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本溪高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二十四中联考高考模拟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辽宁省本溪高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二十四中联考高考模拟数学文

2017 年辽宁省本溪高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二十四中联考高考模 拟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1,1},B={x|mx=1},且 A∪B=A,则 m 的值为( ) A.1 B.-1 C.1 或-1 D.1 或-1 或 0 解析:∵A∪B=A∴B A ∴B=∅;B={-1};B={1} 当 B=∅时,m=0 当 B={-1}时,m=-1 当 B={1}时,m=1 故 m 的值是 0;1;-1. 答案:D 2.定义运算 ab cd =ad-bc,若 z= 2 12 ii ,则复数 z 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利用已知定义结合虚数单位 i 的运算性质求得 z,进一步得到 ,求得 的坐标得答 案. 由已知可得,z= =1×i2-2i=-1-2i, ∴ =-1+2i, 则复数 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2),在第二象限. 答案:B. 3.已知 d 为常数,p:对于任意 n∈N*,an+2-an+1=d;q:数列{an}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则 ¬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先根据命题的否定,得到¬p 和¬q,再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的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p:对于任意 n∈N*,an+2-an+1=d;q:数列{an}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则¬p: n∈N*,an+2-an+1≠d;¬q:数列{an}不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由¬p¬q,即 an+2-an+1 不是常数,则数列{an}就不是等差数列, 若数列{an}不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则不存在 n∈N*,使得 an+2-an+1≠d, 即前者可以推出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即后者可以推不出前者,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4.如图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 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a,b 分别为 8,12,则输出的 a=( ) A.4 B.2 C.0 D.14 解析:由循环结构的特点,先判断,再执行,分别计算出当前的 a,b 的值,即可得到结论. 由 a=8,b=12,不满足 a>b, 则 b 变为 12-8=4, 由 b<a,则 a 变为 8-4=4, 由 a=b=4, 则输出的 a=4. 答案:A. 5.已知抛物线 C:y2=8x 的焦点为 F,准线为 l,P 是 l 上一点,Q 是直线 PF 与 C 的一个交点, 若 4FP FQ uur uuur ,则|QF|=( ) A.3 B. 5 2 C. 7 2 D. 3 2 解析:如图所示: 由抛物线 C:y2=8x,可得焦点为 F(2,0),准线 l 方程为:x=-2, 准线 l 与 x 轴相交于点 M,|FM|=4. 经过点 Q 作 QN⊥l,垂足为 N 则|QN|=|QF|. ∵QN∥MF, ∴ 3 4 QN PQ MF PF, ∴|QN|=3=|QF|. 答案:A. 6.已知函数 f(x)=sinx+λcos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点( 3  ,0),则函数 g(x)=λ sinxcosx+sin2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 ) A.x= 5 6  B.x= 4 3  C.x= D.x= 3  解析:∵f(x)=sinx+λcos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点( ,0), ∴ sin cos 3 03 3 3 1 22f        ,解得λ= 3 , ∴   2 1 cos 2sin cos sin sin 2 sin 22 31 63 22 xg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令 2 62xk   可得 26 kx ,k∈Z, ∴函数的对称轴为 26 kx ,k∈Z, 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当 k=-1 时 x= 3  符合题意. 答案:D 7. 已知 A , B ,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 是△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1 1 1 23 2 2OP OA OB OC    uuur uur uuur uuur ,则 P 一定为△ABC 的( ) A.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B.AB 边的中点 C.AB 边中线的中点 D.