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总复习讲义:必修1第4单元课时2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复习讲义
课时2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考纲展示]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开启新征程。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课前八分钟记忆 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0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0页 考点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历史性变革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导者。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 ①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②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 ①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2035—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十九大作出的精准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社会主要矛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决定我们党的工作方针。 (1)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尝试解答](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发展不足。 [总结提升] 全面理解新时代的新矛盾 (1)内涵(是什么) 主要 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 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 表现 ①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②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人民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美好生活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化、多层次的 ①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 ②不充分:表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 (2)原因(为什么) ①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⑤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3)措施(怎么做) ①坚持“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 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历史性变革 1.下图反映了近几年中国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贡献率的变化状况。照此趋势,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①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攀升,国际竞争力将不断下降 ②中国金融服务、保险、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更好发展机遇 ③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④以中国为对象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增长将出现下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本题图表可知,近几年中国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贡献率下降,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贡献率上升,由此可推测出中国金融服务、保险、旅游等行业将迎来更好发展机遇,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与我国事实不符,错误;④在图表中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C 2.电力是经济发展血液和命脉的核心指标。一直以来,用电量被视为研判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之一。下表是2018年1—2月份我国部分行业用电情况变化数据。据此,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行业 计算机、通 讯和其他电 子设备制 造业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 务业 化工、钢 铁、建材、 有色四大 高耗能行 业 用电量同比增长 18.5% 19.4% 8.4% 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 10% 3.5% -3.4% ①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呈现回落态势,可能得益于去产能的深入实施 ② 用电量结构性改善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低能耗高质量转型 ③电力供给侧结构优化是我国上述行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④新兴产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经超过高耗能行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化工、钢铁、建材、有色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可能得益于去产能的深入实施,用电需求下降,①符合题意;不同行业用电量增速不同,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低能耗高质量转型,②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电力供给侧结构优化与行业用电量增长的关系,③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新兴产业用电量已经超过高耗能行业,④排除。 答案:A 题组二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 ) ①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②我国目前人们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③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④我国目前处在供给充足的过剩经济状态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现实依据是,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与现实不相符合,排除;目前我国的供给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人民群众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商品依然短缺,④说法错误。 答案:A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现象能体现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的是( ) ①许多上班族抱怨上班坐公交地铁太拥挤,乘车真难 ②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企图强占我国南海诸岛 ③在落后地区,老百姓看病难和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④东突恐怖组织制造一系列恐怖活动,危害国家安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交地铁太拥挤、老百姓看病难和贵的问题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③正确;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企图强占我国南海诸岛体现的是我国与外国的国家利益矛盾,东突恐怖组织制造一系列恐怖活动体现的是国内人民与敌对势力的矛盾,都没有体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④不选。 答案:C 题组三 开启新征程 5.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 )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 ③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④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②属于十八大以来所取得成就;而③④是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 答案:A 6.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将使( ) ①我国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我国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 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④我国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两个阶段目标的实现,②当前已经实现,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是第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与题目不符。 答案:D 题组四 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指明了前进方向。 7.随着“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各行各业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启了新一轮提速增量、跨界融合的发展。在北京举行的健康中国峰会以“看得见的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 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②体现了国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人民美好向往 ③需要加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④有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体现了国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实现人民美好向往,②当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①当选;③表述错误,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决定消费;④中“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表述不准确。 答案:A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 ①深化改革,妥善解决“国进民退”问题 ②抓住科技创新的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 ④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应该主要从生产供给角度发力,解决生产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抓住科技创新的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故②③正确;①与题意不符,不选;④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再提升其地位。 答案:C 考点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坚持新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内容: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4)措施: ①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③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题1 坚持新发展理念(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作为基本方略之一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 简要说明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因。 [尝试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总结提升] 全面认识新发展理念 理念 侧重 措施 创新发展 解决 发展 动力 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解决 发展 不平 衡问 题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解决 人与 自然 和谐 共生 问题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 解决 发展 内外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联动 问题 共享发展 解决 社会 公平 正义 问题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问题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近年来,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国家陆续出台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减税降费,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自贸区试点等一系列重点改革和政策举措;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将强力实施,这将带来巨大潜能的释放,也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拓展。 从上述材料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尝试解答]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总结提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措施 原因 具体要求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续表 措施 原因 具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①区域差距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 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发展动力转变带来的变化,其合理的传导路径是( ) ①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供给 ②不断推进产品的创新 ③新的需求推动产能的扩大 ④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① 解析: 材料中强调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带来的变化,首先是不断推进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会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新的需求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供给,因此,合理的传导路径是②→④→③→①,故D正确;选项A、B、C均错误,排除。 