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理科实验重点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理科实验重点班)

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与孟德尔遗传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 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 C. 若以玉米为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的亲本必须是纯合子 D. 孟德尔根据亲本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在自交实验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B错误;若以玉米为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的亲本可以是杂合子,C错误;孟德尔根据亲本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豌豆的特点、人工异花传粉的具体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测交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对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 B. 依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C.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在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A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假说能解释F1测交出现1∶1分离比的原因,且在测交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所以假说成立,C错误;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正确。‎ ‎​故选D。‎ ‎3.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A. 图3的交配方式为测交 B. 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进行套袋处理 C. 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D. 图2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传粉。‎ 分析图2:等位基因D和d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析图3:测交实验。‎ ‎【详解】A、图3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表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A正确;‎ B、图1①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前,②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后,因此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 C、图2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C错误;‎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4.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A. RNA是转化因子 B. 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 C. DNA是转化因子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只有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才能得到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详解】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RNA,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 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RNA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B错误;四组实验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整个实验过程说明DNA是转化因子,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点睛】因教材的本节的标题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误认为本节的实验都是为了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错选D。‎ ‎5.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 )‎ A. 35S B. 32P C. 35S和32P D. 35S和32P都不进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DNA)→合成(复制DNA与子代蛋白质外壳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详解】据分析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有32P。‎ 故选B。‎ ‎6.下图是DNA分子的局部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图中有2种碱基,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 B. 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C. 图中的③代表的是脱氧核糖 D. 如果④是腺嘌呤,则⑤是尿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平面结构,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特点的熟练识记,并学会分析DNA分子平面结构图、识别各部分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的局部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磷酸,③、⑥为脱氧核糖,④、⑤为含氮碱基;图中含有四个脱氧核苷酸,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含有四个脱氧核苷酸,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人教版教材P49页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式图比较可知,从碱基的形态看,四个脱氧核苷酸上的四个碱基是两种,分别是与④形态相同的,是腺嘌呤A,与⑤形态相同的,是胸腺嘧啶T,A正确;从主链上的脱氧核糖来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B正确;图中的③代表的是DNA中的五碳糖即脱氧核糖,C正确;由题图中④的形状看,④是腺嘌呤A,而与之互补配对的碱基⑤是胸腺嘧啶T,D错误;故错误的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容易忽视组成DNA的四种碱基的性状。‎ ‎7.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嘧啶碱基=5︰3,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A. T2噬菌体 B. 肺炎双球菌 C. 酵母菌 D.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生物遗传物质中中嘌呤不等于嘧啶,由于DNA中嘌呤=嘧啶,则说明该生物是只含RNA的病毒。‎ ‎【详解】该生物核酸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T2噬菌体,因为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嘌呤=嘧啶,A错误;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其嘌呤≠嘧啶,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遗传物质,明确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如图),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②、③、④、⑤试管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出现④的结果至少需要90min B. ③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②是复制两代的结果 C. 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结论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③的结果 D. 给试管④中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离心出现的结果如试管⑤所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重带(15N/15N),对应于试管①,则这一代DNA均处于中带(14N/15N),对应于试管③;子二代DNA一半处于轻带,一半处于中带,对应于试管④。‎ ‎【详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后所得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只含14N,另一半DNA分子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后分布在中带和轻带上,即④图所示结果,即出现④的结果至少要复制两次,而细菌每30分钟复制一次,因此至少需要60分钟,A错误;亲代DNA的两条链均被根据15N标记,在14N培养基的环境中增殖,DNA复制两次后,所形成的DNA存在于中带和轻带,所以③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④是复制二代的结果,B错误;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结论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③结果,即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后所得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后都分布在中带上,C正确;④中含有中带,说明含有15N的DNA分子链,经解旋酶的作用后应出现重带,而⑤中全为轻带,表示不具有15N标记的DNA分子链,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形成 ‎ ‎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①⑤④② C. ①④②⑤③ D. ③①④②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此时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的形成。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模板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10.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 分子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900个 C. 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化学组成成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和条件,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题图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解旋酶而不是DNA聚合酶,A错误;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34%,则C+G占66%,DNA分子中G=C=5000×2×66%÷2=3300个,该DNA分子复制2次增加3个DNA分子,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3300×3=9900个,B正确;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由题图可知,该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含有15N,即占1/4,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DNA结构和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半保留复制过程,同时考查考生计算能力。