网膜黄 斑变性(AMD)所导致失明的手术在英国成功。手术成功后,病人周围视野是自己的,中央 的视野则来自机械设备 Argus Ⅱ。Argus Ⅱ目前所提供的画面是黑白的,但 Argus 的开 发团队正在努力对电极大脑刺激进行编译,希望尽快能让大脑接收彩色信号。这表明在科 学领域 ( C ) A.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决定了认识的发展 B.没有被发现的真理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待人们去创造 C.认识应不断发展,并不断通过实践验证 D.认识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71 【解析】 “Argus 的开发团队正在努力对电极大脑刺激进行编译,希望尽快能让大脑接 收彩色信号”,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应不断发展,并不断通过实践验证, C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能够推动认识的发 展,但不能决定认识的发展;B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但它属于意识的范畴,不是客 观存在的。 8.[2017·江苏省盐城中学阶段考,34(1),6 分]1969 年 7 月 20 日,“阿波罗二号”登月舱 在月球安全着陆,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梦想,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类探索太 空的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太空是包含着大量激动人心、亟待探索的未知领域,人类对太 空的探索永无止境。伴随太空探索新工具的研发,人类还将由此前往新的“技术疆界”, 而新技术又将推动人类抵达新的“应用疆界”,促进通信、导航、天气预报等领域的发展, 推动微重力环境下新材料、新物质的研发制造,从而让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受益。 结合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人类对太空探索所蕴含的哲理。(6 分) 【解析】 材料中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所蕴含的哲理,可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太空的 未知领域,推动人类去探索、研究,而太空探索新工具的研发,也提高了人类对太空的认 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类对太空的认识让人类受益;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 性,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境等方面说明。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太空的未知领域,推动人 类去探索、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太空探索新工具的研发, 提高了人类对太空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让人类受益。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境, 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每点 2分,共 6分) 1.(2014·上海单科,23,3分)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 ( D )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72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正确切题。 2.(2013·广东文综,34,4 分)右面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 B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 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 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过去了便是门,过不去就成了槛,体现了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① 符合题意;在“能过去”的前提下,是“门”,“过不去”的前提下是“槛”,体现了真 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②错误;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错误。 3.(2013·四川文综,7,4 分)观察右图。下列对漫画蕴 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 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 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 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错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与时俱进 不是实事求是的前提;③错误,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即是否遵循社会 发展规律和自觉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②④符合漫画蕴含的哲理。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属性 理解 误区 真理是 真理的内容是①________的。真理的内容 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 73 客观的 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即规律;检验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②________;承认真 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 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 变的 真理是 有条件 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③________和范 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 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 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④________、理论与 ⑤_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 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 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 例 (2013·天津文综,8,4分)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 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 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 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74 思路分析 题干中不同人对同一张图的认识不同,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符合题意;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A观点片面;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 具体性,C、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答案:B 归纳总结 在处理哲学选择题时,对题干主旨的把握是关键一环,因为很多选项表述正确, 与题意也有某些联系,但并不能与题干主旨准确切合,如本题的 C、D两项,在解决问题 时,必须注意类似问题的处理。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具有统一的一面,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 发展的,并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 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 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 件的、绝对的。 ②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 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 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①客观 ②社会实践 ③条件 ④客观 ⑤实践 1.(2018·广东省佛山市教学质量检测,21,4分)欧洲航天局借助“盖亚”空间探测器,对 银河系超过 10 亿颗恒星进行高精准度“扫描”,将“盖亚”探测器提供的恒星数据与 20 世纪 90 年代发布的“依巴谷星表”和 “第谷 2 星表”相结合,对它们共同显示的 200 万颗恒星进行深入分析,测绘完成了迄今人类绘制的最精确银河系地图。这一新发现再次 75 印证了 ( B ) ①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认识对象的具体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科学探索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材料中的 新发现再次印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①④符合题 意;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②中“决定”说法不科学;科学探索不能超越历史条件, ③错误。 2.(2017·浙江省模拟训练,29,2 分)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双黑洞”,但证据十分稀 少模糊。日前,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 “双黑洞”,使人类探索宇宙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 B )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能 够改造规律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有真理不断被推翻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 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使人类探索宇宙又迈 出了重要一步,体现了①④;人们不能改造规律,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③ 中的“原有真理不断被推翻”说法错误,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 3.(2017·广东清远三中检测,17,2分)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 的那块木板。但创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 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从哲学上看,这说明真理是 ( D ) ①客观的 ②具体的 ③因人而异 ④有条件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传统的“木桶理论”由真理变 成谬误,由此可见,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③与题意 76 不符。 4.(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检测,22,2 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 求和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 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①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②说法 错误,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③④说法正确。 5.(2017·浙江台州中学检测,29,2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 称为卡西米尔力。通常情况下,这种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有了 新认识:若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 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这表明 ( B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是客观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 条件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卡西米尔力有了新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 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应选,②不符合题意;人们认识到,在通常情况下和将其中 一块金属板换成硅板放在流体中时,卡西米尔力分别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这 种认识反映了卡西米尔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真理性认识,说明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 6. (2018·河北省邯郸市摸底考,25,8 分)2017 年 7 月 17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政论专 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 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 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 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77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的。(8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知识点,题目类型为措施类,知识限定为真理的相关知识。根 据材料“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可知,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全面深化改革回应了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等时代关切,作答着新的历史时 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体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答案】 ①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和制度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追求真理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全面深化改革回应了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等时代关切,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 何走好中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每点 4 分,共 8 分) 1.(2017·课标Ⅱ,21,4 分)2016 年 9 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 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 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 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B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攻关品种“广湘 24S/R900”的测产属于实践,测产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未能通过验收,这表明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一事例 反映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①④符合题意;能否获得真理性认识受认识主体的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78 ②说法错误;人们可以从不成功的实践中吸取教训,修正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所 以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有价值,③说法错误。 2.(2016·课标Ⅰ,20,4分)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C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 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 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 是一个过程,主观因素是影响追求真理的重要因素,要与时俱进,追求和发展真理,②③ 正确;真理评判的唯一标准是实践,④错误。 3.(2015·广东文综,34,4 分)水在常见的三种形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 但在受限空间内却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 在石墨烯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 种全新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低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 现再次印证了( B )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水的存在形态具有多样性,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通过研究团队的努 力,人们对水形态的认识又前进一步,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的,①说法正确;事物的内部 结构变化会引起质变,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质变,因此,质变不一定 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②说法错误;研究团队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改变水的存在 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符合题意;新旧事物不能单纯以出现形式的新旧来判断, ④说法错误。 4.(2015·浙江文综,27,4 分)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 19 世纪,人 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 100 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 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A ) 79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 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中国先哲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体现了唯物主义观 念由来已久,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这体现了认识的 无限性,②符合题意;真理的价值并非只有到实践中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实 践,③④说法错误。 5. (2015·安徽文综,10,4 分)右面漫画揭示的哲理 是 ( A )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解析】 漫画中两个人的高度不同、视野不同、认识不同,表明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 制约,A 正确;漫画没有涉及认识对环境的影响,排除 B;经实践检验的认识也可能是谬 误,C错误;认识由实践决定,D错误。 6.(2014·山东文综,35,4 分)19 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 世纪初,科 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 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过程说明 ( C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解析】 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再到 20 世纪 30 年代,直至现在,科学家对物质结构 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表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 符合 题意;A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与题意不符;B 错误,世界是可知的;D 说法不准确,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能混淆。 7.(2014·北京文综,27,4 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 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 80 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 山。这一认识过程 ( D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分析材料中某地在实践中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认识经历的三个阶段可以看 出,每一个阶段认识不同,表明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 程,②正确;①错误,认识发展的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③错误;上述认识是在实践的基 础上多次反复实现的,④符合题意。 8.(2013·课标Ⅱ,20,4 分)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 世纪五六十年 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把发展看作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 革;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C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 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 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认识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②符合题意;从联合 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符合题意;实践决定 认识,①说法错误;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认识的主体,③说法错误。 9.[2016·课标Ⅲ,39(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 世纪 60 年代末,治疗疟疾 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 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 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 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 7 个省市、30 多个 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 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 81 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 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 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 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 分) 【解析】 本题知识范围明确,要求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联系教材知识点,可运用实践 是真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检验的标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和上升性等原理,分别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答案】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 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 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 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 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 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 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 检验。(2 分) 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特点 表现及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①________到认识,再从 ②________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在于:从认识的③________来 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 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 识的④________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 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⑤________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在于: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⑥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⑦________前进或⑧________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 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82 ①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 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 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例 (2017·课标Ⅲ,23,4 分)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 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 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 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认识和真理的有关知识点。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①符合题 意;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人们依然能够获得真理性认识,②观点错误;认识是上升的、 开放的,③说法错误;④符合认识无限性的观点,体现了题意中旧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产 生的观点。答案:B 归纳总结 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实验、发明创造,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法律法规、 方针政策、重大理论成果的提出过程,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可以作为背 景材料考查这一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有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同时注意对相关 素材的关注和思考。 1.(2015·天津文综,9,4分)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B )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由漫画可知,对于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却描绘出了不同的形象,说明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总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自 身状况的影响,B 符合题意;A题干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3 并非简单“移入”;D 说法错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2014·课标Ⅰ,22,4 分)2013 年 8 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 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 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A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 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因为认识是一个在实 践基础上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切题;③中“永 无定论”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观点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但真理又具有客观性,不能随意被推翻,④观点错误。 3.(2014·海南单科,21,2 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 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 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B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 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 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对项羽能否实现东山再起,杜牧和王安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体现了主体 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也体现了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主 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②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不同主 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同,③不符合题意。 二、认识过程的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实践 ②认识 ③主体 ④客体 ⑤无限 ⑥基础 ⑦波浪式 ⑧螺旋式 1.(2018·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联考,20,2 分)2017 年 10 月 16 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 84 布,通过全球约 70 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 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 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 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 ( B ) 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 ②对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认 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 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 展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表明认识受到实践水平 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①入选;“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什么,依 然没有答案”,这表明对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 前,②入选;③与题意不符;④中“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表述错误。 2.(2018·河南省新乡市模拟测试,21,4分)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 解”,并提出一些疑问。2017 年 6 月 16 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 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 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 理是 ( A ) ①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确 保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 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针对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及疑问,中国科学家经过 科学的实验解决了这一疑问,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 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①符合题意;日益完备的 认识工具为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提供了必要条件,②说法错误;人们对量子纠 缠认识取得成功,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③符合 题意;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过程,④说法错误。 3.(2018·山西二校联考,20,2 分)17 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 木塞,发现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 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 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 x 射线晶 85 体学发现了 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将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 结构。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D ) ①认识工具是实践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②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只有依靠中介才能相互作 用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实践活动 ④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 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实践 活动,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③④ 符合题意;实践的主体,即人的要素是实践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 的是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②与题意不符。 4.(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周测,19,2 分)《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 古今注解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 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 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说 明 ( A ) 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 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只有超越历 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解多有分歧”,这 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①符合题意;真 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 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 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 题意;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单科质量检查,19,2 分)多少年来,人们对甜、酸、苦、咸四种 基础味觉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而 1908 年首次报道的“鲜”已被认可为第五种基础味觉。 日前,美国科学家确认“肥”为第六种味觉,而肥味得到大众认同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说明 ( C ) 86 A.味觉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人们无法彻底认识它 B.基础味觉因人们立场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C.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D.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 说法错误;由于人们的立 场、知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基础味觉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基础味觉是 客观存在的,关于其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B 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 践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还有第五种、第六种味觉,反映了实践推动着人们对味觉认 识的深化和发展,C 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 们对味觉的认识并不都是真理性认识,不可能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说 法错误。 6.(2018·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19,2分)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 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 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该发现说明了 ( B )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①错误;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 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 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 旋式上升的过程,③④符合题意。 7.(2018·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22,2分)2017 年 5 月 23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 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指出,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鼓励探索、大胆实践, 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抓好各项改革试点 的哲学依据是 ( C ) ①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在试点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做法对其他地 方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③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④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7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在改革中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从中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 的经验做法,其哲学依据在于在试点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做法对其他地方的改革有借鉴意 义,②入选;通过试点得出经验,再将这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应用到其他改革地区,再进 行探索实验,其哲学依据在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入选;①③与题意不符。 8. [2017·福建晋江四校第二次联考,39(2),12 分]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事物中,网络词汇以 其新鲜、奇特和更为简易的特点及优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习惯甚至社会的思想文 化,从而也引起人们持续的广泛关注。 2016 年,“友谊的小船”“定个小目标”“吃瓜群众”“全是套路”“厉害了我的 哥”等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 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蓝瘦香菇”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某企业 及时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沟通的时效性、汉字的表意性、网民心 理等因素形成了网络新词。“接地气”的网络新词,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 更便捷也更有趣地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 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有些网络 新词还存在跟风从众、用语粗俗不雅的一面。网络新词,实在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 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网络新词的使用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并 说明正确看待网络新词问题的必要性。(12 分) 【解析】 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是认识论,有两小问。第一小问可以从认识受到主客观因 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 真理是一个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正确看待 网络新词的原因,“如何看待”本身是一种认识,不同的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反作用,所 以可以从认识的需要和实践的需要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答案】 ①原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由于人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就会对网络新词的使用 产生不同的认识,存在差异是正常的。(4 分)人的认识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制约,使认识具 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存在差异是必然的。(4 分)②必要性:实践发 88 展的需要,网络新词的出现和商业化应用,要求人们正确评价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利弊和 经济社会的影响,以获得正确的认识,更有效地指导实践。(2 分)认识发展的需要,对网 络新词的出现和使用产生了认识差异,同时存在语言规范、文明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问 题,不能忽视和漠视问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对于网络新词的认识。(2 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 2.常见的考法是:以当年度的中国或者世界的重大科技发现和研究成果为载体,或者是 以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类热点为载体,设置认识论依据类、原因作用类、措施类、体现类等 主观题型,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等核心知识点进行综合考 查。 例 1 [2015·课标Ⅰ,39(2),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 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 2015 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 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 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 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 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 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 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 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 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10 分) 思路分析 89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4 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 分)纪 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安定等多方面的内 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 分) 应对点津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应根据设问的要求和材 料蕴含的有效信息综合比较,筛选准确的原理回答。从答案要点数量上来看,要注意分数, 分数越多要点就越多。