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________。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________,记录了岁月的__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 异曲同工 神采 斗转星移 B. 殊途同归 神韵 斗转星移 C. 异曲同工 神韵 沧海桑田 D. 殊途同归 神采 沧海桑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神韵:精神韵致(多用于艺术作品)。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度洋海平面局部比澳大利亚海岸的西太平洋海平面低190米。原因是地球内部旷日持久的岩石熔化和不规律的漂流。‎ ‎①重力小的地区凹陷比较明显 ‎②它像一只巨大的土豆一样有很多凹陷和凸起 ‎③不均匀的地心引力使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不同的引力 ‎④地球也不会是圆的 ‎⑤即便人们使所有的山脉和海盆都变平 ‎⑥而凸起的地方地心引力特别高 A. ③②①⑤④⑥ B. ③①⑤④②⑥ C. ⑤③④②⑥① D.‎ ‎ ⑤④②③①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这是一段说明性的文字,⑤④②总说地球不会是圆的,③进层说原因是受到不同的引力,①⑥再说表现;其中④②呼应为突破点,①⑥呼应为另一个突破点。‎ ‎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唐·韩偓护《新秋》)‎ 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B.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唐·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C.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唐·罗虬《比红儿诗》)‎ D.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本题中,例句中,用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A项,“桃花”为实指,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羞容,B 项,的桃花仍是实指,诗中说:“正是暮春三月三日时节,飘落的桃花随春水洒满潭面。这无尽的欢乐充满了世界,驾着小舟依然一副镜中游玩的舒畅。”C项,“桃花”也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D项,“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故选C项。‎ ‎4.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危险。‎ B.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有看不见的滑轮和绳线相连。‎ C.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 D. 谁试图想要加害于他人,事实最终必将祸害到自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漫画“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这属于图文转换的类型。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右边一个人蒙着眼睛站在高凳上,左边的人想踢倒凳子,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索,中间有滑轮将绳子相连。漫画的主体应是左边的人,理解寓意的时候也应从左边人的做法和结果入手。A项,“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错误,该选项强调蒙上眼睛,只关注了右边的人,理解片面。B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有误;选项强调相连是对的,但“利益相连”不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生死”,偏离了主题。C项,“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有误;“尔虞我诈”表示两人都想加害对方,这不符合右边人的做法。D项,侧重于左边人的行为,方向正确,害人最终害己符合绳套的寓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观察画面,把握画面的内容,确定画面的主体、细节。画面包含的内容有两个人、一个椅子、两个滑轮、一根绳子,细节是踢出的那只脚。从上往下来看,上面是两个滑轮,滑轮上是一根绳子,绳子的两端分别吊着一个人,其中左边那人站在地上,他想要把右边站在椅子上的那人脚下的椅子踢倒,其结果可想而知,右边的那个人从椅子上掉下来,左边的那个人必然会被吊死。这幅漫画要说明的是试图加害别人的人,最终也会害到自己。D项,“谁试图想要加害于他人,事实最终必将祸害到自己”正确。A项,“人如果立于高处但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有误,该选项忽略了漫画的细节,即站在地上那个人伸出的脚,故对漫画主体的判断偏离了。B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有看不见的滑轮和绳线相连”有误,该选项也是忽略了漫画的细节,对于主题的理解偏离了。C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从图上看不出“尔虞我诈”,只能看出站在地上那人心怀不轨,故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5.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 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 B. 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D.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兽,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3)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留侯论》)‎ ‎【答案】5. A 6. B 7. C ‎ ‎8.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3)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若”均解释为如果。A项:代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才;竟然。D项,于是,就;通过。故选B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译文:太清之乱,亲属离散亡失。谢贞所居的江陵陷没,谢暠逃难移居番禺,谢贞母亲出家到宣明寺。到了高祖受禅,暠回乡里,供养贞母近二十年。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度,猜度;因,就;辙辞以疾是定语后置句,总是称病推辞。第二句中,友善,交好;笃,深;省,探望;后事,身后之事。第三句话中,所以,用来﹍﹍;见,显露;相与,相互。‎ ‎【点睛】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九世孙。