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AR层线上测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AR层线上测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AR层线上测试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共有37道选择题,共100分。试卷时长40分钟。‎ ‎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问卷星的答题纸上并提交,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运输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错误; ‎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B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抗虐新药青蒿素(C15H22O5),该成果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 无机物 B. 有机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故A错误;‎ B.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C15H22O5)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且是从植物青蒿中人工提取的,“青蒿素”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故B正确;‎ C.C15H22O5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 D.C15H22O5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单质,故D错误;‎ 答案为B。‎ ‎3.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CO2 B. Na2O‎2 ‎C. Na2O D. Al2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钠与酸反应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钠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符合题意;‎ D.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KOH B. H2S C. Cl2 D. MgO ‎【答案】C ‎【解析】‎ ‎【详解】A.KO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H2S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Cl2是单质,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MgO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氧化铁呈红棕色 红色涂料 B.‎ 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 漂白剂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剂 D.‎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制冷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所以常用作红色涂料,故A正确;‎ B.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可用作漂白剂,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作为干燥剂,与其脱水性无关,故C错误;‎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常用作制冷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用化学用语表示 NH3+ 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B. HCl 的电子式: ‎ C. NH3的结构式: D. 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分析】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 B、HCl中只含共价键;‎ C、NH3中含个N-H键;‎ D、Cl-最外层有8个电子。‎ ‎【详解】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可表示为,选项A错误;‎ B、HCl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选项B错误;‎ C、NH3中含个N-H键,NH3的结构式为:,选项C正确;‎ D、Cl-最外层有8个电子,Cl−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3.2gO2中氧分子数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L正己烷中碳原子数为6NA C. 78gNa2O2在足量CO2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NA D. 密闭容器中,3molH2和1molN2充分反应后氨分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3.2gO2的物质的量n(O2)==0.1mol,其分子数为0.1NA,故A正确; ‎ B.标准状况正己烷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因而‎22.4L正己烷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 C.78gNa2O2物质的量n(Na2O2)==1mol,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可知2molNa2O2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1mol Na2O2反应,转移1mol电子,电子数约为1NA,故C错误;‎ D.根据3H2+N22NH3反应可知,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则NH3的分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 答案为A。‎ ‎8.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 ‎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 原子半径:In>Al D. 碱性:In(OH)3>RbOH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 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 ‎【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 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 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RbOH,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9.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最高化合价:F>O>N ‎②离子还原性:S2->Cl->Br->I-‎ ‎③酸性:HClO4>HBrO4>HIO4‎ ‎④金属性:K>Na>Mg>Al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 ‎⑥半径:O2->F->Na+>Mg2+‎ A. ①②③ B. ③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F没有正化合价,O没有+6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故①错误;‎ ‎②非金属性:Cl>Br>I>S,非金属性越强,则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的还原性:S2->I->Br->Cl-,故②错误;‎ ‎③Cl、Br、I属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因而非金属性Cl>Br>I,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ClO4>HBrO4>HIO4,故③正确;‎ ‎④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K>N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即Na>Mg>Al,即金属性:K>Na>Mg>Al,故④正确;‎ ‎⑤F、Cl属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则非金属性F>Cl, Cl、S属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Cl>S ,则非金属性F>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性,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故⑤正确;‎ ‎⑥O2-、F-、Na+、Mg2+都含有2个电子层,属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离子半径隨着核电荷数递增,离子半径减小,则离子半径:O2->F->Na+>Mg2+,故⑥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③④⑤⑥正确;‎ 答案为B。‎ ‎10.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I,所以Cl2的氧化性强于I2,则Iˉ的还原性强于Cl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9.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出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 向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 D.‎ 酸性硝酸铁溶液中加入几滴碘化钾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铁离子具有较强氧化性,将I-氧化生成I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亚硫酸根、银离子、碳酸根等其他离子,再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A正确;‎ 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呈碱性,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B正确;‎ C.向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C正确;‎ D.酸性硝酸铁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碘离子,不能说明铁离子氧化碘离子,D错误;‎ 故选D。‎ ‎30.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将气体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SO2中是否含有HCl B.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CH4和C2H4‎ C. 加热去除NaHCO3固体中少量的Na2CO3‎ D.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银,且二氧化硫中混有氯气时现象相同,故A错误;‎ B.乙烯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成碳酸钠,可以加热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故C错误;‎ D.