作答时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三者结合。 1.辩证唯物论不是辩证法,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教材知识主要包含第四课和第五课的 主要原理。 2.常见考法:以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为载体,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 以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转方式调结 构、“十三五”规划、供给侧改革等)的措施作为命题载体,考查这些措施的正确性。 3.从题型上看主要有依据类、体现类、认识类、意义类等。主要考查两大辩证关系(物质 和意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例 2 [2015·江苏单科,37(2)(3),12 分]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 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 90 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 “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 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 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 即是 “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 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 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 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请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 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4 分) (2)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 性写一篇论证报告。(8 分)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 思路分析 第(1)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列举的必须是经济方面的法律 法规;二是要分析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第(2)问属于探究类题目,答案 具有开放性,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两个角度分析;二是要注意使 用政治模块的学科语言,做到言简意赅。 答案 (1)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商家行为,促进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 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2)答题示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 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法治 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法 治知识课程,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 民义务。 应对点津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问题时,除了注意“原理+方法论 91 +材料分析”之外,还要注意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应具体把握两个层面(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以及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后者容易遗漏。 (2)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回答问题时,注意把握三个层次:一是规 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方法论;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三是要把二者结 合起来,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唯物论和认识论属于教材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即第四、五、六三课的内容,从设问 的知识范围来看,有的用第二单元的题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来限制,也有的用“马 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来限制。 2.从命题情境看,来源较广,既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类的,也有重大科技成果发 明和发现类的,还有现阶段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类的(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等)。 3.从题型来看,有依据类、体现类、认识类、意义类等,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有物质、意 识、规律、实践、认识、真理等。 例 3 [2015·山东文综,42(2),9 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 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 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 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理。(9 分)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属于体现类题目。首先对材料分层,然后与 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对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无限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角度分析。 92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 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 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应对点津 此类题要注意从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一是唯物论,二是认识论。避免只运 用认识论,或者只运用唯物论,导致丢分。 93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 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 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 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 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 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 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 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内容探究:唯物辩证法 的联系观、发展观、矛 盾观、辩证否定观为 2019 年的高频考点 形式探究:本专题考查 题型选择题与非选择 题并重 热点探究:本专题多以 漫画、古诗词、名言警 句及热点材料为背景, 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 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 问题的能力。如结合 “一带一路”建设、京 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文 明建设等考查联系与 发展的观点;结合依法 治国、司法体制改革、 重大创新案例等考查 矛盾及创新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观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观 4.辩证的否定观与创 新意识 94 (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 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 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 用 1.(2017·江苏单科,27,2 分)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 2%的野草种子日后 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 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 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 C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解析】题意强调了光线对种子发芽的作用,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正确;人 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A观点错误;B、D 不合题意。 2.(2016·课标Ⅰ,23,4 分)右边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 些人不懂得 ( D )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 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5 【解析】漫画的题目是“学习先进经验”,但漫画给出的学习方法是照抄照搬,学习表面 现象,因此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弄清楚现象联系和本质联系的区别,③④正 确;①②不符合题意。 3.(2016·江苏单科,27,2 分)右面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B )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漫画《只顾一头》说明了在两只猴子和板凳构成的整体中,因没有整体配合的观 念,致使摘果实的任务失败,因而 B符合题意;漫画没涉及解放思想问题,A 不选;题意 未强调部分的作用,C 不选;不能说两只猴子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D不选。 4.(2016·北京文综,27,4 分)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 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目标专注:45 分钟内,专注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直到铃声响 起,休息 5 分钟后重新进入学习 任务拆分:将无法一次性解决的复杂学习任务拆分为多个小任务 量化评估: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统计 同伴激励:同伴各自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上传至平台,相互激励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 A ) ①“目标专注”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把整体 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③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 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 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上述手机应用软件具有目标专注的功能,使学习者专注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强 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人心无旁骛,抓紧时间,①符合题意;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通过 任务拆分,将无法一次性解决的复杂学习任务拆分为多个小任务,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 难不前,②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③说法错误;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说法错误,排除④。 96 5.(2016·浙江文综,29,4 分)201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 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D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 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引起全球变暖,表明 地理环境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也体现了整个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④符合题意;全球变暖属于事物倒退的变化,不是事物的前进和 上升,①不符合题意;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说法错误。 6.(2016·海南单科,19,2 分)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协 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 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统一贯彻五大发 展理念的唯物辩证法根据是( A ) ①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 ②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联系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与部分 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五大发展理念要统一贯彻,强调了整体的重要性,①正确;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 通、相互促进,但又不能相互替代,说明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在事物的存 在和发展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④错误。 1859 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 24 只兔子以供打 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澳大利亚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 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20 世纪 50 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 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下题。 7.(2016·海南单科,20,2 分)“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 C )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 97 件为转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 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澳洲大陆最初没有兔子,由于人为放养,造成兔灾,表明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 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也可以看出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 联系,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 联系有确定的界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④说法错误。 8.(2015·课标Ⅰ,23,4分)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 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D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 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联系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此,①不正确,事物的特性在 一定条件下可能不变,但离开了一定的条件,事物的特性也会变化;④正确,在不同的联 系中事物会有不同的特性;②错误,事物的特性不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③正确,人 们在建立新联系时必须依据客观事物的特性。 9.(2015·课标Ⅱ,22,4分)“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 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B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 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 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观点正确,琴声是人的手指弹出来的,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特点; ②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琴声是在人的主观意识指导下产生的;③正确,符合联系的 客观性原理;④观点错误。 10.(2015·江苏单科,32,2 分)右边漫画 “运土”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 A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98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分析漫画可以看出,漫画中的人只管往车上装土,而没有考虑运土的道路,表明 看问题没有立足整体,启示我们做事情要立足整体,着眼全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 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不符。 11.(2015·江苏单科,33,2 分)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 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 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信誉。截至 2014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 1 万 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 )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 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中国高铁通过创 新,实现了高铁运营总里程的突破,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②符合题意;③说 法错误,新事物的力量最初往往是弱小的;材料涉及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④与材料不符。 12.(2015·浙江文综,30,4 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 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 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 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 B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 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深化改革要统筹谋划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推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体现了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③符合题意;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牵引和推动 全面改革,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 ②说法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一定能战胜旧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2015·四川文综,7,4 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 99 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 D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未涉及事物的性质问题,①与题意无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无止境,②正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是需要条件的,③错误;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体现了这一点,④正确。 14.(2014·课标Ⅰ,21,4分)1968 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 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 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 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C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 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 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②符合题意;斯班瑟发明的胶水粘不牢东西,这是不成功的发 明,但是如果用于不干胶记事贴,则是成功的发明,这体现了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 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错误。 15.(2014·安徽文综,10,4 分)20 世纪 30 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 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A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 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事物的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③否认了自 100 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排除;④说法错误,只有人为事物的联系才有“人化”特点;革命 草可以当作饲料,但也造成了诸多问题,这说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多种多样 的,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6.[2017·天津文综,12(4),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指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 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材料 “幸福 9 号”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是某企业打造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它通过 “互联网+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依托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养老产业生态链,提供衣、食、用、行、康、 乐等服务,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精彩。 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幸福 9 号”养老模式的构建。(10 分)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体现类题目。联系观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 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点,对接材料,可以看出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应用。注意原 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幸福 9 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 联系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衣、食、用、行等全方位服务,体 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联系虽然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但仍然具有客观性。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幸福 9号”立足整体,搭 建三大平台,构建养老产业生态链,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系统优化的方法要 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幸福 9号”依托三大平台构建的产业生态链,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17.[2017·海南单科,24(2),8 分]某地为解决传统采购模式(见图 1)中农户购买力不足的 问题,采用由厂商、租赁公司、农户三方构建的租赁模式(见图 2),帮助 833 家农户获得 近 1 000 台先进农机设备的使用权。 101 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农机设备的租赁模式所具有的优越性。(8 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理论依据,明确系统优化的知识包含哪些层次,并结合本 题材料信息,确定需要调用哪些知识层次分析问题。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其次,运用 理论依据针对问题进行演绎分析,分析时要把新的租赁模式是如何“着眼于整体”“优化 内部结构”“实现整体最佳功能”说明清楚。新的租赁模式优化了厂商、租赁公司、农户 三方关系,促进了农机设备生产、销售和使用,实现了共赢。 【答案】 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系 统内部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新的租赁模式优化了厂商、租赁公司、农户三方关 系,促进了农机设备生产、销售和使用,实现了共赢。 18.[2015·北京文综,38(1),10 分]“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 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 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 15 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 10 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 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 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 230 个红包和 50 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 300 个 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 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10 分) 【解析】 作答时可以从赞同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 关系阐明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也可以从不赞同的角度分析,从互联网这一虚 102 拟世界的弊端入手,运用联系的观点,从过分注重虚拟联系,会削弱人们的现实联系,使 人们面对多元观点难以达成共识等方面分析。注意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从 自己的态度出发说明理由。 【答案】 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 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若从互联网将众 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集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 优化等角度作答亦可得分) 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 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言之有理,酌情给 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4.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 观点看问题。 (2)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①______,是否承认②________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主要说 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二者相互渗透、 不可分割。 (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它全面、联系、 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03 (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 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 臆想出来的。 (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理之中,离开了辩证法的 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二、联系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③________之间以及④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⑤________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 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 系无能为力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 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多种多样的 表现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 ⑥________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 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⑦ __________的联系都是客 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 系、内部联系和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和非 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⑧____的观点 看问题,反对用⑨______的 观点看问题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建立新的⑩______ 联系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 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和⑪ ______为转移 ①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104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 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 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 的条件性。 ②明确两个不等于。 a.普遍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 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 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③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例 1 (2017·课标Ⅰ,22,4 分)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 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 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 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 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是通过人的实践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在把握事 物联系的多样性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实现了事物的价值,①④符合题意;客观条件的制约 是不能消除的,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②③说法错误。答案: B 归纳总结 高考时联系的基本特征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意深入理解、仔细观察、准 确判断。 (1)注意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的区别,不能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的有条件的联 105 系理解为无条件的联系。 (2)注意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间理论 范围的不同,防止答非所问。 (3)全面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 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具有客观性。 (4)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践中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 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对于人在客观联系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不可片面夸大,也不可人为缩小。 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类别 整体 部分 区 别 内涵 整体是事物的⑫______和发展的⑬ 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⑭______或发展 的各个⑮______,从数量上看 它是多 地位 功能 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⑯ ______地位;整体⑰______部分, 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 支配的地位;部分⑱______和 服务于整体 联 系 相互 依赖 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就无所谓 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 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 响整体的功能,⑲______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 ⑳______作用 相互 转化 二者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 ______:整体相对于比它更 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方法论要求 树立 ______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必须重视 ______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 的发展 ①深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106 从横向(空间)角度看,事物的整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这是静态分析;从纵向(时间)角度 看,任何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整体,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局部,这是动态理解。 ②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当各部 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 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例 2 [2017·课标Ⅲ,39(2),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 体意识”。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 年 2 月,“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 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 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 阐述。(10 分)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国际社会属于整体,中国等相关国家属于部分。 首先强调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即强调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积极作用;其次强调部分的作用, 即强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图示 分析如下: 107 答案 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 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 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 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归纳总结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空间上的静态联系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全局与局部,在时 间上的动态联系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两个方面都要准确把握;整体与部 分的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也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容易跟共 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相混淆,必须准确把握。在高考中,这一考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的考查,要全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并能结合材料准确判断题目考查的倾向性是 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还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四、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 特征 系统优化的方法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 功能 用 ________的思维方式来认 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 ________,从整体出发,把 各个部分、各个要素 ________起来考察,统筹考 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 有序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 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 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8 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 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①矛盾 ②矛盾 ③事物 ④事物内部诸要素 ⑤固有 ⑥周围 ⑦人为事物 ⑧联系 ⑨孤立 ⑩具体 ⑪条件 ⑫全局 ⑬全过程 ⑭局部 ⑮阶段 ⑯主导 ⑰统率 ⑱ 服从 ⑲关键 ⑳决定 转化 全局 部分 综合 整体 联系 1.(2017·广西南宁摸底考试,10,4分)习近平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 表大会开幕式时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 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矗立于世。“文运同国 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表明( B ) ①联系是普遍的,文学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②联系是客观的,文学与国家的联系是一 种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联系是有条件的,文学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 ④联系是多样的, 要把握文学与国家的本质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表明联系是普遍的,文学与国家的发展紧 密相连;联系是多样的,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把握文学与国家的本质联系,创作更多 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矗立于世。①④符合题 意;文学与国家的联系是一种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说法错误;文学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但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③说法错误。 2.(2018·河南省新乡市模拟测试,22,4分)2017 年 6 月 26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强调,抓好各项改革协同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朝着全面 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B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109 作用 ④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使整体功 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①④符合题意;材 料未强调联系具有多样性,②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要着眼于整体,③与题意不符。 3.(2018·山东省、安徽省名校联考,18,2 分)2017 年 8 月 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 保障基地部队进驻营区仪式在基地营区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 使用,将更好地履行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这表 明 ( A ) 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③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 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更好地履行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 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这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③符合题意;人 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④与题意不符。 4.(2018·广东省肇庆市六校联考,7,4 分)《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 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 能谐”体现了 ( B )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解析】“和合故能谐”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和、合,即以合理的顺序排列, 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B符合题意;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的条件是各部分优化组合,A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C 不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各部分应该怎样组合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而不是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 要性,D 不符合题意。 110 5.(2018·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23,4分)针对全球爆发的大规模勒索病毒感染事件,《人 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是当年飞鸽传书那么简单,它已经覆盖了我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泥沼。这就要求我们 ( D ) ①创造有利条件并消灭各种不利条件 ②趋利避害,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③善于把握事 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现今互联网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 让自己陷入泥沼,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同时要求我们改变 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④入选;①中“消灭各种不利条件”表述错误;②中 “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表述错误。 6.(2017·浙江省绍兴市诊断性考试,28,2 分)我国地质学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 7 200 米 处的地区已受到南亚工业排放和中东油井燃烧产生的烟尘扩散污染。在全球变暖影响下, 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发生全面和加速退缩。