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诋毁英烈的谣言,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心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否定中国历史和现实,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二是宣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及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正因为形势严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如何守护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南京市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加大了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成倍增加,有效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保护、开发、传承爱国主义遗产的良好循环。加大公共投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都要突出教育功能,要让参观者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摘编自蒋芳《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材料二: 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 “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普遍存在。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等等。这样,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献资料上,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有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讲解方式千人一面,讲解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大难点。 您觉得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什么作用? 您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爱国主义基地? 材料三: 目前,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突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增加,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另一方面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要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统基地构成模式,还可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科学技术观念教育类、劳动实践体验类基地,尤其应该多建设一些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类基地,如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基地,让大家感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滕军伟《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诋毁英烈,其实质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其危害有否定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中国历史的表现。 B.加大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场馆的保护和利用,能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C.缺乏时代特色、讲解方式千人一面、基地构成类型单一等是我国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的难题。 D.要高度重视学校和媒体的作用,学校组织参观和媒体宣传是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渠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在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突出了教育功能,那么就可能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 B.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普遍存在的“看不懂”“靠自悟”现象,使其丧失了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C.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精神、了解爱国人物和事例,只有少数人认为没多大作用。 D.既要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又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如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等基地,这样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6.请概括说明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因。(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 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8.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6 分) 9. 围绕“苦瓜”,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1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子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3分) 例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甚矣,汝之不惠。 D.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谴。 11.以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字,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然后有字。女子15岁行笄礼,开始有字。名与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名与字的使用有别,名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称呼。 B.《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五经’始于汉武帝时,其中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张衡传》中,遂通《五经》也是此意。 C.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右迁,降级叫迁谪,左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和帝登上皇帝位后,分别派遣使者穿上便服并单独行动,各人到州县,察访采集民间的歌谣,其中有两个使者投宿到了李郃住的房子。 B.朝廷使者出发时并没有通知李郃,但李郃通过天象就知道此事,两位使者感到十分惊讶,完全不相信这一事实。 