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018-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018-03)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被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由于中国北方的整片土地无法割裂,中国的发展,是从边陲整合于核心,并不呈现欧洲区域内的地区性差别。。‎ 商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包括文字系统、组织力量和工艺水平,都足够使商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对各地地方性的文化发挥出相当程度的同化力量。周代的封建制度, 基本上是以贵族间的婚姻和合作,借着祖先崇拜和“天命”的观念,编织出的一个统治 阶层的庞大络。这个过程继续进行了数百年,终于形成了周代中国上层文化同构性。 所谓“天下”,并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只是不同封国城邑的居民,却还是认同于同 一个文化大系统。‎ 相对而言,虽然希腊霸权已经不在了,欧洲的泛希腊文化,也凌驾于各地的城市, 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同构性。不过,泛希腊文化的天下,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而瓦解, 并没有机会继续加强一个大地区的政治统一。而中国虽然有过春秋战国的列国形态,但 由于中国文化同构性,中国自然而然会走向秦汉大一统的帝国。‎ 西周的封建络,经过春秋战国,逐渐转变成列国体制。到了战国时代,那一个个 国家本身的组织形态,已经非常接近欧洲近代史上的主权国家。中国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和欧洲类似形态的出现,有将近两千年的落差。中国列国体制,最后终于发展为秦汉帝 国。我们必须注意,到战国时代,虽然列国纷争,却隐隐中有一个“天下定于一”的观 念,标志着中国地区会走向大一统的天下国家的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欧洲也有过罗马时代的统一。不过,罗马帝国容许各地区的个别文化特色,它只是用武力凌驾各地的霸主。欧洲真正的文化统一,还有待于基督教成立的公教 秩序出现。这一个公教秩序,使教权代替了帝国的皇权,也因此保存了欧洲族群林立的封建制度。因此,在宗教改革以后,公教秩序崩溃,那些封君才得以发展出他们的主权国家。‎ 欧洲内部长期的族群林立,却保留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不至于像中国一样,形成 一个过度同构的单一文化。中国的模式,可能相对减轻了内部的冲突,老百姓一一般会有比较长期的和平日子。但是,同构性过高的社会,缺少许多可能的选择,面临变局时, 缺乏弹性的调节。欧洲内部的多姿多彩,使得欧洲的历史发展出“隔舱”的保护功能。在有内外挑战的时候,各种异质性的特色,使他们可以从许多选项中找出恰当的适应方 ‎(选自许悼云《中西文明的对照》,个别字词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代文化髙度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并具有了同化地方性文化的力量。‎ B.周代依托统治阶层的庞大络,经过数百年,最后形成了中国文化同构性。‎ C.周代的所谓“天下”的范围,指的是有着共同文化认同的不同的封国和城邑。‎ D.早期欧洲的泛希腊文化,也凌驾于欧洲各地的城市之上,造成了文化同构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中国北方整片土地无法割裂的地理特点,有利于形成中国文化同构性。 ‎ B.文章认为如果亚历山大帝国不崩溃,泛希腊文化将会导致欧洲大地区的政治统一。‎ C.文章认为有过列国形态的中国,由于文化同构性,走向秦汉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D.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同构性,既使得中国的政治比较稳定,又使得其缺乏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隐中有一个“天下定于一”观念的列国,虽然纷争不断,却都想着统一中国。‎ B.历史上的欧洲,有过泛希腊文化、基督教公教秩序、罗马帝国三个统一的时代。‎ C.中国“天下”“分久必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大中国,重要原因在于其文化同构性。‎ D.中国过度同构的单一文化和欧洲保留了族群林立的多样性文化,可以相互借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中猫的故事【芬兰】彭蒂·哈恩帕 它是一只灰白色的公猫,它的毛色已失去瓷瓶般的亮光,因为它已不再年轻了,又爱睡在暖和的地方,皮毛上沾满了炉灰和煤烟。每天,老农妇用没牙的嘴为它嚼面包准 备好饭食,还倒给它两食钵热牛奶。然而几天来,它几乎对热乎乎的牛奶舔也不舔,而 且还竖起长长的尾巴示威,筒直是故意闹别扭,‎ 春天到了,它干脆走进了森林,再不回到老婆婆身边了。春天,林子里不愁没有猎 物,如傻乎乎的小鸟,吱吱叫的土拨鼠和兔崽子……它每天吃的是新鲜的肉,身体得到 了滋补,污秽的皮毛又重新放出了光亮。从此,它就以森林为家了。如果有时候遇到人, 它就很快逃走,并且以一种轻蔑的神气,竖起它那长长的尾巴;或者飞快地爬上树,像 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它曾经温顺地生活,又懒又脏地等待施令——一种有害的施舍……这种日子已很快成为睡梦般的过去。现在它是一只林中猫,一只 自由、独立的野猫。它行走着,捕捉着猎物,生活得很幸福。‎ 然而北国的夏天不很长。寒冷和黑暗接踵而至,秋雨绵绵,枯叶凋零。森林变得荒凉起来。无数的候乌飞走了。可是,林中猫却没有长翅膀……若它不是机智、谨慎和无声无息地潜伏着,现在也会遭到人或其他生物的无情捕杀的。‎ 严寒使大地冻结起来,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在雪中行走非常艰难。