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分组练诗词语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分组练诗词语境

专题分组练3 诗词语境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解析 A项,词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项,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答案 C ‎2.下面几个送别的场景,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所坐的船已经消逝,他还孤独地站在码头边,望着远方。‎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妻子即将远离家乡,他紧拉着妻子的手,难舍难分,满腹的话竟说不出来。‎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看着恋人远去的身影,他止不住一阵心酸,热泪滚滚。‎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的酒宴上,他举杯为朋友送行。‎ 解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时,像儿女那样悲伤得泪湿佩巾。这虽为送别场景,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阔,诗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答案 C ‎3.(2016·苏州期中)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15‎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的对话,揭示出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缺点和道理。对照选项,A项说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故事稍有偏差;C项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D项说明新生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道理;只有B项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解析 前文《相约上海》是欢迎世界的朋友到中国上海来,A项写思恋亲人,孤独赏月的场景,不合语境。C项写江面壮阔的场景,不合语境。D项写原野壮阔的场景,不合语境。同时,欢快的歌舞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答案 B ‎5.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5‎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________”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解析 A项,只是说作诗的艰辛,没表现通俗。C项,说诗句要惊人,也没体现通俗。D项,说俗人都不明白诗歌是什么意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觉得不好。与通俗无关。‎ 答案 B ‎6.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 语段中横线处的诗句要体现“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和“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只有B项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 B ‎7.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A.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5‎ 解析 A项,“霜林”“泪”是哀景写哀情。B项,“雨雪霏霏”是哀景哀情。D项,“好风景”“又逢君”是乐景写乐情。‎ 答案 C ‎8.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精细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凝神谛听鸟翼几乎无声的扇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A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描写原野壮阔的场景。C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是描写开阔的场景。D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既壮阔又凄凉的场景。‎ 答案 B ‎9.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________”,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语文是一位音乐家,“________”,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________”,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________”,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 解析 注意引用的诗句和后面描写的场景相一致即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照应“春柳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照应“夏季农家丰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照应“秋的壮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照应“寒冬的美好”。‎ 答案 C 15‎ ‎10.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外的游子,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思念和牵挂呢?‎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快过年了,家家户户洒扫迎新,期待来年的好运。‎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了在这次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准备了很长时间,但终究还是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此懊悔不已。‎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地震过后,满目疮痍,伤亡惨重,但灾区的人们擦干眼泪,忍住失去亲人的痛苦,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重建家园。‎ 解析 A项,诗句中所表达的是恋人间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与语境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不符,对象使用错误。B项,诗句表达的是见到朋友的喜悦和好友间的深厚情谊,与语境不符。C项,诗句表达的是英雄人物空有抱负但无法实现的悲慨,与语境不符。D项,诗句表达的是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要持有乐观的心态,与语境相符。‎ 答案 D ‎11.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杜甫在《漫成一首》诗中写道“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四句分别写下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而诗句“________”,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意境。‎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 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前两句确实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及之美景,但三、四句却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具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诗,全诗写出了他溪居的幽静,但第三句却不是写景,而是写他居处的幽静。