重心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共线的向量的 加法法则,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图所示:设 AB 的中点是 E, ∵O 是三角形 ABC 的重心, ∵  1 1 1 1 3 22322OP OA OB OC OE OC       uuur uur uuur uuur uuur uuur , ∵ 2EO OC uuur uuur , ∴  41 3OP EO OE EO    uuur uuur uuur uuur , ∴P 在 AB 边的中线上,是中线的三等分点,不是重心. 答案:A 8.设 a= 1 2 (sin56°-cos56°),b=cos50°·cos128°+cos40°·cos38°,c= 1 2 (cos80° -2cos250°+1),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b>a>c C.c>a>b D.a>c>b 解析:运用两角和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化简整理,再由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所求 大小关系. a= 1 2 (sin56°-cos56°)= × 2 sin(56°-45°)=sin11°=cos79°, b=cos50°·cos128°+cos40°·cos38°=-cos50°·cos52°+sin50°·sin52°=-cos102° =cos78°, c= 1 2 (cos80°-2cos250°+1)= (cos80°-cos100°)=cos80°, 由 cos78°>cos79°>cos80°, 即 b>a>c. 答案:B. 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一个腰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视图是 一个直角边长为 1 的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是( ) A.36π B.9π C. 9 2 π D. 27 5 π 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 ∵俯视图是一个腰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底面外接圆半径 r= 2 , 由主视图中棱锥的高 h=1, 故棱锥的外接球半径 R 满足: 13 422R    , 故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 349 32VR. 答案:C. 10.设 m>1,在约束条件 1 yx y mx xy      下,目标函数 z=x+my 的最大值小于 2,则 m 的取值范围 为( ) A.(1,1+ 2 ) B.(1+ 2 ,+∞) C.(1,3) D.(3,+∞) 解析:根据 m>1,我们可以判断直线 y=mx 的倾斜角位于区间( 4  , 2  )上,由此我们不难 判断出满足约束条件 的平面区域的形状, ∵m>1 故直线 y=mx 与直线 x+y=1 交于( 1 1m  , 1 m m  )点, 目标函数 Z=X+my 对应的直线与直线 y=mx 垂直,且在( , )点,取得最大值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即 21 21 m m   < , 解得 1- <m<1+ 又∵m>1 解得 m∈(1,1+ ) 答案:A. 11.己知 O 为坐标原点,双曲线 22 221xy ab(a>0,b>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为 l1,l2,右焦 点为 F,以 OF 为直径作圆交 l1 于异于原点 O 的点 A,若点 B 在 l2 上,且 2AB FA uuur uur ,则双 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2 B. 3 C.2 D.3 解析: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l1, byxa ,l2, byxa , F(c,0), 圆的方程为 2 2 2 24 ccxy    , 将 代入 ,得 222 24 c b cxxa            , 即 2 2 2 c x cxa  ,则 x=0 或 x= 2a c , 当 x= 2a c 时, 2b a aby a c cg ,即 A( , ab c ), 设 B(m,n),则 bnma g , 则 AB uuur =(m- ,n- ), FA uur =( -c, ), ∵ 2AB FA uuur uur , ∴(m- ,n- )=2( -c, ) 则 m- =2( -c),n- =2· , 即 m= 23a c -2c,n= 3ab c , 即 23 3 3 22ab b a ab bccc a c c a        g , 即 62ab bc ca , 则 c2=3a2, 则 3c a  . 答案:B. 12.已知定义在(0,+∞)上的单调函数 f(x),对 x∈(0,+∞),都有 f[f(x)-log2x]=3, 则方程 f(x)-f′(x)=2 的解所在的区间是( ) A.(0, 1 2 ) B.(1,2) C.( 1 2 ,1) D.(2,3) 解析:根据题意,对任意的 x∈(0,+∞),都有 f[f(x)-log2x]=3, 又由 f(x)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函数, 则 f(x)-log2x 为定值, 设 t=f(x)-log2x,则 f(x)=log2x+t, 又由 f(t)=3,即 log2t+t=3, 解可得,t=2; 则 f(x)=log2x+2,f′(x)= 1 2ln xg , 将 f(x)=log2x+2,f′(x)= 1 2ln xg 代入 f(x)-f′(x)=2, 可得 log2x+2- 1 2ln xg =2, 即 log2x- 1 2ln xg =0, 令 h(x)=log2x- 1 2ln xg , 分析易得 h(1)= 1 2ln <0,h(2)=1- 1 22ln >0, 则 h(x)=log2x- 的零点在(1,2)之间, 则方程 log2x- =0,即 f(x)-f′(x)=2 的根在(1,2)上.