C.李郃凭他对天象运行的了解,力劝汉中太守不要与大将军窦宪扯上关系,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D.李郃知识渊博,最后当上了司空,他敢于向皇上陈述政治得失,表现了忠臣的节气;最后他还助力皇上,并因此而受到褒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 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 14.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 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 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15.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写出了秦王朝搜刮百姓时的贪婪和得到财物后奢靡无度、不知珍惜。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记得在农村老家,每到年关,家家户户总要上街买红纸,请人写春联。那几天,能写一点毛笔字的人,“吃香”得简直让人羡慕,自然,也忙得_______ 。 家父年少时曾断断续续念过几年私塾,字虽认不得几个,却可以手捏毛笔,“照着葫芦(联书)画瓢”。这在我们那一带的人家中,已经算是很难得了!所以,左邻右舍上门请写春联的人仍然 _______ 。大约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就开始练习毛笔字。紧接着,家里和周围乡亲们的春联,就主要由我这个小学生来写了。年复一年,“成就感”也_______ 。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商店里竟免费赠送春联,有的甚至公开销售,上面一些商家的冠名和标识尽管不无广告嫌疑。如此,为图省事与省心,越来越多的人家,包括那些有文化、能写字的人家,慢慢地,都不再自己写春联了。我家也不例外。 从专业的角度讲,( )。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这家与那家,上房与偏房,春联的内容都差不多;有的门堂与门框上的春联,写的也一模一样!文字_______ ,风格单调乏味,可以说是此类春联的一大通病。由此看来,要想家里的春联拥有个性与特色,还真得自己动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亦乐乎 川流不息 与时俱进 千人一面 B.不可开交 络绎不绝 与日俱增 千篇一律 C.不可开交 络绎不绝 与时俱进 千人一面 D.不亦乐乎 川流不息 与日俱增 千篇一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商店里竟公开地卖起了春联,有的甚至免费赠送,尽管上面一些商家的冠名和标识不无广告嫌疑。 B.商店里竟免费赠送春联,有的甚至公开销售,尽管上面一些商家的冠名和标识不无广告嫌疑。 C.商店里竟公开地卖起了春联,有的甚至免费赠送,上面一些商家的冠名和标识尽管不无广告嫌疑。 D.商店里竟免费赠送春联,有的甚至公开销售,上面一些商家的冠名和标识尽管不无广告嫌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己写的春联,多数情况下,比买来的印刷春联可能要难看一些 B.自己写的春联比买来的印刷春联,多数情况下,可能要难看一些 C.买印刷春联,多数情况下,比自己写春联可能要省事与省心 D.买来的印刷春联,多数情况下,比自己写的可能要养眼一些 20.为庆祝建校80周年,学校“梦笔生花”文学社决定扩版,需招聘文字编辑若干人,下面是招聘的相关文字,其中在公文格式、文字表达和语体上共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招聘启示 “梦笔生花”是我校的文学社团,曾荣获市“十佳文学社团”称号,出于文学社社刊《梦笔生花》扩版的需要,现从全校同学中诚聘5名文字编辑。要求具备较扎实的文字功底,具有文稿评价和雅正的能力。有意者请到文学社活动室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28日下午5时,过了期限不再接受报名。录取结果将在6月初宣布。 2019年5月20日 xx中学“梦笔生花”文学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许多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① _______ 。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② _______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识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③_______ ,如塑料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王海桐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提到,有人曾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这句话让她一直避免参加手工活动,长大后一直不会折纸手工。 生活中,有时候人家的一句话会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激励我们奋斗;或束缚我们的手脚,让我们无法舒展……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受,以“一句话的影响”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1.C【解析】A项,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中为“‘安史之乱’……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不仅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争夺与混战,也源于自身边防力量的空虚。D项,强加因果。花剌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A【解析】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3.C【解析】原文最后一段中说“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4.D D项,“学校组织参观和媒体宣传是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渠道”错,根据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他人介绍比例占44.44%,而学校组织参观和媒体宣传各占33.33%,因此无法得出选项的结论。 5.B B项,“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普遍存在的……”错,原文是“‘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普遍存在”,选项以偏概全。 6.①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 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滞缓,满足不了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7.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D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原文是说“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故选D项。 8.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⑥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相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手法1分,手法分析2分;答够2点即为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晶润透明”“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是从触觉角度描写苦瓜的“清凉滑润”;“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是联想;“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是比较、对比,同时也是衬托,兼有比喻,都是为了表现苦瓜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9.