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教学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教学统一检测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学统一检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1.下方材料来自《汉书·艺文志》,它描述的是 A. 井田制瓦解 B. 百家争鸣 C. 秦完成统一 D. 休养生息 ‎【答案】B ‎【解析】材料表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为取合诸侯而兴起,形成百家争鸣的状况。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如图是古代某一书籍的目录节选。这本书可能是 A. 《甘石星经》 B. 《黄帝内经》 C. 《九章算术》 D. 《齐民要术》‎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来看,该书是一部农业著作。故答案为D项。A项是一部天文学著作,排除;B项是一部医学著作,排除;C项是一部数学著作,排除。‎ ‎3.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也充分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这是唐代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贞观年间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C.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D. 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答案】A ‎【解析】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即相互牵制,又相互合作,促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 进入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如图是文人山水画的典型代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 商业的兴盛促使市民文化日益繁荣 B.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C. 四大发明对艺术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D. 西学东渐有利于传统文化自我更新 ‎【答案】B ‎【解析】宋朝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出现了更加注重意境的文人山水画。故答案为B项。A项文人山水画与市民文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西学东渐开始于明朝后期,排除。‎ ‎5.明清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藐视礼法、追求个人情性、及时行乐等异端思想。这一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君主专制强化 ③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的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异端思想。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在鸦片战争之后。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19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如薛福成上奏曾国藩时说:“今方中外之事,古今之变局也。”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B. 君主专制统治受强烈冲击 C. 列强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D. 民族民主意识在不断加强 ‎【答案】C ‎【解析】随着列强对中国不断的入侵,促使清政府认识到时局的变化,逐渐兴起变法运动。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1864年,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函》中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这表明他主张 A. 工商皆本 B. 中体西用 C. 维新变法 D. 民主共和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李鸿章认为只需学习西方技术即可维护制度优越的中国,即中体西用。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D两项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代表维护封建统治,排除。‎ ‎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与此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C. 废除八股改革科举 D. 允许设立报馆、学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上”“天”指的是皇帝,即人人可以上书皇帝。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9.19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淘汰”等西方进化论术语在中国流传并渐成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最早将这些术语系统传播到中国的思想家是 A. 魏源 B. 郑观应 C. 梁启超 D. 严复 ‎【答案】D ‎【解析】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最早将进化论的思想传入中国,并引起广大反响。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100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科学 B. 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 C. 早期维新思想的开始传播 D. 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A ‎【解析】1915年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促使之后科学期刊逐渐增多。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早期维新派未宣扬科学,排除;D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11.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D. 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 ‎【答案】D ‎【解析】该大纲包含了自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思想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理论上的不断探索。故答案为D项。A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排除;B项只适用于毛泽东思想,排除;C项不适用于毛泽东思想,排除。‎ ‎1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2000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 A. 开展识字教育减少文盲 B.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的幅度非常高,得到联合国称赞。意味着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故答案为C项。A项发生在建国初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高等教育,排除;D项1965年我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 ‎13.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反思自我的雅典人,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间。他提出的观点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理念是世界的本质 D.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强调,人应当认识你自己。故答案为B项。A项是普罗泰戈拉的代表思想,排除;C项是柏拉图的主张,排除;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思想,排除。‎ ‎14.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崇尚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公元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欧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 世俗政权重视教育 C.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答案】D ‎【解析】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的价值。故答案为D项。A项自然科学还未脱离神学,排除;B项此时处于宗教统治之下,排除;C项17、18世纪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15.宗教改革后,欧洲各地区信仰宗教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从地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 西班牙是宗教改革的中心 B. 