其祖父谢绥,为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为风眩病所苦,每每发作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历来如此,亲族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诵。八岁时,曾写《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觉得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对他的双亲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如‘风定花犹落’,可以和惠连媲美。”自此那些名流望辈都知道他。十三岁时,谢贞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隶虫篆。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顿首痛哭,数次哭得死去活来。当初,其父谢蔺居母阮氏丧期,茶水不进泣血而卒,家人宾客都担心谢贞又如此,叔父谢洽、族兄谢暠便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谢贞讲道,又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无兄弟,极需自爱,你如若因哀伤过度而亡,谁来侍养母亲呢?”以后谢贞才进少许粥。‎ 太清之乱,亲属离散亡失。谢贞所居的江陵陷没,谢暠逃难移居番禺,谢贞母亲出家到宣明寺。到了高祖受禅,暠回乡里,供养贞母近二十年。大建五年(573),谢贞才回朝,任智武府外兵参军事,旋陈书即迁任尚书驾部郎中,不久迁任侍郎。到了始兴王陈叔陵任扬州刺史时,召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辟谢贞为主簿,谢贞不得已才出任。不久迁任府录事参军,兼丹阳丞。谢贞猜度叔陵有谋反之心,便与阮卓一同主动与叔陵王疏远,每有陪宴,都称病推辞,未曾参预,叔陵很是敬重他,没有治罪。不久高宗崩,叔陵叛逆,府僚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只有谢贞和阮卓没定罪。‎ 后主接着诏令谢贞入掌中宫管记,迁任南平王友,加任招远将军,掌管记室事务。府长史汝南周确新任都官尚书,请谢贞写让官表,后主御览觉得此表文笔不同寻常。曾在宴席上问周确说:“卿表自己写的吗?”确回答说:“臣表为谢贞所作。”后主便敕令舍人施文庆说:“谢贞在王府,没有俸禄秩位,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585‎ ‎),因母亲去世离职,没过多久,敕令起身回府,又加任招远将军,掌记室。谢贞累次启请坚决推辞,敕令答曰:“览你奏表,你的心情我已知晓,虽然你内心伤痛,然而选拔官吏必因才施用,按礼法也有权且夺情除服之理。可整装立即回府。”谢贞因哀毁过度身体瘦弱不堪,最终没能回到官府。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探视谢贞。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怆然叹息,徐祚规劝他说:“贤弟年岁已高,礼有常制,暂时应该节哀自保。”谢贞更是感伤悲痛,气断良久,徐、沈二人痛哭,不能自禁,忧郁不言而出。徐祚对客卿说:“的确,孝门出孝子。”客卿说:“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么办?”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谢贞友情深厚,到了谢贞病重,姚察亲自探视,问及后事,谢贞说:“孤子遭遇不幸,将追随父亲入地下。同族兄弟之子谢凯等人刚刚自立,已上疏托付朝廷,这就不需再仰承厚德,劳您费事。说不定今天明天就不省人事,过不了多久,就要和你们永别。幼子今年才六岁,名靖,字依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相托。”当夜离世,敕令赐米一百斛、布三十匹,以办丧事。后主问姚察说:“谢贞有何亲属?”姚察便启禀说:“贞有一子才六岁.”马上敕令长期供给衣粮。‎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2)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这是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闲”字;“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原因结合诗歌注解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而刘禹锡当时是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得寄情山水。作答时本题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 ‎(2)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3)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 ‎(4)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尘世难逢开口笑,________________。(《九日齐山登高》)‎ ‎(7)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 ‎(8)苟日新,日日新,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 ‎【答案】 (1). 珠帘暮卷西山雨 (2). 危樯独夜舟 (3). 大漠穷秋塞草腓 (4). 钟鼓馔玉不足贵 (5). 雪拥蓝关马不前 (6). 菊花须插满头归 (7). 残星几点雁横塞 (8). 又日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暮、樯、腓、馔、拥、须、塞。‎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大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刹那间道路就被雪埋住,周围的一切消失在黑暗、昏黄的一片混沌世界里。在这混沌之中,飞舞着一簇簇白色的雪团,天和地已经溶成一体。‎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碍不停地淌清鼻涕,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 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付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12期,有删节)‎ ‎1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兵”为旧时对普通士兵的称呼,含有贬义,小说却以“大兵”为题,这种“贬词褒用”式的称调,既表现了主人公的高大人格,又引起读者的注意。‎ B.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将自己裹得更紧,兵的举动仿佛让他们感到冷上加冷,这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自私。‎ C. 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开篇写“大兵”穿得最保暖,后面却写到“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人”,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寻问的同时,塑造了人物形象。‎ D. “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表现了“大兵”为有人想着他,留下一些街寒的酒而心里发热、感动。‎ ‎12. 