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 ‎1.“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 ‎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 C.农业精耕细作 D.小农户个体经营 ‎ ‎2.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 ‎ A.大量自耕农出现 B.土地兼并加剧 C.有效保护非耕地 D.田庄经济产生 ‎ ‎3.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 ‎ 时期 ‎ 内容 ‎ 出处 ‎ 北魏 ‎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 ‎《魏书·食货志》 ‎ 隋朝 ‎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 ‎《隋书·食货志》 ‎ 唐朝 ‎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 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 ‎《册府元龟》 ‎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 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 ‎4.康熙时期发明了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它的彩料有强烈的玻璃质感,画面一改传统,五彩平涂而加以渲染深浅,层次分明、色彩艳丽,仿西洋画特征相当明显。该材料反映瓷器是( ) ‎ A B C D ‎ ‎5. 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 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种现象( ) ‎ 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B.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 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 ‎6.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咸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咸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 ‎ A.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 C.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 7.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 ‎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 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8.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 ‎ 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 C.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 9. 徽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他们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将棉布、粮食、食盐进行大区域的贩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弃贾从儒”,或买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 ‎①商品经济有发展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 ‎③传统四民观念对徽商影响很深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 10. 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 ‎ ‎①市突破时空限制 ②草市出现 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 ‎11.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 ‎ 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 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2. 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了( ) ‎ A.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 B.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 ‎ C.各行业出现新经营手段 D.手工各行业发展迅速 ‎ 13.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多发区域中心在西汉、唐代以陕西为多,东汉以河南最多。此外,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中上游,宋元以后,重灾区的记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江浙一带。 ‎ 这反映了( ) ‎ A.政治动荡易引发自然灾害 B.自然灾害制约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动 D.自然灾害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 ‎14.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 15.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 ‎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 C.官民之间的利益的对立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 16. 右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 ‎ ‎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 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 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 17.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 ‎ ‎ 河北户 ‎ 占河北耕地 ‎ 山东户 ‎ 占山东耕地 ‎ 河南户 ‎ 占河南耕地 ‎ ‎10亩以下 ‎ ‎51.4% ‎ ‎14.6% ‎ ‎57.4% ‎ ‎19.8% ‎ ‎55.0% ‎ ‎15.2% ‎ ‎10-50亩 ‎ ‎41.1% ‎ ‎49.6% ‎ ‎37.8% ‎ ‎52.2% ‎ ‎38.4% ‎ ‎49.9% ‎ ‎50-10亩 ‎ ‎5.8% ‎ ‎20.3% ‎ ‎3.9% ‎ ‎16.9% ‎ ‎5.0% ‎ ‎19.2% ‎ ‎100亩以上 ‎ ‎1.7% ‎ ‎15.5% ‎ ‎0.9% ‎ ‎11.1% ‎ ‎1.6% ‎ ‎15.7% ‎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 ‎ 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 ‎ 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 15.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 ) ‎ 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 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 C.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 ‎19.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 ‎ 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 ‎20. 1928年至1937年,是近代中国史上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工业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了8.7%,究其国内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奉行国家主义 B.国民政府奉行自由主义 ‎ C.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深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 ‎21.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中国( ) ‎ 项目 ‎ 工业增值 ‎ 农业增值 ‎ 钢(万吨) ‎ 粮食(亿吨) ‎ 计划值 ‎ ‎14.7% ‎ ‎4.3% ‎ ‎412 ‎ ‎1.9 ‎ 完成值 ‎ ‎18% ‎ ‎4.5% ‎ ‎535 ‎ ‎1.95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倾向于优先发展轻工业 ‎ C.所定目标较为稳妥可靠 D.已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22. ‎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 ) ‎ 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 ‎ 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23.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 ‎( )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 ‎24.1980年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 ‎ A.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发扬地方创新精神 C.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D.加快全面深化改革 ‎ ‎25. 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与之相伴随,出现了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消灭财政赤字,并稳定市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的有:一是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扭转企业亏损,以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其他各项事业费和国防费用,以减少财政支出。三是在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对针织品、自行车、钟表、茶叶、酒类及某些糖果、糕点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以回笼货币。这种做法( ) ‎ A.实质是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B.说明中共停止了大跃进运动 ‎ C.表明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恢复经济 D.