宗教改革影响了文艺复兴 C. 传统的天主教区发生分裂 D. 天主教会的统治完全瓦解 ‎【答案】C ‎【解析】图片中传统的天主教区内部出现了新教统治区域,表明天主教区发生了分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文艺复兴发生在宗教改革前,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由此可知孟德斯鸠认为 A. 法律可以剥夺公民的自由 B. 遵守法律是维护自由的前提 C. 公民必须享有自由的权利 D. 民主和法制要互相制约平衡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公民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自由。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排除;D项与题无关,排除 ‎17.下面是海涅于1843年创作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节选)。这首诗 A. 以理性主义的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B. 以浪漫主义的风格抨击了德意志的分裂和落后 C. 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批判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 以现代主义的手法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答案】B ‎【解析】依据该诗创作的时间、内容、风格来看,海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抨击了德意志的分裂和落后。故答案为B项。A项理性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排除;C项现实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排除。‎ ‎1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为工业革命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改变了人对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答案】B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故答案为B项。A项相对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排除;C项牛顿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D项进化论改变了人对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排除。‎ ‎19.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下列措施体现这一影响的是 ‎①解放农奴,使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②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③地方自治改革,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④废除沙皇制度,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俄国在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这场改革解放了农奴,建立了近代司法体系和城市杜马。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这场改革的目的是维护沙皇统治,排除。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875年,《申报》载“论三菱公司事”一文,报道了明治维新不久,三菱轮船公司成立,日本政府将之前所买轮船13艘,尽归三菱轮船公司管一事。日本政府不但补贴三菱轮船公司费用,并令外国轮船不得驶入日本内地,三菱轮船公司垄断内地江河航运。日本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推行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 扶植私人企业,增强日本经济竞争力 C. 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D. 实行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 ‎【答案】B ‎【解析】三菱轮船公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日本政府为增强经济竞争力,而扶植私人企业。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1.1453—1458年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他不仅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海、陆军总司令,还掌握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他的命令具有法律效力。这一时期,克伦威尔统治的实质是 A. 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政权 B. 民主共和政权 C.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D. 君主立宪政权 ‎【答案】C ‎【解析】克伦威尔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材料表明克伦威尔掌管了国家军事权、行政权、立法权,可以看出克伦威尔的统治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晚清至民国,华盛顿、拿破仑在中国人的著作和报刊上反复出现,成为时代的“潮人”。尤其辛亥革命后,华盛顿已是“民主”的代言人,而拿破仑则成为“专制”的代名词。世人认为袁世凯“不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主”。这一现象折射出 A. 美国人民尊称华盛顿为“国父”‎ B 拿破仑极力捍卫资产阶级政权 C. 当时中国人向往民主反对专制 D. 晚清至民国中国的思想界混乱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中世人对袁世凯的评价来看,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向往以及对专制的反对。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1)依据材料一,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结合所学,概括西汉时期复兴儒学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化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先进知识分子为实现这一转变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1)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 措施: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文化经典的收集和保存;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努力:创办《新青年》等杂志,利用北京大学等宣传新思想。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抨击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文学革命。‎ ‎【解析】‎ ‎(1)境遇:依据材料“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使儒学收到了严重 打击;措施:依据材料“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籍的收藏有利于文化经典的收集和保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依据材料“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促进文化的近代化,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办了《新青年》等杂志,利用北京大学等宣传新思想,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抨击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文学革命。‎ ‎24.公元386年北魏建立,后统一北方,公元534年灭亡,历148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均田令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又推行三长制,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在十六国时期,因为民族对立和经济、基层管理体系遭到破坏,各政权的统治很难持久,但北魏时期开始转变。请依据材料一,分析北魏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统一的原因。‎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1)北魏通过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减少了民族隔阂;通过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联姻等方式得到汉族士族的支持;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推动了北方农业的恢复,保证了政府对赋税徭役的征收,巩固了中央集权。‎ ‎(2)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的统一及盛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各族文化取长补短,丰富了中华文化。