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会宁一中高二级文科第一次月考政治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生活现象的是 ( )‎ A.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B. 2018年年底快递收发全面实名,用“哆啦A梦”寄件将成历史 C.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玩具总动园”园区将于2018年开幕 D.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通车运营,将西北地区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A项属于政治现象,与题意不符;BD项属于经济现象,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文化现象,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 态的部分。‎ ‎2.信天游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当地生产、经贸几乎靠“脚夫”驮运。“脚夫”以唱歌自娱排解劳累寂寞,于是形成了这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由此可知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不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题目中,“脚夫”以唱歌自娱排解劳累寂寞,于是形成了这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由此可知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①④入选。选B。‎ ‎3.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已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①适合题意;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它们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适合题意;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排除②;书籍作为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③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③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这说明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故③④入选。①选项错误,国民经济的建立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D。‎ 点睛:易错点---增强综合国力就是提高“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无关紧要 该观点错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但其作用并不“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2017年6月,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唱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1 500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盛宴。这一做法 A. 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特点 B. 在“走出去”中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 C. 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D. 打开了外国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窗口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喝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1500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盛宴。这一做法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选项中“经济价值”的表述与题意不符。D选项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 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6.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的国际文学奖项越来越多,在世界文坛上所做出的贡献正受到越多关注与认可,中国文学在世界面前越来越多的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中国人获得国际文学奖项能够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合,消除文化差异 ‎②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理解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 ‎④弘扬中华文化,获得世界各国一致认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①不选;中国人获得国际文学奖项能够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理解,②正确;中国人获得国际文学奖项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③正确;“获得世界各国一致认同”说法夸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题目强调了通过现代传媒,让我们的中华餐饮文化更具有魅力而不是内涵。《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故①③入选。选B。‎ ‎8.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 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世博会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体现了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9.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①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 ‎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 ‎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应坚持平等原则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同时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④符合题意,②是错误的;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0.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B ‎【解析】‎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现代科技通过电影产业的方式继承发展下来,让人们更加具体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汉字的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这里要注意的是,有时,选项说“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这种说法夸大了汉字的作用,要引起考生注意。‎ ‎11.春节燃放爆竹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习俗,然而因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雾霾天气频现,放鞭炮习俗再一次引起了人们争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爆竹文化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批判继承 ‎②爆竹文化应与时俱进,推进爆竹文化的创新 ‎③尊重民风民俗,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放鞭炮污染环境,应该取缔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爆竹文化并非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①项说法错误;爆竹文化属于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春节燃放爆竹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的习俗,但其燃放污染了环境,因此对爆竹文化应与时俱进,推进爆竹文化的创新,在尊重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③项说法正确;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 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 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 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 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可用排除法来做。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不是要认同外来文化选项,B错误;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是汲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C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是错误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交流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A适合题意。‎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中所选的读本基本都是文学经典,文学形式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以及书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嘉宾故事里的国、家、个人情怀相互映衬,产生了叠加效应,整个节目都充满感染力。嘉宾分享的故事、主持人董卿或深或浅的访谈以及专家的简短解析,使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节目体现出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价值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朗读者》引发全民关注,并最终成以口碑的原因。‎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朗读者》,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②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朗读者》,增强了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精彩的人生。嘉宾个人经历的分享,令观众身临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 ‎④嘉宾的朗读和分享,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朗读者》引发全民关注,并最终成以口碑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针对节目中所选的读本基本都是文学经典,文学形式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以及书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与嘉宾故事里的国、家、个人情怀相互映衬,产生了叠加效应,使节目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可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分析说明、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针对该节目能产生叠加效应,整个节目都充满感染力,节目体现出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价值让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共鸣,起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可用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精彩的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分析说明。‎ ‎【点睛】‎ 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忖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A县响应国家政策,注重发挥“生态文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丰富农家书屋书种类,引导群众走进书屋品味“书香”,营造崇尚阅读的浓厚乡风;开展农技培训,组织农止专家和本地“土专家”举办农北科技培训班,手把手地指导群众学习提高种养殖技术,实现科技致富;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宣传村民自治知识,使村民争做最美“当家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分析A县是如何发挥生态文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开展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发家致富。‎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民主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 ‎(3)文化塑造人生。该县通过系列的 “生态文化”工程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村民的全面发展。‎ ‎(4)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分析A县是如何发挥生态文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此题知识限定明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考查方向,学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该县开展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发家致富,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民主管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该县通过系列的“生态文化”工程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村民的全面发展;该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体现了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决定反作用)‎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人和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可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文化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5.2012年3月7日晚,在巴黎塞纳河旁的法国外交部,中法文化交流的新平台——“艺术8”推介会隆重举行,来自法国的政商界人士以及中法艺术家200多人参加。“艺术8”文化交流活动于3月2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地点是由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法大学旧址改造成的“艺术8”文化创意园,活动邀请了中国和欧洲的艺术家到那里进行艺术创作、体验和展示。‎ ‎(1)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2)我们应怎样为中外文化交流作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