这说明 ( A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的特点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④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事物的联系分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 化”的特点,②错误;④表述与题意无关;在全球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发生全 面和加速退缩。这说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故①③入选。 7.(2018·河南省中校豫南九校联考,21,4 分)2017 年 2 月 16 日,突尼斯对持中国护照入 境突尼斯的游客实施免签政策,此外,突尼斯还寻求开通与中国城市的直航航班,争取把 航程从平均 20 小时缩短至 11 小时,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和投资。这告诉我们 ( A ) ①可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事物联系 ③整体统率 部分,居于主导地位 ④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着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突尼斯对持中国护照入境突尼斯的游客实施免签政策,此外,突尼斯还寻求开通 与中国城市的直航航班,争取把航程缩短,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和投资,这告诉我们要发 111 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①②符合题意;③强调整体的 重要性,不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④错误。 8.(2018·河北省沧州市教学质量监测,21,4 分)2017 年 3 月 20 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 市委常委学习会上强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立足大局、把握大局,紧密结合上海市 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这启示我们要 ( C ) ①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统一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创造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立足大局、把握大局”说明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②符合题意;矛盾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紧 密结合上海市的实际”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 ④说法不科学。 9.[2018·广东省湛江市调研考试,39(2),12 分]最是英雄有热血,最是情怀能动人。《战 狼 2》的热映,使其迅速成为中国近年少有的重要话题电影,创造了 56 亿的天量票房神 话,不仅打破多项华语票房纪录,还将观影热传到海外,被选送参与第 90 届奥斯卡最佳 外语片角逐,实现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影片讲述了吴京饰演的原特种兵冷锋所在的非洲某国爆发内战,他和其他人一起全力 保护中国公民和无辜百姓顺利撤离战区的故事。 《战狼 2》从剧本到拍摄、从镜头到声音、从道具到服装、从动作到剪辑每一个方面 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在《第一滴血》等美国式的超级英雄电影的共性基础上创新,塑造了 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形象。影片将个人英勇战斗与国家撤侨行动相结合,使得个人英雄的成 就感与国家强大的自豪感合二为一,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从个人力量折射国 家力量,从国家强大照见个人豪迈,这是《战狼 2》采取的叙事方式,迎合了中国的文化 底色,显示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创造力和内在的生命力,折射了中国的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 的全球意义。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对材料中“从个人力量折射国家力量,从国家强大照见个 人豪迈”观点的合理性作简要评述。(1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知识。解答时首先明确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 互联系;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112 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 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从个人力量折射国家力量,从国 家强大照见个人豪迈”进行分析,实现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有机结合。 【答案】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要立足整体,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 展;国家是相互联系的个人的共同体,个人是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 息息相关,要正确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和 基础,个人的努力奋斗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要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振兴的辩证统一。 1.(2016·江苏单科,33,2 分)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 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 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 A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 时而变的 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日行一善”微信群发出的红包用来帮助贫困群体的做法,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 ①正确;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②正确;题意未体现价 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③不选;④观点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跑步正成为许多人青睐的健身方式。回答下题。 2.(2016·北京文综,28,4分)“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 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出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让我知道自己 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 领悟到 ( C ) A.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通过奔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这使人 113 们体会到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明确人生的成功需要从点滴做起,C 符合题意;人生价值 的大小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多少,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奉献,A、B 说法错误;只有正 确的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D说法错误。 3.(2015·海南单科,20,2分)“逆水行舟,一篙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 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C )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解析】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C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B 说法错误,忽视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性;D 说法过于绝对。 2014 年 3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 要讲话。完成下题。 4.(2014·课标Ⅰ,20,4分)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 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 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 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B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 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 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曾经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并且 给世界带来和平,坚持了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 习近平主席坚持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强调了“和而不同”,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 5.(2014·山东文综,34,4 分)假如“完美”是 100 分,那么 60 分不完美,80 分也不完美, 但不要因为 80 分不是 100 分而否认从 60 分进步到 80 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 B )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14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解析】题意强调从 60 分进步到 80 分的意义,体现的是注重量的积累,应选 B;题目中 未涉及两点论与重点论,A 不选;材料中未涉及主要矛盾,C 不选;题意强调从 60 分到 80 分的量的积累的过程,而不是时机,D 不符合题意。 6.(2014·浙江文综,27,4分)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 含的道理有 ( C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古语揭示了善与恶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它们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不符 合题意;善积累到一定程度成名,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灭身,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③ 符合题意;善、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相应的质变,④说法错误。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回答下题。 7.(2014·四川文综,8,4 分)2013 年 6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 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 B )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解析】习近平同志的话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平时注意好习惯的积累才 能避免发生坏的质变,B 符合题意;A 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C 体现了意 识的能动作用,D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均不符合题意。 8.[2015·山东文综,43(2),6 分]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 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 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6 11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属于意义类题目。首先阐述量变与质变 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意义。 【答案】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 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 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是③________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三、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 因 从新事物自身 看 新事物符合④__________,具 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 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的过程 从新旧事物的 对比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 ⑤__________,最终会走向灭 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 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 新事物 116 从社会历史领 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 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 个过程 联 系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⑥________与⑦________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 法 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⑧________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类别 内容 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而不是指 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 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 途径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例 1 (2014·安徽文综,9,4 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 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分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①错误;题干旨在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②正确;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我们不能爽快地承认失败, 而应该解决问题,战胜失败,③正确;真理是客观的,④错误。答案:C 归纳总结 高考对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内容的考查一般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 画为背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答此类问题,需要仔细分析材料,同时要清楚发展观 117 不等于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四、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与联系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事物⑨________的增减和⑩ ________的变更 事物⑪__________的变化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 坏等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 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另一事 物 联系 辩证 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⑫________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 ⑬_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⑭__________;质变又为新的量变 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 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 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 论 我们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 视⑮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⑯________创造条件;在量的积 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 地抓住时机,促成⑰________,实现事物的飞跃 ①发展是一种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②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③不能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或者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④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b.事物总体数量不变,只要构成事物的成分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例 2 (2015·课标Ⅱ,21,4 分)201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 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 118 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 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 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题意中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 变化,①正确;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的分析坚持了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②正确;③观点错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的矛盾没有解决;④不是辩证法观点,且说法不符合事实。答案:A 归纳总结 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深入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性质和关系。从本质上看, 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最后主次方面易位的结果;当矛盾双方 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在 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矛盾双方地位发生变化,原来的主要方面不再是主要方面, 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五、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普 遍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 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 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 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途 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 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 发展的状 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 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 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 发展的规 律性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 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19 发展的原 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矛盾分析法 发展的环 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 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树立创新意识 例 3 [2013·江苏单科,37(1),6 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 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 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 GDP 的比重和占世界制 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 业快速发展。2010 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 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 成为富士康、联想等 IT 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 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 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 500 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 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 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 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 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 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 是怎样的发展道路。(6 分) 思路分析 120 答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 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它们对传 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它们大 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归纳总结 本设问规定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问题,看似简单,但有一 定的综合性,要答全还是有难度的。发展的观点涉及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发展的趋势、 发展的状态,另外还包括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这个点非常容易忽视。因此,要全 面整合和理解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 ①前进 ②上升 ③新事物 ④客观规律 ⑤必然趋势 ⑥前进性 ⑦曲折性 ⑧光明 ⑨数量 ⑩场所 ⑪根本性质 ⑫量变 ⑬必要准备 ⑭必然结果 ⑮量的积累 ⑯质 变 ⑰质变 1.(2018·江苏省如东县学情测试,21,2 分)据国家统计局 2017 年 8 月的数据显示:不管 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 ( A )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121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和方向 【解析】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 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2.(2018·河北省邯郸市摸底考试,21,2 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在给生活带来巨大便 利的同时,也给黑客带来可乘之机,令人防不胜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 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在可预见的未来谁都难以完全做到高枕无忧。材料给我们的启 示是 ( C ) A.只有坚持一分为二,才能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 B.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事物 C.不能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住事物的关键 【解析】A表述错误,排除;题干未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不符合题意;材料“‘道 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在可预见的未来谁都难以完全 做到高枕无忧”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C 符合 题意;题干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D不符合题意。 3.(2018·江苏省如东县学情测试,32,2 分)与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 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B )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解析】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了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B 符合 题意;A 强调正确意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C强调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不符合题意;D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4.(2018·河南郑州调研考试,29,2 分)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16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 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 500 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我 国成功举办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起点,也是实现战略对接、优 势互补的极好时机。这表明 ( D ) 122 ①量的积累必将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③量的 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了条件 ④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我国成功举办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起点,也是实现战 略对接、优势互补的极好时机,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 现事物质的飞跃和发展,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5.(2018·湖北省武汉市调研考试,20,2分)为了给数百亿支国产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 我国某钢铁公司历时 5 年艰苦攻关,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研发出笔尖钢,并成功量 产。材料表明 ( D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③事物 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实践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材料没有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不选;“经历无数次失败,终 于成功研发出笔尖钢”说明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创造条件,也说明事物的发展是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③正确;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6.(2018·江苏省如皋市开学考试,18,2 分)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等多 个城市席卷而来。然而,共享汽车面临着汽车牌照困难、充电桩不足困难等,发展过快会 造成停车位等公共配套资源进一步紧张等问题。虽然共享汽车的发展阻力也不少,但资源 共享仍是大势,共享汽车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材料体现的道理有 ( B )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②规律虽然存在缺陷但可以逐步修正 ③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 两面性 ④新出现的事物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资源共享仍是大势,共享汽车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体现了新事物符合客 观规律,①正确;规律不存在有无缺陷的问题,②不选;共享汽车发展是一个趋势,但也 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这说明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③正确;新出现的事物不一 定是新事物,未必有远大的发展前途,④错误。 7.(2018·安徽省高校联考,21,2 分)个人文明素养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发乎 内、显于外的过程。一个城市的文明素养,也需要每个市民持之以恒地点滴践行。可见, 123 提升城市文明素养需要 ( C ) ①通过文明实践升华人的内在认知 ②在主观与客观的绝对对立中实现 ③以积极心态看待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④市民做好文明实践的量变的积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每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 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 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提升城市文明素养需要通过文明实践升华人的内在认知, 做好文明实践的量变的积累,促使事物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②错误;③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 8.(2018·湖北省部分中学联考,20,2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 新能源汽车又存在技术不是很成熟,车辆保有量低,充电、加气、维修等不太方便等问题。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前景充满信心,采取多种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的这一政策 态度是基于 ( D )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优点和缺点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承认 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 ②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③错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前景充 满信心,采取多种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 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时刻准备走曲折的路,④符合题意。 9.(2018·江苏省如东县学情测试,36,12 分)2017 年 7 月 11 日,继共享经济之后,阿里巴 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正式亮相。“无人超市”依靠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以 及传感器,意在形成“物联网+支付”新模式。但“淘咖啡”无人零售还需要做好信用体 系,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投入、管理投入和人群、客流以及货品进行明确定位等方面的准 备,成熟运营尚需时日。 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淘咖啡”无人零售的认识。(12 分) 【解析】 本题以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得以运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唯物辩证 法的发展观,设问指向谈谈你对“淘咖啡”无人零售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要从是 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可以从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量 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等角度回答,并注意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 124 【答案】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淘咖啡”无 人零售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还需做好信用体系,提高用户体验的 技术投入、管理投入等方面的准备。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淘咖啡”无人零售需要重视量的积累,不断做好信用体系等各方面的准备,为成熟运营 创造条件。(每点 6分,共 12 分) 1. (2017·江苏单科,29,2分)下列选项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 是 ( D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解析】漫画显示的是:如果水龙头水流出来得比较急,下面碗中接到的水就比较少;如 果水龙头水流出来得比较平缓,下面碗中接到的水就比较多。由此可知,漫画蕴含着对立 统一原理。A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观点,B 体现了运动的观点,C 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均 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符合题意。 2.(2017·江苏单科,31,2 分)在古希腊时期,由 2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 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 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C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归纳为“毕达哥拉斯悖论”“芝诺悖论”→数学危机→引入无 理数,导致数的概念扩大。由此可见,矛盾推动了事物发展,C 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 125 并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不能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A、B、D 均不选。 3.(2017·北京文综,25,4 分)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 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 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 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体现了“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 坚持了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是辩证思维的体现,①符合题意;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 视觉效果的变化,表明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②符合 题意;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③说法错误;追求内敛、含 蓄,崇尚飘逸、空灵,并不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④说法 错误。 4.(2016·课标Ⅰ,21,4 分)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 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 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 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B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 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 126 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对一个人工作的评判主要是看成绩还是错误,体现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 物的性质,应看主流,①④观点正确;材料中没有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②不选;材料中 没有涉及矛盾双方即成绩和错误的转化问题,③不选。 5.(2016·课标Ⅲ,20,4分)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 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 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A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 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履不必同,期于适足”,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①正确;“治不必 同,期于利民”,体现了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②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③观点错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 与否的根本标准是实践,而不是人民群众的意愿,④不选。 6.(2016·江苏单科,29,2 分)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 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 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 A )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解析】题干材料对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进行了比较,二者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说明 A 正确;题意没有说明时时有矛盾,未强调同一事物中具有不同的矛盾,未涉及事物的不同 阶段,B、C、D均与题意不符。 7.(2016·天津文综,7,4 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 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 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 127 表明 ( B )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题意中“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体现了①; 题意没有体现供给和需求的对立关系,②不选;题意体现的是供给和需求的统一关系,③ 正确,④错误。 8.(2015·江苏单科,28,2 分)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 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 C )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体现了抓主要矛盾,C 符合题意;矛盾分析 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 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 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 说法错误。 9.(2015·安徽文综,11,4 分)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飘 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 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C )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 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根据污染物的特点,改变防治模式,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符合题意;建 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做到了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①说法错误;解决问题要统筹兼顾,③属于一点 论。 128 10.(2015·山东文综,33,4 分)中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 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 13 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 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C )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解析】看到“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体现了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凝聚当代中国 的‘价值公约数’”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A与材 料无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 说法错误;既要看到发展方向的前进性,又要 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而不是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D说法错误。 11.(2015·海南单科,21,2 分)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 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 B )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上述材料强调了矛盾分析法的重要性,①符合题意;“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 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体现了世界观的功能;“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体现了方法 论的功能,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 的方法论;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这个条件是客观的,④说法错误。 12.(2014·课标Ⅱ,23,4 分)自 2010 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 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 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 亩≈0.067 公顷)达到 689.7 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 C )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 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 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9 【解析】人们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在于成功地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但并没有消除人 与自然的矛盾,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②说法正确;上述材料中人们通过实践解决了人与 自然之间的矛盾,④符合题意;①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13.(2014·福建文综,36,4 分)下面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 ( D ) 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 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 【解析】观察漫画《闻过则改》可以看出,漫画中的人虽然发现了问题,也进行了改正, 但没有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改正,所谓的改正仅仅是形式上的,其实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D 符合题意;漫画不是强调创新思维,A 不符合题意;漫画中的人没有真正解决问题,B 不选;题意不是讨论事物的性质问题,C 不选。 14.[2016·课标Ⅱ,39(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 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 4 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 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 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 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 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542 人, 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 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3 580 元。人民日报、新华 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 130 精准扶贫方略”。