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 命题人:马春笋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宇航局公布有关火星的重大发现:火星表面一些陨坑坑壁上观察到的暗色条纹说明火星上存在液态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火星是人类迄今所知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轮廓模糊的星云 B.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 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 ‎2. 火星属于( )‎ ‎①类地行星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太阳系 ⑤河外星系 ⑥总星系 A. ①③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答案】1. B 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学生要熟悉天体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1题详解】‎ 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属于地球的组成部分,不是宇宙间物质独立的存在形式,不是天体,选择B。‎ ‎【2题详解】‎ 火星和地球很相似,是类地行星,①对;它是独立的行星系统,不属于地月系,②错;属于太阳系,也就属于银河系,③④对;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并列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⑤错。选择A 。‎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4. “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A. 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 B.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 该行星体积质量巨大,有厚厚的大气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恒星与其行星构成恒星系统,此天体系统与太阳系统同级别,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需要有适宜的自转与公转周期,只根据公转周期无法判断是否适宜生命生存,A错误;行星的外观与能否孕育生命无关,C错误;孕育生命需要适宜的体积质量从而形成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厚度,大气层过厚不适合生命生存,D错误;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是孕育生命的必备条件,故B正确。故选B。‎ 图1为“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示意图”。读完图完成问题。‎ ‎5. 以图中天体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6. 月球上无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无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5. B 6. C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5题详解】‎ 图示包括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地月系。‎ ‎【6题详解】‎ 参考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但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故不适宜生命存在。‎ 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7. 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宇宙辐射的强度 B. 行星的体积 C. 适合呼吸的大气 D.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8. 宜居地带还需要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 B. 有原始海洋 C.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答案】7. D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是因为与恒星的距离适中,使其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宜的温度使其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形成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及地下水,而海洋又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摇篮。‎ ‎【8题详解】‎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上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 考点:宇宙中的地球 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会其含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农谚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农作物提供 A. 光、热资源 B. 物质循环的原动力 C. 水和养分 D. 种子萌发的条件 ‎10. 农谚中的太阳辐射 A.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 B. 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 C. 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为8.24焦/(平方厘米·分)‎ D. 目前可被一般耕地中的农作物利用20%‎ ‎【答案】9. A 10.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 ‎【9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许多物质运动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农谚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农作物提供光热资源,故A正确,物质循环中的水循环和大气循环动力是太阳辐射,地质循环的动力是地球内部能量,故B错误;水和养分不是太阳辐射带来的,故C错误;种植萌发的条件也可能是水分,故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故B错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8.24焦/平方厘米·分),故C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部分被农作物利用,比例没有材料给出值,故D错误;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故A正确。故选A。‎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 色球、光球、日冕 B. 光球、色球、日冕 C. 日冕、光球、色球 D. 光球、日冕、色球 ‎12. “黑气”在图中出现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下列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 干扰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B. 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美丽的极光现象 D. 许多自然灾害受到它的影响,如水旱灾害 ‎【答案】11. B 12. A 13.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黑气”指的是黑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黑子,②为耀斑,③为日珥,④为太阳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发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B与题意不符;美丽的极光现象,故C与题意不符;许多自然灾害受到它的影响,如水旱灾害,故D与题意不符;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A符合要求。故选A。‎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 )‎ A. ①为岩石圈 B. ③为地壳 C. 软流层以上由岩石圈组成 D. 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15. 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14. C 15. D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14题详解】‎ 图中①为地壳、③为岩石圈;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C正确;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 ‎【15题详解】‎ 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和地核、③是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正确。‎ 下图为一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 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 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 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17. 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 A. 目前变质作用强烈 B. 曾经地势低洼 C. 有过强烈的火山喷发 D. 冰川广布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图中在不同区域莫霍界面的深度不同所以地壳厚度不均,A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的总称,故莫霍界面以下还有一部分属于岩石圈,B错误。