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完成下题。 国家气象局制作卫星云图主要应用了( ) ①RS ②GIS ③GPS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发展意义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 【详解】获取大气中云层分布的原始数据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通过卫星平台上的传感器收集大气的天气状况,获取的原始数据传给地理信息系统作分析、处理、预测,最后表达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卫星云图。因此制作卫星云图主要应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选项A符合题意。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起到的作用不大,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3. 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提供大量的居住环境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 C 3. D 【解析】 本题组以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热带雨林特征和生态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题详解】 生物残体分解快和植物生长速度快,说明热带雨林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迅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这是热带雨林稳定性的表现,不是脆弱性表现,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雨林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选项C符合题意。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生命力强,这不是雨林脆弱性表现,排除D。故选C。 3题详解】 雨林里茂密的树木, 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①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蚊虫较多、对外交通不便,不适宜居住,②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能提供大量的木材,但这不是生态功能,③不符合题意。热带雨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蒸腾,增加空气中水汽,影响降水等,从而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④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2014年6月18日,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4治理荒漠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下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地区的荒漠化属于土地沙漠化 B. 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 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 D. 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组以我国荒漠化的区域差异为背景,涉及荒漠化分布、成因、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荒漠化的理解程度。 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较湿润的石灰岩地区。选项A错误;根据图中A地区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沙漠化,因此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沙漠化, 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如不合理用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选项B错误;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自然或人为影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的过程。例如,干旱、洪水、大风、暴雨、海潮等自然原因,可导致土地沙化、流失、盐碱化等;人类不适当的开垦、乱伐,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和灌溉,农药、化肥使用不当等引起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因此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选项C正确;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次生盐渍化属于土地荒漠化,选项D错误。故选C。 阅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乙地 B. 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 C. 乙、丙两地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 D. 甲、乙两地降水多、地势陡,多滑坡等灾害 6. 图中的河流( ) A. 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B. 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 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①、③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可实行阶梯式开发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三江平原,乙位于青藏高原,丙位于横断山区;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故A错误;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甲地纬度最高,丙地纬度最低,所以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故B正确;乙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年降水量少,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图示①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河流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A错误;②河流为澜沧江,流经青藏高原和橫断山区,最后注入太平洋,说明参与海陆间循环,B正确;③河流为怒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C错误;③河流位于上游地区,以河流下蚀为主,水能资源开发少。D错误。故选B。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 黄河下游区 B. 长江中游区 C 珠江下游区 D. 淮河下游区 8. 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 人均耕地多 B. 农业劳动力多 C 复种指数高 D. 淡水资源丰富 9. 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 出口数量扩大 B. 运输成本上升 C. 流通效率提高 D. 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7题详解】 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 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8题详解】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此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0. 2001-2013年,“粵东西北” A. 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加快 B. 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C. 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D. 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11. 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A. 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 产业经济效益持续降低 C. 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D. 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图表材料分析区域地理发展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逐渐趋于1,且由负转正,说明第—产业趋于超前发展,所以滞后发展的趋势减缓,A错误;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正确;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1,2006-2010年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为1.35,2010-2013年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为1.31,说明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出现波动,C错误;由上分析可知,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存在差异,并不相同,D 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的相关知识。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第二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不能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A错误;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和产业经济效益无直接关联,B错误;2001- 2013 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各类型制造业发展状况分异较大,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正确;由材料可知,第—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12.读非洲刚果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2)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的根本原因。 (3)若对该河流域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案】(1)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2)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流域地势落差大。社会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少;资金不足) (3)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河流的向心状水系形状及流向可知,刚果河流域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再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2)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刚果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好,刚果河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丰富,且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流域内地势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刚果河流水目前水能开发利用率较低根本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这里的经济落后,人口较少,市场需求量小,资金和技术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制约了这里的水能开发。 (3)热带雨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动植物栖息地,如果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 【点睛】1、水能资源丰歉评价:(1)河流落差的大小,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2)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2、水能开发条件评价:水能是否丰富;坝址的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淹没范围和移民数量;附近的交通条件;电力市场大小;除发电以外其他的效益(灌溉、航运、养殖等)。建设水电站的有利条件一般从水能、地形条件、能源需求、经济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 13.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2)试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 (3)福建省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4)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福建省的结对帮扶对象。福建省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永宁县的闽宁镇,试说明对闽宁镇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答案】(1)土地荒漠化(或土地沙漠化)。 铺设管道,挖掘地表,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 (2)社会方面: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方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 进行其他能源跨区域调配等。 (4)有利: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 不利: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影响及意义、产业转移的意义。 【详解】(1) 读图,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主要位于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多,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铺设管道, 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引发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等生态环境问题。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社会方面主要是设施建设、就业、收入等方面: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收入。经济方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节流即发展科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开源即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进行其他能源跨区域调配等。 (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经济、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相对较落后,福建省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永宁县的闽宁镇,有利于加快当地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不利影响是工业迁移可能会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 14.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工业,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绩。 材料二: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 ⑴据材料一、二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⑵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地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⑶ 珠三角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目的地之一,分析这两项工程对珠三角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⑴ ①毗邻港澳地区 ②水路交通便利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劳动力丰富 ⑤市场广阔 ⑥廉价的土地资源 (答出三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⑵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就业机会增多 ③ 加快工业(城市)化进程 ④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等 (答出三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⑶①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升级 ②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③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答出二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地区),交通(水路交通便利)、政策(改革开放)、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 (2)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既要考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多、加快工业化等有利方面,又要考虑随着产业转入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3)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都是把西部的能源输送到珠三角,对珠三角的影响主要考虑缓解能源紧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