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强化练习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强化练习 (1)

课时作业(十三)[13 植树的牧羊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漏水(lù)   倒塌(tā)   废墟(xū)‎ B.慷慨(kǎi) 干涸(gù) 水渠(qú)‎ C.溜达(liū) 坍塌(tān) 拯救(zhěn)‎ D.戳破(chuō) 海啸(xiào) 薰衣草(xū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帐篷  转悠  稀少  阿尔卑斯 B.滚烫 酬劳 张杨 稀稀拉拉 C.硬朗 琢磨 微薄 一丝不苟 D.浇灌 流淌 漏雨 沉默寡言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B.在经历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双重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一片不毛之地。‎ C.他这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 D.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牧羊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行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为什么不能“道法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呢?‎ ‎①就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②反之,人类若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 ‎③人类如果企图征服自然 ‎④我们常说“人类征服自然”‎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实,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②⑤④①③⑥    B.②①④⑥⑤③‎ C.④⑥③⑤①② D.④③①⑤⑥②‎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    )‎ ‎(3)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 ‎(4)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十八年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薪火相传,完成了封育管护37.6万亩,治沙造林21.7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传奇,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典型事迹经媒体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他们不畏艰苦、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精神,打动着千万人的心。‎ ‎“六老汉”三代人的治沙事迹引来网友纷纷“点赞”。网民“zqz山野村夫”说:“六老汉献了终身,献子孙,是真正的‘无我’,为三代人点赞!”‎ 网民“陌霜剑痕”在微博留言说,一花一草皆不易,要懂得珍惜,更要传承六老汉的精神,带给沙漠更多绿色希望。‎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下图是中国植树节节徽。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徽标的设计意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冲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中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对他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8.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9.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10.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11.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2.吴庭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 ‎1.D ‎2.[解析] B “张杨”应为“张扬”。‎ ‎3.[解析] A “坍塌”指(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不能用来形容树的倒下。‎ ‎4.[解析] C 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没有”或“不”;B项,语意矛盾,应删去“大约”或“来”;D项,搭配不当,应把“飘扬”改为“飘荡”。‎ ‎5.[解析] B ②①为一组,从反面论述了人类违反自然规律所带来的恶果;④⑥⑤为一组,分析出现这种“恶果”的原因:人的力量渺小,人的生命脆弱;③引出横线后的语句。‎ ‎6.(1)描写 (2)记叙 ‎ ‎(3)抒情 (4)议论 ‎7.(1)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引起热烈反响。‎ ‎(2)①中国植树节节徽图案主体部分是五棵树,示意我国公民有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②五棵树(三棵针叶树和两棵阔叶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的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③“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期,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造福人类的坚韧不拔决心。‎ ‎8.[解析] 解答时,找到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加以概括分析即可。第②段中提到吴庭德一大把年纪,大半辈子都平凡地过来了,生活也比较困难。这就是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的原因。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因为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已经一大把年纪,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9.[解析] 解答时,找到相应段落,并结合全文所体现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一个“砸”字表现出制作过程略显笨拙、粗糙,但吴庭德依然坚持制作“亚心石”并乐此不疲,说明他对“亚心石”的热爱和执着。‎ ‎[答案] 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 ‎10.[解析] 解答时,先分析该段的行文思路,再找出关键句子即可。‎ ‎[答案] 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11.从这两尊石狮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吴庭德老人的执着和痴情,靠着这种精神,平凡的人也能创造奇迹。‎ ‎12.[解析] 作答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老人所做的事情和结尾作者的评价概括作答。‎ ‎[答案] ①执着:他每天守护“中心牌”。②热爱“亚心”:砸“亚心石”、雕刻石狮。③无私:他用卖“亚心石”和羊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