答案:D 2.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有利于( )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加快转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④进一步缓解北京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平衡发展,这有利于加快转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引擎,也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北京交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③④正确;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平衡发展,这是国家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并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①不符合题意;设立雄安新区不体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表述错误。 答案:D 题组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是( ) ①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③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 ④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是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故②④ 正确;①错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而非实体经济;③错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而非实体经济。 答案:D 4.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下列符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是( ) ①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消费 ②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全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的效果 ④通过税收调节、信贷支持推动投资经济稳步增长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发力,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去产能、去库存,②③的做法符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①属于需求侧结构改革,与题意不符;④中“推动投资经济稳步增长”不属于供给侧改革,与题意不符。 答案:A 题组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8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进一步强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8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地位,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5.2018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要求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是( ) ①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 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 ③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 ④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化解产能过剩,强调对供给结构的调整,故① 正确。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有利于缓解供给侧资金不足,故③正确。社会保障建设、财政赤字投入都属于拉动需求,故排除②④。 答案:A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下列举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 ) 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③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符合题意,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②符合题意,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国制造2025”,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③表述错误,要完善而不是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④不符合题意,不是针对实体经济的措施。 答案:A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4页 有关“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考常考点 一、析热点,做到学考对接 [热点材料] 《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规划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①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②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③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七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八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九是④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 [获取信息——材料中有什么] ①处体现了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②处体现了 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 ③处体现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④处体现了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材料中考什么,怎样答——学会运用需要的知识] 1.结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分析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困境产生的原因。 答案:(1)实体经济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与其他行业利润率差距拉大,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方向发生异变,投向实体经济行业的生产要素减少,侵蚀了实体经济基础,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弱点的表现。 (2)国家在控制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资本过度虚拟化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同质性比较高,加上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我国实体经济将面临更多的“同质竞争”。谈谈我国实体经济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领域的“同质竞争”。 答案:(1)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创造我国产业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二、理要点,做到触类旁通 [高考还可能这样考] [全悉考情] 围绕本届政府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措施,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成为高考的热点,可以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收入分配公平的实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绿色消费等知识相结合。 [背牢术语] 1.坚持新发展理念。 (1)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措施: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⑤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措施: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 1.(2018·高考全国卷Ⅰ)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推断出( )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2013—201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说明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①符合题意;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不代表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②判断错误;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增长,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加,③符合题意;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④ 表述片面,排除。 答案:B 2.(2018·江苏卷)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 )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②正确,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体现了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发展新的经济业态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说明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①错误,发展农村经济不会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仍然是集体所有;④排除,材料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城乡一体化。 答案:C 3.(2018·天津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①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 000多万 ③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解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使贫困人口减少,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③→②→①传导路径正确且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排除;其他选项均应排除。 答案:C 4.(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 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 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 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答案: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5.(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2025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考题感悟] 1.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有关小康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未来的考试中可能会有所涉及,或者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些计划或目标为出题素材(如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体现说明类的问题形式,结合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考查。 2.新发展理念的考查集中在原因和贯彻落实两个方面,往往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考查,也可能提供现实生活中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事例,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几年高考的重中之重,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可能涉及,在备考中要高度重视该考点。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般考法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政策措施为材料,考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意义或措施;也可以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考查,列举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就或不足,以体现说明类或方法措施类问题的形式考查创新的重要性;还可以以对外开放为背景,考查自主创新对企业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结构调整始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线,对该知识点的考查多数试题切入点较微观。常见考法是以重视消费的作用考查扩大内需,进而考查经济结构;或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考查产业结构;或结合供给侧改革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备考中要注意与企业经营、财政、税收和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3)随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的考查越来越频繁,试题多以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材料为背景命题,设置原因类、措施类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由考生作出切合材料的选择。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53页 一、选择题 1.