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机械振动 课时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机械振动 课时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机械振动 课时作业 ‎1.以下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B.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声波是横波 D.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解析 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但是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时才会产生干涉现象,A项错误;发生衍射的条件是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差不多,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B项正确;声波是纵波,C项错误;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不随波向前移动,D项错误。‎ 答案 B ‎ ‎2.(多选)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解析 根据题意,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的原因是水波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波浪能传播到A、B两处。由于只有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D项正确,B、C项错误。‎ 答案 AD ‎ ‎3.(多选)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此时x=8 m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4.5 s(  )‎ A.x=4 m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x=2 m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x=0处质点一定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x=6 m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解析 据题意,图示时刻x=8 m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则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则该波的周期T== s=2 s因为n===2T,可知:图示时刻x=4 m处质点速度向下,再经过4.5 s,处于波谷,位移为负向最大,则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故A项正确;图示时刻x=2 m处质点位于波峰,再经过4.5 s,处于平衡位置向下,具有负向最大速度,故B项正确;图示时刻x=0处质点速度向上,再经过4.5 s,处于波峰位置,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故C项正确;再经过4.5 s,x=6 m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通过的路程为2×4×A+A=18 cm,故D项错误。故选ABC项。‎ 答案 ABC ‎4.一个在y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下列关于图乙(1)~(4)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F、a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和加速度)(  )‎ A.图(1)可作为该物体的v-t图象 B.图(2)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 C.图(3)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 D.图(4)可作为该物体的a-t图象 解析 采用排除法,由y—t图象知t=0时刻,物体通过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加速度为0,故ABD项错,C项对。‎ 答案 C ‎5.一个弹簧振子,第一次被压缩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被压缩2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2,则两次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 A.1∶1        B.1∶2‎ C.2∶1 D.1∶4‎ 解析 只要是自由振动,其振动的周期只由自身因素决定,对于弹簧振子而言,就是只由弹簧振子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决定的,而与形变大小,也就是振幅无关。所以只要弹簧振子这个系统不变(m、k不变),周期就不会改变,所以答案为A项。‎ 答案 A ‎6.(多选)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则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 A.物体在最低点时所受的弹力大小应为2mg B.弹簧的弹性势能和物体动能总和不变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 D.物体的最大动能应等于mgA 解析 由于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故该点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根据振动的对称性,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也为g,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而a=g,得物体在最低点时所受的弹力大小应为2mg,A 项正确;在振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物体的动能及物体的重力势能总和不变,B项错误;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时,由机械能守恒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故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2mgA,C项正确;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具有最大动能,从最高点到平衡位置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km=mgA-W弹簧,故D项错误。‎ 答案 AC ‎7.(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12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甲所示,在x=18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周期为12 s B.x=1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x=18 m处的质点在波峰 C.在0~4 s内x=12 m处和x=18 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6 cm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 m E.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 解析 根据题图甲可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A项正确;根据图甲和图乙,x=1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x=18 m处的质点在波峰,B项正确;x=18 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4sint,在0~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8-2) cm,C项错误;两质点间的距离Δx可能满足Δx=λ=6 m,当n=0时,λ=8 m,D项正确;这列波的波速v== m/s= m/s,无论n取何值,该波的传播速度都不可能为2 m/s,E项错误。‎ 答案 ABD ‎ ‎8.(2017·全国卷Ⅲ)(多选)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长为2 m B.波速为6 m/s C.