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三中高三10月月考(2017-10)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三中高三10月月考(2017-10)无答案

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 试卷说明:‎ ‎1、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请用黑色签字笔将所有题的答案认真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人群不时地会发生踩踏事件,动物在成群结队行动时,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因为惊慌失措而相互碰撞,为什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生物学家伊恩•库森说,蚂蚁、鱼和鸟有能力在整个群体里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比如蚂蚁可以用信息素在蚁群内交流,通过简单的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而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都想节省通行时间,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时间为代价,而蚂蚁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最原始的生物。我们没有进化出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无法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的信息,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了。‎ 另一种说法是,许多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提高飞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阻力能够降低65%,飞行距离可以增加70%,因为每一只鸟都处于前面一只鸟的翼尖涡流造成的上升气流中。只有头鸟得不到这种好处,但鸟群中的其他鸟会轮换当头鸟,以共同承担这种压力。实际上,鸟群的梯形编队很少是完美的V字形,往往是J字形。但无论是哪种形状都可以让所有的鸟获得对前面同类的最佳视野,以便保持安全的距离。飞行时,鸟群中的鸟之所以不会相互碰撞,是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在2004年至2007年,欧盟组织了一个名为“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动用了意大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和荷兰等国的七个研究机构,成员中有生物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改进对鸟群的3D 模拟,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如时尚、风潮、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物理学家卡瓦尼亚选择了意大利罗马的马西莫宫,它位于火车站附近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广场四周都是树。冬季的每个下午,椋鸟在罗马郊外觅食后都会回到这里的鸟窝。黄昏时分,这些鸟群会在天空中上演半个多小时的特技表演,它们有时像一股烟雾,有时又像一条摆动的缎带。卡瓦尼亚和他的团队把鸟群的移动做成了3D图像后意外地发现,鸟群中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鸟群边缘的鸟比中心更密集,就像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中央的乘客悠闲地聊天,车门附近却很拥挤。更让他们感到有趣的发现是,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的15只到16只同类,但它只注意它两侧的六七只鸟的活动。邻近的鸟距离它自己的远近不重要,重要的是同类的数量,它们只根据邻近的同类来改变飞行速度和方向,这就能保证整个鸟群朝同一方向飞行。进化为什么选择了“六”或“七”作为神奇的数字?一种解释是“七”是鸟类认知能力的极限,它们无法跟踪七个以上的物体的活动;另一种解释是,“七”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你也许以为你沟通的个体越多越好,但如果你跟太多人沟通,你会得到太多嘈杂的不准确的信息。这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你搞清楚状况之后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1.下列关于成群的动物遇到紧急情况不会相互碰撞的原因,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蚂蚁、鱼和鸟能够运用信息素在群体中交流,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通过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 B.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它们都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具有群体活动时的集体智商,活动规则不仅仅是局部的互动。‎ C.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信息,它负责带领整个群体,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 D.鸟类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飞行时能让它们彼此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冬日黄昏罗马马西莫宫上空的椋鸟群特技表演般的飞翔,给科学家研究动物的群体活动而不碰撞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B.科学家把鸟群的移动做成3D图像后意外地发现,运动的鸟群中鸟的分布规律与人类活动中人群的分布情况很相像。‎ C.科学家发现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15只到16只同类,但它只注意自身两侧的六七只鸟,根据它们来调整飞行。‎ D.有人认为,沟通的个体并非越多越好,跟太多人沟通会得到很多不准确的信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是“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动物的行为方式,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有重要的帮助。‎ B.伊恩•库森认为,人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惊慌失措而发生踩踏事件,而成群的动物却不会,是因为人类在群体活动时没有互动规则。‎ C.有些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够避免碰撞,还能够降低飞行阻力,增加飞行距离,提高飞行效率。‎ D.欧盟组织多国多的科学家和多家机构,进行“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在时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群体行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这些桥 冯文超 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 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 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 ④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 ⑤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换成密度更高的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 ⑥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 ⑦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⑨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 ‎(摘自2016年10月17日 《人民日报 》)‎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一自然段总领全篇,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也为全文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B. 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也为后文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 C. 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D. 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5. 文中第五自然段划线的一处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曰,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 ‎ ‎“二十四节气”图(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气候、天气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新华》,有删改)‎ 材料三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残过程中,自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会、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会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 材料一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 “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后阐述了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根本原因。‎ B. 材料二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C. 材料三首先肯定了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接着阐述了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D. 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文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有机联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这得使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新闻价值。‎ B.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8 日、23日,下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不差1〜2天。‎ C.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髙,“二十四节气”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 D. 南北方的友对具体时节吃什么的“论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E.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9.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曰再三,为感动太息。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闻其上疏时/白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 ‎.闻其上疏/时白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闻其上疏时/白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闻其上疏/时白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 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白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白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 B.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 C.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 D.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 E.这是田园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核心是“田家”两字,,描写的是乡村优美的风光,统摄全篇。‎ ‎15.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作者针对“有所待”的在宇宙中自由翱翔,用两句话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3)“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孰能无惑 ?”一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7.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项是 ( )(3分)‎ ‎①在这次校运会上,我代表班级参加了两项比赛,都未取得名次,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安慰我,而我自己也感到自惭形秽。‎ ‎②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与邻为善,不要以邻为壑,这样我们的朋友圈就会越来越大,整个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 ‎③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就要到了,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们都纷纷报了名,而我却一无长物,只能做一个静静的旁观者。‎ ‎④阳光家具城是全市取大的家具市场,市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家具,但是家具质量却良莠不齐,令人难以分辨。‎ ‎⑤“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⑥一伙恐怖分子倾巢出动,准备抢劫城里最大的银行,不料警方早已在周围布下天罗地,他们最终全部被抓获。‎ A. ‎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长征五号F运载火箭的构成是由整流罩、5米直径的芯级和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三部分组成,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6吨。‎ B.广大驻湘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湖南改革发展稳定,在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同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情。‎ C.北京信办对自媒体平台存在的“曲解政策违背正确导向”“无中生有散布虚假信息”“炫富享乐宣扬扭曲价值观”等八大现象,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沉淀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积淀得越厚重。 ② 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 ③ 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优美绝伦的文字,需慢慢品味 ④ 体味其深邃的内涵,也正 ⑤ 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 ⑥ 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如果 既然 ‎ 才 因为 所以 B 既然 即使 ‎/‎ 才能 因为 所以 C 既然 即使 ‎/‎ 才 因为 才 D ‎/‎ 如果 那么 才能 因为 才 A. A B. B C. C D. D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3分)‎ A.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烦请你把我的这篇大作斧正一下。‎ B.明日是我的18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我起身与舅舅告别,舅舅送我到大门口说:“实在对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①     ,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②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③    ”的奇效。 ‎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中学生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与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一旦迷上微信聊天,就会造成学习下降,走向堕落。我们提醒学生、家长和老师深刻认识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好了,学生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优秀的人才。‎ ‎①不是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与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 ‎②             ‎ ‎③ ‎ 四、书面表达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 ‎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