它走了很久才 寻到比较安静的一隅。附近有一垛干草堆,一股股热气从里面往外冒,猫立即匍匐在地, 摆好了捕猎的架势。原来,两头被人饲养过的牲畜都成了在森林里过冬的冒险家,这时, 碰巧在这里相遇了。草垛里住着一头公山羊。夏天,这头羊的脑子里也产生了猫在春天 里有过的同样的想法。它离开了羊群,走得很远很远,在森林里定居下来,幸运地避过 了潜在的危险,并且解决了冬天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林中猫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山羊已 ‎ 经从洞口发现了它,并且摇晃着头角,踢着蹄子以示警告。猫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弓 起身,突然扑过去,咬住山羊的脖子。接着,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长时间的生死搏斗。 羊毛和干草满处飞舞,山羊以失败告终。‎ 林中猫在自己的猎物旁睡着了,森林在大风雪的压迫下呼啸着。突然某个重物跌落 下来的响声使猫惊醒过来。有个东西跌在雪地里,正在走近它的住所,而且是个大猎 物。正在打盹的猫这时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它的眼睛发出黄绿色的光芒。来者已到了 门口,是只大鸟——鹰,捕食母鸡的苍鹰。两个拼斗者在大风雪中滚成一团。忽然林中猫 被鹰带上了天空。猫的眼珠被鹰啄了出来;猫爪子的撕杀力在变弱,后来全部放松下来, 就像松了弦的弓似的。猫躺在雪地里,死了;苍鹰流着血,它的一只翅膀已被撕裂,全 然动弹不得。对它来说,这也是最后一场搏斗……它被飘落的雪花渐渐盖住。猫也如此, 但它躺在草垛边受庇护的地方,它那被挖空了的眼窝依然望着世界,它咧着嘴,露出拼 杀的利齿狞笑着……在干草里有它的巨大猎物,撕剩一半的山羊尸体,雪花偶尔也飘到 山羊的绒毛上。‎ 冻成冰块的林中猫似乎在耸动着肩膀,得意地发笑……当暴风雪开始平息下来的时 候,一阵阵野兽的嚎叫声在荒原上空回响。‎ ‎(选自《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交代林中猫对老农妇用没牙的嘴为它嚼面包、给它热牛奶的优越生活的不满, 为下文林中的艰辛生活做了铺垫。‎ B.秋天到了,阴雨绵绵,枯叶凋零,森林荒凉,候鸟飞走……没有长翅膀的林中猫 在外面世界里当然生活得很艰难。‎ C.“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 一句写出了林中猫在春天森林中 生活时的鄙视、愤怒和轻松感。‎ D.本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猫的形象十分鲜明。故事的尾声使情节更加完整,同 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小说为什么以“林中猫的故事”为题?请简要说明作者这样拟题的妙处。(5分)‎ ‎6.小说结尾写的“冻成冰块的林中猫似乎在耸动着肩膀,得意地发笑……” 一句有何深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 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 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 史科目的选考人数。(易新闻)‎ 材料二 :‎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 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 学习自然科目和人文社会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 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 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 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人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 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釆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 C.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 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B.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 C.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 D.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 E.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9.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曲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智盛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初,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又私取珍宝、妇女,将士因亦盗入,不能制。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诏君集诣狱簿对。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 承乾事觉,捕君集下狱。帝自临问,曰:“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君集辞穷不能对。帝语群臣曰:“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群臣皆曰:“君集罪大逆不道,请论如法。”