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 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层。 “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原因不难理解:“道”这一概念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即君权。贵族阶层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节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 B.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 C.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 D.“道”的价值观念与士大夫阶层相伴相随,是这个阶层的精神标志。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 2.下列表述,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士大夫文化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 B.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神。 C.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 D.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道“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 B.由“文统”到“道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文”由此依附于“道”,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3年-2014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 (摘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手机上瘾者报告》) 材料二: 智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年比以往睡得更少了。对20个国家690747名青少年的数据(1905~2008年)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100年前少了1个小时。 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萨卡里·莱莫拉( Sakari Lemola)最近发现,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在晚上睡得更晚。莱莫拉说,“我们还发现,睡觉前使用电子设备与睡觉时长减少、失眠症状增加有关。而较短的睡眠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又与抑郁症状有关。” 莱莫拉解释了几种可能的关联。今天的电子屏幕发出了大量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在晚上或黑暗环境中由松果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社交媒体上,来自朋友的消息或评论让孩子很难睡着。另外,在无尽的娱乐信息的吸引下,让青少年把手机关闭格外困难。 莱莫拉指出,近期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刚成年的年轻人当中,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莱莫拉说,“另一方面,跟之前几代的青少年相比,有一小部分脆弱的青少年面临着更高的风险。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他因素,从城镇化到在校压力,也多少会对青少年有所影响。” (《智能手机损害青少年大脑?》) 材料三: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对青少年好,是小提琴还是电子游戏“刺客信条”,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疾病中心负责人杰伊·吉德说,“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玩“刺客信条”需要策略、记忆力、对模式的识别以及反应能力。另外,观看优质的视频可能是比阅读更好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说这些话很困难,但是考虑到大脑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真的是这样。” 提到青少年面临的威胁,引人注目的新科技总是比那些熟悉和难以改变的问题更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偏差可能会使我们的感知发生偏离。除了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艾伦说:“不仅冲突和压力会影响大脑,缺乏温暖和社会支持同样会影响大脑。有这么多证据都表明,其他因素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为什么我们还在担心手机?”美籍指挥家斯坦伯格表示认同,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创伤、贫穷、暴力和毒品,因为它们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3月1日16版) 材料四: 实际上,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例如“要求购买”功能,要求家长批准购买商品和服务;限制访问某些应用程序、内容和数据使用情况;使用了内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但这些还远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智能手机上瘾问题。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让·特温吉教授发明了“iGen”一词来指代新一代的智能手机成瘾儿童。让·特温吉曾表示,把iGen描述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精神健康危机的边缘并不夸张,这种恶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手机。近日,北美放射学会研究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或患网瘾的青少年的大脑,发现智能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奖赏回路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而根据“常识媒体”在2016年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约半数美国青少年感觉自己存在手机成瘾问题,并感到有压力需要立刻回复手机信息。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电子产品可能会让人上瘾,但一些硅谷内部人士已经开始向媒体透露,电子产品、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网站是如何被设计成让人上瘾的,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的一些应用,比如脸书、Snapchat和Instagram,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年轻用户。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经采取措施,愿意改变他们的产品以回应家长的担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9日22版《苹果需正视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2013年-2014年,手机使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 B.有科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临诸多威胁,但相比而言,智能手机并非最大问题根源。 C.莱莫拉认为:青少年因使用手机导致的睡眠时短和质量差与电子屏幕抑制褪黑素产生有关。 D.虽然手机引起了诸多问题,但莱莫拉对多数青少年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持乐观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相比城镇化和学业压力,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才是引发精神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B.杰伊·吉德过去认为,小提琴比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对青少年更有益,但现在所持观点有所改变。 C.某些游戏能锻炼人的多种技能,提供的优质视频可能改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智能手机有价值的东西。 D.苹果公司推的“要求购买”“位置共享”等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手机上瘾的问题。 6.如何何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条说明,并概述科技公司解决此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移 栽 游睿 办公室里放着一盆盆栽,植株矮小,模样普通,常大年却异常珍惜,天天施肥浇水,一有空还端着这株植物仔细欣赏。但盆中的植物似乎并不领情,耷拉着枝叶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宛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常大年为此忧心忡忡,特意到农业局去请教植物专家老严。老严一看这植物,当即说:“这么个破玩意儿,你扔了算了。” 常大年说:“怎么能扔?