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加以说明。(12 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的原理非常明确,可先叙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及其方法 论,再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准脱 贫先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 索出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 借鉴。 15.[2016·江苏单科,34(2),6 分]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 经常出 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 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 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6 分) 【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知识范围限定在矛盾的观点。结合材料,可运用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评 论和分析。 【答案】 “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 “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 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的统一。 16.[2016·北京文综,38(3),13 分]科技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引人深思的话题。 材料 由于技术正在变得强大而廉价——而且更加无处不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个人手中都 已经掌握了这种力量。掌握这些力量的个人并不都是理智的,意图良好的,如基因组测序 领域的突破能够治愈疾病,也能用于生产天花病毒的攻击性版本。 (摘自《第二次机器革命》) 不管是在当今还是在未来,科技都可能造成破坏。但我们的生活受惠于科技变得更好 了,这也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我想环境可能是个很好的例子。伦敦现在的天气说不上纯净 131 无瑕,但也比 50 年代爆发煤炭烟雾事件那会儿强太多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依靠持续 的技术革新,没有科技,我不认为我们能解决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 (摘自《人与机器共同进化》) 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 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 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 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 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生活与 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 200~300 字的短文。(13 分)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 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属于探究类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是要 符合“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哲学理论要准确。例如:可以从科技对人有利有弊, 对科技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利,又不能忽视其次要方面— —弊的角度具体论述。 【答案】 略 17.[2016·浙江文综,40(2),10 分]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 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 BBC2 电视 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 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 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 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 《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 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要阐述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然后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最后从不讲或讲不好 132 中国故事的危害和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 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 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 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 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化,国家形 象将得到提升。 18.[2015·广东文综,36(2),12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 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 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 2014 年 6 月,该企业 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 4 217 亿元。 结合材料,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矛盾观。(12 分) 【解析】 本题以广东某知名企业的发展经历为素材,从哲学角度切入,要求结合材料, 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矛盾观,主要涉及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属性、主要矛盾等。 解答本题,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回扣,然后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 相应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发展,专业化与多元化两种 经营战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该企业在把握和解决这一矛盾中不断推动自身发展。(3 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企业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经营战略,是由其 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决定的。(3 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次要 矛盾也会影响事物的发展,该企业走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后,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坚持 核心竞争力,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其他产业。(3 分)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 方面决定的,要求分清主流和支流。该企业在创业之初是专业化地产企业,在成熟期是以 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3 分) 一、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133 ①________。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 辩证矛盾≠逻辑矛盾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②________、相互 ③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④________、相互 ⑤________的属性 表现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⑥______;二是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⑦________;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⑧ ________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联系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⑨ ________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⑩________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 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 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同 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例 1 (2015·重庆文综,10,4分)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 强调同一性的是( )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134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分析 ①说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体现的是斗争性,不选;②正确,垃圾可以变成 资源,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符合同一性;③体现了卑鄙者和高尚者的 对立,属于斗争性;④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矛盾双方转化的关系,符合同一性。答案:C 归纳总结 (1)结合具体材料,特别是名言警句分析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是高考的常 见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做题时,第一,要弄清题目侧重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 性还是同一性,在深入理解斗争性和同一性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准确判断;第二,在阐释二 者的关系时要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而不是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 (2)在解答关于这一考点的非选择题时,通常分三步组织答案:首先,点明二者是对立统 一的;其次,分析二者具有对立性(斗争性)、二者具有统一性(同一性);最后强调在对立 统一中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⑪________中,并且贯 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 其特点 特征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方法 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⑫________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 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⑬________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 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①矛盾普遍性也可以理解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但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无法解决。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135 例 2 (2017·课标Ⅰ,20,4分)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 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 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 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 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责任,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由于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承担的责任要有所区别,这 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③④符合题意;①不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② 不符合题意。答案:D 归纳总结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学习的重点、理解的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 的高频考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典型”等工作方法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备考中,我们要注意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 (2)不能认为“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应该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二者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能认为“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应该是“没有特殊性就没有 普遍性”。 136 1.(2014·课标Ⅱ,22,4 分)“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 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 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A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 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先试点后推广”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②正确;个性优 于共性的说法错误,排除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2.[2014·海南单科,25(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 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 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 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 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静心习字 20 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 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1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首先阐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然后 结合材料,从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对具体问 题作具体分析。(4 分)具体分析学校的情况、学生成长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开展 “一校一品”活动的前提。(4 分)各校根据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一校 一品”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4 分) 三、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 1.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联系 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 于⑭________地位、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①主次矛盾和矛盾的 主次方面都要求坚持 137 对事物发展起⑮ ________作用的矛盾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一;②无论是主要矛 盾内部还是次要矛盾 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的 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 盾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⑯________ 学会统筹兼顾,恰当 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在事物内部居于 ⑰________地位,起 ⑱________作用的矛 盾方面 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主流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 要方面的关系 相互排斥、相互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不能忽视支流 2.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 “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 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内涵 主要矛盾是一个包含着“两个方 面”的完整的“矛盾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是一个矛盾体的 两个方面中的其中一个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 质 方法论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中心,但又不 能忽视一般,侧重于办事情该怎样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 能忽视支流,侧重于看问题该怎样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要 害”“突破口”“核心问题”等 “主流”“主体”“形势”“性 质”“绝大多数”“总体上说”等 联系 ①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②都是 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③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④都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138 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两点论 重点论 区 别 内容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 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 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 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抓住主流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⑲________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 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例 3 [2015·福建文综,39(3),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 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 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 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 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 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9 分) 思路分析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即既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要开 展合作,又看到了需要开展文化交流,但重点有所不同。产生观点上的分歧的原因是看问 题的角度不同。 答案 ①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 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②他们看 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139 归纳总结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与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 法在高考中属于常考点,也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选择题与非选择题 均有涉及,备考时必须多加重视,通过反复训练,真正深入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是指在⑳________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________,并找出解决 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________,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________ 怎么做 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 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 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 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 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就无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 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 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按客 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 140 办事 征,反对“一刀切” 角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 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 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原理 依据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 律的客观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联系 ①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 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②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例 4 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 的企业及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无能力 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回答下 题。 (2016·浙江文综,27,4 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 统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思路分析 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坚持了在矛 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①不符合题意;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④说法错误。答案:C 归纳总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高考的常考点,常以古诗词、漫画、名人名言和时政热点 等为背景,结合矛盾观或者唯物辩证法的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五、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主要包括: (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41 矛盾观的主要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 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 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哲学基础。 ⑤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⑥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⑦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又不能忽视 支流。 ⑧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 决主要矛盾。 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抓住本质和主流。 ①对立统一 ②吸引 ③联结 ④排斥 ⑤对立 ⑥依赖 ⑦转化 ⑧相对 ⑨同一 ⑩斗争性 ⑪一切事物 ⑫寓于 ⑬离不开 ⑭支配 ⑮决定 ⑯转化 ⑰支配 ⑱主导 ⑲两点 ⑳矛盾普遍性 特殊性 基础 关键 1.(2018·安徽省十校联考,18,2分)当前,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商品房在供给量、需求量、 价格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房地产调控一定要做到因城施策,不能以为越严越好。无论是 紧还是松,都要针对特定对象,该紧的就要紧,该松的就应该松。这启示我们进行房地产 调控要 ( A ) ①了解实情,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②因地制宜,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③大 胆应对,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④主动作为,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改造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符合题意;矛盾具有 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②符合题意;“摆脱 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说法错误,排除③;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④错误。 2.(2018·浙江省名校联考,32,2 分)在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指出: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 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习主席讲话的 依据是 ( D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 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论观点,不是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 说的,①不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认识论观点,②不选;事物的发展是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必然要面临艰难曲折,③正确;“解决这些问 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 用,④正确。 3.(2018·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23,2 分)近年来,随着微信、陌陌、QQ 等一系列社交 APP 的火爆兴起,“指尖社交”逐步取代了“言语社交”。逢年过节,人们不再互相电话 问候,一条群发信息就完成了节日祝福,亲友相聚,人们不再围桌闲话家常,“低头娱乐” 就度过了团圆时间。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便利,结果却使得人们更加孤单。 这表明 ( B )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障碍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手机本来是为了让沟通便利,但过度使用,反而造成不利的影响,体现了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符合题意;使用手机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引起质变,③应选;①说法 过于绝对;不是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④说法错误。 4.(2018·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22,2 分)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强调: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是大局,要着 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 143 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 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D )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物质世 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方针、路线既要相对稳定又要因时而变 ③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稳中求进”中的“稳”即相对稳定,而“进”即因时而变,体现了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的统一,②符合题意;啃“硬骨头”,抓“关键领域”体现了着力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问题的重点,即抓主要矛盾,④符合题意;①中“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表述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 5.(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22,2分)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 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 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 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B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 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上述材料中的话语表达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 一个世界的,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这表明矛盾双方 既对立又统一促进了事物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 6.(2017·湖北八校联考,21,2 分)读右面漫画。下列句子与 该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 ①欲速则不达 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③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④在适当的时候抓住 机遇很重要,但在必要的时候放弃机遇更重要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44 【解析】不知道转弯的人走不远,说明该直走时要直走,该转弯时要转弯,体现的哲理是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 意;②④体现的哲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题意。 7.(2017·河南百校联考,23,2 分)漫画《吃着碗里不想锅里》意在告诉我们( B ) ①想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②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③ 必须重视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可能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漫画强调既要抓生产这一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安全这一次要矛盾,因而①③符 合题意;②中“前提”、④中“才能”表述均不科学,排除。 8.[2018·安徽省十校联考,27(2),12 分]在岁月的淘洗中,坚守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压力面前,一些人声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的人为个人利益而活着,有的人在理 想与现实的反差中迷茫沉沦。但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把崇高理想放在第一位,把追求信仰作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情,目光明澈,心中笃定。 今天,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需要每一个为理想奋斗的人,舍身而出, 呕心沥血,勇闯改革险滩,才能为华夏大地唱响雄壮、优美、高亢的民族华章。 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12 分) 【解析】 本题以加强对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话题设置相关 情境,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理出设问 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对接,并将其以书面 的形式表达出来。首先矛盾观主要包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 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等;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的,实现 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即可。 【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现实中也充满了矛盾。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如果无视 145 矛盾,就难以坚守理想。③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结。自古以来,人们的 崇高理想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相同之处,即把追求信仰作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每 点 4 分,共 12 分) 9.[2017·河南名校联考,39(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发展到了其文化体系顶点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失去了 自己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和精神家园。面对这种困境,国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儒家传统文化, 重新审视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儒家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仁者爱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等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对解决人类的“现代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儒家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 它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皇权统治下发展起来的,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和“忠”“孝” 等思想,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提供理论阐释、支撑和服务,现已落后于时代, 如果不顾时代的变迁来倡导儒家文化,会导致封建专制主义沉渣泛起,拖延中国现代化进 程。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儒家传统文 化的社会价值。(12 分)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设问指向是如何正确认识儒家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因而 涉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态度。故可从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 盾主次方面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中有不同的矛盾。儒家传统文化中,诸如 “忠”“孝”等思想的社会作用的性质,与其存在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并随着社会制度的 变化而变化。这些思想,也可以成为推动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积极因素。(4 分)矛盾的特 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儒家传统文化虽形成于封建社会,但它包含的诚信、自强、厚德载物 等理念,是人类世世代代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丧失其积极作用。(4 分)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儒 家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上作为精神纽带的主流作用,又要看到它包含着封建主 义糟粕,我们要予以正确鉴别,批判继承。(4 分) 146 1.(2017·课标Ⅰ,21,4分)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 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 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 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B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 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零工社区”各类专家及时回答和解决创业者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为创业者提 供了智力支持;创业者如果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能够推动创新创业发展,① ④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创业者要用实践检验专家的经验,②说 法错误;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只是认识的深化,不能直接推 动创新创业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2.(2017·课标Ⅲ,20,4 分)2016 年 10 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 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 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 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C )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观点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错误;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可知②正确;③观点 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互联网思维能推动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体现 了④。 3.(2016·课标Ⅱ,21,4分)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 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 78 275 台套北斗终 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这表明 ( A ) 147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 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 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创新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体现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②符合题意;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创新与传统 技术的关系,且表述不科学,④不选。 4.(2016·江苏单科,30,2 分)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 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 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活力,本身就是坚持了肯定与否定的统一,①正确;将国际 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工艺品制作中体现了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正确;题意未 涉及社会制度变革,③不选;④观点错误,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5. (2015·浙江文综,28,4 分)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 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C )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分析漫画可以看出,乌鸦只要打开水龙头,就能够喝到水,但它仍然通过投放石 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漫画旨在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不符。 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农业部于 2014 年 7 月正 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 年,中央财政安排 11 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 148 作。回答下题。 6.(2015·四川文综,9,4 分)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 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 B )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 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传统培训不同,蕴含了辩证否定观点,①正确;创造性思维 仍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不选;新 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但与传统培训仍有共性,因此蕴 含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变革生产关系,④与题意无关。 7.[2015·海南单科,24(2),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 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 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 17.4 万保障 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 1.7 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 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 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8 分) 【解析】 本题以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创新的作用。根据设问,首先阐 述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然后围绕创新的作用分析。可从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 底是什么决定的,大数据的运用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角度 分析。 【答案】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 变革。(3 分)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2 分)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3 分) 一、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实质 149 辩证否定 内容 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①________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②________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 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③________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 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质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④____”,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二、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 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 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 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 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 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 立统一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否 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否 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联系的 关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 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 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中断,不 是“扬弃” 例 1 (2015·浙江文综,29,4 分)现行 GDP 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 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启动绿色 GDP2.0 核算体 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思路分析 环保部通过创新核算体系来解决环境资源问题,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 觉选择性,①符合题意;由现行的 GDP 核算体系到绿色 GDP2.0 核算体系,坚持了辩证的 否定观,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具 体的、有条件的;④与材料不符。