帝乃谓曰:“与公诀矣,今而后,徒见公遗像已!”因泣下,遂斩之,籍其家。‎ ‎(选自《新唐书·侯君集传》卷一百一十七)‎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靖然其计,简锐士 简:挑选 B.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 闻:听说,知闻 ‎ C.诏君集诣狱簿对 簿对:受审问 D.君集辞穷不能对 辞穷:因理亏而无话可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为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有此称,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 B.兵部,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袭位,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整个封建时代,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均可父子相承。‎ D.刻石,指古代皇帝或大臣为纪念某重大功业而刻立碑碣,又称勒石。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即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后勒石纪功的典故。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候君集少年时便在秦王李世民幕府做事,跟随其征战立下功劳。后来,在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时尤为得力,李世民对其封赏有加。‎ B.侯君集很有军事才能,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正确地分析形势,向李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带精兵深入追敌,最终克敌制胜。‎ C.侯君集恃功违法,被治罪后怏怏不乐,太子李承乾趁机拉拢他,侯君集表示愿为太子效力,并没太子出谋划策。‎ D.太子谋反事败,侯君集被捕入狱,太宗亲自审间,虽感念他的功劳,但仍挥泪将其处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千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5分)‎ ‎(2) 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采用了项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D.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 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E.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弄作,一气呼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15.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干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 ”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2)《氓》中“ , ”,表现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后愤然决绝之情。‎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形式草率,最终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三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2)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3)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 “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育“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4)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5)华莱士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6)“中石化”虽然对汽油涨价不厌其烦地作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一路飙升”。‎ A.(1)(3)(5)B.(2)(5)(6)C.(1)(4)(6)D.(2)(4)(6)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学校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来,同学们踊跃参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B.“道义”二字自中华民族源起便被世代歌颂,仁人志士无不以此为圭臬准则。‎ C.今年,浙江髙考语文阅读题“诡异的光”曾引起友热议,关于语文阅读是否该有 标准答案的讨论不断,这使得很多人都开始关心语文科目的评阅标准。‎ D.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某医生医术髙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坛髙手,医者仁心。”‎ B.