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一个想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 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补叙,它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D 12. 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与大兵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批判了这类不顾别人死活、极端自私的人,深化了小说赞扬人性的光辉、鞭挞人性丑陋的主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单一的大兵赠送到男人向大兵索取,让情节更曲折。 ‎ ‎13. ①对人物的细节作补充交代。入伍的时间和年龄等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②交代了大兵的家庭背景。大兵家境平寒,但始终不忘“我是兵”的初心,突显大兵的牺牲奉献精神,使读者对这个年轻的士兵舍己为人的精神更加感佩。③暗示大兵憧憬向往美好生活,大兵的未婚以及对未婚妻的期待等细节,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与感染力,深化了小说主旨,提升了小说的社会价值。‎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理解不符合文意。“只有几滴酒”,表现了那些喝酒的人中有些人并没有考虑这个兵,他们没有给他剩下能够御寒的酒;大兵“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正说明如果有更多一些的酒留给他,他可能就不会被冻死。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提问方式,如本题“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一个想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文中“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人物的形象。通过塑造这一形象与大兵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大兵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同时批判这个人的极其自私,进一步深化人性的光辉,鞭挞人性丑陋的一种主旨,从而使得小说内容更为生动,更为别致,进一步推动小说情节的具体发展,由单一的大兵赠送到男人的积极索取,这一具体的情节,使得小说表述的内容更为曲折,从而极其鲜明地显示出小说的波澜。‎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事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小说的主题,分析故事情节,揣测人物形象。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的是插叙中的补叙手法,这一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具体的交代,属于具体详实陈述了入伍的时间和年龄等细节,从而丰满了主人公的人物特点以及形象特征,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大兵,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情况的一种具体的描绘,大兵的家庭非常的贫寒,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初心,在艰难时刻,依旧显示出一种极其崇高的品质,凸显出大兵的一种牺牲和奉献的伟大精神。通过这一具体的内容,极其鲜明的说明年轻的士兵舍己为人的一种情怀,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直到人们更加的敬佩,最后一段凸显出大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展现出一种美好的生活细节,增强的小说艺术感染力,突出一种悲剧的色彩,从而使得小说更具社会价值,增强小说的艺术内涵。‎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感 冯骥才 ‎①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选中,一个词汇愈来愈执著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什么?有什么用?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而把它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 ‎②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然,具有感性的色彩。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 ‎③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的最大的物质性的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地名也是一种遗产。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 ‎④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在城市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它总是一边创造,一边销毁,还要不断的改造与扩大,再加上灾难性的变故(包括战争与自然灾害的破坏),记忆总是在不断的丧失。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是不自觉的和非理性的;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 ‎⑤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的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应该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威尼斯宪章》一出来,人们对城市的保护就非常自觉了。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当然,这些都是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来认识的。于是,文化保护便成了现代城市建设中最紧迫和最前卫的课题之一。记忆和遗产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上变得愈来愈重要。其实遗产就为了记忆。 ‎ ‎⑥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⑦当然,记忆是有选择的。这里说的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它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群体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这样,城市的保护就决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已;更不会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 ‎⑧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⑨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的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选自《冯骥才作品选》)‎ ‎14. 