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3)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了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苏轼不服老的壮志豪情;而本诗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C [C项,“已真心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作者的一种不服老的豪情。]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③尾联两句写作者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B [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解析】 通过课下注解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宋朝遗民,此时国家已经灭亡,从诗句中出现的“怀乡恨”可以看出抒发的情感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由题目“杜鹃花得红字”,行文中“只将遗恨寄芳丛”句,又可以看出是借杜鹃花寄情,是典型的咏物诗,采取的抒情方式是托物言志;“啼血”运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由此引出下文的“杜鹃花”。《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运用的手法是通过渲染环境的恶劣,衬托作者被贬后的痛苦。 【答案】 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 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的“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受到惊吓,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B [A项,“天长烟远”是一种整体的、开阔的意境,而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项,“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中惊醒。而是指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D项,“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剧烈的变化,说“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不准确。(2)首先从两首词的情感考虑,两首诗都写到了分别之景、惜别之情,而且都出现了典型意象“柳”。但两首词中“柳”起到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情感是不同的:冯词是反衬,以春日金柳美景反衬离愁;柳词则是正衬,以凄冷秋景烘托离别后的伤感之情。]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雨霖铃》的下阕。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6分) 【答案】 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借指王录事官位卑下。 B.第五句运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典故,劝诫王录事要韬光养晦。 C.诗人同情王录事长期没能升迁,但又劝他安于低位,不要诉说辛劳。 D.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语言浅显直白。 D [D项,“语言浅显直白”错。] (2)同为送别诗,本诗尾联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答案】 都有劝勉之意。(2分)独孤及诗重在表达对王录事到任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许;(2分)王诗则侧重表达劝勉对方不必为离别而伤感的旷达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据,析之成理,酌情给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①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 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喜欢到佛寺里听听高僧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一个“重”字写出了山雨过后的卢橘沉重而低垂。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烟波淡荡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淡荡”二字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 C.颈联对句中的“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髙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 D.尾联中前一句“到岸请君回首望”照应诗题中的“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后—句“蓬莱宫在海中央”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D [D项,“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错,应是表达了对孤山寺秀丽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是将孤山寺秀丽的风景比作蓬莱仙境。]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本诗首联先是写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进:映出松岛、莲花寺。(2分)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2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西湖晚归”画面,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 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C [C项,句意分析不当,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诗中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这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②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汪元量:宋末元初诗人、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牌后小标题“幽州九日”,将这首小令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都交代得非常清楚。 B.“官舍悄”写出馆舍的万籁俱寂,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坐到月西斜”写出作者夜不能寐、望月西沉的情态。 C.“永夜角声悲自语”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感受。 D.“客心愁破正思家”一句中的“家”不仅指自己的小“家”,也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这个大“家”。 B [B项,“望月西沉的情态”错,作者并没有望月西沉。] (2)本词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肠断裂”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因思念国家以致肝肠寸断,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②“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故国美人陪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的伤痛之情;③“和泪捻琵琶”,化抽象为具象,表达了词人虽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的悲歌,抒发悲愤交加之情。(每点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柳林酒家小楼① 陆 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②。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③。 【注】 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②遒:尽。③ 小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悦,生动形象。 B.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C.“宿酲”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是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除。 D.尾联以“记取”来表明作者对逗留半日的柳林酒家小楼的好感和离开时的不舍,又巧妙点题。 D [D项,“逗留半日”错,诗中的“半天”不是指时间上的半日,而是形容“高柳之高”,耸入半空中。] (2)请简要分析颈联“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①“远途”句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即漫长的旅途让他领会到天地的广阔。②“晚节”句写其意识到岁月流逝之快,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愈加珍惜时间,他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前往前线的机会。③时空结合,拓展诗的意境,丰富诗人的形象。④“乾坤大”喻指(抗金)事业的舞台之大,而人生偏已“岁月遒”,两者形成反差和矛盾,表达了诗人对此深深的慨叹。(每点2分,写出其中任何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教师备选】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梦得:刘禹锡的字,开成二年(837)与白居易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均遭冷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旷达之中含有对身世的感慨。 B.第四句表现主客二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相视中含着难以尽言之情。 C.颈联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并以“闲征”“醉听”等词语照应诗歌题目。 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语淡情深,通篇叙述却毫不平板呆滞。 D [D项,“沉郁悲壮”错,本诗感情主要是旷达之中隐含人生的愁苦。]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表现二人相聚的欢乐难舍之情,写出友情之深。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共饮佳酿共赏秋菊。②表现失意和愁苦之情。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恰恰表现出人生现实的失意与痛苦。(共6分,每点3分,其中情感2分,分析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 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B [B项,“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 (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6分) 【答案】 ①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消除心机的愿望。(2分)②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2分)③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了伤春伤己之情。(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