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某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吨标准煤)有如下 几组样本数据: 据相关性检验,这组样本数据具有线性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回归直线的斜率 为 0.7,那么这组数据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参考公式: 1 22 1 n ii i n i i x y nxy b x nx        , a y bx ) 解析:求出横标和纵标的平均数,写出样本中心点,把样本中心点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得到 关于 a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 3456 4.54x   , 2.5 3 4 4.5 3.54y   , ∴这组数据的样本中心点是(4.5,3.5) 把样本中心点代入回归直线方程 y ) =0.7x+a ∴3.5=4.5×0.7+a, ∴a=0.35 那么这组数据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y ) =0.7x+0.35 答案: y ) =0.7x+0.35. 14.已知 a,b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β,γ表示三个不同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a,bα,a⊥b,则α⊥β; ②若 aα,a 垂直于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α⊥β; ③若α⊥β,α∩β=a,α∩γ=b,则 a⊥b; ④若 a 不垂直于平面α,则 a 不可能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⑤若 a⊥α,a⊥β,则α∥β. 上述五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解析:对于①,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需要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相交的直线,故不正确, 对于②aα,a 垂直于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满足线面垂直的定理,即可得到 a⊥β,又 a α,则α⊥β,故正确, 对于③α⊥β,α∩β=a,α∩γ=b,则 a⊥b 或 a∥b,或相交,故不正确, 对于④若 a 不垂直于平面α,则 a 可能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故不正确, 对于⑤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若 a⊥α,a⊥β,则α∥β,故正确. 答案:②⑤. 15.已知函数 g(x)=a-x2( 1 e ≤x≤e,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 h(x)=2lnx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 x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由已知,得到方程 a-x2=-2lnx  -a=2lnx-x2 在[ ,e]上有解. 设 f(x)=2lnx-x2,求导得:f′(x)   2 1 12 2 xxxxx    , ∵ ≤x≤e,∴f′(x)=0 在 x=1 有唯一的极值点, ∵f( )=-2- 2 1 e ,f(e)=2-e2,f(x)极大值=f(1)=-1,且知 f(e)<f( ), 故方程-a=2lnx-x2 在[ ,e]上有解等价于 2-e2≤-a≤-1. 从而 a 的取值范围为[1,e2-2]. 答案:[1,e2-2]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直线 l:x+y+a=0 与点 A(2,0),若直线 l 上存在点 M 满 足|MA|=2|MO|(O 为坐标原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设 M(x,-x-a), ∵直线 l:x+y+a=0,点 A(2,0),直线 l 上存在点 M,满足|MA|=2|MO|, ∴(x-2)2+(-x-a)2=4x2+4(-x-a)2, 整理,得 6x2+(6a+4)x+a2+3a2-4=0①, ∵直线 l 上存在点 M 满足|MA|=2|MO|(O 为坐标原点), ∴方程①有解, ∴△=(6a+4)2-24(3a2+-4)≥0, 整理得 9a2-12a-28≤0, 解得 42 3 2 3 224a , 故 a 的取值范围为[ 24 3 2 , 24 3 2 ], 答案:[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 a、b、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acosB+ 1 2 b=c. (1)求∠A 的大小. 解析:(1)过点 C 作 AB 边上的高交 AB 与 D,通过 acosB+ 1 2 b=c,可知∠A=60°. 答案:(1)过点 C 作 AB 边上的高交 AB 与 D, 则△ACD、△BCD 均为直角三角形, ∵acosB+ b=c. ∴AD=AB-BD=c-acosB= b, ∴∠A=60°. (2)若等差数列{an}中,a1=2cosA,a5=9,设数列{ 1 1 nnaa }的前 n 项和为 Sn,求证:Sn< 1 2 . 解析:(2)通过(1)及 a1=2cosA、a5=9 可知公差 d=2,进而可得通项 an=2n-1,分离分母得 1 1 2 1 1 1 2 1 2 1nna a n n    ,并项相加即可. 答案:(2)证明:由(1)知 a1=2cosA=2cos60°=1,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 ∵a5=a1+(5-1)d=9,∴d=2, ∴an=1+2(n-1)=2n-1, ∴   1 1 2 1 1 1 1 2 1 2 1 2 1 2 1nna a n n n n        , ∴ 1 1 1 11152 1 1 1 1 1 2 3 3 21 2 1 2 1 2nS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18.