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动能定理的应用课件(3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动能定理的应用课件(33张)

 动能定理的应用 [ 考纲下载 ] 1. 能灵活运用合力做功的两种求法 . 2. 会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 . 3. 熟悉应用动能定理的步骤,领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 重点探究 应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只需考虑物体初、末状态的动能与所做的功,而不必考虑物体的加速度和时间,因而往往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更简便 . 一、研究汽车的制动距离 例 1   质量为 m 的汽车正以速度 v 0 运动,司机踩下刹车闸,经过位移 s 后汽车停止运动,若阻力为 f ,则汽车的制动距离与汽车的初速度的关系如何? 答案 解析 1. 在 f 一定的情况下: s ∝ m v 0 2 ,即初动能越大,位移 s 越大 . 2. 对于给定汽车 ( m 一定 ) ,若 f 相同,则 s ∝ v 0 2 ,即初速度越大,位移 s 就 越 大 . 若水平路面的动摩擦因数 μ 一定,则 s = . 规律总结 1. 合力做功的求法 (1) 一般方法: W 合 = W 1 + W 2 + … ( 即合力做的功等于各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 对于多过程问题总功的计算必须用此方法 . (2) 多个恒力同时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 W 合 = F 合 s cos α . 2. 合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的关系 合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满足动能定理,其表达式有两种: (1) W 1 + W 2 + … = Δ E k . (2) W 合 = Δ E k . 二、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 例 2   如图 1 所示,利用斜面从货车上卸货,每包货物的质量 m = 20 kg ,斜面倾角 α = 37 ° , 斜面的长度 s = 0.5 m , 货物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2 , 求货物由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动能 .( 取 g = 10 m/s 2 , sin 37° = 0.6 , cos 37° = 0.8) 图 1 答案 解析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方法一 斜面上的货物受到重力 G 、斜面支持力 N 和摩擦力 f 共三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 货物位移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 可以用正交分解法,将货物所受的重力分解到与斜面平行的方向和与斜面垂直的方向 . 可以看出,三个力中重力和摩擦力对货物做功,而斜面支持力对货物没有做功 . 其中重力 G 对货物做正功 W 1 = mgs sin 37° = 20 × 10 × 0.5 × 0.6 J = 60 J 支持力 N 对货物没有做功, W 2 = 0 摩擦力 f 对货物做负 功 W 3 = ( μmg cos 37°) s cos 180° =- 0.2 × 20 × 10 × 0.8 × 0.5 J =- 16 J 所以,合外力做的总功为 W = W 1 + W 2 + W 3 = (60 + 0 - 16) J = 44 J 由动能定理 W = E k2 - E k1 ( 其中 E k1 = 0) 知货物滑到底端的动能 E k2 = W = 44 J . 方法二 若先计算合外力再求功,则合外力做的功 W = F 合 s = ( mg sin 37° - μmg cos 37°) s = (20 × 10 × 0.6 - 0.2 × 20 × 10 × 0.8) × 0.5 J = 44 J 同样可以得到货物到底端时的动能 E k2 = 44 J 1. 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 . 2. 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 W 变 + W 其他 = Δ E k . 三、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例 3  如图 2 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自由下落 d 后,沿竖直面内的固定轨道 ABC 运动, AB 是半径为 d 的 光滑 圆弧, BC 是直径为 d 的粗糙半圆弧 ( B 是轨道的最低点 ). 小球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C . 重 力 加速度为 g ,求 : (1) 小球运动到 B 处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 答案 图 2 答案  5 mg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N ′ = N = 5 mg . (2) 小球在 BC 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 答案 解析 针对训练  如图 3 所示,某人利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质量为 10 kg 的物体 . 定滑轮的位置比 A 点高 3 m. 若此人缓慢地将绳从 A 点拉到 B 点,且 A 、 B 两点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37° 和 30° ,则 此人 拉 绳的力做了多少功? ( g 取 10 m/s 2 , sin 37° = 0.6 , cos 37° = 0.8 ,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 答案 解析 答案  100 J 图 3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设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W . 根据 题意有 h = 3 m. 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W - mg Δ h = 0 . ② 由 ①② 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W = 100 J. 则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 W 人 = W = 100 J. 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包含多个运动阶段,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 (1) 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 四、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 (2) 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做的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 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 . 