这盆盆栽意义重大。我来找你,就是要救活它。” “ 到底有什么意义,说了我就给你支招。”老严说。 常大年看着盆栽,叹了口气,就给老严讲起了它的来历。 两年前,常大年到山区采访。那里海拔较高,土地贫瘠,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途中,常大年遇到了小光。当时小光读小学四年级,非常懂事,除了读书,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可从出生以来小光一直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常大年问小光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光说:“就是希望您能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一次年。”常大年被感动了,专门策划了一期节目,千方百计让他们一家人相聚。当看到这家人阔别10年后温馨相聚的场面,常大年再次被感动了,于是在他的努力下,小光的父母在家乡镇上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家人从此不用再分开。 常大年离开那里时,小光一家人都来送他。常大年问小光,“你高兴么?”小光点着头说高兴。后来小光的爸爸非要送常大年一些土特产,常大年拒绝了,自己却挑了一株山上的植物,就是现在这盆盆栽。 常大年说:“每次看到这株植物,都能让我倍感荣耀。你说,这株植物意义重大不?” 老严说: “重大,相当重大。不过,你要真心救这株植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盆子里装上它生长地的土。” 常大年说:“不就是原来的土壤么,这有何难?” 常大年立即带着这盆盆栽直奔山区,找到了当初给小光父母提供工作的工厂。但厂区负责人告诉常大年,小光父母已离开了工厂。 “ 又出去打工了吗?”常大年无不担忧地问。 “ 那倒没有,好像他们开了个小超市,就在学校旁边。” 常大年顿时舒了口气,连忙驱车到镇上的学校门口的小超市。 小光的妈妈连忙热情地招待常大年坐。 常大年连忙说: “不客气,你们都还好吧?” “ 都好着呢!”小光妈说,“不少好心人帮助我们,包括这个超市,也是好心人帮忙才开的。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的未来多么重要,真得谢谢您。” 常大年说: “你们能这样看待孩子,我真的很欣慰。” 小光妈说“:我和他爸就是读书太少了,只能出去打工,可孩子不能再走我们一样的路。只是这孩子不懂事,成绩也不咋样,很伤脑筋。” 常大年说: “孩子小,不着急。对了,小光他人呢?” 小光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说: “他爸陪他去补习班了,这个点应该快回来了。” “ 补习班?”常大年当即一愣。 “ 我们这么多年没管他,他基础太差,马上读初中了,不补怎么能跟上?” 恰在这时,常大年看见小光耷拉着脑袋和他爸爸一前一后走了过来。两年不见,小光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了,高高的个子,反倒让他爸爸显得矮小了许多。 “小光”,常大年喊了声。 小光抬起头,眯了一下眼睛。小光爸爸瞪了他一眼说:“叫人啊。”小光才喊了一声“常叔叔”。 常大年心里一颤,但脸上还是热情地笑了。常大年端出自己的盆栽说:“你还记得这个吗?小光,今天常叔叔可是找你帮忙来了。” 小光瞥了一眼盆栽说:“要我帮忙可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常大年有些意外。 小光又看了一眼他爸爸,趁他不注意才把常大年拉到了一边小声说:“你走的时候我搭个顺风车呗。我想去城里打工!越远越好!” 小光话音未落,常大年手中的盆栽却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顿时粉碎。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标题“移栽”意蕴丰富,一是指小说中盆栽花苗的移栽,二是指小说中小光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B.老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既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起着衬托常大年的高大形象的作用。 C.小说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常大年的乐于助人,小光的认知变化。 D.小说结尾写常大年手中的盆栽落到地上,既写出了常大年的惊愕,也寓示着常大年对小光很失望,不会再帮小光了。 8.小说中写常大年对老严讲盆栽的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光先是请求常大年让他与家人团圆,后来却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籓,朝野咸叹服之。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及石季龙死,裒上表请伐之,即日戒严,直指泗口。裒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其欢心。先遣督护徐龛伐沛,获伪相支重,郡中二千余人归降。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龛领锐卒三千迎之。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龛执节不挠,为贼所害。裒以《春秋》责帅,授任失所,威略亏损,上疏自贬,以征北将军行事,求留镇广陵。诏 以 偏 帅 之 责 不 应 引 咎 逋 寇 未 殄 方 镇 任 重 不 宜 贬 降 使 还 镇 京 口 解 征 讨 都 督。 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会裒已旋,威势不接,莫能自拔,皆为慕容皝及苻健之众所掠,死亡咸尽。裒以远图不就,忧慨发病。及至京口,闻哭声甚众,裒问:“何哭之多?”左右曰:“代陂之役也。”裒益惭恨。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节选自《晋书•卷九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B.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C.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D. 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 B.“领”文中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裒从不品头评足,气度弘远。“其外无臧否”“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年轻时就受到人们的推崇,享有盛誉。 B.褚裒为官清廉简约。虽然身为方伯,但还常常和自己的童仆去打柴。 C.褚裒谦让知退、善用人才。他坚决辞让开府之职,积极推荐的人才,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D.褚裒一心为民。他因为未能及时救援遗民及代陂之役失利惭恨而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5分) (2)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谢寺双桧 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桧:一种常绿乔木。龙象界:佛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 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 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桧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 (2)《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 。 (3)《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7-19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20.下面是某市草拟的公告,其中有五处语言不得体或者格式错误,请找出并修改。(5分) 通告 广大市民: 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我市将于9月14日—15日举办“湖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第二届龙船调文化艺术节”。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将对滨江南路龙船路段实行交通管制。请广大市民朋友合理选择出门时间和路段,服从公安民警的统一指导。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要理解与支持,凡违反本通告规定者,后果自负! 2018年9月10日 XX市政府 21.请参照下列划横线句的逻辑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事理,每空不超过20字。(6分) 示例: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 ①有一天,有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他打洒。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事?”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么没有酒?” 假如你是这位长工,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②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 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 1.A(“决定”有误,原文表述为: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 2.D(不是原因,是表现) 3.D(“依附”不合原文,原文相应表述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4.【答案】A【解析】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上瘾用户、超级用户、常规用户。 5.