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 322元,同比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 445元,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 955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8.6%和31.2%,同比分别下降0.7和1.0个百分点。由此可以推论出,2017年我国( ) 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②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③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更加巩固 ④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食品烟酒支出金额更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符合题意,消费增长,食品支出下降,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改善。②不符合题意,恩格尔系数下降不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而是消费水平提高的表现。③符合题意,消费增长有利于推动生活发展,所以,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更加巩固。④表述错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说明消费水平更高,总支出量也会更高。 答案:A 2.下图是我国2011—2017年GDP增速和单位GDP能耗降幅变化图。从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如下合理结论( ) A.我国GDP增速与单位GDP能耗降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B.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C.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降幅随着GDP增速的放缓而下降 D.我国GDP增速和单位能源利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解析:由图可知,2011—2017年我国GDP增速逐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在2015年前逐年增加,之后逐年下降,这表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正确;A中“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的说法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2015年以前,GDP增速放缓,但单位GDP能耗却在增加,C说法错误;2011—2017年单位GDP能耗整体呈现上涨趋势,D说法错误。 答案:B 3.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奋斗目标是( ) ①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 ③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奋斗目标是: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③正确;②④说法不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B 4.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经济学依据是( ) 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消费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标志 ④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生产发展和人们的消费需求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故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强调居民收入,③强调共同富裕,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C 5.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下图中P代表价格,I代表农民家庭收入,Q代表农村消费需求量,S1与S2分别代表脱贫前与脱贫后消费需求的变化。则下列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脱贫前后比较,农村消费需求量相对增加,故②表述正确;①虽然也表述了需求增加,但商品的价格降低,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因为农民家庭收入增加,农村消费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故③正确;④没有表现出农民家庭收入的变化,故排除。 答案:C 6.一根根漂亮的路灯杆集成了通信基站、视频监控、广播音箱、警用呼叫对讲、充电桩、LED广告等多种功能,堪称“一杆多用”。这是中国铁塔公司推出的“双塔奇缘”,即让“通信塔”承担起路灯、电力等“社会塔”功能。中国铁塔公司的这一做法( ) ①立足于合作共赢,实现资源的相互开放共享 ②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促进和谐发展,放大资源的使用价值造福社会 ④以服务社会为经营目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共赢和开放共享。②符合题意,“一杆多用”,具有多种功能,能节省资源,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③符合题意,这一做法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放大资源的使用价值造福社会。④表述错误,公司经营的目的在于利润。 答案:B 7.“新常态”定义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 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应( ) ①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线,追求发展速度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资源消耗、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驱动 ④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表述错误,“新常态”要追求发展质量。②符合题意,要适应“新常态”,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表述错误,“新常态”要坚持绿色发展,不能更多依靠资源消耗。④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共享发展,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C 8.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内容,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这一措施旨在( ) ①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④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推动市场公平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内容,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这有利于让污染企业直接承担污染成本,从而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故①③正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是材料中措施的目的,排除②;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这与推动市场公平竞争无关,排除④。 答案:A 9.我国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引领,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下列举措有利于强化创新引领作用的是( ) ①完善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②下调存贷款利率→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产业振兴 ③完善证券市场→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新型产业发展 ④降低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完善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这些都会强化创新引领的作用,故①④正确;②没有体现出创新的引领作用,不符合题意;③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与新型产业发展没有必然联系,错误。 答案:B 10.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但是,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比例快速提高,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的做法有( ) ①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避免居民投机心理产生 ②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差别化税负标准 ④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比例快速提高,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表明要加快发展制造业而不是金融业,①强调金融业,与题意不符,排除;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差别化税负标准,都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措施,排除④。 答案:B 11.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日通知的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编报要求,2019 年,中央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补助: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项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项目、农业农村部部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建设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经济意义有( )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④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降耗增效,保护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是对农民与农村的意义,与题意不符。②是对农村发展的意义,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中央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对相关项目进行重点补贴以发展农业科技,这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降耗增效,保护环境,③④入选。 答案:B 12.近日,京津冀三地发改委联合举办了优质农产品企业与大型超市、知名电商洽谈会,为农产品大型用户、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搭建了产销平台。此次洽谈会有120家采购商、140家供应商参加,达成成交意向3.73亿元。搭建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 ) ①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 ③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④统筹资源配置,完善市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京津冀三地发改委联合举办了优质农产品企业与大型超市、知名电商洽谈会,为农产品大型用户、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搭建产销平台,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统筹资源配置,完善市场体系,故③④符合题意;搭建农产品大型用户、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产销平台,有利于产销对接,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标准,深圳一直走在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到2020年,深圳将建立健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深圳标准体系,高质量已经成为深圳新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强化产业、研发、市场、资本、人才等全要素协同,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综合创新生态优化计划,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同时,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和强化措施,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等短板。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提升着人民的获得感。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概括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该市是如何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人民获得感的。 答案:特征:贯彻创新、绿色、共享理念,促进经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做法: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完善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扩大就业创业。②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③形成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跃升。④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4.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发展区域看,东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从GDP最高的前5个省份与最低的后5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之比看,我国区域间差距仍有扩大趋势,农村发展远滞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从发展领域看,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但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以及生活环境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不协调。 措施: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③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⑤发挥财政在促进改善民生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⑥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中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