下列对“城市记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记忆归根结底是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 B. 承载城市记忆有物质遗产,有口头非物质遗产。‎ C. 群体记忆会使城市记忆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D. 对保留下来的城市记忆须尊重其完整性与真实性。‎ ‎15. 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16. 综观全文,概括作者认为城市要有记忆的理由。‎ ‎【答案】14. C 15. 写出了在城市发展中不尊重(或任意宰割)城市历史(或记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即外表光鲜美丽,内在却无文化底蕴,城市变得没有历史载体和文化底蕴。(要理解两个比喻的意思,表达接近即可) ‎ ‎16.‎ ‎ (1)可以体现城市独有的个性和身份。(2)可以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3)有利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4)被人为随心所欲的涂改和任意宰割的城市会贻害后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曲解文意,由第九段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对它们任意宰割……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可知,没有群体记忆才会使城市记忆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能力。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论述中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先找出句中蕴意丰富的词语,,“阅历丰厚指的是城市的记忆中所承载的不可代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而“腹内空空的暴发户指的是城市被随心所欲的涂改,呈现出崭新的外貌,但完整性与真实性却被破坏,城市的记忆被破坏,变得干篇一律,缺乏个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对应的区间,然后把握观点句,从而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文章题目和第一段提出了城市要有记忆的观点,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个观点的合理性,即城市要有记忆的理由。第三、四段为个层次,论述了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五、六段论述了保护它…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第七段论述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南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第八、九段论述必须尊重城市历史”否则,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干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汇然无所凭借,边骂我们这代无知与野蛮。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解答论述文的信息概括题,定要结合文本我到每一段的观点句,并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进行概括绝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这就要求考生做到: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套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筛选信息并分条概括。‎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摇滚藏獒》上映,业界内部也都予以不亚于《大鱼海棠》的期待,但其票房仅3900多万元,远低于预期。虽然票房并不能说明一切,却总归不是偶然的,国产动画电影在跨越了“低龄化”和“粗制滥造”阶段以后,又面临着质优而价劣、高投入而低产出的困扰。‎ 不少国产动画影片票房遭遇滑铁卢,有商业运作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创作问题。大凡成功的动画片,都是在看似天马行空、神奇乃至荒诞的叙事中隐含着极为现实的情感或情绪。从观众对《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这种影片的认可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格的作品很认可。美国好莱坞借助中国的文化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电影,而我们还没有找到出路,如何将我们的东方情怀和表达方式变成世界语言,这是一个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 材料二:‎ ‎2016年度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动画电影国产片41部,产出24亿元票房;进口片22部,产出41亿元票房;2015年度国产片41部,产出21亿元票房;进口片13部,产出24亿元票房;市场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状态。‎ 从消费端来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对原创优质内容十分渴望,《大鱼海棠》5.65亿元的票房及其两极分化的口碑热议就是证明。观众愿意为这部影片的情怀买单,其实可以视为对原创内容需求的一次集中爆发。对创作者来说,他们追求原创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模仿和磨合,全社会对动画创作中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从近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动画作品来看,普遍存在创作理念格局不大、不利于在更广泛的市场内传播交流的弊病。这些作品大都有着明显排他的民族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以《熊出没》系列为例,虽然也遵循好莱坞类型故事的讲述规范,但故事气质有明显排他的区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它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内被接收。反观迪士尼制作的《疯狂动物城》,同样以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为主角,却能轻易跨越文化区隔的限制,不得不说是受益于国际化的创作理念,其角色设计、行为动机、叙事逻辑等既具备合理的假定性,又具备强烈的现实观照,甚至可以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号入座。