答案:D 归纳总结 高考中,辩证否定的含义、特点、实质等内容经常会与其他哲学观点一起考查, 要注意结合背景材料进行理解分析,要特别注意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150 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内容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 ⑤________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 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⑥________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⑦________的、革命的和 ⑧________的 方法论 密切关注⑨________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 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 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例 2 [2017·课标Ⅱ,40(1)(3),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 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 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 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 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 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 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 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 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 “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 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12 分) (2)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4 分) 思路分析 第(1)问为典型的演绎式材料分析题,首先需要阐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 原理内容及其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所具有的优秀的、 创新的品质。图示分析如下。第(2)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要围绕“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精神的关系”这一主题组织答案。 151 答案 (1)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 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 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 和完美的精神。 (2)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 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归纳总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辩 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其重要的哲学依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因 此需要对这一考点加以重视。另外,借助漫画的形式考查这一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的常见题 型,要能够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和指向,并与所学原理相对接。 四、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 动对象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152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 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 趋广阔,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②人类文 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三方面把握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的角 度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 一 辩证法的角 度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认识论的角 度 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①事物自身 ②发展 ③联系 ④扬弃 ⑤否定 ⑥暂时性 ⑦批判 ⑧创新 ⑨变化 发展着 1.(2018·河北武邑中学高三期中,22,2分)当前,全球能源供应趋紧。2017 年 6 月 11 日, 国土资源部宣布,在我国科学家长期的试验探索和科学研究下,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一 种新型洁净能源)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 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由此可见 ( A ) ①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推动着可燃冰开采技术的进步 ②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153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我国科学家长期的试验探索和科学研究下,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一种新型洁 净能源)试采成功。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推动着可燃冰开 采技术的进步,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一个 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错误。 2.(2018·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21,2 分)下面漫画所揭示的哲学道理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 的否定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体现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否定是事物 发展的环节,①②正确;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③说法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排除。 3.(2017·湖南长沙四县市联考,23,4 分)漫画《物尽其用》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D )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解析】小鸡破壳而出是对鸡蛋的否定,把蛋壳制作成雨伞作为防雨工具,体现了对旧事 物中积极合理因素的保留,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D 符合题意;A、 B、C均不符合题意。 4.(2018·江苏省苏州市调研考试,31,2 分)苏州素以“苏工”“苏作”闻名。从缂丝、苏 154 绣、苏扇、宁锦到苏裱,从玉雕、砖雕、核雕到明式家具,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 浓厚。如今,以苏绣、玉雕等为代表的苏工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 活力。这表明 ( B ) A.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B.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 C.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解析】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 入了新活力,这表明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B正确且符合题意;A 说法错 误;C、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5.(2018·湖北省武汉市调研考试,23,2 分)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正悄然迎 来 5G 时代。读下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 ( B )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推动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联系具 有普遍性,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联系的前提 ③新事物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 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 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 5G 技术是在 3G、4G 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推动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①正 确;创新意识不是认识和利用事物联系的前提,②不选;5G 技术是在 3G、4G 等技术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新事物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③正确;④材料中没有体现。 6.(2017·河南中原名校检测,22,2 分)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聪明的年轻人 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D ) 155 ①创新需要否定别人承认过的真理 ②创新需要“扬弃”,开拓新境界 ③创新就是独 创,独创就是创新 ④创新要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聪明的年轻人需要有创新意识,要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要发扬那些正确的理论,抛弃过时的、错误的理论,做到“扬弃”,②④符合 题意,①错误;③说法错误,独创不等于创新。 7.(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21,2分)一个小孩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小朋 友们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孩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你 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小孩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 “那你为什么把马 画成绿色呢?” “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 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 现在不就有了吗?” 爷爷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 ( C ) ①创新源于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要树 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一切成规 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被大家取笑的“绿色的飞马”被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的故事 说明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 造。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创新源于实践;③说法错误,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 破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成规陈说。 8.(2017·浙江省金华十校 9 月联考,39,6 分)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发展史,是一部传统中国 造纸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砥砺奋进的文化变迁史。对传承人而言,72 道工序彰显 古老智慧,传统不仅不旧,还是一块民间艺术瑰宝,它对今天纸张的韧性和耐用度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在工业化时代,追求便捷与快速生产的理念让昔日的古老村庄焕发出新的 生机,催生出新的文化业态,为传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 结合材料,说明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发展史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的。(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辩证否定的实质”这一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属于体现类主观 题。首先要明确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从材料“继承了传统的 72 道工序,融 入工业化时代追求便捷与快速生产的理念,催生出新的文化业态”可知即体现了“辩证否 定的实质”。 156 【答案】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②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 质是“扬弃”。夹江手工造纸技艺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夹江手工造纸技艺 继承了传统的 72 道工序,融入了工业化时代追求便捷与快速生产的理念,催生出新的文 化业态,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1.当前,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协调重大关系、经济社会、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四化同步、软硬实力;绿 色发展实现资源+环境双约束、总量+强度双控制、市场+政府双推进;开放发展和世界 对接、用好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共享发展遵循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的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 量和效率。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与核心,可以帮助我们从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 方面等角度对上述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3.从设问方式看,主要是体现类和分析说明类,运用矛盾观的某个原理分析某一个具体 问题。 例 1 [2014·四川文综,14(1),12 分]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 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 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 188 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 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 连续多年保持 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 157 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12 分) 思路分析 通过设问可知要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围绕的主题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 理性,属于为什么类的题目。思路分析如下: 审设问 审材料 对应原理 矛盾分析 法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 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 矛盾,解决矛盾 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挖掘 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 业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 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一 答案 ①承认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 设。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 济社会发展。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 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 应对点津 (1)从微观设问看,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高频考点,需要我们对这些原理的基本内容全面掌握、深入理解。 (2)从中观设问看,一般以“阐释……所蕴含的矛盾观”“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 识……”“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等形式设问,要 求我们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准确对接相应的原理,原理要找准找全。 (3)从宏观设问看,一般以“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原理”的形式设问,会与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原理一起进行考查。 无论哪种设问形式,都需要在对原理内容表述准确全面的前提下,结合材料进行具体的分 析说明。 158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不 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2.“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 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 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因此,从哲学层面理解创新的依据和做法是很有必要的。 3.从题型看,主要有体现类、原因类和启示类,往往结合某个创新案例,要求我们从辩 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 例 2 [2015·安徽文综,38(3),8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 升级。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 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8 分)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属于体现类题目。首先,回 答原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然后,将方法论要求与具体材料结合 起来分析。具体思路如下: 审设问 世界观 方法论 材料分析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 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 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 的实际,敢于突破与 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 陈说,敢于破除落后 的思想观念;注重研 究新情况,善于提出 新问题,敢于寻找新 思路,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突破旧的发展模式, 制定“互联网+”行 动计划,促进中国制 造业转型升级;积极 利用“互联网+”提 升创造力,建设制造 强国 159 答案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 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 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 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应对点津 (1)有关辩证否定观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①要点明辩证的否定的含义和实 质,明确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②要点明辩证的 否定的要求是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2)有关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①要点明辩证法的本质 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②要结合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要求对材 料中的做法进行具体分析,如何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 思想观念;如何做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160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 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 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 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 内容探究: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价值观的导向作 用、人生价值的实现途 径为 2019 年的高频考 点 形式探究:本专题考查 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 题并重 热点探究:本专题通常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 景材料进行考查。例 如,结合党的十九大的 精神和内容、全面深化 改革的具体举措考查 唯物史观的相关考点; 结合党的“两学一 做”教育实践活动、党 和国家关注民生的具 体事例考查群众观的 知识;结合培育和践行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盾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4.人生价值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 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61 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 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 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 社会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具体做法、贯彻落实 “五大发展理念”以及 典型模范人物事迹考 查价值观及人生价值 的知识 1.(2017·课标Ⅲ,21,4 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 2017 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 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 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C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 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中“自主变化”说法错误;②正确,环保意识的增强 导致了少放烟花或者不放烟花;③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并不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正确,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2.(2017·江苏单科,32,2 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 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 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 料表明 ( D )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162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解析】花山岩画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花山岩画属于社会意识,因此 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D正确;A指明了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符 合题意;B观点错误;题意未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C不选。 3.(2016·浙江文综,30,4分)2016 年年初,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传播 淫秽色情、谣言、暴恐、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的网站。这一净网行动的哲学依据有 ( C ) 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 的作用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 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淫秽色情、谣言、暴恐等违法 信息属于落后的社会意识,它会使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国家网 信办采取净网行动,可以使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个人和 社会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说 法错误,人的各种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4.(2014·江苏单科,30,2 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 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 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 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D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解析】根据题意,创新设计造就新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而不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 正确,B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发 展和思维方式的变革,A、C与题意不符。 5.(2014·四川文综,10,4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 163 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 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B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 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歌曲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索,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①正确;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②观点错误;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的迷茫心境以及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 表明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③正确;社会心理源自社会存在,④观点错误。 6.(2014·重庆文综,12,4分)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 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 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心态”从唯物论角度看属于意识的范畴,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则属于社会意 识的范畴。材料中的“心态”对赚钱和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正确意 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则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④符合 题意;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越大价值越大,不能以获得回报的多少来 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①错误;③夸大了作为意识的“心态”的作用,排除。 7.(2014·海南单科,18,2 分)“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 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 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 在状况的差异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 164 会意识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体现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 独立性,不符合题意。 8.[2015·海南单科,25(2),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 年 6 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 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 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发展与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 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 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 分) 【解析】 本题以我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导建议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首先阐述原理内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 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倡导的共享机 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的积极意义。 【答案】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 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 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 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 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 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 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含 义 社会生活的①____方面 社会生活的②________方面,是人 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 称 内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 165 容 生产方式 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 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 存在的③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④________,社会 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⑤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 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⑥_______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⑦_______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从两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展起阻碍作用。 (2)从重点论的角度看,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3)从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来看,必须反对忽视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机械论。 例 [2015·浙江文综,40(2),10 分]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 重要载体。W 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 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 村把 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 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 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 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 W 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 分) 166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属于原因类题目。首先,祠堂文化具有局限性, 包含着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其次,继承祠堂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 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答案 W 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 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 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 建设。 归纳总结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近几年的高 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通常以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重大方 针政策或者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概念为背景进行考查,因此在备考中 需要对这一考点多加关注,进行深入、准确的理解。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 别 研究 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 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167 作用 对二者关系中谁决定谁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关系中谁决定谁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 域的体现 并不是所有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物质 ②精神 ③性质 ④性质 ⑤落后 ⑥落后 ⑦先进 1.(2018·浙江省杭州地区期中,30,2 分)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彰显时代性,浙 江省根据学生实际,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有机结 合,培养未来“浙江人”。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 B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根据学生实际,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有 机结合,培养未来“浙江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入选;A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不能起决定作用,C 错误;D 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2.(2017·河北百校联考,22,4 分)党政干部收受红包礼金后,如无法退还或收了之后又想 上缴,可匿名缴到一个专用账户,凭缴款凭证,日后可减轻或免于处罚,这就是“廉政账 户”制度。如今,存在了近十六年的廉政账户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多个省份作出撤销廉 政账户的决定。漫画和材料共同表明 ( A ) 168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创 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存在了近十六年的廉政账户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表明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表明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表述正确,但与漫画及题干主旨无关。 3.(2017·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联考,24,2分)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 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习近平之所以提出这 样的要求,是因为 ( A ) ①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 ③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目标,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④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沿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前进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①中“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表述错误,排除;③表述与题意无关, 排除;材料“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 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② 入选;只有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才能更好地指引我们前进,这表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 沿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前进,④入选。 4.(改编题)年味,是不能抑制的乡愁,是记忆中家的味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年的味道、 年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含着深深的爱。无论岁月如何更替,年俗怎样演 变,洋溢着的欢喜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总觉得有好吃的东西才叫过年,长大后明白有家 169 人的地方就是过年……从年味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 B ) ①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年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家庭的年味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 ③ 人们对年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年的记忆源于每个人过年的实践活动,不是源于人的心理感受,①错误;矛盾普 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相同的家庭之爱寓于不同家庭的年味之中,②错误;人们对年 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③正确;记忆中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④ 正确。 5.(2017·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调研考,20,2分)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有着住房长 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 理念。”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C ) 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说法太绝对,A 不选;“租购同 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强调调整了全社会的 理念,即调整了人的思维,创新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材料强调的,B不符合题意; 租购同权调整了“全社会的理念”说明人的理念(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 化,C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不选。 6.(2018·江西南昌摸底调研考,23,2 分)“照骗”“我可能是××了假×”“皮皮虾我们 走”“厉害了我的哥”……各种网络流行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故事。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B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意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故事,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表明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①③与题意相符; 170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②错误;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④错误。 7.(2017·安徽省十校摸底考试,23,2分)汉武帝时的廷尉翟公当官时宾客盈门,他罢官后 门可罗雀,后来官复原职了,宾客又纷至沓来。翟公于是有感而发:“一死一生,乃知交 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体现了 ( C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发展变化上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们对廷尉 翟公是否当官态度的变化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 的社会意识,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 8.[2017·河北衡水金卷,39(1),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 年 10 月 21 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他们表现出来的理想、信 念、情操、气概、风格和作风,铸就了伟大的不朽的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 神则不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印证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更加凸显出它充满生机和活 力的时代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之际,社会上一些随意诋毁长征和长征 精神的声音沉渣泛起,质疑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距离不够,渲染歪曲长征就是“逃 跑”,故意混淆是非,否定主要史实的真实性,动摇人们的信仰根基。于是,有人抛出“长 征精神过时论”,认为长征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精神也只是适用于革命战争,现在 和平年代再谈长征精神未免“过时”了。 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就是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使其焕发蓬勃向上的 生机与活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 征路。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长征精神过时论”的认识。(9 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知识的具体内容,其次结合解决认识 171 类问题的三个步骤作答。分析时首先表明态度,然后具体分析,最后总结概括。 