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1.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如二里头木结构排水暗沟、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周原卵石排水暗沟等。这说明 A. 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B. 各时期的技术存在传承关系 C. 城市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D. 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可以得出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修建专门的排水系统,防止污水污染,说明先民已经开始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故D正确;排水系统用于古城排污,不能得出各地联系密切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当时各地的排水系统,没有技术的传承,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问题,故C不正确。 2.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说明汉代 A. 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而来 B. 皇室事务以监察为主体 C. 家宰职权扩大并威胁皇权 D. 国家治理体制尚不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可以得出,汉代官职中依然有专门管理皇家事务的官员,说明国家治理尚未完全摆脱为皇家服务的特点,由此可知当时的国家治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秦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由此可知,不是有贵族私官演化而来,故A不正确;皇室事务即是为皇家服务的相关事务,不是以监察为主的,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威胁皇权的信息,故C不正确。 3.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士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 A. 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危机 C. 推动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D. 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宋朝时录取名额护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录取人数大量增加会导致封建官僚数量庞大,造成冗官、冗费的状况,从而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危机,故B正确;录取人数增加不与儒学地位的巩固无关,故A不正确;录取人数增加与科举制度的完善没有关联,故C不正确;录取人数的增加与官员素质的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故D不正确。 4.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李贽认为《藏书》 A. 是应对科举的参考书 B. 利于辅佐君主治理天下 C. 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 D. 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可以得出,李贽认为《藏书》包含了很多的国家治理和用人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其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故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李贽等批判君主专制,因此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程朱理学的态度,故D不正确。 5.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 A. 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B. 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 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D. 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知,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是唯一可以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从而可知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有制衡机制,故 A 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B项说法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公民大会可以讨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的临时提议,故 D 项错误。 6.在罗马共和国前期,国家将审判权由高级官吏分散掌理中独立出来,交由专门设置的最高司法行政长官即最高裁判官执掌,同时有关国家司法活动的一般原则也逐渐形成一套明确的规定。这表明 A. 依法治国理念的践行 B. 司法制度趋向完善 C. 法律制定日趋民主化 D. 立法权逐渐下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专门设置的最高司法行政长官掌握审判权,并且司法活动的一般原则也形成一套明确的规定,说明罗马共和国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善,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依法治国,材料信息也不能看出法律的制定是否民主,排除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家将审判权由高级官吏分散掌理中独立出来,……同时有关国家司法活动的一般原则也逐渐形成一套明确的规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7.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从荷兰到亚洲 从英国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A.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 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 从图表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银出口到波罗的海岸、地中海岸、亚洲,说明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增强,表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A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上路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世界经济中心”表述错误,排除B;西欧金银出口反映的是欧洲从外部商品输入的情况,无法体现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排除D。 8.法国学者蒙田(1533—1592)提出:“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最为相似的是 A.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B. 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C. 把全部权力集中到国君手里,臣民的幸福才有保障。 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以得出蒙田强调不要什么都跟着别人走,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即强调人要有理智,要学会自己思考和判断,故D正确;A是强调的人的价值,与材料无关;B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强调的是靠人虔诚的信仰灵魂才能得到救赎,与材料无关;C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与材料无关。 9.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C. 责任内阁制有名无实 D.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尚有一定的影响,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说明君主立宪制还不完善,故A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 , 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权力,国王权力受到制约,故B不正确;1721 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到辉格党和托利党,说两党制已经形成,故D不正确。 10.下图是1803—1830年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时期美国 A. 社会经济转型加速 B. 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C. 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D.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示意图看出,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美国的工业化程度提高了,促进了美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经济转型加速,故A正确;示意图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数据,无法得出农业经济走向衰退的结论,排除B;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农业,标志着工业化已基本完成,示意图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无法体现美国整体对外贸易数据变化情况,不能得出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排除D。 11.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等信息表明1871年巴黎公社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故D正确; 虽然1871年巴黎公社并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产物,但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A、B错误;材料提到了1792年巴黎公社和1871年巴黎公社,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目标是建立共和制政体,后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C表述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史实分析解答。 1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 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 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 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受党派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占据美国政府的绝大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使政府行政避免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故选C项;“两官分途”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并非是削弱精英政治的影响,与缓和两党矛盾也没有必然关系,更不一定会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ABD项。