高考在即,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 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锤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您是当代有名的作家,我已经拜读了您的大作,并对其中几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对家长式管理的迷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下民无知”的前启蒙话语的回潮,对人性天然地不信任,是假定人性处于蒙昧的“丛林状态”,必须施以管教,否则(1) 。这与康德所谓“自由即自律”的启蒙话语是相悖的;自我管理正是为了实现自由意志,实现独立思考。而这恰恰是(2) 。在教育的大背景里,只有管、压、罚,学生应对之方是躲、瞒、骗,缺位的是对个体人格的唤醒,自我约束的引导。由此也导向了一场双输;教育双方互相对对方作最坏的预设,教育者痛心疾首、心力交瘁,(3)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題,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中秋节送月饼已成为一种风俗、一种习惯,但名目不一、种类繁多的月饼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令市民感到不安。很多城市对月饼市场的监管要求不够统一,因此月饼的用料、口感、色泽、存放 时间等质量问题就无法得到保证。如果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管理,则能解决月饼的食品安全问題,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1)种类繁多的月饼不一定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2)‎ ‎(3)‎ 四、写作分(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践行绿色生活”这个主题踊跃发言:‎ 学生甲: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学生乙: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学生丙: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学生丁: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假如你将参加校学生会组织的“践行绿色生活”的主题演讲,请写一篇演讲辞。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B项以偏概全。不是“最后形成了中国文化同构性”,而是“形成 了周代中国上层文化同构性”。C项曲解文意。原文“不同封国城邑的居民,却还是认同 于同一个文化大系统”并不是划分“天下”的范围的依据。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造 成了相当程度的同构性”,不是“造成了文化同构性”‎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属性: 近5年热考。难度层级:中。‎ ‎2.【答案】B 【解析】B项误以或然为必然,原文“泛希腊文化的天下,随着亚历山 大帝国的崩溃而瓦解,并没有机会继续加强一个大地区的政治统一”只是认为“泛希腊 文化的天下”为“加强一个大地区的政治统一”提供了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属性:2018年预测新趋势。难度层级:中高。‎ ‎3【答案】B【解析】B项无中生有。“欧洲的泛希腊文化,也凌驾于各地的城市,造成 了相当程度的同构性”,和“公教秩序,使教权代替了帝国的皇权”都不是真正的欧洲统一。‎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属性:2018年预测新趋势。难度层级:中。‎ ‎4.【答案】C【解析】“像精灵似的瞪眼看人,圆圆的眼珠闪着绿光”,这一句在文中的第2段,描写猫刚走入大森林看到人时的情景,既有对人的怨言,也有在春天森林中生 活时的骄傲、快乐和幸福。由此可知,C项“写出了林中猫在春天森林中生活时的鄙视、愤怒和轻松感”分析错误。‎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综合能力。试题属性:18年预测新趋势。难度层级:中。‎ ‎5.【答案】①其中暗含了林中猫生活的经历,使其贯串情节,起到了组织内容结构的作 用。②题目耐人寻味,吸引读者。林中猫到底是怎样的猫?有着怎样的故事?颇有悬念。③暗示了作品主旨,通过故事表现闯荡世界不易,生活艰险,从而深化了主题。‎ 解析:可以从情节、形象和主题三个角度思考。①作为结构线索贯串情节始终。全文情 节是围绕“林中猫的故事”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的。②题目简洁、有寓意,更有吸引读者 的作用。③本文述说了 “林中猫的故事”,揭示出世界凶险、生活艰难,生命交替、生态 平衡等深刻的人生哲理。‎ ‎【命题说明】本题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试题属性:近5 年热考。难度层级:中。‎ ‎6.【答案】①林中猫冻成冰块了,至死也不甘失败,还憧憬着在生活中拼搏。它为战败捕食母鸡的苍鹰而骄傲发笑。②它勇于面对凶险的世界,在艰难生活中,虽死犹存。它经 历了与小鸟、土拨鼠、兔崽子、公山羊、苍鹰等的搏杀,获得许多,故藐视死亡。③它 曾经温顺地生活,又懒又脏地等待施舍,但现在是一只林中猫,一只自由的、独立的野猫。拼搏的生活很幸福,它死而无憾。‎ ‎7.A(材料一介绍上海浙江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用了列数字,但没有引言论。开头引 教育部长的话是说明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8.CE (C绝对化;E曲解文意,应该是“需要学习物理的专业)‎ ‎9.①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每点2分,共4分)‎ ‎10.B(闻:使……闻知)(3分)‎ ‎11.C(秦代开始官职不世袭,宋代开始出现了爵位不世袭的现象)(3分)‎ ‎12.B (“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的主语应是李靖)(3分)‎ ‎13.