【答案】A【解析】“罪魁祸首”错,原文是“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 6.【答案】(1)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减少睡眠时长和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精神健康问题。(1分)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但相比家庭冲突和其他社会问题并非主要因素。(2分) (2)科技公司对于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好设置。(2分) 7.A 8.①补充交代盆栽的来历,丰富小说内容,既照应上文常大年所说盆栽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因,又与下文小光逃离亲情的举动形成对比。(3分)②丰富了常大年这个人物形象,突出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2分) 9.①小光的这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小光请求常大年帮他实现与家人团聚的心愿,体现的是留守儿童渴望亲情;后面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体现的是他因基础差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受不了家人的管束,渴望自由。(2分)②作为家长一要认识到小孩子正是处于成长时期,需要家人的陪伴,尤其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关键时期没有在其身边,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到时来纠正就难了,像小光的成绩因为当时基础差没有跟上去,学习起来特别费力且有压力,没有自信,这种情况在当今留守儿童中比比皆是:二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要看到孩子的品质,如小光小时候的懂事,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孩子有这些美好的品质,比什么都重要。(4分,言之有理即可,观点2分,联系小说与实际分析2分) 10.D 11.B.“领”表示兼任官职,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2.B. 褚裒常常派自己的童仆去砍柴,而不是和他一起去。 13.(1)会稽王德行美好,是国家的周公啊,您应该把大权交给他。(“令德”、判断句、“宜”、“以”各1分,句意1分) (2)龛不遵守褚裒的节制调度,让部队驻在代陂,被石遵的将领李菟打败,死伤超过一半。(“节度”、“次”、 被动句式、“太半”各1分,句意1分) 14.B(3分)(“古桧曾与禅客为伴”应为“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 15.(6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3分)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3分) 16.略 17 B.(本题要按逻辑顺序来排序,”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最后,故选B. ) 18.B.(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差强人意:形容尚能令人满意。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19.C. 20.(1)出门 改为 出行 (2)指导 改为 指挥 (3)还要 改成 敬请 (4)后果自负 改为 将予以处罚 (5)落款单位与时间位置互换 21.(1)示例:壶里有酒才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2)示例:喝牛奶长大的,难道就有牛的血统了?(答对1处3分,2处全对5分) 22.作文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 “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 存在感”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 2. 引导语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若离开材料只谈“存在感”则视为偏跑。 3.“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文中已经列举了三种观点,但考生要谈谈自己的观点,文体偏向议论文。 开放性 1.“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本能需求无可非议;抛弃是非,没有智商;充实自信,何惧存在?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 2.虽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但文题“你有什么思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写作间较大。 3.“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有开放性,不需受过多束缚。材料对“刷存在感”现象并未给出单一认识,考生可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独特的其他看法。 解题 这是一篇分析生活热点事件的材料作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争分夺秒地刷存在感,材料在列出热点事件的种种现象后,给出肯定、否定、不屑三种态度,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5.莫再狂刷存在感。 6.莫为“存在”丢智商。 7.“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 8.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范文展示 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 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分享刷屏,“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小卑微。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在感”包含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 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评论中有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 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 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的小卑微。刷的内容就像是饭,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 “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存在感”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 2. 引导语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若离开材料只谈“存在感”则视为偏跑。 3.“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文中已经列举了三种观点,但考生要谈谈自己的观点,文体偏向议论文。 开放性 1.“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本能需求无可非议;抛弃是非,没有智商;充实自信,何惧存在?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 2.虽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但文题“你有什么思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写作间较大。 3.“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更有开放性,不需受过多束缚。材料对“刷存在感”现象并未给出单一认识,考生可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独特的其他看法。 解题 这是一篇分析生活热点事件的材料作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争分夺秒地刷存在感,材料在列出热点事件的种种现象后,给出肯定、否定、不屑三种态度,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5.莫再狂刷存在感。 6.莫为“存在”丢智商。 7.“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 8.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范文展示 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 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分享刷屏,“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小卑微。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在感”包含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 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评论中有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 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 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的小卑微。刷的内容就像是饭,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