‎ ‎【解析】‎ ‎(1)依据材料“颁布均田令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又推行三长制,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推动了北方农业的恢复,保证了政府对赋税徭役的征收,巩固了中央集权,促使改革措施能够推行;依据材料“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来看,北魏孝文帝通过汉化,减少民族间的隔阂,获得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2)依据材料“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来看,这有助于民族交融,个民族间可取长补短,丰富中华文化;依据材料“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来看,这为隋唐统一及盛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5.孙中山先生被誉为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生都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依据下列材料,结合历史背景,简述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历程。‎ 时间 出处 内容 ‎1894年 ‎《上李鸿章书》‎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905年 ‎《同盟会宣言》‎ 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宣言》‎ 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 ‎【答案】示例:19世纪末,中国屡遭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上书失败使孙中山抛弃了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在革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促使他反思救国之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认识到工农群众为革命的坚定力量,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主张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解析】‎ 依据材料“1894年”“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来看,孙中山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希望进行变法;依据材料“1905年”“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来看,在上述失败后,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并提出三民主义;依据材料“1924年”“‎ ‎ 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来看,孙中山在屡次失败之后,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开始进行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26.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环节,有“关键抉择”方阵,游行群众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大字走过天安门广场。结合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现“关键抉择”的。‎ ‎【答案】文革结束后,当时的领导人继续延续“左”倾错误,思想界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20世纪80年代初,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港澳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改革走到关键时期。邓小平总结经验,进行南巡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解析】依据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来看,邓小平同志在文革结束之后,先后推动了党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的转移,并提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后又针对国家统一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促进了国家统一,在90年代提出了南方谈话,促使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即可。‎ ‎27.近代西方思想的发展以教会权威的下降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扩展为主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关于“人”的辩论:教会VS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是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文明过渡时期,关于“人”的认识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辩论体现了新旧交替时代思想变化的轨迹。‎ 天主教会认为,人类从亚当开始失去了自由意志,再也不能做出任何取悦于上帝的事情,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的价值就是赎罪。人应当一切以神为中心。世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积累财产是罪恶的,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禁欲才能接近上帝。人类应该绝对信仰上帝以获得幸福。‎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肯定自我价值,应当积极创造丰功伟业,追求现世幸福来体现价值。财富是一种体现人尊严的巨大力量。相信上帝,基督教会在统一了人性和神性的时候将是理想教会。‎ ‎——摘编自何成刚等《世界古代近代史历史课标与史料研习》‎ ‎(1)关于“人”的辩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话题。请归纳材料一所涉及的辩论论点及论据,完成下表。‎ 论据辩论论点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者 材料二 ‎ ‎(2)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与卢梭两人经历的共同之处,并指出这些共同经历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期间先贤祠建立,作为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伏尔泰和卢梭的遗体都安葬于此。卢梭的学说传播到中国后,受到严复等知识分子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救国的理论武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启蒙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案】(1)示例:‎ 论据辩论论点 天主教会 人文主义者 人的价值如何体现 强调人的价值是赎罪 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来体现人的价值 人追求财富是否有罪 财富使人陷于罪恶,提倡守贫禁欲 肯定财富是树立人的尊严的力量 人应该有怎样的宗教信仰 以神为中心,人应该绝对信仰上帝 以人为中心,相信上帝的存在。建立将神性与人性统一的理想教会 ‎(2)二人都屡遭迫害,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专制统治的强大。‎ 二人都倡导自由民主,并在沙龙中受到热捧,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出现了启蒙思想并受到人们的推崇。‎ ‎(3)启蒙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 ‎【解析】‎ ‎(1)依据材料“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的价值就是赎罪”“人应该肯定自我价值,应当积极创造丰功伟业,追求现世幸福来体现价值”来看,在人的价值方面,天主教会强调人的价值是赎罪,而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实幸福;依据材料“世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积累财产是罪恶的,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禁欲才能接近上帝”“财富是一种体现人尊严的巨大力量”来看,在人追求财富是否有罪方面,天主教会认为财富使人陷于罪恶,提倡守贫禁欲,而人文主义者肯定财富是树立人的尊严的力量;依据材料“人类应该绝对信仰上帝以获得幸福”“相信上帝,基督教会在统一了人性和神性的时候将是理想教会”来看,在人应该有怎样的宗教信仰方面,天主教会认为应以神为中心,人应该绝对信仰上帝,而人文主义者以人为中心,相信上帝的存在。建立将神性与人性统一的理想教会。‎ ‎(2)共同之处:依据材料“因写作讽刺时政的文章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收到法国当局的通缉,在乡间隐居多年,之后流亡到瑞士”来看,二者都屡遭迫害;依据材料“发表《哲学通信》……沙龙上通读”“到巴黎后……沙龙追捧”来看,二者都倡导自由民主,并在沙龙中收到热捧;社会状况:综上两人的经历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大革命前法国专制统治的强大,但此时法国出现了启蒙思想并受到人们的推崇。‎ ‎(3)依据材料“卢梭的学说传播到中国后,受到严复等知识分子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救国的理论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