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断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断句

第三节 文言文断句 命 题 分 析  ‎ ‎1.命题形式 句读,考查考生对语料的断句能力。命题有两种形式:一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即对某一语料列出四种不同的断句,要求指出其中正确的一项,或列出四种语料的断句,要求指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一是以标识题形式出现,对要求断句的语料在需要断开处用斜线“/”断开。也有可能要求断句后,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则难度较大。‎ ‎2.考查的考点内容 断句考查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对句意的理解,把握句子的语法结构,对句子进行合理的断句。‎ ‎3.语料选择特点 命题要求断句的语料,从目前各高考试卷出现的形式看,一是直接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语料,全国卷主要采用这种形式;一是另选语料单独考查断句。选择的语料,往往语法现象比较突出,与现代汉语的句式有较大的区别,而不能以今律古。同时,直接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的语料的语意在文中一般有重要作用,断句时,应从文意推断句意,才能准确断好句。‎ 走 进 高 考  【P】‎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 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答案讲评】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受到曹爽牵连而被下狱”,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和D项。“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应在“直”与“志”中间断开,排除B项。)‎ 附: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芝家族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门大族。父亲被郭氾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才迁居雍州,致力于古代典籍的研究。被郡里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将他举荐为孝廉,授郎中之职。后来鲁芝被授任骑都尉、参军事、代安南太守,升任尚书郎。曹真出京到关右督察,鲁芝又任参大司马军事。曹真去世后,宣帝接替曹真的职位,便任命鲁芝为参骠骑军事,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减少,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数年时间恢复了旧时边境。升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老幼到皇宫上书,请求留下鲁芝。魏明帝允准。曹爽辅政,任用鲁芝为司马。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明的谋略,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讨伐曹爽,鲁芝率领其余众兵过关斩将,冲了出去赶赴曹爽处,劝曹爽说:“将军处在伊尹、周公的位子上,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再牵黄狗(逍遥自在),又怎么能办得到!如果挟天子保有许昌,倚仗帝王的威势用羽檄征召四方兵马,谁敢不听!如果放弃这个决定离去,那就是想去刑场,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疑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身受杀戮。鲁芝也受到曹爽的牵连而被下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想求赦免。宣帝赞许他,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鲁芝转任镇东将军,爵位晋升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为年已七十,告老退职,(为此)上疏十多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任车骑将军,(请求)让位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与人和睦而不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终守礼,未被任选此官职,我却超越了他(居这么高的位子),怎么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皇帝没有听从。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恸哭,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考 点 探 究  【P】‎ 断句古时称为“句读”。古时的文章无标点,很多古籍留传下来均未注明停顿,因此句读也是古人读书的必备之功。“句”者为句末停顿,“读”则是句中停顿。全国卷高考文言文断句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相对较低。‎ 正确断句,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通读全文,把握内容要点与行文层次,加强诵读,增强语感,是正确断句的基础。同时,要掌握断句的基本规律。‎ 夯 实 基 础 【P】‎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积累、感悟、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般分以下几步进行:‎ ‎1.读文段,通文意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后汉书·宋弘传》)‎ 经过通读,我们不难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写湖阳公主新寡,父亲(帝)为她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2.标名物,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上文中的人物主要有三个:湖阳公主,帝,弘。“弘”即“宋弘”,有必要把人名先圈出来,否则影响断句。‎ 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参考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3.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斯须、既而、俄而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7)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1: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耳、也、矣。找出这些虚词,本段就可以断句。‎ ‎【参考答案】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例2:(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救赵的。这段话句末语气词较多,“也”“矣”都是句尾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志,要把握准确。此外,多个判断句、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断句帮上大忙。‎ ‎【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明语法,辨句式 ‎(1)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他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奚以……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十六处。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四处;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处;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处;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处;借助“而”表转折带一个句子,可断一处;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处;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处。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处。‎ ‎【参考答案】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琢磨词性词义,用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5.明修辞,巧判断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1)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参考答案】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重排偶。‎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3)察反复。‎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6.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参考答案】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课 堂 导 练  【P】‎ ‎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D.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答案讲评】B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2.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B.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D.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答案讲评】B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__修__常__人__近__事__少__工__射__入__山__泽__每__猎__大__获__为__后__将__军__钟__毓__长__史__毓__与__参__佐__射__戏__舒__常__为__坐__画__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答案讲评】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断句要揣摩句意,找出动词及施事者。“不”是副词,那么“修”就是动词,“修”是“学习”的意思,要带宾语,因此“常人近事”后要断开。“工”有擅长的意思,后面要有宾语,因此到“射”要断开。“入”的宾语只能是“山泽”,故此处要断开。“大获”是“猎”的结果,因此在“大获”后要断开。“为”是动词,“后将军钟毓长史”是其宾语,此处应断开。“与”是介词,“参佐射戏”是其宾语,故“射戏”后断开。)‎ 附: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学习平常人当前的事。年少的时候就擅长射箭,进入山林沼泽中,每次打猎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做了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与参佐们射戏,魏舒常常替他们画筹计数。后来遇到参与射戏的人数不足,就让魏舒来充数,魏舒投射没有不中的,再加上他举止娴雅,几乎能把射戏的妙处都显现出来。‎ ‎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时 御 史 中 丞 来 俊 臣 按 制 狱 常 以 飞 祸 陷 良 善 后 坐 事 系 狱 有 司 断 以 极 刑 则 天 欲 赦 之 及 善 执 奏 曰 俊 臣 凶 狡 不 轨 愚 以 为 若 不 剿 绝 元 恶 恐 摇 动 朝 廷 祸 从 此 始 则 天 纳 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 ‎※【答案讲评】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附:参考译文 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横祸陷害良善。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如果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武则天采纳了(他的建议)。‎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天 下 之 事 不 难 于 立 法 而 难 于 法 之 必 行 不 难 于 听 言 而 难 于 言 之 必 效 若 询 事 而 不 考 其 终 兴 事 而 不 加 屡 省 上 无 综 核 之 明 人 怀 苟 且 之 念 虽 使 尧 舜 为 君 禹 皋 为 佐 恐 亦 难 以 底 绩 而 有 成 也。‎ ‎(节选自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答案讲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为可断可不断处)‎ 附:参考译文 治国难的不是立法,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法;难的不是采纳意见,而是实现诺言。假如过问一件事却不问最终的结果,办一件事却不进行多次检查,君主没有综合考查的明智,臣子就会有敷衍了事的念头。(在这种状况下)即使是尧、舜为君,大禹、皋陶为辅佐,恐怕也很难取得政绩上的成就。‎ 技 巧 导 津  【P】‎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有人给文言断句编写了一首歌谣,‎ 对于初学断句者有莫大的帮助:‎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