①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②再写出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③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开篇就用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赞美苦瓜美;紧接着第②段写到苦瓜的外表美,并联想到“白玉苦瓜”,可见作者对苦瓜的爱;③到⑦段写到吃苦瓜,其中有自己年幼怕吃苦瓜到后来嗜吃苦瓜,还写到友人对苦瓜的各种吃法,表达出一种感情的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上升到人生的味道,正如文中作者的感慨“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整篇文章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苦瓜的爱。 10. D被动句 ( A 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主谓倒装) 11. A 字是供平辈称呼,名是供长辈称呼。 12.B B项,“完全不相信这一事实”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二人默然,惊相视”,并未说是否相信。) 13.(1)李郃继承父业,游历了太学,通晓《五经》。擅长《河洛》风星占卦之术,他外表质朴,别人都不了解他。(“袭”,继承;“通”,通晓;“善”,擅长;“人莫之识”,宾语前置。)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打鱼、砍柴,把鱼虾作为伴侣,把麋鹿当做朋友。 (渔、樵,名词作动词;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 14.B B项,故意拔高;“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的斩草除根之意; 15.(1)手法:用典、对比。词人在上阕用李广典,并将骁勇善战、难以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得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2)情感:词人用李广自况,既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亦可)。 16(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7.B(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不亦乐乎: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这里由“自然”可知,是强调前来要求写春联的人让写春联人脱不开身,所以应用“不可开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强调“连续不断地来”。符合语境。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强调来往的人、车马或船只很多。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这里形容“成就感”增长,应用“与日俱增”。 千篇一律: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千人一面: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两者都可指文章或描写的人物都是一个样,但“千篇一律”还可以指题材、写法等,而“千人一面”不可,词义范围较窄) 18.A(原句有两大病因:一是“免费赠送春联,有的甚至公开销售”不合逻辑,应是“公开地卖起了春联,有的甚至免费赠送”;二是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上面”的前面) 19.D(最后一段主要说明印刷春联的特点,所以陈述对象应为买来的印刷春联”,据此排除A、B两项;而C项的“省事与省心”脱离了最后一段的话题) 20①“启示”改为“启事”;②“雅正”改为“修改”;③“过了期限”改为“逾期”;④“宣布”改为“公布”;⑤时间在落款上面改为时间置于落款下面。 【解析】“招聘启示”,应该是“招聘启事”。“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启事”是机关,团体,单位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使用文体。语段是公文,应该用“启事”。“雅正”,意思是请人校正。语境侧重的是编辑本身具有的修改能力,“雅正”不适合对象,应改为“修改”。“过了期限”是口语,不符合启事的文体色彩,应改为书面语“逾期”。“宣布”意思是“公开正式告诉(大家)”,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在此改为“公布”。“公布”意思是“(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不局限于听众范围,更合乎语境。在公文格式上,落款应该是时间之上,需要将落款和时间调换下位置。 21. ①可回收垃圾也一样 ②改变对待这些垃圾的态度 ③还可转化为新产品 22. 作文解析:中心词:影响。限制词:一句话。 文体要求:记叙文。例文:略 “一句话”可以是他人对我们的鼓励赞美,可以是对我们的批评教育,可以是对我们的点拨引导,可以是对我们的嘲讽不屑……但形式上,必须是一句话, 而不是一段话。 “影响”,是这个题目的重心,应为这篇作文的写作重点。 面对鼓励赞扬,(一句话)我们心情愉悦,信心十足,志存高远;(影响) 面对批评教育,(一句话)我们猛然警醒,找回自我,找回状态;(影响) 面对点拨引导,我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开创未来; 面对嘲讽不屑,我们或是耿耿于怀,自甘堕落,一蹶不振,阴影笼罩,亦或是保持淡定,付之一笑,专注自己,提升自我。 明确写作任务,明确表达中心。 《一句话的影响》要写什么?中心是什么? 影响前(起因,发展) --- 影响中(高潮)(结局)--- 影响后 (略) (详) (略) 参考译文: 李郃字孟节,是汉中南郑人。他父亲叫李颉,以儒学著称于世,做官做到了博士。李郃继承父业,游历了太学,通晓《五经》。擅长《河洛》风星占卦之术,他外表质朴,别人都不了解他。县衙召他做幕门候吏。汉和帝登上皇帝位,分别派遣使者,使者都穿便服并单独行动,各人到州县,察访采集民间的歌谣。当两个使者到了益部,他们投宿到了李郃住的房子。这时正是夏天晚上在外乘凉,李郃便仰观天上,问道“:你们两位从京师出发时,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吗?”两人默不作声,惊讶地互相对看一下答道“:没有听说过。”并问“:你怎么知道的?”李郃指着星星告诉他们“:有两颗使星奔向益州分野,所以知道这件事。” 过后三年,当初两位使者当中有一人被拜为汉中太守,李郃还在汉中为吏,太守认为李郃有隐德,就召他做了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纳妻子,天下的郡国都送礼庆贺,郡里也派使者前往。李郃进谏道“:窦将军是皇上的姻亲,却不修礼德,反而专擅权力,骄狂恣肆,他危亡的灾祸马上就会来了,希望您一心忠诚王室,不要与他结交。”太守坚决派人前去,李郃不能阻止,就请求自己出发,太守答应了他。李郃于是所在留迟,来观其变化。(李郃)走到了扶风,窦宪(就已经)回到自己的郡国自杀了,他的朋党全都伏法被杀。凡与窦宪有交往的人,都被免官,只有汉中太守不在其中。 李郃岁中被举荐为孝廉,五次提拔,做了尚书令,又被拜官为太常。元初四年,他代替袁敞担任司空,多次陈说政事得失,有忠臣的气节。他在位四年,(最后)因为请托别人办事而被免官。 安帝死后,北乡侯立为皇帝,李郃又担任司徒。等到北乡侯病重,李郃暗地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商量扶立顺帝,正逢孙程等人的事情先成功,所以李郃的功劳不明显。第二年,因为官员百姓多有疾病,不断有灾难发生,(皇上)赐诏书免去了他的官。将佐大匠翟铺向皇上奏请李郃“暗中图谋(助立皇上的)大计,来安定国家”。于是(朝廷采录了)他暗中做出的功劳,封李郃为涉都侯,李郃辞让不接受。八十多岁时,死在家中。他的弟子上党人冯胄独自制了丧服,为老师守丧,脱掉丧服后又为老师三年心存哀悼,当时人都认为他不一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