‎ ‎11.对下图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C是含氨碱基 B. 图中D是核糖核苷酸 C. 图中F是DNA D. 图中G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E是基因,则D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B错误;D是由A、B、C组成的,其中A是磷酸,B是五碳糖中的脱氧核糖,则C是含氮碱基,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图中F表示DNA,C正确;H是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图中G表示蛋白质,D正确。‎ ‎1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指 A. 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B. 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C. 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D. 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mRNA 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构成一个密码子;tRNA一端的3个相邻碱基构成反密码子,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互补配对,把特定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 故选B。‎ ‎13.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A. 390个 B. 195个 C. 65个 D. 260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详解】翻译过程中,信使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信使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所以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65×6=390个。选A ‎【点睛】蛋白质是在基因控制下合成的,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mRNA上的三个碱基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14.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 A. 都需要解旋酶破坏氢键 B. 在细胞核内进行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全相同 D. 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DNA转录时不需要解旋酶,A项错误;DNA复制和转录均在细胞核内进行,B项正确;DNA复制和转录相比,转录时具有特殊的A—U配对方式,C项错误;二者均需要ATP提供能量,D项错误。‎ ‎15.如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B. 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进行的过程有a、b、c、d、e C. 原核细胞RNA的合成只以b过程方式进行 D.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在遗传学上的意义是生物有一定的容错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种的稳 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a过程为DNA的复制,b过程为转录,c过程为翻译,d过程为逆转录,e过程为RNA的复制。‎ ‎【详解】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蛋白质外壳,而离心管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即A项表述正确。‎ B、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的过程有逆转录、转录和翻译,不能进行DNA复制和RNA复制过程,即B项表述错误。‎ C、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一些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原核细胞的RNA只能通过b转录的方式合成,即C项表述正确。‎ D、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只有色氨酸与甲硫氨酸仅有1个密码子。例如UGU、UGC、UGA、UGG都是缬氨酸的密码子,如果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出现了突变,翻译的氨基酸的种类是相同的,有利于物种稳定性,即D项表述正确。‎ 故选B。‎ ‎16.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 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 B. 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 C. 黄瓜开花阶段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 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紫外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是酵母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A错误;‎ 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黄瓜开花阶段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是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实例,黄瓜的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涉及基因突变,C正确;‎ D、香烟中的苯并芘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化学因素,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了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17.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重复 C. 染色体易位 D. 染色体倒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尤其是基因重组的类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可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要注意区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叉交换,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 ‎18.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断片发生了颠倒 B. 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重新组合 C. 该变异是由染色单体分离异常所致 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缺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根据染色体断裂后断片连接的方式,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详解】由题图可知,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断裂,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属于易位,B正确;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断片发生了互换,没有发生颠倒,A错误;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结构变异,C错误;改变异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出现重复和缺失,D错误。故选B。‎ ‎19.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 A. ①:AABb ②:AAABBb ③:ABCD   ④:A B. ①:Aabb ②:AaBbCc ③:AAAaBBbb ④:AB C. ①:AABB ②:AaBbCc ③:AaBbCcDd ④:ABCD D. ①:AaBb ②:AaaBbb ③:AAaaBBbb ④: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考查对染色体形态和染色体组概念地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细胞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判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进而判断其基因组成。‎ ‎【详解】①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两条,有两个染色体组,则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两个;②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三条,有3个染色体组,则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3个;③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有4个染色体组,则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4‎ 个;④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1条,有1个染色体组,则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1个。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可以分别表示为AaBb、AaaBbb、AAaaBBbb、AbCD,选D。‎ ‎【点睛】三种方法确定染色体组数量 ‎(1)染色体形态法 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组。如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 ‎(2)等位基因个数法 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就有几组。如AAabbb个体中有3个染色体组。‎ ‎(3)公式法 染色体组数=,如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 ‎20.下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 无子西瓜不结种子的原因是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C. 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年年制种,用无性生殖技术可以进行快速繁殖 D. 二倍体西瓜的花粉诱导可与三倍体西瓜发生受精而产生无子西瓜 ‎【答案】D ‎【解析】‎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形成四倍体西瓜,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不结种子的原因是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B正确;无籽西瓜不能形成种子,要靠无性繁殖繁殖后代,C正确;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诱导下,三倍体西瓜植株结出无籽西瓜,不存在二者发生受精作用,因为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正常配子,D错误。‎ ‎2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等 C. 人们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达到优生的目的 D.