注意 : 当物体运动过程中涉及多个力做功时,各力对应的位移可能不相同,计算各力做功时,应注意各力对应的位移 . 计算总功时,应计算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 例 4  如图 4 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 AB 长 L = 1.5 m ,一个质量为 m = 0.5 kg 的木块在 F = 1.5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 A 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 B 端时撤 去 拉力 F ,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2 , 取 g = 10 m/s 2 . 求 : (1) 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 ( 木块未离开 弧 形 槽 ) ; 答案 解析 图 4 答案   0.15 m 解析  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 . 从木块开始运动到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处,由动能定理得: FL - fL - mgh = 0 其中 f = μN = μmg = 0.2 × 0.5 × 10 N = 1.0 N (2) 木块沿弧形槽滑回 B 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 . 答案   0.75 m 答案 解析  设木块离开 B 点后沿桌面滑动的最大距离为 x . 由 动能定理得 : mgh - fx = 0 解析 达标检测 1. ( 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 如图 5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物体与转轴相距 R ,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 . 当转速增至某一值时,物体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开始匀速转动 . 设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答案 解析 1 2 3 4 图 5 √ 1 2 3 4 解析  物体即将在转台上滑动但还未滑动时,转台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设此时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 v , 在物体由静止到获得速度 v 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对物体做功, 2.( 动能定理的应用 ) 如图 6 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 5 m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滑上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面,若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4 ,斜面倾角为 37°. 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sin 37° = 0.6 , cos 37° = 0.8) 答案 解析 1 2 3 4 图 6 答案  3.5 m 解析  对物体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 方法一 分过程列方程:设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的 速 度 为 v ,物体下滑阶段 N 1 = mg cos 37° , 故 f 1 = μN 1 = μmg cos 37 °. 1 2 3 4 设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l 2 , 摩擦力 f 2 = μN 2 = μmg 由动能定理得 :- μmg · l 2 = 0 - m v 2 由以上各式可得 l 2 = 3.5 m. 方法二 全过程列方程: mgl 1 sin 37° - μmg cos 37°· l 1 - μmg · l 2 = 0 得: l 2 = 3.5 m. 1 2 3 4 3. ( 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往复运动问题 ) 如图 7 所示, ABCD 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 BC 水平, A 点比 BC 高出 10 m , BC 长 1 m , AB 和 CD 轨道光滑 . 一质量为 1 kg 的物体,从 A 点以 4 m/s 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 BC 后滑到高出 C 点 10.3 m 的 D 点速度为 0 . 求: ( g 取 10 m/s 2 ) (1) 物体与 BC 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 图 7 答案 解析 1 2 3 4 答案  0.5   解得 μ = 0.5. (2) 物体第 5 次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3.3 m/s   解析  物体第 5 次经过 B 点时,物体在 BC 上滑动了 4 次 , 答案 解析 1 2 3 4 (3) 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 ( 距 B 点多少米 ). 答案  距 B 点 0.4 m 解析  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s = 21.6 m.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运动了 10 次后,还有 1.6 m ,故最后停止的位置与 B 点的距离为 2 m - 1.6 m = 0.4 m. 答案 解析 1 2 3 4 4. ( 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 ) 如图 8 所示,质量 m = 1 kg 的木块静止在高 h = 1.2 m 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2 ,用水平推力 F = 20 N ,使木块产生位移 l 1 = 3 m 时撤去,木块又滑行 l 2 = 1 m 后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 g 取 10 m/s 2 ) 解析 答案 1 2 3 4 答案  11.3 m/s 图 8 解析  解法一  取木块为研究对象,其运动分三个过程,先匀加速前进 l 1 ,后匀减速前进 l 2 ,再做平抛运动,对每一过程,分别由动能定理得 1 2 3 4 解得 v 3 ≈ 11.3 m/s 解法二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1 2 3 4 代入数据解得 v ≈ 11.3 m/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