某志愿者到某山区小学支教,为了解留守儿童的幸福感,该志愿者对某班 40 名学生进行 了一次幸福指数的调查问卷,并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注:图中幸福指数低于 70,说明孩子幸 福感弱;幸福指数不低于 70,说明孩子幸福感强). (1)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完成 2×2 列联表,并判断能否有 95%的把握认为孩子的幸福感强与 是否是留守儿童有关? 解析:(1)根据题意,填写 2×2 列联表,计算观测值,对照临界值表得出结论. 答案:(1)根据题意,填写 2×2 列联表如下: 计算 2 2 40 6 7 9 18 4 3.84115 25 24 16 ()K       > , 对照临界值表得,有 95%的把握认为孩子的幸福感强与是否留守儿童有关. (2)从 15 个留守儿童中按幸福感强弱进行分层抽样,共抽取 5 人,又在这 5 人中随机抽取 2 人进行家访,求这 2 个学生中恰有一人幸福感强的概率. 参考公式:        2 2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 附表: 解析:(2)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出幸福感强的孩子,利用列举法得出基本事件数,求出对应的 概率值. 答案:(2)按分层抽样的方法可抽出幸福感强的孩子 2 人,记作:a1,a2; 幸福感弱的孩子 3 人,记作:b1,b2,b3; “抽取 2 人”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1,a2),(a1,b1),(a1,b2),(a1,b3), (a2,b1),(a2,b2),(a2,b3), (b1,b2),(b1,b3),(b2,b3)共 10 个; 事件 A:“恰有一人幸福感强”包含的基本事件有 (a1,b1),(a1,b2),(a1,b3), (a2,b1),(a2,b2),(a2,b3)共 6 个; 故所求的概率为   63 10 5PA. 19.已知矩形 ABCD 中,AB=2,AD=5,E,F 分别在 AD,BC 上,且 AE=1,BF=3,沿 EF 将四边 形 AEFB 折成四边形 A′EFB′,使点 B′在平面 CDEF 上的射影 H 在直线 DE 上,且 EH=1. (1)求证:A′D∥平面 B′FC. 解析:(1)证明 A′E∥B′F,即可证明 B′F∥平面 A′ED,然后证明 CF∥平面 A′ED,推出 平面 A′ED∥平面 B′FC,然后证明 A′D∥平面 B′FC. 答案:(1)证明:∵AE∥BF,∴A′E∥B′F,又 A′E平面 A′ED,B′F平面 A′ED ∴B′F∥平面 A′ED 同理又 CF∥ED,CF∥平面 A′ED 且 B′F∩CF=F,∴平面 A′ED∥平面 B′FC 又 A′D 平面 A′ED,∴A′D∥平面 B′FC. (2)求 C 到平面 B′HF 的距离. 解析:(2)求出 B′H,求出 S△HFC,利用 VC-B′HF=VB′-HFC 求解即可. 答案:(2)由题可知,B′E=5,EH=1,∵B′H⊥底面 EFCD, ∴ 222B H B E EH    , 又 B′F=3,∴ 225HF B F B H     ,FC=AD-BF=2S△HFC=FC·CD=2, S△B′HF= 1 2 B′H·HF= 5 ,VC-B′HF=VB′-HFC,∴S△B′HFdC=S△HFC·B′H, ∴ 2 2 4 5 5 5 HFC C B HF S B Hd S     V V g . 20.已知椭圆 C: 2 2 14 x y,斜率为 3 2 的动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 (1)设 M 为弦 AB 的中点,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析:(1)设 M(x,y),A(x1,y1),B(x2,y2),由 2 22 2 14 x y①, 2 21 1 14 x y②;①-② 得: 1 2 1 2 1 2 1 2 1 4 y y y y x x x x    , 31 24 y x g ,即 320xy,由 M 在椭圆内部,则 33x < < ,即可求得动点 M 的轨迹方程. 答案:(1)设 M(x,y),A(x1,y1),B(x2,y2), 由 2 22 2 14 x y①, 2 21 1 14 x y②; ①-②得: , ,即 . 又由中点在椭圆内部得 , ∴M 点的轨迹方程为 , . (2)设 F1,F2 为椭圆 C 在左、右焦点,P 是椭圆在第一象限上一点,满足 12 5 4PF PF  uuur uuur g , 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2)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求得 P 点坐标,求得直线 l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 利用韦达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 得△PAB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2)由椭圆的方程可知:F1( 3 ,0),F2( 3 ,0),P(x,y)(x>0,y>0), 1PF uuur =( -x,-y), 2PF uuur =( -x,-y), 由 12PF PFg uuur uuur =( -x,-y)·( -x,-y)=x2-3+y2= 5 4 ,即 x2+y2= 7 4 , 由 22 2 2 7 4 14 xy x y     ,解得: 3 2 1x y   ,则 P 点坐标为(1, 3 2 ),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3 2 x+m, 2 2 3 2 14 y x m x y     ,整理得:x2+ 3 mx+m2-1=0,由△>0 得-2<m<2, 则 x1+x2= 3 m,x1x2=m2-1, 27 44AB m, 7 4 md  , ∴ 21 2 4PABS m mV . 