(10分)‎ ‎(1)大军已到(这里),而贼寇没有跑到险阻之地,这是上天帮助我们。倘若率精兵攻 其不备,他们不会料想到我军(的动态),一定会对我们很有利。(5分,“赞”、“彼不我虞”各1分,大意3分)‎ ‎(2)君集对国家有功,我不忍心用法律处置他,想请求饶他性命,各位应该会答应我吧? (5分,“丐”、“其……乎”句式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侯君集,是豳州三水县人。以才力雄豪见称。年少时在秦王幕府做事,随从秦王征 讨立有功劳,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时尤为得力。 秦王继位后,升任左卫将军,进封为潞国公,享受封邑一千户。贞观四年,升任兵部尚 李靖征讨吐谷浑时,任用候君集做积石道行军总管。大军停驻在鄯州,商议出击方 向。君集说:“大军已到(这里),而贼寇没有跑到险阻之地,这是上天帮助我们。如率 精兵攻其不备,他们不会料想到我军(的动态〉,一定能大获全胜。如让他们逃脱并守险 于山谷,再行讨伐就很难取胜了。”李靖赞同他的想法,便挑选精锐士卒,轻装深入,在 库山追上了吐谷浑的军队,大战破敌,进军会师于大非川,平定其国。‎ 高昌王不臣服,拜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对。高昌王麴文泰大笑说:“唐国离我 们有七千里远,沙漠盐碱地二千里且无水草,冬风刺骨,吹裂肌肤,夏风如火,到这里 的商人都寥寥无几,哪里能拍派大军前来?即使他们能围困我们的城池,一二十天后, 他们的稂食吃完了就会溃敗,我就可以击败他们了。”君集率军进至碛口时,文泰死去, 其子智盛承袭其位。大军进驻柳谷,侦骑说该国正在安葬已故国君,诸将请求出兵袭击。 君集说:“不行,天于因高昌国骄慢无礼,派我替天行道前往讨伐,如果趁丧事偷袭他们, 就不是问罪之师了。”于是大振旗鼓而行。贼众据城固守,遣使晓谕而不听。便斩树填护 城河,推出撞车毁其城堞,抛掷石块如雨,敌人无法抵挡,因而攻下城池,俘获男女七 千人,进而围困都城。智盛于是开城出降。高昌平定,君集刻石纪功而还。‎ 起初,侯君集发配没收罪人没有上报朝廷,又私自收取珍宝、妇女,将士因此也盗取宝物,侯君集不能控制他们。等到返回京师后,有关官员惮劾他的罪名,皇帝下诏侯 君集入狱接受审讯。侯君集依仗自己立有功劳,却因为其他的罪名被捕,心中怏怏不平。 皇太子承乾屡犯过失,担心被废,闻知君集不满,通过君集女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私引君集进宫,询问自安之计。君集举起手对他说“:此手当为殿下效劳。”又派楚石对承 乾说“:魏王得宠,陛下若有诏书征召,希望不要让他轻易入宫。”承乾采纳其策。‎ 李承乾谋反事败后,收捕君集入狱。太宗亲自临问,说“:我不想让刀笔吏折辱您。” 君集理屈词穷不能回答。太宗对群臣说:“君集对国家有功,我不忍心用法律处置他,想 免其死罪,各位应该会答应我吧? ”群臣都说:“君集之罪,大逆不道,请依照法令处决。” 太宗便对君集说:“与您永别了,从今以后,只能观看您的遗像了!”因而流下眼泪,随 即将他斩首,并籍没其家。‎ ‎14.BD (B“顶针”手法错,“极致”错,三句同用“年时”开头,有哀婉成分,但没 到“极致”这个程度,从某个角度看,倒稍有“刚劲”之味。D.“落点在……无所事事”‎ ‎ 错,全词落点应在“恨”上;“白居易”也错,“百川……”这几句诗出自汉代无名氏的 乐府诗歌行》。)‎ ‎(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 ‎15.答:手法相同:都是通过“拍阑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发杂的心情,刻画人物形象(2分)情感不同:本词表现怀旧念友,感慨时过境迁的愁怨之情(2分,如果答成羁旅思乡 之愁也给分,关键点落在“愁情”上)辛词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分)‎ ‎16.(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赢得仓皇北顾 ‎17.D(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亦形容速度极快。这与要表达的“光明”的意思不符。属望文生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不分上下。用于双方,与所表达的“几家”不符。属用错对象。“莫衷一是”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得出一致 的结论,"普遍认为"与之相矛盾。)‎ ‎18.C(A中途易辙,第一分句的“学校”没有谓语部分,就转换了主语;B项语意重复, 圭臬即准则;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所决定的”或将“看”改为“由”,并删去句末的“的”。)‎ ‎19.D〔语言得体主要指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要 注意谦敬词和语体色彩。A项的“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 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要注意与“杏林”区别开来,“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 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 积年蔚然成林。此处应用“杏林”。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高考,对联中的话“逆境” “捶打” “烈火” “焚烧”之类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拜读,读别人 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又叫指正, 此处表达不得体。D项,正确。〕‎ ‎20.(1)必然恣肆狂放(1分)(2)当前不少教育者无暇乃至不屑于顾及的(主语是教育或教育者,占1分;谓语表述酌情给分,占1分)(3)受教育者饱受压抑、苦不堪言(主语是受教育者或学生,占1分,谓语部分表示酌情给分,占1分)‎ ‎21.