中共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 ‎26. ‎ 年份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比例 ‎ ‎1.1% ‎ ‎14.4%‎ ‎ ‎ ‎45% ‎ ‎89.7%‎ ‎ ‎ ‎97% ‎ 上表是《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关于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的统计数据。据此可知( ) ‎ A.原有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 ‎ C.农村经济体制革新成为社会共识 D.农业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基本建立 ‎ ‎27.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 ‎ 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 ‎ ‎( ) ‎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 ‎28.有学者指出:“ 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 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 ‎ 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 ‎ 29. ‎1986年,浙江一家生产压力锅的乡镇企业与国企沈阳双喜压力锅厂联营,可以使用其技术并以“双喜牌”名义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8%,最后取代了沈阳压力锅厂。这种现象成为当时的一种趋势。 ‎ 这表明( ) ‎ A.乡镇企业经营模式适应市场形势 B.国企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取代计划经济 D.乡镇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 29. 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 ‎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 ‎ ‎( ) ‎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 30. ‎1980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627万美元,2007年则达168493亿美元,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 ) ‎ A.经济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B.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口 ‎ C.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程度高 D.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 ‎3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深化改革的目标是( ) ‎ 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C.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 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 ‎33.(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 ‎——据《“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开辟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党的十七大会议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2013年9月我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成立。 ‎ ‎——摘编在靳诺、杨凤城主编《中国改革开放40年》 ‎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10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的新特点,并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12分) ‎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3分) ‎ ‎ ‎ ‎34.(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 ‎ 由于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于1908年亏损停业。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1918 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公司于1919 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37年4月,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 ‎ 材料提供了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案例,蕴含了近代化的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 ‎ 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 ‎ ‎35.(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 (1)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6分) ‎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9分) ‎ ‎ ‎ ‎ ‎ ‎2018~2019学年度下期2020届历史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 ‎1~5 CBCDB 6~10 CDCDC 11~15 BBCBA 16~20 CCABC 21~25 CABBA 26~30 CBAAA 31~32 CD ‎ ‎33. (1)条件: ‎ ‎①西汉建立,张骞通西域,交通条件较好; ②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 ‎ ‎③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每点2分,任答2点4分)特点: ‎ ‎①历史悠久; ②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 ③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 ‎ ‎④以中亚为桥梁; ⑤区域范围广。(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 (2) 新特点: ‎ ‎①政府腐朽衰落,支持力度小; ②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 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 ‎④主要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推动; ⑤以近代工业商品为主; ⑥外贸港口多; ‎ ‎⑦贸易量和规模及区域更大。(每点2分,任答3点6分)意义: ‎ ‎①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 ②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 ‎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⑥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⑦为后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 (3) ‎①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 ‎③为政府职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了积极的探索; ‎ ‎④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任答2点3分) ‎ ‎34、示例(仅供参考): ‎ 启示一: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2分) ‎ 说明: ‎ ‎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但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陷入萧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日美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打击,陷入绝境。 ‎ 3、 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8分) ‎ 由此可知,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工业现代化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新中国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2分) ‎ 启示二: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分) ‎ 1、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不足、技术薄弱,制约其发展。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因资金不足、技术薄弱难以与英美烟草公司竞争,导致亏损停业。后来改组公司,向社会招股,扩大资本,抵制了英美烟草公司将其吞并的企图。 ‎ 2、 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使其处于不利地位。 ‎ 3、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扩大了资金来源,使其快速发展。(8分) 由此可知,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2分) 启示三: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2分) ‎ 1、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获得发展的机遇,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后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2、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化腾飞。(8分) ‎ 由此可知,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2分) ‎ ‎35.(1)特点:①统一币制; ②严禁私人铸钱; ③实行大小钱制(大小不一); ‎ ‎④货币具有称量属性; ⑤半两钱在全国流通。(每点2分,任答三点计6分) ‎ ‎(2)影响:①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 ‎③为后世币制奠定了基础; ④但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减重变质。(每点2分,答满四点计9分) 3936d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