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商周时期对异族群体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商人与异族建立的多是一种或稳定或不稳定的联盟关系,而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异族聚居区,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 B. 家国一体 C. 天下为公 D. 官僚政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及宗法制进行统治,君臣即是宗族兄弟,又体现了政治隶属关系,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 A项,西周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 C项,天下为公指军事民主制时代,排除。 D项,官僚政治在秦朝建立后确立,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结合所学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本题应结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及影响进行分析。 2. 公元前 246 年,秦国开始兴修某大型灌渠。“渠成,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所述的水利工程位于如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于是关中为沃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国渠位于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故A正确。 乙是淮河流域的芍陂,故B项错误。 丙是连接珠江和长江水系的灵渠,排除C。 丁是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于是关中为沃野。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再现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3. 孔子论政,以仁为主,而某思想家承其教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该思想家应是( )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政“的思想;据此依据材料“而某思想家承其教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可知A。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而某思想家承其教发为“仁心、仁政”之论。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1. 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代暴君”,但明代李贽称他为“千古一帝”。这个史上功过参半的君王,以下属于他统治时期所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开创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 ②在“西南夷”修筑“五尺道” ③开凿灵渠以便抗击匈奴 ④在全国实施郡县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第一个世袭王朝是夏朝,排除; ②在西南夷修筑“五尺道”是秦始皇的功绩,正确; ③修筑长城抗击匈奴,排除; ④实行郡县制度是秦始皇的功绩,正确; 故选:D。 本题以秦始皇评价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其历史功绩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本题掌握:第三选项比较迷惑,抗击匈奴应当是修筑长城。 2.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象征之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浙江是中国的瓷器大省,唐宋以来涌现出名窑无数,下列属于浙江的名窑有( ) ①钧窑 ②邢窑 ③越窑 ④龙泉窑 ⑤铜官窑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⑤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在今河南禹州一带;②在河北邢台;③在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④在浙江省龙泉;⑤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 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属于浙江的名窑有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 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 ) A. 葛洪 B. 沈括 C. 宋应星 D. 徐光启 【答案】B 【解析】沈括编写的《梦溪笔谈》包含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1.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 A. 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 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 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 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答案】D 【解析】三教合归儒出现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 文学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所以《西游记》的文学创作是立足现实,故B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的三教并立,并没有突显道家地位开始衰弱,故C项错误。 材料中记载有道教、佛教与儒学,其目的是为了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考查《西游记》中三教合流的目的。 关于明清小说,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代表作品、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2. 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 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 ) A. 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B. 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在对英作战中彻底地失败 C.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 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可以看出魏源认识到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在对英作战中彻底地失败,故B项正确。 A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无法抵挡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近代史上,列强在华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协定关税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领事裁判权是1844年《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 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是1901年《辛丑条约》中规定的;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的。 故顺序为①②④③ 故选:B。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考点:①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②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入侵;③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学生对近代史不平等条约内容有明确的记忆。 2.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 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 资产阶级与平民实现了完全平等 C. 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出现了变化,故A项正。 BC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19世纪初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19世纪初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3.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 )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答案】D 【解析】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B.材料反映了民主科学思想与传统专制的斗争没有体现尊孔复古逆流。 C.看不出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专制观念进行激烈斗争,体现了中西文化观念的碰撞。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特征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 如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 ①④③②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依据图①中“碾庄”“蚌埠”“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等信息可判断是发生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由图②中“晋冀鲁豫”“大别山”判断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③依据图示中“抗日根据地”可推断出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图④依据作战形势及图释可判断出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1954 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 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而只是一个统一战线组织,故C正确。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是在194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中共八大召开是在1956年,均不符合材料中的1954年,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1. 因为有美国“越顶”外交在前,才有日本“超前”建交于后。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建交 B. 中日两国的历史隔阂已经消除 C. 经济利益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 D. 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因为有美国‘越顶’外交在前,才有日本‘超前’建交于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项说法绝对,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经济利益的影响,排除C。 D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美、中日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 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 ) 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 ②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的决议 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 ④民众法庭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古希腊民主制全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①表述错误,排除; 雅典民主是属于本邦成年男子的民主,故③表述错误,排除; ②④两项是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的表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全盛时期”。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 1. “当正直的人对一切人都遵守正义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造成了坏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罢了。因此,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这段论述出自( )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 卢梭《社会契约论》 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答案】C 【解析】“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体现了社会契约论,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 2. 1949年到1963年,阿登纳接连四次担任德国总理,以“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他在任期内所做的努力有( ) ①废除中央统制经济 ②推动欧洲煤刚共同体的建立 ③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④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解决赤字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阿登纳除了中央统制经济,实行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措施。 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正是在1949年到63年之间。 ③阿登纳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德国战后的经济政策并不是缩减政府开支的政策,反而是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生产和消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产生了奇迹。 3. 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 A.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 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 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D. 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答案】C 【解析】“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 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 1. 锯史家考证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而七十二疑冢早在曹操之前民间就有传说。但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彰显曹操多疑本性,大多将曹操与七十二疑冢直接联系在一起。这表明( ) A. 文学的史料价值有折扣 B. 曹操墓与疑冢毫无关系 C. 曹操形象纯属文人杜撰 D. 