大陆由于表面分布有不同的地形如山地、高原等所以往往地壳比大洋厚,C错误。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错误。故选择A。‎ ‎【17题详解】‎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其是在不断的堆积作用下固结成岩所形成的,与变质作用无关,A错误。火山喷发会形成岩浆岩,石灰岩不属于岩浆岩类岩石,C错误。冰川主要对岩石有侵蚀作用,不能直接导致沉积岩的形成,D 错误。数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海洋,在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下逐渐隆起形成现在的地形,而在其地势较低洼时大量的沉积物在此堆积会形成沉积岩。B正确。‎ 读“福建省著名的花岗岩景观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左图的岩石类型属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形成左图中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据题干知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据地质循环图可知,乙为侵入型岩浆岩。故选B。‎ ‎【1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乙为花岗岩,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对应的地质作用为②。故选B。‎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 断层 B. 山岭 C. 背斜 D. 向斜 ‎21. 关于图示景观图叙述,最合理的是 A.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B. 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 图中的陡崖是断块上升成山 D. 是内力挤压和外力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20. C 21.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形态。‎ ‎【20题详解】‎ 山岭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名称,故B错误;断层要有断裂面,由景观图可知,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质构造上符合背斜构造的特点,故C正确,A、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图中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故A错误;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凸起,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B错误;图中陡崖是背斜顶部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不是断层形成,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2. 依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处钻井定能找到石油 B. 乙处顶部受挤压容易成谷 C. 丙处适合开凿地下隧道 D. 丁指示的可能是大理岩 ‎23. 甲处山地的成因为( )‎ A. 内力挤压成山 B. 外力侵蚀成山 C. 熔岩堆积成山 D. 断块上升成山 ‎【答案】22. D 23. B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甲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A错误;乙处顶部受挤压,岩层向上弯曲,易形成山岭,B错误;丙处为向斜构造,开凿隧道切断岩层,易出现坍塌、滑坡等,且地下水易顺岩层向中心渗漏,C错误;丁周围为石灰岩,东侧为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石灰岩受热变质,形成大理岩,D正确。‎ ‎【23题详解】‎ 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中心岩层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当周围岩石被侵蚀时,此处保留下来,从而形成山岭。‎ 考点:地质作用及其地貌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a~d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地质构造依次是 A. 向斜、背斜和断层 B. 断层、向斜和背斜 C. 背斜、向斜和断层 D. 背斜、断层和向斜 ‎25. 与图乙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6. 读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过程或地貌主要由a作用带来的是 A. B. ‎ C. D. ‎ ‎【答案】24. C 25. D 26.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表面形态。‎ ‎【24题详解】‎ 图中的①的岩层向上拱起,所以是背斜,②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是向斜。③的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所以是断层,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从图2可以看出,GPS接收机间隔60秒自动记录的位置远近不同,距离近的区域说明行进速度慢,为上坡路;距离远的区域说明行进速度快,为下坡路或平地。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甲、乙位置,判断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题详解】‎ 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化、侵蚀同时进行,故a为风化,B为峡谷,为流水侵蚀,故B错误;C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故C错误;D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形成,故D错误;A为光照作用下升温,热胀冷缩至岩石崩裂的物理风化,故A正确。故选A。‎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28.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质构造,对应正确的是 A. 甲——褶皱 B. 乙——山岭 C. 丙——谷地 D. 丁——向斜 ‎29. 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内力挤压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答案】27. C 28. D 29.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表面形态。‎ ‎【27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由峰林和溶洞,可知为喀斯特地貌区,云贵高原和广西桂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故③⑤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考查对地质构造剖面的判读。甲为峰林,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不是褶皱,故A选项错误;乙岩层向上凸起,属于背斜,山岭不是地质构造,山岭是地貌,故B选项错误;丙由明显的断裂面,属于断层,故C选项错误;丁岩层向下凹,属于向斜说法正确,故D选项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考查不同地貌的成因。由图可知甲地貌是峰林、溶洞,其形成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对比四选项可知B符合。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0. “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31. 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 ‎【答案】30. C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由文字材料可知,“大窝凼”附近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化学溶蚀而成,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选C。‎ ‎【31题详解】‎ 喀斯特洼坑是厚厚的石灰岩层被流水溶蚀加剧的过程。观察四幅图:图①和图②中均有地下溶洞,区别在于图①中的溶洞受溶蚀进一步扩大,且裂隙进一步发育,落水洞连通溶洞顶部,故先②后①;图③和图④中溶洞顶部均塌陷,应发生在溶洞进一步扩大、落水洞发育之后;再区别图③和图④,图③中溶洞空间更大,且顶部受风化侵蚀,岩石剥落,故先④后③。综上,喀斯特洼坑的形成过程是②①④③。据此选A。‎ ‎【点睛】‎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下五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  ‎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 ‎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 ‎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 读某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2. 由图可知 A.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B. 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33. 地貌主要分布于 A. 河流入海口 B. 山间河谷出口 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 盆地中心 ‎34. 该地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③、①‎ ‎【答案】32. C 33. B 34. A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的作用。