【答案】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红军长征的年代过去了,但长征精神对个人 发展和国家强盛仍具有促进作用。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 而发展,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 的时代内涵,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意义。③“长征精神过时论”是对 历史事实的否定,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会动摇个人和国家的精神根基,我们必须坚 决反对。(每点 3 分,共 9 分) 1.(2016·课标Ⅰ,22,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 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 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C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 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①前半句正确,后半 句错误,不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观点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 答下题。 2.(2015·课标Ⅰ,16,4分)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A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 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 【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①正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推进依法治国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举措,②正确;在我 国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之前,我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已经属于自觉 状态而非自发状态,也不能笼统地说我国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只能说有不适应的 地方,因此要进行改革,③④错误。 3.(2015·海南单科,19,2 分)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 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 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表述错误;④中 “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表述错误;材料“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 致的”说明了生产劳动的重要性,①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入 选。 4.(2014·福建文综,35,4 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A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 【解析】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②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范畴,③属于大力发展生产 力,④属于上层建筑,A正确切题。 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①______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 173 会形态的更替。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 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②________上层建 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当上层建筑 ③________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 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 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①两对基本矛盾的地位与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②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注意语言表述的不同。 ③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例 (2017·天津文综,11,4 分)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 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等知识。编纂民法典, 是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说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 174 的过程,①符合题意;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应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编纂 民法典,是为了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③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实践检 验认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且价值观有正误之分,②④不符合题意。答案:C 归纳总结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容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 高考却时有考查,往往成为考生失分的地方,因此在复习时不可忽视,要切实理解把握其 各自的内容和形式。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④________的 实现途 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⑤________实现的,阶级 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基本矛盾可以通过⑥________即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目的是使⑦________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 ⑧________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区分社会发展的动力。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 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①生产方式 ②决定 ③适合 ④曲折 ⑤阶级斗争 ⑥改革 ⑦生产关系 ⑧上层建 175 筑 1.(2018·山东省、安徽省名校 10 月联考,19,2 分)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 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各级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形成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改革 成效上,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为 2017 年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打下了基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C ) 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②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 ③改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并不等于发展,①说法错误;材料表明中 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来处理问题,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说明改 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改革去解决,②③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关键部分的功能和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2.(2018·浙江选考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29,2 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指出:“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从唯物史观看,修改该条例是 ( A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大举措 ③我国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内在要求 ④对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由转变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该条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修改该条例是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①正确;修改该条例是为了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②正确;该条例 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修改该条例不是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③不选;修 改该条例并不是我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由转变的标志,④不选。 176 3.(2017·河北省沧州市质量监测,23,2分)人社部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 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确定为 2017 年的三大工作重点。其依 据在于 ( D ) ①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③上层建筑 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4.(2017·黑龙江省大庆四校联考,23,2 分)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17 年新 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 2 年延长至 3 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 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材料表明 ( D ) ①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 而不断调整 ③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内容的变 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题意中民法总则的这些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属于社 会意识的范畴,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 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错误。 5.(2017·河南许昌市一模,20,4 分)中国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每每取得实质性进展,都 是从所有制改革突破开始的。为了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资产效率,中国联通公 司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共有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 14 家企 业参与了此次联通“混改”的投资,“混改”后原联通集团合计持股约 36.67%,战略投资 者合计持股约 35.19%。我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 ( D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动,不是上层建筑的变动,故①正确,②排除; 177 这种改革的性质是改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从根本上推翻它,故 ④正确,③错误。 6.[2017·广东省肇庆市六校联考,39(2),8 分]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 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 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 领域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 革开放。(8 分) 【解析】 解读设问,首先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存在,推进改革开放是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然后联系材料,组织语言,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 力和制度保障;其次,调用知识限定范围内关于改革的基本理论,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 改革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 持改革开放,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 新形势新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的关键抉择,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 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每点 4分,共 8分) 1.(2017·江苏单科,33,2 分)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1 亿,互联网普及率 达到 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 178 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B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 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体现了①③;②④ 与题意不符。 2.(2017·海南单科,20,2 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见的主 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 的事情,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 B )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 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坚持了群众路线,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利 于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①④符合题意;尊重群众意愿,未必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②说法错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③说法错误。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 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 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 精神”。完成下题。 3.(2016·课标Ⅲ,22,4分)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B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 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观点正确,说明了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符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 179 实践的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应选;②观点不是讴歌劳动者的理由,不选;③观点正 确,但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④正确说明了劳动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2016·江苏单科,32,2 分)0.015~0.04 毫米,这是 90 后铣工张志坤在第 43 届世界技 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 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 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D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题意强调时代呼唤爱岗敬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因此 D 正确;A、B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无产阶级政党应坚持群众路线,但题意未涉 及政党问题,C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 5.(2015·课标Ⅱ,19,4 分)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 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 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B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 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正 确的,①应选;文艺发展的关键在于文艺创新,但不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②观点 错误;③与题意无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④观点正确且符 合题意。 6.(2014·浙江文综,28,4 分)漫画《统一武 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 C ) 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 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 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官僚主 180 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漫画中的唐僧没有从实际出发,未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三个徒弟使用同 样的武器,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①符合题意;漫画讽刺了某些领导干部,没有坚持群众 观点和群众路线,漠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④符合题意;②③与材料无关。 7.[2015·安徽文综,39(2,②),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 GDP 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 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的 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 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进行哲学思考。(10 分) 【解析】 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认识社会的知识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历史的主体等。根据材料,运用上述三个原理分析即可。 【答案】 哲学思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稳中有进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发展观 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 民生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8.[2015·江苏单科,34(1),6 分]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 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 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 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属于依据类题目。根据材料中“调查民生状况” “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接受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反馈”等关键信 息,可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等角度分 析。 181 【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9.[2014·海南单科,24(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 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 2013 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 市(县)55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2 986 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 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 2001 年的 23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约 780 亿元,累计 2 500 亿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角度看,生 态文明建设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看, 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答案】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3 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主人 翁精神,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 分) 10.[2013·广东文综,36(2),16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 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 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 某市区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 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 3 000 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 1 700 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 史主体观的。(16 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 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审材料可知:材料一中的群众,材料二中的民意,材料三中 182 的民情,都表明党和政府为了群众。本问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应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方 面来回答;第二小问应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4 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 分)对根本政治问题和权力的认识,通过广汇民意、广集 民智作出决策,着力解决群众的问题,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3 分)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 分)把群众放在首位、秉持正确权 力观、问计于民、帮助再就业等,实践了群众路线,坚持了群众观点,巩固了群众基础。 (3 分) 11.[2013·重庆文综,13(4),14 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6~2010 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 【注】 ①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②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 总收入比重。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4 分)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的答题角度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 选择”包括唯物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唯物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与增加居民收入 相关联的内容为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及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的标准。将上述相关内容加以整理即可答好本题。 【答案】 ①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②是尊重人民主体 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 183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③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 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 答)④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正确价 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①_______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 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 涵,但不论怎样变化,②_______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 人民群众≠劳动群众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 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具体表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的③_______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 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的④________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 ⑤________;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 ⑥________条件;人民群众还⑦________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 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⑧________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 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 群 地位 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184 众 观 点 ⑨________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 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 众 路 线 地位 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⑩________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 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例 [2017·课标Ⅰ,40(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 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 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 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 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 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 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 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 收视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12 分) 185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解答本题首先要阐述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内 容;其次要结合材料,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如何做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通过 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全民参与,可知把握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挖掘 诗词内涵和道德价值,可知立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行文化传承;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全民参 与,以及舞美设计,引起反响,可知立足群众生活实践,创新文化呈现形式,满足群众文 化需求。图示分析如下: 答案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 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 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归纳总结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在高考中容易与价值判 断、价值选择的依据以及《政治生活》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结合在 一起考查。 四、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二者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 答不同(最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 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 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意 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者对“谁是历史的创造 者”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 一观点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 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 动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它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 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 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 186 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 际斗争才能实现 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 造的 ①推动 ②劳动群众 ③生产活动 ④决定 ⑤源泉 ⑥物质 ⑦直接 ⑧生产力 ⑨重要保证 ⑩根本 1.(2018·山东、安徽名校联考,23,2 分)2017 年 9 月 22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塑料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要求全国要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 (含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的溯源管理,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食品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国务院的这一做法 ( C ) 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是在价 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判断 ④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国务院关于加强农药塑料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做法,是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为出发点,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 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要在价值判断的 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③说法错误。 2.(2017·山西二校联考,23,2 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下列名言典故中,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敬民爱民”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是 ( B ) A.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B.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C.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D.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解析】“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意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与中国共产党 “坚持群众路线,敬民爱民”的核心价值相一致,B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实践与认识的 关系,与题意不符;C 强调的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D体现了矛盾双 方的转化和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与题意不符。 187 3.(2017·广西梧州、柳州摸底调研考试,23,4 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更加坚定了党建设法治中国 的信心、恒心和决心。由此可见 ( C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中国 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①与材料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经 济基础方面,④不选;法治进步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②;材料“群众的获 得感和幸福感增强,更加坚定了党建设法治中国的信心、恒心和决心”体现了③。 4.(2017·河北邯郸摸底考试,23,2 分)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 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 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 A ) 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不是引导者,③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表述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5. (2017·江西南昌一模,23)右面漫画告诉我们的哲学道 理有 ( D ) ①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②要将群众呼声 作为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 ③要坚持以民意作为制 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 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强调要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④符合题意;实践是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②表述错误;客观实际是制定政策的根本 出发点,③表述错误。 6.(2017·河南中原名校检测,24,2 分)劳动者最美,最美劳动者。每年的“五一”国际劳 188 动节,劳动者接受着赞美和致敬,体会着温暖和感动。从唯物史观看,赞美和致敬劳动者, 是因为 ( D ) ①劳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 ②劳动者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受社 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③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唯物史观看,赞美和致敬劳动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者是 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的英雄,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④符 合题意;生产生活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①说法错误;每一个人只 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创造,都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②说法错误。 7.[2017·辽宁省锦州市质量检测,39(2),12 分]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征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 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 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 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 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 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2 分) 【解析】 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问题指向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 心中最高位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时可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等角度分 析说明。 【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 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把人民放在心 中最高位置,才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189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每点 4 分,共 12 分) 1.(2016·课标Ⅱ,20,4 分)1708 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 10 年成功绘 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 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 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 B ) 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③受到人的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价值判断,①正确;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不决定价值的实现, ②观点错误;清朝和西方对该地图的态度不同,体现的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③正确; 该事物的内涵不会发展,④观点错误。 2.(2016·天津文综,9,4 分)2016 年新学期开始,浙江多所大学的学生社团共同发起了“蚂 蚁助学计划”,发动大学生每月捐出 2 元钱,50 个大学生组成一个“蚁窝”,资助一个 蚂蚁宝宝(贫困地区小学生)。三月份,他们已经用 875 位大学生的捐款,资助了安徽省 17 名“蚂蚁宝宝”。这些大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 ( D ) A.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B.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C.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解析】大学生捐资助学体现了人的价值在于奉献,D 正确;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A 观点错误;题意没体现砥砺自我,B 不选;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C观点错误。 3.(2016·海南单科,18,2分)油画作品《父亲》曾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在一个阴雨 190 绵绵、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个农民在路边公共厕所淘粪。这个辛勤劳作的情 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农民。 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 ( B ) 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 度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出正 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作者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 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农民,由此可见,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 用,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①④符合题意;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②说法错误; 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基础,③说法错误。 4.(2015·山东文综,35,4 分)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 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 C ) A.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解析】材料强调了青年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生实践 的导向作用,C 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B 说法错误,价值选择 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D与材料无关。 5.(2014·课标Ⅰ,23,4 分)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 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 A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 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 191 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①②正 确;③④夸大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6.(2014·江苏单科,26,2 分)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D ) 好大的手笔!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 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漫画反映了对以“城市污水”“写出”的城市经济成就,三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认 识。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的“字”好,城市污水再臭也无所谓,并对此津津乐道;有人 认为城市污水“太臭”,却选择观望和默默忍受;有人认为以城市污水带来的经济繁荣 “太臭”,愤而逃离。这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 向作用,②④正确切题;①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7.[2017·海南单科,25(1),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 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 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 土蓄水等工程技术,“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 找准科技脱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 36 项农业实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 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 9 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 家。