‎ 15‎ C项,是杜甫的《绝句》诗。“迟日”即“春日”。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春日江山丽的全景图;第二句描写了春风吹拂着花草令人感到一阵阵香气袭来的中景图;三、四句分别写了燕子衔泥飞上画梁,鸳鸯鸟在暖暖的沙滩上栖息的画面。四句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成了一幅春景图。故C为正确选项。D项,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诗。全诗有山有水,有舟船,有飞雪,还有独钓的老渔翁,是一幅绝妙的图画,仔细看来,诗的一、二句分别写景,但三、四句连起来才能成为一幅景。‎ 答案 C ‎12.(2016·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D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婉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 D ‎1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解析 这种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来综合辨析。从内容上看,《夏日西斋书事》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的一首绝句。通观全诗,正如蔡正孙《诗林广记》所说:“温公此诗,写闲居幽寂之意,然于尘埃之表,于此可以见公之于物澹然而无所泊也。”由于诗歌体现的是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B项的“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而A项的“只道”表明后文应跟“无人至”相转折,与语境相悖,并且A项中的“林间”与诗歌第四句中的“满庭”不对应,且与题干中诗歌标题中的“西斋”也不相关;D项的“寒气”与“夏日”的情境不符。从形式上看,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应为仄声,即可排除C、D 15‎ 两项;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第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A项是仄平平,即可排除A项。当然,就本诗而言。只要有一定的诗歌常识和素养,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理解准确,辨析得当,可以直接选取作答。‎ 答案 B ‎14.(2016·无锡期末)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 此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答案 C ‎15.(2016·南京学情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立春偶成》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________________,东风吹水绿参差。‎ A.满眼不堪三月喜 B.便觉眼前生意满 C.一春常是雨和风 D.春风自恨无情水 解析 《立春偶成》一诗描写的是立春时的景象。A项写的是晚春之景,而此诗写的是初春;C项写的内容和下句的意境不协调;D项抒发的感情与全诗不吻合。‎ 答案 B ‎16.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唯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____甲____”,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____乙____”,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15‎ 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顺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表现的是心情愉快,精神爽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归于失败。根据语境,甲处应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说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举杯消愁愁更愁”是说想借酒来消除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根据语境,乙处应填“举杯消愁愁更愁”。故答案为D。‎ 答案 D ‎17.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野生动物野”这是美国“幽岑美地”国家公园给游客的告示。让野生动物去野!不要喂它。喂它,就是宠它。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该被人喂食。‎ 小松鼠、小花栗鼠、大黑熊、灰狼……都那么可爱,游客便不免去施食。然而这种施食却成了伤害。因为,“一旦喂食,你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乞丐了”。‎ ‎“跟踪器显示,经过喂食的黑熊,在山林里走了160公里,都不曾主动去觅食,因为它觉得食物反正自己就会送上门来。”野生动物一旦被人类好心喂食,就等于英雄豪杰遭人废去武功。一项简简单单的自己找东西吃的生存本能居然也不会了,“而且,人类含添加剂的精致食物会使动物严重脱毛”。原来“________________”才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而是不仁。‎ A.天若有情天亦老 B.天地之漠漠无亲 C.天生我材必有用 D.天长地久有时尽 解析 这个语段出自著名作家张晓风的《让野生动物野》一文,由文段所表达的情感来看,A、C、D三项不符合语境,而B项为原文中的语句,也最为恰当。‎ 答案 B 15‎ ‎18.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风清于老凤声”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意为雏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现往往用来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哲理。文句意只是表明“80后”们的快速成长,而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答案 B ‎19.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依次填入下面甲、乙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解析 本词词牌名为“念奴娇”,因此可以联系学过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判断,根据“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苏词与之对应的两句分别是“卷起千堆雪”“强虏灰飞烟灭”,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 ‎20.(2016·南京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诮燕》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 ‎________________,辛苦营巢傍屋梁。‎ A.君怜我处频迎语 B.一生巧计输黄雀 15‎ C.世间多少宽闲境 D.燕子不知人意思 解析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用排除法,就本题而言,对选项中诗句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标题看,本诗对燕是嘲讽的,可先排除无嘲讽之意的选项。A项,写燕子的善解人意,不合诗境。B项,有嘲讽之意,但“一生”一词与上句重复,不符合作诗的规律。D项,“燕子不知人意思”,意为燕子不了解“我”的内心,抒写的是闺怨,不合诗境。‎ 答案 C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留客》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________________,入云深处亦沾衣。‎ A.桃花尽日随流水 B.请君细看风流意 C.纵使晴明无雨色 D.