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由两队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优生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等。‎ ‎3、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社会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详解】A、人类遗传病不一定遗传给后代,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错误;‎ C、人们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达到优生的目的,C正确;‎ D、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进行调查,D 错误。‎ 故选C。‎ ‎22.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人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均为10-4。两种病同时发生时胚胎致死。I3和Ⅱ8无甲病家族史,Ⅲ7无乙病家族史,家系中无突变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Ⅱ1和Ⅲ8产生含甲病基因配子的概率分别是1/3和1/16‎ B. 理论上,Ⅱ3和Ⅱ4结婚生出的子、女中各可能有6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 C. 若Ⅳ3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推测Ⅲ8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可能性大于Ⅲ7‎ D. 若Ⅱ1与人群种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1/3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I1和I2无甲病,而II2患甲病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和a基因表示。III7无乙病家族史,IV3患乙病,又II7(男性患者)的母亲与女儿都患乙病,且从系谱图来看,患甲病的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可推出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用B和b基因表示。‎ ‎【详解】I1和I2的基因型均为Aa,II1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产生a的概率为1/3。由于I3无甲病史,其基因型为AA,I4基因型为Aa,推出II7为1/2AA,1/2Aa;II8无甲病史,其基因型为AA,所以Ⅲ8基因型为3/4AA、1/4Aa,可以产生a的概率为1/8。A错误;分析系谱图可知,II3的基因型为AaXbY;II4的基因型为AaXBXb,其子女有12种基因型,8种表现型,B错误;IV3的性染色体为XXY,表现型异常,基因型为XBX-Y,其亲代III7基因型为XbY,Ⅲ8基因型为XBXb,XBX-Y中异常的两条X染色体可以来自Ⅲ8,也可来自Ⅲ7,不能推测可能性的大小,C错误;II1正常,无乙病,所以不考虑乙病,则甲病基因型为1/3AA,2/3Aa,某正常男性的基因型AA或Aa,aa的概率为10-4,推出a=1/100,A=99/100,AA=(99/100)2,Aa=2×1/100×99/100,可计算出在正常人群中Aa的概率为2/101,因此二者婚配后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2/101×1/4=1/303≈1/300,D正确。‎ ‎【点睛】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切入点为系先判断甲乙两种病的显隐性及遗传方式,再判断图中亲代的基因型,进而推知子代的表现型,然后结合各选项准确答题。‎ ‎23.基因工程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 ‎④提取目的基因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即④提取目的基因;‎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故选C。‎ ‎24.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A. 用相同材料做该实验,低温诱导的时间长短可以不同 B. 与正常有丝分裂相比,视野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较少 C.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 D. 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体积较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一般是在4℃条件下培养根尖48小时~72小时,所以用相同材料做该实验,低温诱导的时间长短可以不同,A正确;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大于分裂期,所以与正常有丝分裂相比,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B错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分裂后加倍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C错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体积较大, D错误。‎ ‎【点睛】理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建立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2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 B.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单倍体种子 C. 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 D. 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遗传,它不是一个新物种,但八倍体小黑麦是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 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低温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多倍体的成因可能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异常造成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发种子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过程,可产生正常的配子,故是可育的,A正确;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故B错误;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无种子,故无果实,C错误;三倍体西瓜不结果的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由于其不能产生种子,因而是不可育的,不属于是一个新物种,但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植物细胞杂交,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点睛】注意:三倍体无籽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诱导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由于是三倍体,所以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也没有籽。‎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为细胞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回答:‎ ‎(1)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数字)。进行a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所需的酶有_________。‎ ‎(2)图中含有五碳糖的物质有_________ (填标号,要写全);图中⑤所运载的氨基酸是_________。(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3)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_(填数字)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 ‎(4)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b过程中,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细胞核 (3). RNA聚合酶 (4). ①②③⑤ (5). 苯丙氨酸 (6). ③ (7).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8). 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肽链,⑤是tRNA。a为转录,b为翻译。‎ ‎【详解】(1)在细胞核中,以①所示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②所示的mRNA,这样DNA储存的遗传信息就转录到mRNA上。mRNA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遗传信息就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可见,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物质是②。a过程表示转录,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2) 五碳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核酸包括DNA和RNA。图中的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肽链,⑤是tRNA;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可见,图中含有五碳糖的物质有①②③⑤。图中⑤所示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AG,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UUC,UUC编码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3)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而肽键是指连接氨基酸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因此肽键是在③所示的核糖体上形成的。‎ ‎(4) 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可能不会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5) b过程表示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表达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数字等信息”为切入点,围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的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27.如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Ⅰ中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乙与丙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乙含有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方框内应该用_______(“→”或“←”)标出过程Ⅰ进行的方向;物质①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表达得到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聚合酶 (2). 脱氧核糖 (3). ←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AGACTT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过程Ⅰ表示转录,甲为RNA聚合酶,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①为DNA,②为转录形成的RNA。过程Ⅱ表示翻译。