35 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 多天,帮助农民增收 28.5 亿元,带领 10 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 192 人们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10 分) 【解析】 从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来看,李保国之所以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一是李保国创造了社会价值,实现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 实现了个人价值,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做到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在作答时,要 结合材料分析李保国是如何实现社会价值的,即李保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 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系群众,长期在科技扶贫事业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山区群 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正是由于李保国的无私奉 献,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才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和称赞,被誉为“太 行新愚公”。 【答案】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李保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心 系群众,长期在科技扶贫事业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 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的称赞,无愧于“太行新愚公”的称号。 8.[2016·课标Ⅰ,39(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 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 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 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 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 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 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 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 分) 【解析】 设问限定知识范围为价值观的知识,应联想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围绕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进行批驳,从尊重历 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等角度回答。 【答案】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论,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 193 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 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的 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一、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含义 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①________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 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特点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二、人生价值 内涵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就在于②________, 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 要 评价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③________,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 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①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部分,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 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并不能比较大小。 三、价值观 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 ④________看法和⑤________观点 性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 作用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⑥________作用;是人生的重要 向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领域看,表现在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等方面的导向作用; 从性质上看,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其导向作用不同。 194 例 (2017·课标Ⅲ,22,4 分)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 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 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 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观。将理想信念比作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 体现了理想信念在价值观中的地位,①正确;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成为一个政治上过硬、精 神上高尚的共产党人,体现了理想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影响,②正确;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排除③;理 想信念是否坚定与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无必然联系,排除④。答案:A 归纳总结 对该考点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要注意观点 表述的正确性;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 如涉及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行为、人民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一般用到价值 观的导向作用。注意:如果要求从价值观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将价值观作用的各个方面展 开分析;如果要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综合分析,一般简略回答,如“价值 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积极 ②创造价值 ③贡献 ④总的 ⑤根本 ⑥导向 1.(2017·江西省六校联考,25,2 分)一棵树,做成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 躲着;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就叫酒桶,众人品着。桶是一样的, 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这说明 ( A ) A.事物价值的大小受事物属性和人的需要制约 B.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人的地位不同而不同 C.不同的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就不同 D.价值判断与选择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195 【解析】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这说明事物价值的大小受事物属 性和人的需要制约,A 符合题意;B、C 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D错误。 2.(改编题)航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2009 年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 家回到祖国,8年间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带领 400 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时代楷模黄大年的事迹告诉我们 ( B ) A.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技术贡献 B.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满足 D.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解析】黄大年放弃海外高薪,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的事迹告 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正确且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评价一个人 的价值主要看其贡献,而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A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 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D说法错误。 3.(2017·浙江省名校新联考,33,2分)一个崇尚奋斗的社会鼓励人们通过奋斗擦亮自己最 优秀的那部分潜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平凡,也不能以成功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因为它同时定义出人生失败者。这告诉我们 ( C ) ①从失败走向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人生有无价值主要看有无贡献而非贡 献大小 ③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④没有失败者的失败就没有成 功者的人生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平凡”告诉我们人生有无价值主要看有无贡献而非贡 献大小,②正确;材料“通过奋斗擦亮自己最优秀的那部分潜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 平凡”告诉我们走人生之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正确 的人生道路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③正确;①④说法错误。 4. (2017·广东省七校联合体联考,19,4 分)阅读右图《学问 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196 ( A ) ①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取得人生成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学问是甜蜜的,而孕育学问的根是苦涩的 ④任何真理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漫画的寓意是要想在学问上获得成功的喜悦,需要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启示 我们,取得人生成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 5. (2017·浙江省名校联考,32,2 分)右边漫画《谈拢了》(作 者:何青云)对我国政府及工作人员的重要启示是 ( B ) A.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 B.想问题办事情须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D.要以价值观为指导来选择人生的道路 【解析】漫画中,一开始圆形与方形是相互独立的,这个时候没有谈拢,通过协商,二者 进一步融合,但还是没有谈拢,直到第三步时,漫画以圆形方孔的“钱”为比喻,说谈拢 了,这启示我国政府及工作人员想问题办事情须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故 B入选;其他选 项表述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6.(2017·河南中原名校检测,28,12 分)2016 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队首日无金,几块 原来较有把握的金牌都没有得到。按照以往惯例,社交网络上应该会出现铺天盖地的指责、 讥讽、嘲骂,还有媒体的质疑声。然而,出乎意外,这些声音都没有出现,反而是一片安 慰、鼓励、加油之声。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国人对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认识越来越成熟, 越来越理性。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某知名媒体人在博客上撰文:金牌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 运精神,体现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民族的荣耀,也是奥运选手们自身价值的体现,作为 运动员,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就是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为国争光。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中“作为运动员,人生价 值的全部内容就是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为国争光”这种观点。(12 分) 【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题目,知识限定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说 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首先分析人生价值的内容,其次分析如何评价人生价值的 197 大小,最后指出材料中观点的可取之处及错误之处。 【答案】 ①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事业的贡献,即看他为社会、 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运动员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把国 家利益、人民利益作为最终标准。(3 分)②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 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3 分)为国争光是人生价值的贡献部分, 个人从社会中得到尊重和满足又会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3 分)③材料中的观点强调运动员要拿到金牌,为国争光,看到了人生价值中个人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的方面,是正确的,但是认为这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3 分) 1.(2017·课标Ⅱ,23,4 分)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 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 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 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 D )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 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说明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说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 的最高标准,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完成下题。 2.(2015·安徽文综,9,4 分)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 给故乡。这说明 ( D )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198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解析】梦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靠行动, A错误;价值观念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B 夸大了价值观念的作用;C 说法过于绝对化, 排除;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人们作出把梦想留在他乡,把背影留给故乡的价值选择,D 符 合题意。 3. (2014·安徽文综,11,4 分)右面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D )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①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说法错误;价 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错误;由于人们的 立场、观点不同,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③正确;漫画左侧的人只注重物质富足而轻视 精神文化,这启示我们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人生,④正确。 4.(2014·天津文综,6,4 分)“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 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 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 6 天日夜坚守,36 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 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D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解析】材料中强调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而乱改“PX”属性,不属于认识的发展问题,A 不 选;材料没涉及实践检验的问题,B不选;正确的价值选择要依据正确的标准,不能因人 而异,C 不选;D 正确,坚持真理有利于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199 5.(2013·课标Ⅱ,22,4分)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 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 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 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D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 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 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客观的,具有确定性,事物的价值也不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 断,因此,①②说法错误;子罕和献玉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作出了不同的价值选 择,③正确;不同的价值观其导向作用也不同,甚至有性质上的差别,④入选。 6.[2017·江苏单科,34(2),6 分]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 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 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 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 此观点加以分析。(6 分) 【解析】 题目中的观点显然把高科技产品与“诗和远方”对立起来,要求用价值观的观 点分析,可联想并对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社会历史性、价值观的导向作 用和判断标准等知识。 【答案】 该观点是片面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题中观点 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分追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 7.[2015·重庆文综,14(1),14 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 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 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 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200 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 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今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展现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运用价值 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世界范围内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14 分) 【解析】 根据题目设问,抓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 选择的客观依据、评价标准、三大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围绕主题是 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答案】 ①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与 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反对侵略、爱好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 同愿望。②活动可以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 规律,也符合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③活动可以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 选择:凝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民的力量,有力促进世界和平。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及产生基础 内涵 产生基础 价值判 断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①______的需要以 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 生的,而是③__________在不同人的头 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④________的基 础上形成的 价值选 择 在②________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图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 特点 内容 社会历史性 随着⑤________的推移和⑥________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 201 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 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阶级性(阶级社 会) 在⑦________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 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主体差异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⑧________。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会不同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②不能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就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客观标准。人 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例 1 (2015·课标Ⅰ,22,4 分)2014 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出版的教科书《传 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 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 求”。由此可见( )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而没有客观的评 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 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以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等。要作出正确 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客观事实,①正确;因为受 主观因素的影响,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但并不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②错误;历 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会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③观点错误;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④正确。答案:B 归纳总结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通常以漫画、名言警句、古诗词、热点事例为素材,设 置选择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题型涉及体现类、启示类、说明类等。以非选 择题形式考查时,综合性比较强,比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或“上 述材料体现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哪些哲理”等。 202 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标准 要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 须坚持真理,遵循⑨________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 之路 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⑩________的利益作 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 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例 2 [2015·四川文综,14(2),12 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 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 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 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 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 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 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 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 H 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12 分) 思路分析 203 答案 ①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 分)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3 分)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 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 分)④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 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3 分) 归纳总结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 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 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近年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择的相关知识多有考查,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多加重视。 ①主体 ②价值判断 ③社会存在 ④社会实践 ⑤时空 ⑥条件 ⑦阶级 ⑧因人而 异 ⑨社会发展 ⑩人民群众 1.(2018·云南省昆明一中联考,21,4 分)2017 年 8 月 27 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 204 本届全运会借助多种手段,生动诠释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全 民全运”的办理理念。本届全运会告诉国人,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把中国体育应该赋予 国人的意义,把体育与健身、健康与小康的关系,做了最好的升华和诠释。材料蕴含的价 值观道理是 ( D )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只有遵循 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 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届全运会告诉国人,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把中国体育应该赋予国人的意义, 把体育与健身、健康与小康的关系,做了最好的升华和诠释,这告诉我们只有遵循体育发 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 最高标准,③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排除;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错误。 2.(2017·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百校联考,22,2 分)“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 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 人生有不一样的哀愁。”上述说法体现了( C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往往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前提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受到主观 因素的影响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即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题干材料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 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价值 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④与材料无关。 3.(2017·河北邯郸模拟,28,2 分)漫画《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 B ) 205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客体差异决定主体认 识差异 ④人们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漫画描述了夫妻俩根据外界的评论改变乘骑方式,讽刺了他们不懂得人们的价值 判断具有差异性,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①④符合题意;漫画没有涉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 在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③说法错误。 4.(2017·河北省沧州市教学质量监测,24,2 分)从 2017 年 3 月 17 日到 19 日,北京、广 州、石家庄、郑州、长沙、保定 6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楼市限购政策。对楼市限购政策,购 房者、房地产商有不同的看法。这告诉我们 ( B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因各种因素影响具有反复性 ③价值观 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对楼市限购政策,购房者、房地产商有不同的看法”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 及认识的反复性,②不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 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5.(2017·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22,2 分)90 后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意识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 人。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基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找到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最 终会推动社会的变化。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看,这种“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 在于 ( D ) 206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会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 性,会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地位不同、需要不 同,价值评价也会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基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找到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最终会推动社会的变化,这种“自我”意识源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 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地位不同、需 要不同,价值评价也会不同。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材料主旨。 6.[2017·河北邯郸模拟,27(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 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 产党人前赴后继、继续奋斗。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 从邓稼先到林俊德……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 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坚守这份理 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 落、生活上腐化。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党员干部应怎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6 分) 【解析】 本题知识范围限定为价值观,题目指向党员干部应怎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属于措施类题目。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人生价值的实 现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 ①党员干部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坚持正确价值 观的指引。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党员干 部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③在个人与社 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无 私奉献,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创造价值。(每点 2 分,共 6 分) 207 1.(2017·北京文综,24,4 分) 中学生庙会练摊 创意萌鸡热销 所有收入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西部贫困地区某中学 本报讯 蜜蜂鸡、民族鸡、粉萌鸡、项链 鸡……50 余种,近 2 000 只造型各异的超萌 玩偶鸡在鸡年庙会上格外受欢迎,卖到火热, 而卖这些玩偶的庙 会摊主是一群中学生。原来这是某校学生的 公益集市“搬”进了庙会。学生们在北京传 统庙会上玩创意、做公益,吸引了很多人的 关注。 上面为某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对该新闻理解正确的有 ( B ) 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体现了同学们对市场动态的把握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③同学们的成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 在个人成长中的首要作用 ④同学们在奉献社会中锻炼了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近 2 000 只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鸡是同学们在对市场动态把握的前提下,根据市 场需求设计的产品,所以在鸡年庙会上格外受欢迎,①符合题意;学生们在北京传统庙会 上玩创意、做公益,在奉献社会中锻炼了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④符合题意;文化创 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 ③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2.(2015·北京文综,25,4 分)“5W”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常用的思考模式(如图)。这一模式 启示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时 ( B ) Who are you?你是谁? What do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干什么? 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你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①应明确自身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 ②外部因素的支持或干扰具有根本影响 ③愿望、 动机和现实结果之间是一致的 ④要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 208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5W”模式中的“你能干什么”和“你想干什么”,可以看出要明确自身的兴 趣、技能和价值观等,①正确;②观点错误,外部因素的支持或干扰不具有根本影响,外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本;③观点错误,愿望虽然是美好的,现实结果也 可能是残酷的,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并不一定是一致的;④观点正确,要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应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 3.(2013·课标Ⅰ,22,4 分)201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 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 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 B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 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目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选出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的原因。材料强调劳动的重 要性,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夸大了劳动贡献的作用;③错误,属于唯心史观,从 唯物史观看,劳动群众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④正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是 一致的。 4.(2013·浙江文综,28,4 分)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 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 B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可知本题 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和贡献,B 符合题意;题干未强调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排除 A;C错误,正确的和错误的价值观都可以对社会和个人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人生价 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而题干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而 D 涉及的是自我价值,排除。 20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 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回答下题。 5.(2013·江苏单科,33,2 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 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B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说明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 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应选;题干没有涉 及时机问题,②不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④说法本身错误。 6.[2013·天津文综,14(4),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 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 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2004 2006 2008 2010 2011 600 1 149 1 947 3 443 4 322 16.0 20.9 30.1 39.8 47.1 6 179 7 668 10 271 14 394 16 241 5.62 6.70 6.31 7.54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 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 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 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 式。 成为汽车强国是产业梦,成为“有车一族”是家庭梦,青年学生也有自己的梦。青年学生 的个人梦想无论多么色彩斑斓,都只有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请分别运用 《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探讨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 社会的发展相联系。(6 分) 【解析】 本题涉及两个模块的知识,设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解 210 答时要分清模块,分别回答。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转变一下说法,就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梦想实现的作用,所 以在组织答案时,要从国家、社会、整体等角度谈它们对个人梦想实现的作用。从《政治 生活》角度思考,可从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角度组织 答案。 【答案】 《生活与哲学》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 各种条件。(或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或个人价值的选择要自觉遵循社 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政治生活》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的。(或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 的实现。) 