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手工业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耕作方式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C项正确;A是手工业;B是土地制度;D是赋税制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人生有三宝,丑妻海地破棉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丑妻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薄地”反映了小农经济农耕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将农业和其它行业进行比较,不能体现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情况,不能反映商品经济极端落后,故D项不符合题意。 3.电视剧《大汉天子》是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内经商通宵达旦 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 “市”在白天定时开关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以前政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西汉尚未出现“夜市”,所以“市”内经商通宵达旦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四面建有围墙、有专职管理的官员、“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A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4. 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 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 B. 在夜市里卖唐三彩 C. 在居住区内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 D. 必须接受政府管理 【答案】C 5.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朝限制“机户”拥有百张以上织机,这反映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实质,应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6.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这两种观点都是 A. 消极的 B. 错误的 C. 片面的 D. 正确的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中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在这种背景下,商鞅提出“重农抑商”,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正是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发展的产物。故答案为D项。综上分析可知,ABC三项表述都错误,排除。 7.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材料中的“本”是指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服务业 【答案】A 【解析】封建王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也称重本抑末,本业是指农业,末业是指工商业。故答案为A项。综上所述,手工业、商业、服务业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8.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这是因为 A. 沿海工业基础好 B. 沿海居民经济头脑足 C. 西方列强入侵早 D. 沿海居民动手能力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从民族工业诞生的条件思考,民族工业诞生需要自然经济的解体,而中国沿海地区因外国入侵自然经济最早解体。故答案为C项。沿海工业基础好的表述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不符,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有关居民经济头脑、动手能力强弱的信息,排除BD项。 9.英国打败法国,最终建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 A. 16世纪中期 B. 17世纪中期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最终建立世界殖民霸权。1763年即18世纪中期,故排除ABD,选C。 10.17世纪,在欧洲殖民舞台上有“海上马车夫”这称的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C 【解析】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C正确;西班牙、葡萄牙是15、16世纪的殖民强国,不符合“17世纪”“海上马车夫”,排除AB;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下列是一战期间中国纺织业盈利指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 辛亥革命推动 B. 甲午战争影响 C. 一战影响 D. 有识之士倡导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年份“1915”“1919”年及数据“-4.38”“70.56”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原因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欧洲列强多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识之士的倡导等。而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明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都是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2.15—18世纪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包括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殖民扩张 ③殖民掠夺 ④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①;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二战后,排除④;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把那些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等,从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故②③正确,答案选B。 13. 使人类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两位关键人物是 A. 牛顿和瓦特 B. 牛顿和爱迪生 C. 瓦特和爱迪生 D. 达尔文和瓦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故选A。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因此B、C错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在1859年,当时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 14.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漕渠 D. 白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B项正确;ACD项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排除。 15.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 耦犁 B. 曲柄锄 C. 曲辕犁 D. 翻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确;耦犁出现在东汉,故A项排除;曲柄锄出现在汉代,故B项排除;翻车是灌溉工具,故D项排除。 16.据古罗马学者(公元前1世纪)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汉代丝织业发达,远销地中海地区 B. 绒棉等纺织品流行 C. 唐代丝织品传至欧洲 D. 黄道婆改进丝织技术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中国产丝……达到极点”可知,中国的丝织业技术精湛、水平高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故答案为A项。绒锦、织金绒、天鹅绒出现在元明时代,排除B项;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输至欧洲,排除C项;元代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此时古罗马早已灭亡,时间不符,排除D项。 1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的衰亡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白银退出流通领域 【答案】B 【解析】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纸币迎合经济发展需要产生,B正确;A不符合事实;C是明朝中后期出现;此时白银还没有进入流通领域。D错误。 18.下列哪一件作品反映了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A. 《洛神赋图》 B. 《步撵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墨梅图》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百姓的经济生活状况,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根据所学可知,《洛神赋图》是描绘的是洛神与曹植的故事,《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墨梅图》画的是梅花,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19.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汉以来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隋唐时出现了交子 C. 两宋时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D. 清朝前期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出现交子,不是隋唐时期,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根据题意及所学可知,秦汉以来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宋朝商业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ACD三项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0.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充满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A. 水陆交通不便 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市与坊界限被打破 D. 统治者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曲折是因为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长期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不是商业发展受束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市”“坊”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古代中国前期是对外开放的,只有到了明清时期才采取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并不是绝对禁止,排除D项。 21.世界各地结束相对孤立状态,各种文明碰撞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这一过程开始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使得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选项A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但是不符合题干“开始于”的要求,排除B、C、D。 22.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题干说到的时间是1830年,这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作为燃料的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故A符合题意;内燃机和发电厂广泛应用或者建立是在1870年之后,故BC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城市人口增长不是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2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A. 煤炭和石油 B. 电能核能 C. 煤炭核能 D. 电能石油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动力是电动机和内燃机,相对应的新能源应是电能和石油。故答案为D项。煤炭主要是蒸汽机使用,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核能是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兴起的一种新能源,排除ABC项。 24.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企业属于 A. 洋务派的企业 B. 晚清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C. 民国出现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 明朝中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謇是近代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答案为B项。张謇是近代实业家,不是洋务派,排除A项;大生纱厂虽然创办于“一战”期间,属于民国时期,但不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项;D项中的明朝中期明显错误,排除。 25.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 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 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72年,这个时期不是短暂的春天,排除C选项。这个时期也不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排除B选项。A选项错在他不是介绍洋务派人物,而是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创办实业,所以选择D选项。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回答: (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2)明清政府的政策制定分别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3)明清政府推行这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4)你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政策的影响? 【答案】(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 (2)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形成海盗;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 (3)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夷非衣食所急”。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 (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这些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 【解析】(1)小问,根据材料“[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可知,明清时期对海外贸易的政策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因而禁海令成为明清两朝的主要政策之一。 (2)小问,根据材料“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可知,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形成海盗;“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推行禁止对外贸易的政策是由于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即与沿海地区的反清运动有直接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推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夷非衣食所急”。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中国不需与外国进行交易和贸易,这是导致禁止对外贸易政策的根本。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明清时期推行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4)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封建统治,但这种消极政策不可能从根本上维护其封建统治,反而妨碍了中国对海外贸易的拓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拉大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差距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7.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市场的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简要描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2)为新航路的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哪四位航海家?他们分别开辟了哪条航路? (3)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从时间、主导国家、成就、影响这四方面列表说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答案】(1)第一阶段,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第二阶段,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三阶段,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四阶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2)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好望角”,开辟欧洲至非洲南端的航线;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新航路;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沿迪亚士的航线绕过非洲好望角继续航行,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洋的航线;1519-1522葡萄牙人麦哲伦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实现了环球航行。 (3)对西欧:西班牙、葡萄牙从海外掠夺了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加入了海外探险的行列;欧洲国家的一系列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称为“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世界日益联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 时间 主导国家 成就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英国 珍妮机、瓦特蒸汽机等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德国 电能、内燃机动力、新兴化学工业等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解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主要回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起到的作用即可。 (2)回顾教材知识,分别写出四位航海家所开辟的主要航线,如迪亚士开辟欧洲到非洲南端的航线,再写出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的航线即可。 (3)根据设问要求“对西欧和世界”,对西欧的影响主要强调引发了“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社会转型等;对世界的影响主要强调使孤立的世界联系更加密切,贸易范围的拓展即可。 (4)从时间、主导国家、成就、影响方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这样很醒目、简洁。回顾教材知识,直接填表比较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