若原溶液中有Fe3+,先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也会显红色,可先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含有Fe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1.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42-,欲除去其中的Cu2+、SO42-,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 B. 试剂a 为Na2CO3,试剂b为BaCl2‎ C. 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 试剂c为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入NaOH后,废水中含有Na+、Cl-、OH-、SO42-;再加入试剂a BaCl2除去SO42-,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Ba2+;再加入稍过量的试剂b Na2CO3除去Ba2+,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CO32-;再加入试剂c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详解】A、废水中,只有Cu2+可以和NaOH反应,故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A正确;‎ B、经分析,试剂a为BaCl2,试剂b为Na2CO3,B错误;‎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滤掉Cu(OH)2、BaSO4,C正确;‎ D、经分析,试剂c为盐酸,D正确;‎ 故选B。‎ ‎32.某同学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改进装置,并对气体产物进行检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B.‎ 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 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 Ⅱ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说明反应产物中有H2O D.‎ 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有CO2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蔗糖遇到浓硫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以水的比例脱出,不是吸水性,故A错误;‎ B.a中品红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中溴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C.无水硫酸铜变蓝,可以用来检验水,但是品红溶液和溴水都有水,不确定使硫酸铜变蓝的水是否由反应分解产生的,故C错误;‎ D.Ⅲ中溶液颜色变浅,是因为还有二氧化硫,不退色说明二氧化硫反应完全了,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33. 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 B. 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 实验②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实验③证明氧化性:Cr2O72- > I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合物KCrO2中K和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2价,因此Cr元素为+3价,A正确;‎ B、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则根据氧化铝的性质可类推Cr2O3是两性氧化物,B正确;‎ C、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在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电子,因此KCrO2是还原剂,则双氧水是氧化剂,C不正确;‎ D、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这说明反应中有单质碘生成,因此K2Cr2O7是氧化剂,其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单质碘的,D正确;‎ 答案选C。‎ ‎34.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 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C. 转化图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铜和氯 D. 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一共发生的有三个反应①H2S+Cu2+=CuS↓+2H+;②CuS+2Fe3+=2Fe2++Cu2++S;③4Fe2++4H++O2=4Fe3++2H2O,由此可以推出总反应 2H2S+O2=2S↓+2H2O,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解题。‎ ‎【详解】A.根据图中转化可知,生成CuS的反应为H2S + Cu2+=CuS↓+ 2H+,A正确;‎ B.过程②中,Fe3+转化为Fe2+,Fe3+为氧化剂,B正确;‎ C.结合分析中的三个方程式,转化过程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除了有铜、氯之外还有氢,C错误;‎ D.根据图中转化可知,反应物为H2S和O2,生成物为S,根据原子守恒,还有水生成,总反应是2H2S+O2=2H2O+2S↓,D正确;‎ 故选C。‎ ‎35.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锂离子电池领域,获奖科学家的重要贡献之一是研发出了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LiFePO4)。LiFePO4的一种制备方法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B. 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Fe3++2OH-‎ C.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Fe3++PO=FePO4↓‎ D. 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可能为:2FePO4+2LiI=2LiFePO4+I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工艺流程,硫酸亚铁被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硫酸铁,硫酸铁与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铁沉淀,磷酸铁与碘化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磷酸亚铁锂,据此分析。‎ ‎【详解】A.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 B.反应Ⅰ为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B错误;‎ C.磷酸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故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Fe3++H3PO4=FePO4↓+3H+,C错误;‎ D.反应Ⅲ中Fe3+被还原为Fe2+,I-被氧化为I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PO4+2LiI=2LiFePO4+I2,D正确;‎ 故选D。‎ ‎36.以下工业流程制备无机功能材料MnO2,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 针对上述工业流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第①步加稀时,粗MnO2样品中的MnO、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B. 不考虑操作过程中的损失,本流程中的固体能全部循环,不需额外补充 C. 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 实验室模拟上述工业流程中得到MnO2固体的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答案】B ‎【解析】‎ ‎【详解】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2和MnCO3)样品加入硫酸,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向硫酸锰中加入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Mn2++2ClO3-+4H2O=5MnO2↓+Cl2↑+8H+,将产生的氯气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Cl和氯酸钠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可以得到氯酸钠的固体循环利用;‎ A.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故A正确;‎ B.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除生成NaClO3,还生成NaCl,则流程中NaClO3固体不可能完全循环利用,故B错误;‎ C.第②步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故C正确;‎ D.过滤所需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流程中得到MnO2固体操作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7.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l3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I II III 实验步骤 充分振荡,加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实验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 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I、II、III中均发生了反应2Fe3++Cu=2Fe2++Cu2+‎ B. 对比实验I、II、III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可能与铜粉的量及溶液的阴离子种类有关 C. 实验I、III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相同 D. 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三组实验中溶液中均含有Fe3+,加入了铜粉,均会发生2Fe3++Cu=2Fe2++Cu2+,故A正确;‎ B.对比实验I、Ⅱ可知,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对比实验Ⅱ、III可知,白色沉淀的产生与溶液的阴离子种类有关,故B正确;‎ C.实验I中铜粉少量,且完全消失,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将Fe3+全部反应,所以实验I、III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根据实验Ⅱ的现象可知,当铜过量且氯离子存在时会产生沉淀,所以向实验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