‎ ‎【详解】(1)‎ ‎ 过程I表示转录,其中的甲能催化RNA的合成,因此甲的名称为RNA聚合酶。乙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可见,乙与丙在组成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乙含有脱氧核糖,丙含有核糖。‎ ‎(2) 根据已经形成的②所示的RNA可推知:过程Ⅰ所示的转录的方向为“←”。物质①为DNA,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不同细胞内的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所以同一个DNA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表达得到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3) 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说明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物质①为DNA,其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与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的碱基互补,因此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准确判断图中两个生理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8.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2n=16,XY型)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该种植物的基因组序列,需对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假如基因A(a)、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白花、粉花和红花植株若干,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则需选择_________进行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_________,则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 ‎(4)假如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现有甲(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雌株)、乙(纯合粉花雄株)、丙(纯合红花雄株),请设计实验判断基因B/b的位置(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 ‎①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基因B/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答案】 (1). 代谢过程 (2).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 9 (4). 纯合的粉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 (5). 全为粉花植株 (6). 选择植株甲和植株乙杂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7).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9:3:4,且粉花植株全为雄株 ‎【解析】‎ ‎【分析】‎ 判断基因的位置常用假设法,假设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B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让植株甲(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雌株)和乙(纯合粉花雄株)杂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传粉产生F2实验过程中,亲本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粉花雄株乙的基因型为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随机传粉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9A_XB_):粉花(3A_XbY):白花(3aaXB_、1aaXb-),但是粉花只有雄株。‎ ‎【详解】(1)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等位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该生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即常染色体14条,性染色体2条,故测定该种植物的基因组序列,需对7条非同源染色体的常染色体和两条异型的X和Y染色体测序,即对9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现有纯合的白花、粉花和红花植株若干,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是B还是b,可让纯合的粉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则纯合的粉花植株(AAbb)和纯合的红花植株(AABB)杂交后代全为红花植株(AABb);若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则纯合的粉花植株(AABB)和纯合的红花植株(AAbb)杂交后代全为粉花植株(AABb)。‎ ‎(4)若已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酶B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要检测基因B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可用植株甲(含基因B的纯合白花雌株)和乙(纯合粉花雄株)杂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传粉产生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基因B位于与A非同源染色体的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中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粉花雄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随机传粉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9A_B_):粉花(3A_bb):白花(3aaB_、1aabb)=9:3:4,且白花植株既有雌株也有雄株。若B基因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亲本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粉花雄株乙的基因型为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随机传粉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9A_XB_):粉花(3A_XbY):白花(3aaXB_、1aaXb-),但是粉花只有雄株。‎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能根据题干要求合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9.如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的含义包括_____。④的含义是_____,此过程发生在_____时期,即下图中_____细胞所处时期。‎ ‎(2)以上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_____,B、C两图中 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原因是_____。‎ ‎(3)细胞 D 有染色体组_____个,最终能形成_____个成熟生殖细胞。‎ ‎【答案】 (1). 替换、增添、缺失 (2). 交叉互换 (3).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4). A (5). A 和 B (6). 2:1 (7).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8). 2 (9). 1‎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生物变异来源有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图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1)图中③表示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即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④表示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即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A所示时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由分析可知,细胞A 和 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细胞A 和 ‎ B含有同源染色体;图B中含有8个DNA分子,图C中含有4个DNA分子,故两图中 DNA分子数之比为2:1,原因是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图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3)图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2个染色体组,其为次级卵母细胞,最终能分裂成一个卵细胞。‎ ‎30.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所有子代中的ddRR和ddRr的比是 ________。‎ ‎(2)图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⑧过程常用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 ‎(4)图中________(填数字)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 (1). 3/4 (2). 3∶2 (3). 花药离体培养 (4). 秋水仙素 (5). 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6). ③④ (7). 基因重组 (8). ①②‎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及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图可知:①②是人工诱变育种,③④为基因工程育种,⑤⑥为杂交育种,⑤⑦⑧表示单倍体育种,⑨⑩为多倍体育种。考生可先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根据题意梳理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F2,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2×1/2=1/4,所以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3/4;F2中的矮秆抗病水稻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RR和2/3ddRr,选F2‎ 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则所有子代中的ddRR所占比例为1/3+2/3×1/4=3/6,所有子代中的ddRr所占比例为2/3×1/2=2/6,因此,所有子代中的ddRR和ddRr的比是3∶2。‎ ‎(2)图中⑦表示获取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⑧过程表示诱导染色体加倍,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3)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只能通过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即图中的③④途径,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将人体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 ‎(4)图中①②是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随机性等特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