②监管要求不统一不一定会使质量问题无法得到保证③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管理不一定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2.【写作提示】绿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色。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生态文明建 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所有人共同向往的愿景和奋斗目标。 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绿色化,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一个公民充当主角高调践行。 践行绿色生活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人公和主角。践行绿色生活当“有所为”。“有所 为”就是在理念上认同绿色,在行动上积极参与,让勤俭节约、低碳环保、文明健康的 生活方式贯穿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践行绿色生活当“有所不为”。“有所不为” 就是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行动上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 恶小而 为之”。行文时,可以说理,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关键要言之成理,有说服力,有感染 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随着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人们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越来越严重,攀 比、炫耀、浪费行为滋长,这些行为的环境代价是消耗更多资源能源,增排更多温室气 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此,积极倡导勤俭节 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人们自觉从衣、食、住、 行各方面做出绿色选择,需要从改变消费理念、制定政策制度、推动全民行动和完善保 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需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协调联动的运行 保障长效机制;同时,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提升人们对“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认识 和理解,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 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范文】‎ ‎“践行绿色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绿色,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美好》,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 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 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环境里。‎ 校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每次看到整洁美丽的校园,总会想起同学们辛勤打 扫的身影。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我们身边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学校的墙壁, 不知是谁硬是在上面加了几个脚印;教学楼上,有同学喜欢用垃圾来做“自由落体”的 实验;教室、楼梯的角落里免不了躺着安然入睡的纸屑,有的同学把桌椅当做自己提高绘画本领的工具,甚至有的同学边享受垃圾食品的美味,边随手丢垃圾?校园是我们的 家,我们是校园的主人,我们应当加强绿色意识。食品安全,是我们生命的健康之源。‎ 讲究食品卫生,安全消费食品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因而,校园环境建设和食品安 全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创建绿色校园,不是内在的纯粹理念,而是个人的自觉言行;不是外在的强加釣束, 而是内在的集体自律。作为一名高中生,用绿色的实际行动去创建绿色校园。‎ 我在此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坚决杜绝垃圾食品,尽量不吃零食;‎ ‎2.彻底远离油炸食品及各种不卫生的食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一不随手乱丢乱扔;‎ ‎4.彻底践行“见了垃圾弯弯腰活动”;‎ ‎5.爱护一草一木,不践踏花草一一做绿色使者;‎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应当切实 的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能更好的学习,我呼吁,让我们一起行动 起来,倡导绿色生活,拒绝垃圾食品!绿色食品,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绿色食品, 会让我们的生命公营健康!绿色,会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美好!‎ 谢谢!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