22 2 4411 2 2 1 2PAB mmS m m    V g , 当且仅当 m2=4-m2,即 m= 2 时,取等号, ∴△PAB 面积的最大值 1. 21.已知函数 g(x)=alnx+ 1 2 x2+(1-b)x. (1)若 g(x)在点(1,g(1))处的切线方程为 8x-2y-3=0,求 a,b 的值. 解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得到关于 a,b 的方程组,解出即可. 答案:(1)根据题意可求得切点(1, 5 2 ),由题意可得,g′(x)= a x +x+(1-b), ∴     51 2 14 g g     ,即 51 2 11 1 2 4 b ab          ,解得 a=1,b=-1. (2)若 b=a+1,x1,x2 是函数 g(x)的两个极值点,试比较-4 与 g(x1)+g(x2)的大小. 解析:(2) 求出 a > 4 ,且 x1+x2=a , x1x2=a ,令 f(x)=xlnx- x2-x(x > 4) ,则 f'(x)=lnx+1-x-1=lnx-x,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即可. 答案:(2)证明:∵b=a+1,∴g(x)=alnx+ x2-ax,则 g′(x)= a x +x-a. 根据题意可得 x2-ax+a=0 在(0,+∞)上有两个不同的根 x1,x2. 即 2 02 40 0 a aa a        > > > ,解得 a>4,且 x1+x2=a,x1x2=a. ∴g(x1)+g(x2)=aln(x1x2)+12(x1 2+x2 2)-a(x1+x2)=alna- 1 2 a2-a. 令 f(x)=xlnx- 1 2 x2-x(x>4),则 f'(x)=lnx+1-x-1=lnx-x, 令 h(x)=lnx-x,则当 x>4 时,h′(x)= 1 x -1<0, ∴h(x)在(4,+∞)上为减函数,即 h(x)<h(4)=ln4-4<0,f'(x)<0, ∴f(x)在(4,+∞)上为减函数,即 f(x)<f(4)=8lnx-12, ∴g(x1)+g(x2)<8ln2-12, 又∵8ln2-12-(-4)=8ln2-8=8(ln2-1)=8ln 2 e ,ln <0, ∴8ln <0,即 8ln-12<-4, ∴g(x1)+g(x2)<-4. 请考生在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共 1 小题,满分 10 分) 22.已知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ρsinθ+2=0,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3cos 3sin x y      (α为参数),将曲线 C2 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3 倍,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3 2 倍,得 到曲线 C3. (1)写出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和曲线 C3 的普通方程. 解析:(1)由 x=ρcosθ,y=ρsinθ化直线方程为普通方程,写出过 P(0,2)的直线参数方 程,由题意可得 3cos 3sin x y      ,运用同角平方关系化为普通方程. 答案:(1)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ρsinθ+2=0, 可得普通方程为 x-y+2=0, 则 C1 的参数方程为 2 2 22 2 xt yt     (t 为参数), 由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cos 2sin x y      (α为参数), 可得 3cos 3sin x y      , 即有 C3 的普通方程为 x2+y2=9. (2)已知点 P(0,2),曲线 C1 与曲线 C3 相交于 A,B,求|PA|+|PB|. 解析:(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C3 的普通方程,可得 t 的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参数 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所求和. 答案:(2)C1 的标准参数方程为 2 2 22 2 xt yt     (t 为参数), 与 C3 联立可得 t2+2 2 t-5=0, 令|PA|=|t1|,|PB|=|t2|,由韦达定理, 则有 t1+t2=-2 ,t1t2=-5, 则    2 1 2 1 2 1 2 1 24 8 4 752PA PB t t t t t t t t            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 a,b∈(0,+∞),且 2a4b=2. (1)求 21 ab 的最小值. 解析:(1)由 2a4b=2 可知 a+2b=1,利用“1”的代换,即可求 21 ab 的最小值. 答案:(1)由 2a4b=2 可知 a+2b=1,又因为  2 1 2 1 424baaba b a b a b          , 由 a,b∈(0,+∞)可知 444 2 4 8b a b a a b a b    g , 当且仅当 a=2b 时取等,所以 2a+1b 的最小值为 8. (2)若存在 a,b∈(0,+∞),使得不等式|x-1|+|2x-3|≥ 成立,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解析:(2)分类讨论,解不等式,即可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2)由题意可知即解不等式|x-1|+|2x-3|≥8, ①   1 1 3 2 8 x xx      ,∴x≤ 4 3 . ② 1 1 3 2 3 2 8 x xx       < < ,∴x∈∅, ③ 28 3 2 13 x xx        ,∴x≥4. 综上所述,x∈(-∞, 4 3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