文学记载并不真实可信 【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的论述,《三国演义》将曹操与72疑冢直接联系在一起是为了彰显曹操多疑本性,其史料价值有折扣,故A符合题意;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曹操生前就吩咐多建疑冢,说明曹操墓与疑冢之间有关系,排除B; 曹操形象纯属文人杜撰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 材料并不能看出文字记载不真实可靠,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价值的认识。 分析史料的价值,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正确认识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要秉存去伪存真态度研究史料。 2. 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 A. 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 B. 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C. 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D.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缅甸地区的作战,不是中国战场。 B.缅甸反攻没有揭开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C.从材料可以看出,盟国之间共同作战,取得了战争的逐渐胜利,说明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D.体现不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力军作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要求学生结合二战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中国抗战的作用和二战胜利的原因。 1. 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 )趋势 A. 殖民主义化 B. 帝国主义化 C. 霸权主义化 D. 和平民主化 【答案】D 【解析】“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表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和平民主化趋势,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题的关键是“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 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 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答案】D 【解析】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只能反映出进化论受到中国人接受的原因。 B.进化论的观点没有被否定掉,只是不被接受。 C.从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末净化的思想还是受到欢迎的。 D.进化论思想强调优胜劣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有很多国家,就是以进化论,优胜劣汰的思想作为指导的,它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战争提供了理论支持,体现出了这一思想在社会运用上的缺陷。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近代中国思想变化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思想变化的过程,还要搞清楚进化论思想在社会实践运用中产生的影响。 3. 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去反对制造某些特殊的武器,是无济于事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我们必须下决心抵制一切违反这个目标的活动。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一一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 ) A. 原子弹对人类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B. 爱因斯坦为了和平参与原子弹研制 C. 高度赞扬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 D. 和平意识比反对武器更重要的理念 【答案】D 【解析】A.原子弹对人类有威胁,不是爱因斯坦强调的重点,爱因斯坦强调的重点是反对战争。 B.材料没有强调爱因斯坦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 C.材料没有强调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 D.从材料中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主张用和平的意思来反对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爱因斯坦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爱因斯坦对战争的看法和对技术的态度来分析。 解答问题,首先搞清楚科学技术的作用,其次要从材料中看出爱因斯坦珍爱和平的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 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领,邓同意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01月01日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01月06日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07月18日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简析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答案】 【小题1】(1)第一小问的标题,依据表格中“1978年12月13日”,结合所学可知,标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二小问的地位,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意义解答即可。第三小问的意义,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解答即可。 (2)本小问的变化,注意时间“1979年”,结合1979年在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史实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标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地位: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意义:开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到半封闭代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 (2 【小题2】 )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支持、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大人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对外开放的内容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材料二: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 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法律,依据材料一可知,该法律是罗马成文法的开始,结合所学可知,该法律是《十二铜表法》。第二小问的理解,实际上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结合所学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原则和制度,实际上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1787年宪法的意义解答即可。 (3)本小问的价值,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价值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故答案为: (1)法律:《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原则和制度:联邦制;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共和制。 影响: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起到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的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3)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十二铜表法》及其意义。 (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1787年宪法的特点和意义。 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和1787年宪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后来的事态发展迫使英国把注意力转向欧洲,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英国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很快受挫,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 -- 整理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英国脱欧这一事件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重新考量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责分配,同时正视眼前的多重危机并尽快做出调整。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未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 【答案】【小题1】(1)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冷淡到积极参与,其原因主要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的考虑。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英国脱欧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阻碍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是另一方面推动了欧盟的体制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 (1)态度变化:从冷淡到积极参与。原因: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发展,而英国经济境况糟糕,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国家利益的考量。 (2)消极影响: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阻碍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积极影响:推动了欧盟的体制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背景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脱欧,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英国脱欧产生的影响。 1. 近代化的世界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材料二: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历史意义。 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上。 (2 )结合所学知识,倾向于①: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它历时长,规模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式武器的发展。倾向于②: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日等国崛起。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倾向于③:大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出现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隐含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故答案为: (1)“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意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上。 (2)倾向于①: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它历时长,规模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式武器的发展。 倾向于②: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日等国崛起。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倾向于③:大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出现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隐含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及意义、一战的影响,需结合马克思主义、一战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马克思主义、一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回答: 材料一中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么做的原因。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综合二则材料,概括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力量,依据材料一“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 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可以得出国内力量是工人、农民;国际力量是苏俄。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选自时间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失败;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 (2)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和选自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结合所学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理论,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时期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延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 (3)本小问的共同特点,依据两则材料可以看出特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故答案为: (1)依靠的力量:国内:工人、农民(或广大民众);国际:苏俄。 原因: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失败;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成果。考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和内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其背景和新民主主义理论。 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