一、人生价值的实现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 途径) ①________是人的存在方式,努力②________的人是幸福 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 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看,社会提供的③________ 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 ④________中实现;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 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 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⑤________,需要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 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⑥________,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 引 实现人生价值还需注意: 211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例 [2013·海南单科,25(2),8 分]1960 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里,他 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 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 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 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 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 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 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 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 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 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 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 分) 思路分析 该题设问明确,考查价值观的知识,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 答案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 引;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 212 人生价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归纳总结 价值观的知识具体包括:价值和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特点、标准)、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内容,是高频考点,要注意全面掌握。解答本题 首先要明确价值观的知识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 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 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 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①劳动 ②奉献 ③客观 ④社会 ⑤主观能动性 ⑥理想信念 1.(2017·山东、安徽名校联考,24,2 分)在热带雨林中,植物有争地盘的习惯,它们都是 成群成群地盘聚。只有高大的乔木不成群结队,彼此孤立,用根紧紧握住泥土,它们有自 己的目标,努力朝天空的方向生长,直插云霄,它们懂得更广阔的天空才是自己生命的舞 台。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D )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要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植物靠成群成群地盘聚,努力为自己争得生命的舞台,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高大的乔木努力朝天 空的方向生长,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力拼搏,砥砺自我。 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 2.(2017·吉林省吉林市调研测试,24,2 分)经过几代航空人的努力,克服无数困难,我国 从 1970 年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 开始研制,到 2015 年 11 月 C919 下线,以及到 2017 年 5 月 C919 首飞成功,航空人和国产大飞机都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这表明 ( B ) 213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 ②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经过几代航空人的努力……航空人和国产大飞机都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表 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④符合题意;①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错误。 3.(2017·广东惠州调研考试,23,4 分)“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于近几年,与以往不同,“新 读书无用论”不是对读书本身的否定,而是对读书所带来的收益持否定态度,认为即使大 学毕业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作为高中生,我们现在应该 ( C ) ①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要同社会与未来接轨 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大学 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③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 价值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作为高中生,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 个人素质,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③④符合题 意;①②不是针对中学生而言的,与题意不符。 4.(2017·河南省豫南九校联考,23,4 分)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 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让我们温暖心肺。2017 年 2 月 8 日,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 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36 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贫困的山村 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 1 000 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的事迹表明 ( D )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发展教育事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最美乡村教师彰显平凡大爱,激扬正气体现了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争当时代的楷模,身体力行发展教育事业,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 料没体现。 5.(2017·湖南永州模拟考试,24,2分)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 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祖国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国 214 填补我国在深海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用无私奉献、勇于担 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吉林大 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黄大年。这启示我们 ( A )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③要在个 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通过个人需要的满足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黄大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 人生价值,①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错误;黄大年为社会作出 了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 正确;“通过个人需要的满足实现人生价值”的观点错误,④不选。 6.(2017·广东广州一模,23)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右 边漫画(作者:刘志永)强调的是 ( C ) ①要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应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 ③善于抓住机遇,以避免人生旅途的挫折 ④不断反思纠 错,在超越自我中实现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题干强调实现人生价值要不断修正人生方向,坚持正确的方向,①④符合题意; ②与题干主旨无关;③中“避免人生旅途的挫折”说法错误。 7.(2017·天津静海一中调研考试,28,11 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 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欢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 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 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 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 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 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 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 215 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了 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刘德收集整理古籍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 启示。(11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可从坚定理想信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 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 亲自参与收集整理古籍,在劳动和奉献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3 分)依托民间 资源和名儒学士支持整编古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4 分)坚定理想信 念,克服困难,用毕生精力严谨整理古籍,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4 分) 1.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 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 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协调推进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 改革举措,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 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 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 风行的作风。 2.以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背景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常见的命题方式, 从微观设问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是高频考点;也有中观设问,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改革(性质、目 的和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 生价值的实现等。 例 1 [2015·天津文综,12(3),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 年至 2014 年 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 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 216 显示,2013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9.2 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 1 600 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10 分) 思路分析 审题可知,该题考查必修四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从而明确解答该题的 知识范围和主要理论观点。“理论依据”是要求回答这样做的原因,根据答题范围和背景 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 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 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对点津 (1)从微观设问看,要着重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 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高频考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考点也曾有考查,如“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也要加以关注,注重对此类考点的细致、深入掌握。 217 (2)从中观设问看,往往会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如“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历 史唯物主义依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首先要 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主要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对应的原理 进行分析即可。 1.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真谛——“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净化网络环 境,共建网络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育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并贯彻绿 色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健康美丽中国;学习了解屠呦呦等典型人物的精神和事迹, 实现人生价值等。 2.以上述热点材料为背景可以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 的实现(要特别注意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考点)等知识点。 3.从题型看,既有作用类、启示类等常见题型,也有开放性、灵活性比较高的新颖题型, 如根据关键词拟定发言提纲,并依据评分量表进行打分。 例 2 [2014·课标Ⅱ,39(3),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 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 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 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 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 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 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 共计 638 万字,插图 2 353 幅。书中收录 3 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 000 多则。《民间兽医 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 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 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 总字数 100 字左右。(6 分) 思路分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人生观的知识。解答本题,要围绕“理想”“奋斗”“价 值”这些关键词拟定发言提纲。答题时要注意内容和关键词的对应关系。 218 理想 应侧重于理想的作用和个人理想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奋斗 应侧重于勇于实践和努力奋斗 价值 应侧重于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 评分量表 关键词 答案示例 分值 评分要求 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 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 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 和坚定理想 0~2分 仅答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或“将 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 结合”给 1 分 奋斗 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 努力奋斗 0~2分 仅答出“勤奋学习”或“勇于实 践”的给 1 分 价值 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 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 0~2分 答出“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 值”相近意思即可得 2 分 (围绕主题和关键词的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应对点津 (1)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答案灵活,对考生教育意义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 求也较高,体现了高考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不是主观努力。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 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 的。 (3)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定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19 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主要原理 1.辩证唯物论的主要原理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 3.上述两个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图示结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是《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题目,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和认识 220 论的原理。辩证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应抓住物质、意识、规律三个关键词,主要原理包括: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及其方法论,意识的本质、特点和能动作用原理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要把 握三个关键词:实践、认识和真理。主要原理包括: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 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本身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例 1 [2014·安徽文综,39(2),20 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 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 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 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 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 了人民生活水平。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 的哲理。(20 分) 【思路分析】 本题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首先,回答第一小问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行为主体进行思考,从公民和政府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其次,第二小问 明确了知识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然后与材料进行对接。两小问的分析图示如下: 221 答案 (1)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 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②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 见制定政策等。③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 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 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规律 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③实践是认识的 222 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应对点津 对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的考查还有以下几种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特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其他角度 (4)结合材料,说明该地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 (5)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或认识论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实践的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作用+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其他角 度 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 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唯意志主义、因循守旧。从辩证法的 角度看,要正确把握实际,全面地看待实际,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际。 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2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在涉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要注意联 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以及系统优化的方法,另 外,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 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例 2 (改编题)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 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 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地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 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给今天我国和世界 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 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 题型 知识 范围 评价类 材料信息 联系的观点 合理性 片面性 ……但古代“法治”与 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 别……尽管如此,封建 盛世的出现,内在地需 要“法治”的支持,“法 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 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这要求我们从事物 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 224 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 “法治”思想给今天我 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 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联系……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来认识事物,建设法治 中国是一项系统工 程…… 答案 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应该 看到一些古代法治思想对今天建设法治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联系具有客观性, 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古代法治思想中有精华和糟 粕,我们在传承古代法治思想时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建设法治中国要发挥古代法治思想的 精华,反对主观臆造联系,生搬硬套。 示例二:该观点具有片面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既要认识到古代法治思想中的精华对我国现在法治建设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古代 法治思想中的糟粕对我国现在法治建设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 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建设法 治中国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古代法治思想顺应社会的变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建设法治 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还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立法、执 法、学法等各个部分、要素综合起来,统筹考虑。 应对点津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 明确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然后根据材料信息选择对应的联系观的内容进 行逐点论证。平日复习时要全面整合联系观的观点,做题时注意与材料对应,选择运用恰 当的联系观的观点即可。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25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在涉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我们应运 用以下几个主要原理去分析: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发展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等。 例 3 (改编题)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和谐思想包括天地万物和谐、天人和谐、人人和谐等 方面的内容。孔子主张“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孟子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 然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传统和谐思想是在古代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 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巩固封建专制为目的,以等级划分为特征,借助“礼” 的伦理文化推行,要求人民“安分守己”,充满了人治色彩,这在本质上与现代社会的民 主与法制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背道而驰。 党的十八大把“和谐”理念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民主、 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从传统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跃的过程。 思路分析 226 答案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的结 果,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和升华。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 传统“和谐”理念进行的辩证否定,是在传统“和谐”理念中孕育产生的,克服了其中过 时的内容,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 性。 应对点津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 确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对发展观的内容进行逐点论证。平 日复习时做好知识的整合工作,本题就能迎刃而解,只要注意与材料对应,运用恰当的发 展的观点即可。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27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在涉及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我们应运用以下几个主要原理去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及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例 4 [2014·安徽文综,38(2),8 分]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 “书 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 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 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 服少数同学。(8 分) 思路分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进行分析,首 先必须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然后,依据材料可从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组织答案。 228 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我们应该从书法自身的特殊性来认识学习书 法的必要性,而不是简单地用“键盘”否定“毛笔”。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 “毛笔”的优点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所以,学习书法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应对点津 做好本题的关键不仅仅是把握好设问强调的知识范围,还要紧紧抓住设问 的“说服少数同学”这一关键性要求,其实质是要运用恰当的哲学观点反驳少数同学的观 点,少数同学认为“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否定学习书法的必要性, 针对这一观点选择的恰当原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因此 本题给我们的启迪是:不要只根据设问来作答,更要注意针对材料观点来作答。 六、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哪些观点。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与核心,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自觉树立创新意识。若 题目限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时注 意对应的知识范围。 229 例 5[2013·天津文综,14(3),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 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 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2004 600 16.0 6 179 5.62 2006 1 149 20.9 7 668 6.70 2008 1 947 30.1 10 271 6.31 2010 3 443 39.8 14 394 7.54 2011 4 322 47.1 16 241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 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 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 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 式。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 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 分)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属于说明类非选择题。唯物辩证法的知识 范围广、知识点多,要想准确定位知识,必须抓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创新是关键。围绕 “创新是关键”,先从“创新”角度思考,涉及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有发展的实质(或辩 证否定观)、创新的作用等;再从“关键”角度思考,涉及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有关键部分 对整体的作用、主要矛盾的作用等。 230 答案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 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 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 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 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应对点津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分析说明题;主旨:创新是关键;知识范 围:唯物辩证法。 (2)第二步,回归教材,明确“创新”的依据是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意义;“关键”的依 据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主要矛盾原理。 (3)第三步,按照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的要求组织答案。 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主要原理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题目,主要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31 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原理。社会历史观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原理 等,人生价值观主要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 异性和主要判断标准,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 例 6[2014·山东文综,41(2),9 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 2014 年立 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 的哲学依据。(9 分) 思路分析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 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 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 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应对点津 一般情况下,当材料中涉及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等内容时,可以 用知识点“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的必由之路”来回答;当材料 涉及站在什么立场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可以用知识点“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 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 求”来回答;当涉及民生、人民利益时,通常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32 作用等结合起来分析。 题型特点 此类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而漫画部分往往又由标题、主体、 画注组成。这类题型有鲜明的主题,集趣味性、比喻性、讽刺性、深刻性、理论联系实际 性于一体,既考查了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需要考生 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例 (2017·浙江省名校联考,31,2分)漫画《鼓励创新》(作者:张吉亮)告诉我们( ) ①尊重实际的主动创造性才有价值 ②认识世界要以主动创造性为前提 ③鼓励性的评价决定着人的成长方向 ④价值评价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事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失分样例 误选 A 或者 C。 失分分析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而不能排除说法错误的题肢,比如②, 认识世界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漫画的主旨,该漫画主旨对于小蛇和母亲的做法是持否定的观 点。 思路分析 材料中小蛇把自己画得长了脚,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没有价值的创造,这 说明尊重实际的主动创造性才有价值,①正确;认识世界并不是以人的主动创造性为前提, 而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错误;鼓励性评价会影响人的成长方向,③错误;漫画中 小蛇母亲的价值评价脱离了客观事实,这启示我们价值评价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事实,④ 正确。 答案 D 233 题型特点 该题型设问一般以“体现”“蕴含”“反映”“说明”等词语为题眼,要求考 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政治、文化或者哲学道理。一般来说,该题型所给的材 料具有层次性,以分号或者句号为标志,关键词比较明显,设问知识范围比较明确。 例 [2017·江苏南京多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35(2),6 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 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到 2020 年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 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上述目标, 中央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提高扶贫实效。 阅读材料,谈谈中央扶贫措施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6 分) 失分样例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共扶贫政策措施的 制定也要坚持这一点。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分类施 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这一点。 失分分析 (1)要点一,原理正确,但分析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且在语言表述上属于 措施类而非蕴含、体现类,会被酌情扣分。 (2)要点二,分析正确,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唯物辩证法的 原理,不是辩证唯物论的原理,不符合题目要求,不得分。 (3)要点不全,没有全面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与辩证唯物论的原理一一准确对应。 思路分析 一要审读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题型等;二要审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三要 根据蕴含、体现类主观题的答题思路“1+1=1”(即一则材料信息,加一个原理,等于一 个答案要点)组织答案。 234 答案 ①中央的扶贫目标是针对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现状提出的,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实际。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做法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中央确 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中央实施精 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提高扶贫实效,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 有机结合。 (1)解题思路,一定点: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须注意分清 主次;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答题步骤:①审读材料,分清层次。②分析设问,明确主旨。③回扣教材,提取信息。 ④有机结合,归纳总结。 题型特点 开放、实践类题型,一般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的核心内容,引导考生 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其考查方式主要是:提建议、批驳、公益广告词、列举理由、发言 提纲、辩论赛、设计展板、制定某活动方案等。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唯一,容易得 分,但不容易得满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答题不需要空洞的语言,提出的建议、设计 方案要具体可行。 例 (改编题)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 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国家 与家庭同声相应,建设家庭文明新风尚,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 235 要人民共同参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 庭文明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中央文明委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 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为标准,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 庭评选表彰活动,从全国范围评选了 300 户文明家庭。 习近平在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 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要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 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 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请你为所在社区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其辩证法依据。(4 分) 失分样例 样例一: ①摒弃家中不文明行为,家庭成员相互监督。②设立家庭行为准则,规范家人行为,营造 文明家风。 依据: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样例二: ①模范家庭表彰活动。联系是普遍的,模范家庭带动其他家庭发展。②为不同家庭制定相 应的家风建设标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失分分析 样例一:形式上是两个建议,但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营造文明家 风”,所以对应的也是同一个辩证法依据,所以只能得一个要点的分数。 样例二:相比样例一要好一些,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并对应不同的哲学依据,符 合题意;但第二个建议的具体内容“为不同家庭制定相应的家风建设标准”在现实的操作 性上有欠缺,所以会被酌情扣分。 思路分析 审读审问,注意抓住“所在社区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两条”“合理化建 议”“辩证法依据”等关键词,然后根据材料或社区实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 建议要尽量具体、有可操作性,且所提建议与辩证法依据要做到一一对应,且分析准确。 236 答案 ①家庭文明建设要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依据: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 观念,树立创新意识。(2 分)②建好“小家”为“大家”,搞好家庭文明建设,引领社区 新风尚。依据:要立足整体,重视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 分)(其他言 之有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1)建议措施类的,作答时注意行为主体,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要求,注意思维的拓 展性,不可太狭隘。 (2)设计活动方案类的,作答时一定要围绕主题,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制定的方案具有可 操作性。 (3)明确《课程标准》“提示与建议”规定的实践类活动有:①参与讨论,写出发言要点、 提建议,说明理由。②参加演讲、撰写小论文,写出要点。③辩论赛,确定辩题、写出主 要观点。④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过程,说明理由、谈活动感受,写总结要点。⑤推荐 一项活动(作品),说明理由。⑥参加模拟听证会,作为某方的代表发言。⑦设计一个展板, 确立主题,说明理由。以上方式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