春草青青万里馀 解析 诗歌的后两句是写春天的山中潮润,虽是晴明天气,也会沾湿行人衣服。A项,写桃花溪水,不切题。B项,不合逻辑,“风流意”不能“沾衣”。D项,不是山中之境,音韵也不合。(注:《山行留客》作者是唐代张旭。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 答案 C ‎22.下面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句序已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②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③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④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A.③②①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解析 本诗描写在秋夜月满时,故人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做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尾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考生可依律诗结构及诗作内容,按“起承转合”的格式分析作答。‎ 15‎ 答案 A ‎2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孟宾于《公子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________________,骄骢踏烂麦青青。‎ A.绣岭宫前鹤发翁 B.半夜火来知有敌 C.美人首饰侯王印 D.不识农夫辛苦力 解析 本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读所给诗歌的三句诗可知,这首诗说的是纨绔子弟的浮华生活,揭露了他们在春游中纵马踏坏了麦苗的恶劣行为。考生了解了这些,再通读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2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画菊》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________________,何曾吹落北风中 A.空余残蕊抱枝干 B.宁可抱香枝上老 C.簇簇新妆阵阵香 D.宁可枝头抱香死 解析 根据诗歌的意境,前两句是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现了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而“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更符合诗境。故排除B,选D。‎ 答案 D ‎2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________________,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气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15‎ 解析 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 答案 B ‎26.(2016·苏州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行即兴》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________________,春山一路鸟空啼。‎ A.如随啼鸟识花情 B.芳树无人花自落 C.虫声新透绿窗纱 D.遥看火号连营赤 解析 A项说到鸟啼,而诗歌最后一句也说到鸟啼,明显有重复,所以排除A项;本诗题的“春行即兴”,写的是春天,而C项写的是夏天,所以排除C项;D项写的是战场上的情景,和本诗的风格不符,所以排除D项。考生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B ‎27.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 解析 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相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 答案 B ‎28.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王安石《初夏即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________________,绿阴幽草胜花时。‎ A.莫道闻时总惆怅 B.水晶帘动微风起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晴日暖风生麦气 解析 根据诗的题目和全诗的情感、意境可知,只有D项合适。A项,“总惆怅”与全诗的情感不相符。B项,写的是房中之景,而题干所给三句诗写的都是野外之景。C项,“卷地风”写的是秋景或冬景,与题目中的“初夏”不符。‎ 答案 D 15‎ ‎2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望湖楼晚景》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________________,电光时掣紫金蛇。‎ A.青枝满地花狼藉 B.雨过潮平江海碧 C.犹是晓晴风露下 D.楼前回望水连天 解析 A项显然与全诗壮美的意境不合;C项中的“晓”与标题中的“晚”不合;D项最具干扰性,但相比较而言,“潮”“江”“海”等意象更大气磅礴,更符合诗的意境,此外,从平仄来看,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选仄声字为宜。‎ 答案 B ‎3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登城》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________________,一片江南水墨图。‎ A.浅深山色高低树 B.行春车马闹如烟 C.桃杏满村春似锦 D.柳阴亭午正风凉 解析 从诗的标题与其他三句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写的是登城所见的城外之景。从第一句看,应是写雨中之景,所以应排除B项与D项。从最后一句看,诗人所见之景,如同水墨画,水墨画的特点是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所以,从意境看,应排除C项。而“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如一幅水墨画,故选A项。‎ 答案 A ‎3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3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5‎ ‎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便想,东坡自是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C ‎33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②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也只有”与首句中的“只有”照应,因此先排②;②是⑤的原因,根据“因此”判断⑤紧承②;①的“这世界”紧承⑤“多彩的世界”而来;在指出了世界多彩的特点后,④③阐述灰色理论与多彩世界的依存关系,根据“正因为”和“也正因为”判断④应该在③前面 ‎3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 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解析】‎ 1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表面上,诗与散文的分别似乎很容易认出,但是如果仔细推敲, , 。 , , ,这不是易事,但也不是研究诗学者所能避免的。‎ ‎ ①说明诗是什么,散文是什么②从历史经验看③寻常所认出的分别都不免因有例外而生出的问题④要了解诗与散文的分别,是无异于要给诗和散文下定义⑤从亚里士多德起,这问题曾引起许多辩论                    ‎ ‎ A. 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①④     C.④①③⑤② D.  ④①②③⑤      ‎ 从逻辑关系看(,④后应为①,③应在开头,因为“寻常所认出的”与前文“很容易认出”‎ 是对应的逻辑关系)‎ ‎ ‎ ‎                    ‎ ‎ ‎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