频率为1.5 Hz D.t=1 s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E.t=2 s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为4 m,A项错误;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又该波的周期大于0.5 s,则0~0.5 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Δx=λ,T=0.5 s,故周期T= s,频率为1.5 Hz,波速v=λf=6 m/s,B、C项正确;由1 s=T,t=0时,x=1 m处的质点在波峰位置,t=1时,该质点应该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D项错误;由2 s=3T,t=0时,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t=2 s时,该质点同样经过平衡位置,E项正确。‎ 答案 BCE ‎ ‎9.(多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 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4 m/s B.波的频率为1.25 Hz C.x坐标为15 m的质点在t=0.6 s时恰好位于波谷 D.x坐标为22 m的质点在t=0.2 s时恰好位于波峰 E.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 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解析 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 s,可知振动周期T=0.8 s,频率f==‎ ‎1.25 Hz,B项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波长λ=4 m,根据v=λf得v=5 m/s,A项错误;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空间周期性,x坐标为15 m处的质点运动规律与x=3 m处相同,从t=0时刻经过0.6 s,即经历周期,质点应位于平衡位置,C项错误;用同样的方法可判断出D、E正确。‎ 答案 BDE ‎10.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 m;t= s时刻x=0.1 m;t=4 s时刻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0.1 m, s B.0.1 m,8 s C.0.2 m, s D.0.2 m,8 s 答案 ACD 解析 若振子的振幅为0.1 m,T= s,n为非负整数,则周期最大值为 s,A正确,B错误;若振子的振幅为0.2 m,当振子按图①方式运动时,则T= s,n为非负整数,周期的最大值为 s,C正确;当振子按图②运动时,则T= s,n为非负整数,此时周期的最大值为8 s,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11.(6分)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答案 (1)0.97 (2)C 解析 (1)由游标的“0”刻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摆球直径的整毫米数为9 mm=0.9 cm,游标中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所以为0.07 cm,所以摆球直径为0.9 cm+0.07 cm=0.97 cm。‎ ‎(2)单摆应从经过平衡位置即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且摆角应小于5°,A错误;一个周期内,单摆通过最低点2次,故周期为,B错误;由T=2π 得,g=,若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则将l值算大了,则g偏大,C正确;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大,测得的g值误差较大,D错误。‎ ‎12.(12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 ‎(1)关于实验器材安装及测量时的一些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米尺测出摆线的长度,记为摆长l B.先将摆球和摆线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摆长l,再将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 C.使摆线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α(小于5°),然后由静止释放摆球 D.测出摆球两次通过最低点的时间间隔记为此单摆振动的周期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将测量数据标在下图中,并在图中作出T2随l变化的关系图象。‎ ‎(3)根据数据及图象可知单摆周期的平方与摆长的关系是________。‎ ‎(4)根据图象,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2。(取π=3.14,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 (2)图象见解析 (3)成正比 (4)9.86‎ 解析 (1)本实验中,应将摆球和摆线组成单摆之后再测量摆长,摆长为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故A、B错误;单摆的摆角小于5°时的振动可认为是简谐运动,C正确;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摆球相邻两次以相同速度方向通过最低点的时间为一个周期,为了减小误差,须测量单摆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全振动所用时间的平均值记为单摆振动的周期,D错误。‎ ‎(2)先在坐标轴上描出各点,然后用一条平滑的线连接,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平滑的线上,不能落在线上的点在线两侧分布均匀,即可得到单摆的T2l图象,近似为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3)通过作出的图象为一条直线,可知单摆周期的平方和摆长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4)根据图象求出图线的斜率k=== s2/m=4.00 s2/m,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可得g==9.86 m/s2。‎ ‎13.(10分)一物体沿x轴做简谐运动,振幅为8 cm,频率为0.5 Hz,在t=0时,位移是4 cm,且向x轴负方向运动,试写出用正弦函数表示的物体的振动方程,并画出对应的振动图象。‎ 答案 x=0.08sin m 图象见解析 解析 简谐运动振动方程的一般表示式为x=Asin(ωt+φ0),根据题给条件有:A=0.08 m,ω=2πf=π,所以x=0.08sin(πt+φ0) m,将t=0时x0=0.04 m代入解得初相φ0=或φ0=π,因为t=0时,速度方向沿x轴负方向,即位移在减小,所以取φ0=π,‎ 故振动方程为x=0.08sin m;‎ 对应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14.(12分)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相距25 cm的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 ‎=0.2 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0.5 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2)求振子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 ‎(3)若规定从A到B为正方向,从振子到达平衡位置O点开始向B点运动时开始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答案 (1)1.0 s (2)200 cm (3)x=12.5sin2πt(cm)‎ 图象见解析 解析 (1)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设P′点为与P点关于O点对称的点,由速度对称性可知,t=0.5 s时,振子运动到P′点,并向A点运动。由题意,已知振子从P→B→P′所用时间为0.5 s,故由对称性可得:‎ T=0.5×2 s=1.0 s。‎ ‎(2)A、B之间距离为25 cm,则振幅A=×25 cm=12.5 cm,振子4.0 s内通过的路程 s=×4×12.5 cm=200 cm。‎ ‎(3)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x=Asin(ωt+φ0),已知振子从平衡位置O点向B运动时开始计时,φ0=0,A=12.5 cm,ω==2π(rad/s),故弹簧振子的位移表达式为x=12.5sin2πt(cm)。‎ 振动图象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