‎ ‎32题详解】‎ 根据河流在不同河段的作用不同,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分析图中的沉积物的颗粒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变小,故A错误;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所以此图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B错误;根据图中的冲积扇的各段位置分析,在扇形边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土层薄,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也不是绿洲的分布区,故D错误;根据图中的绿洲分布区分析在中下部水源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区,C正确。故选C。‎ ‎【33题详解】‎ 入海口处多形成三角洲,故A错误;大江大河中下游多为冲积平原,故C错误;盆地中心多为流水沉积作用,但不是冲积扇,故D错误;图中表明该地貌为冲积扇,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谷口处。该地貌为山麓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B正确。故选B。‎ ‎【34题详解】‎ 河流沉积物的颗粒大小随流速的变化,为从上游到下游流速一般减小,故沉积物在上游颗粒物比较大,下游流速慢沉积物较小,故从上游到下游颗粒物由粗到细,故应为①、②、③、④,A正确。故选A。‎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6.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答案】35. C 36.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以及河流地貌的发育,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5题详解】‎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TP分别位于河流的凹岸和凸岸,分别受到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C项正确。故选C。‎ ‎【36题详解】‎ 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故选C。‎ 读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37. 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8. 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堆积 ‎【答案】37. D 38.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②为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基础上流水侵蚀形成的,③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④为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故选D。‎ ‎【38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为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基础上流水侵蚀形成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为流水侵蚀形成,故选B。‎ 天山大峡谷陡峭狭长,高大山体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可能是 A. 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海水侵蚀 ‎40. 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9. C 40.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三类岩石类型的转化。‎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峡谷细长陡峭,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A错;这里位于西北内陆,距海远,海水侵蚀的可能性小,D错;若为风力侵蚀则峡谷崖壁上部也应有洞穴分布,只在下部有,应是有流水的侵蚀形成,B错、C对。故选C。‎ ‎【40题详解】‎ 读上图,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丙是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能形成变质岩,岩浆岩还可形成沉积岩,但沉积岩不能形成岩浆岩,所以甲是沉积岩,乙是岩浆岩。丁是岩浆。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所以A对。B、C、D错。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⑴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_______。按结构特征分,丁行星属于_______行星。‎ ‎⑵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体积将会变小 C.变为炽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 ‎⑶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理由是什么?_______‎ ‎【答案】 (1). 太阳 (2). 丙 (3). 类地行星 (4). A (5).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构成及特征,凌日现象原理等知识。‎ ‎【详解】(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根据距离太阳远近顺序判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⑤木星、⑥土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地球位于第三位,为丙轨道;丁为第四位,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2)地球若在海王星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改变,地球上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将不复存,‎ 在,因距日太远而变成一个“冰球”,故A选项正确;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不会影响体积的变化,故B选项错误;地球若在海王星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变远,变为寒冷的“冰球”,故C选项错误;地球上大气层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而与日地距离关系不大,故D选项错误。‎ ‎(3)图中展示了八颗行星公转按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这使得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提供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42.读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_______。‎ ‎(2)图中所示两大板块中,当位置较低的大洋板块②俯冲到大陆板块③之下时,在大洋中形成_______(海沟或海岭)。‎ ‎(3)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A:_______作用;形成_______地貌。‎ B:_______作用;形成_______地貌。‎ ‎【答案】 (1). 向斜 (2).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山岭。 (3). 海沟 (4). 流水堆积(沉积) (5). 河口三角洲 (6). 流水侵蚀 (7). 峡谷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表面形态。‎ ‎【详解】(1)①处岩层向下凸起为向斜构造,营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力包括内力和外力,地壳运动属于内力的一种类型,如向斜、背斜、断层等。有时向斜不一定成谷,背斜不一定成山。向斜受到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海岭为板块分离形成的生长边界。‎ ‎(3)由图可知,A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B处位于峡谷,流速较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43.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⑵图中B处是_______,在野外考察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⑶地质剖面图上,C、D、E三处岩层按照由新到老的排序是_______。‎ ‎⑷图中C处岩石主要是由_______(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_______岩石。‎ ‎⑸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风。‎ ‎【答案】 (1). 西北 (2). 风力侵蚀 (3). 断层 (4). 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沿断裂面两侧岩层错位) (5). C、D、E (6). 岩浆活动 (7). 变质岩 (8). 东北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岩石特性及成因的理解掌握。‎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地貌类型是风蚀蘑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读图可知,根据图中B处岩层有明显断裂,应为断层,野外考察时可根据岩层的错位情况判断。‎ ‎(3)E和D均为沉积岩,沉积岩的年龄为底层老,上层新;侵入型岩浆岩比其侵入的岩层新,故最后形成的为侵入岩C,故岩层的新老关系是.C、D、E。‎ ‎(4)读图可知,图中C岩石是因为岩浆侵入冷却而成,它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岩浆岩。其周围的岩石可能因为高温而发生变质。‎ ‎(5)读图可知,图中F为流动沙丘,风向从缓坡吹向陡坡,根据指向标,说明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