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 历史试卷 单项选择题(30个,60分)‎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交流。这个网络系统包括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485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桑田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受之露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 A、以政府控制全国土地为前提  B、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 C、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4.“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B.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6.它是一种神奇的制度,把全国各地域纳入中央之一统,尤其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民众突然发现,它已经事关千家万户,几乎每个家庭的命运都和它紧紧相连,其带来的光环效应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7.“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秦与齐并称东、西帝的提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井田制逐步确立B.宗法制日益强化C.分封制趋向崩溃D.礼乐制逐渐形成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9.周渍《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这里所描写的女装形式最有可能流行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清 ‎ ‎10.《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工作具有临时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12.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13.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弱肉强食。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14.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15.《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6.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是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新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7.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18.中共某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减。”“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美国《商业周刊》对某次会议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得出以上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印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发挥了大国作用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D.美国没有在印度支那会议中发挥作用 ‎20.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A.控制了美国全部政治权力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21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比较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22.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促成美日结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23.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成立之初对国情认识不足 ‎24.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A.“一国两制”的方针开始提出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D.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性 ‎25.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6.18世纪中期以后,所谓对外贸易,已非中外双向对等贸易,而仅仅局限于在中国本土接纳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这一“极不正常的格局”。这一格局 A.阻止了西方的早期殖民侵扰 B.确认了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 C.巩固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优势 D.贻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 ‎27.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十月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28.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29.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30.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31、比较两幅图,提取有关西周到秦朝历史变迁的信息(1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 ‎ ‎ ‎32.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12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8分)‎ 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ABDCB CCCBB BADBD DCABB CDDDD DACDB ‎ 31、答案 信息:西周实行分封制,以王族为主体,体现典型的贵族政治(血缘政治);秦朝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西周集中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突出显示了黄河流域在孕育中华文明中的作用;秦朝疆域大为扩展,南方及广大边疆得到开发;西周的分封推动天下一家共同文化心理的形成; 秦朝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加强; 秦朝修筑了长城,游牧和农耕分界线开始凸显。(只要符合图片蕴涵信息,答其它也可以)‎ 说明:秦实现了大一统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等; 生产力的发展 ‎32.答案:(1)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