故选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概括材料一中,明清工商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3)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经济政策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内容:以专营专卖来严格控制商贸流通;加大税收力度。 影响:稳定市场秩序;增加了财政收入;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2)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扩张和商战;历代君主的政治贡献;资本主义因素发展。 (3)中国:变化:闭关锁国政策变为开设通商口岸,与世界贸易;清政府逐渐废弃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 原因: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西学东渐的影响。 英国:变化:重商主义变为自由主义。 原因:工业革命;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解析】 【详解】(1 )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可以得出其内容是以专营专卖来严格控制商贸流通,从材料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可以得出其内容是加大税收力度。第二小问,从材料中“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可以得出其影响是稳定市场秩序;从材料中“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以得出其影响是增加了财政收入和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结合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其影响是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2)从材料中“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可以得出其背景是民族国家的形成;从材料中“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可以得出其背景是历代君主的政治贡献;从材料中“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可以得出其背景是资本主义因素发展。 (3)中国,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新政提出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西学东渐的影响等。 英国的变化:结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实行自由主义,逐渐放弃了重商主义政策。就其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和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俩,使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轲发端,荀况定型,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间不得势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倡,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由王莽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伺候还有韩愈、欧阳修的孔子,程颐、朱熹的孔子,陆九渊、王阳明的孔子,顾炎武、戴震的孔子,直到近代康有为的孔子等等。总之,在历史进程中的孔子,存在“真的孔子”与“假的孔子”。 ——摘编自朱维钟《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孔子形象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简要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论题:孔子形象变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改造,阐释: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竟争格局中,儒家学者为抬高学派地位,开展“造神运动”,将孔子变为圣人;西汉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思想改造传统儒学,以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与之相对应,孔子变为接受天启的素王;近代康有为为推行维新变法,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改制的第一人,借助孔子及儒学权威增强改革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用民主科学作为武器抨击封建儒家,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自然就变成历代专制的护身符,成为批判打倒的对象,(任意两点史实加逻说明)总结:总之,孔子形象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是出于服务现实需要而进行的历史重构,(“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我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理解来确定一个论题,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根据材料“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从一个普通的贤人到超级贤人,到圣人,到董仲舒时为汉制法的“素王”,到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可见地位变化之快,在认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变化都是跟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分不开的,从而能得出一个论点如“孔子形象的变迁是时代的需要”。论点产生以后,进行论述时要紧扣论点,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论述,主要通过董仲舒改造传统儒学和康有为利用孔子达到其变法目的进行阐述即可。 15.(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的观点。 【答案】(1)目的:调节粮价,抑制豪强;保障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和增加政府收入。 (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实施造成官员趁机邀功勒息,穷人逃亡,富人变穷。这部分是守旧派的攻击和贬损;客观上也反映了青苗法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执行不善造成百姓不堪重负,存在设计与执行缺陷。 【解析】 (1)从材料“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 )根据材料“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时,美国已经再次卷入一场对冷战有重大影响的新的冲突——越南战争。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以共产主义扩张的多米诺理论来看待这一冲突。多米诺理论认为,假如共产主义者在越南获得胜利,那么所有其他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亚洲国家都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向共产主义一方。尽管美国军队在武器和装备上占据巨大优势,但他们还是没能制服北越人的抵抗。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大,且越发残忍,使得美国的公共舆论反对美国继续进行战争。1973年,尼克松总统与北越达成协议,使得美国能够撤出自己的军队……尽管北越的共产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多米诺骨牌理论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在尼克松总统时期,美国与中国关系恢复了。最重要的是,越南战争证明了美国力量的局限。到越南战争末期,美苏关系中的一个新时期~—缓和时期开始了。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策制定者”发动越南战争又主动结束战争的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对国际局势的主要影响。 【答案】(1)发动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结束目的:未能制服北越的抵抗;平息国内息战舆论。 (2)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实行战略收缩,美苏关系相对缓和;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衰落;客观推动了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以共产主义扩张的多米诺理论来看待这一冲突”等字眼足以证明美国“政策制定者”发动越南战争目的是冷战的角度出发的,主动结束战争则要从越南战争并没能制服北越人的抵抗等方面分析。 (2)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美苏关系中的一个新时期~—缓和时期开始了”等字眼足以证明越南战争对国际局势的主要影响要从美苏关系相对缓和、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等方面的史实进行解释。 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 17.邓小平的思想引领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1962年7月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讲话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曾十次谈市场经济问题。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2月,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李洪峰《战略家邓小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调整的立足点及背景。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思想有什么变化?这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立足点: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利益。 背景:左倾错误严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经济困难;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2)变化:计划经济为主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为十四大召开奠定理论基础;解放了思想。 【解析】 【详解】(1)立足点:据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可知,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生产关系,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可知,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符合人民的利益。 背景:据材料“1962年7月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讲话”可知,当时左倾错误严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经济困难;据所学可知,1960年冬“八字方针”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变化:据材料“1979年11月……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知,强调计划经济为主;材料“1992年1—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知,92年南巡讲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本问可从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为十四大召开奠定理论基础以及解放了思想等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