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下,动画电影市场上的赢家从来都是大小通吃的合家欢类型,一味屈从低幼,就低不就高的创作理念应该及时修正。‎ ‎(选自张斌宁《国产动画电影正在崛起》)‎ 材料三:‎ 日本动漫产业采取产销分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动漫由独立的工作室制作,媒体择优营销推广。我国的动画制作目前大多自产自销,独资的动画公司发行渠道还不够通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独资动画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作品细分度高是日本动漫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将动漫作品按照读者的年龄、性别、兴趣方式等不同进行细分,每一个受众群体都有丰富的动漫作品作为选择,从而带动了全民消费。我国的动漫作品则更偏向少儿化,也过多的承担了教育感化的职责,受众面偏窄让国产动漫损失了不少观众。美国并没有组建特别的机构来专管动漫产业。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的电教结合了动漫作品,极大地普及了动漫产业。‎ ‎(选自易良义《国外的动漫电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影市场上映的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不少不尽如人意,这并不是偶然的,能够反映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B. 大众对于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格的作品很认可,中国动画电影还未很好地将我们的东方情怀和表达方式变成世界语言。‎ C. 原创意识在动画电影制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电影制作者以及观众对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D. 美国没有组建特别的机构来专管动漫产业,但他们的动画电影受到欢迎,原因就是其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动画电影一直存在“低龄化”和“粗制滥造”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质优价劣等新的问题。‎ B. 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的状态,国产动画电影比进口动画影片的上映数量要多,但票房却要低。‎ C. 《疯狂动物城》动画影片因为用拟人化的动物角色担任主角,使得它轻易地跨越了文化区隔的限制,大受欢迎。‎ D. 日本动漫产业实行产销分离模式,动漫由独立的工作室制作,媒体择优营销推广,这种模式是当前最好的一种模式。‎ ‎19. 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与国外动漫电影存在的差距。‎ ‎【答案】17. D 18. B ‎ ‎19. ①我国的动画制作目前大多自产自销,阻碍了动画电影的发展与创新。②动画电影作品细分度不高,受众群体可选择的动漫作品少。③动漫作品更偏向少儿化,过多的承担了教育感化的职责,受众面偏窄。④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⑤动画制作未能结合电教技术,动漫产业不够普及。‎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D项,以偏概全,还有“美国的电教结合了动漫作品,极大的普及了动漫产业”这个原因,见材料三最后一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的电教结合了动漫作品,极大地普及了动漫产业。”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低龄化”和“粗制滥造”的问题已经解决,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有“国产动画电影在跨越了‘低龄化’和‘粗制滥造’的阶段之后的信息。C项,因果关系不当,“用拟人化的动物角色担任主角”不是“轻易地跨越了文化区域的限制,大受欢迎”的原因,其原因是创作中具有国际化的创作理念,材料二中为“却能轻易跨越文化区隔的限制,不得不说是受益于国际化的创作理念”。D项,“这种模式是当前最后的一种模式”主观臆断,材料中并没有这种说法。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我国的动画制作目前大多自产自销,独资的动画公司发行渠道还不够通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独资动画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作品细分度高是日本动漫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将动漫作品按照读者的年龄、性别、兴趣方式等不同进行细分,每一个受众群体都有丰富的动漫作品作为选择,从而带动了全民消费”,“我国的动漫作品则更偏向少儿化,也过多的承担了教育感化的职责,受众面偏窄让国产动漫损失了不少观众”,“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的电教结合了动漫作品,极大地普及了动漫产业”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国产动画电影与国外动漫电影存在的差距”。‎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1)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八、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十大流行语”,“佛系”一词在列。“佛系”是一个外来词,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有人说,“佛系”的流行体现了年轻人对锱铢必较、非理性争执的反感,希望构建和谐的生活秩序;也有人说,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生活态度。‎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于“佛系”现象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请联系实际,选择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拒绝“佛系”,燃情青春 近日,互联网上吹起了一阵“佛系”风,不少人自调“佛乐青年”。那么,什么是“佛系”呢?“佛系”指的是不拿不抢,不求输赢,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活态度究竟好不好,在网上引起了然议,支持的声音很多而反对的声音也不少。对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不可太“佛性”,应有青年人身上的热血和勇往直前的刚性。‎ 诚然,在浮躁的社会中,这种随遇而安、安然闲适的处世态度犹如一股清流,使人在自己的世界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感悟自已的喜怒哀乐,不让外界的纷纷扰扰去影响自已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生活确实可以让人活得轻松自在,但却也容易导致自己的人生过于乏味,缺少尘世间的烟火味而使人与时代脱轨。国此,作为青年人切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沉沦,不能甘做井底之蛙,而要勇于在外面的世界中立足,同生活作斗,活出青春应有的热血澎湃。‎ 青春需要拼博与奋斗,需要经历痛苦与控折,这样方能使膏年人在磨中成长,安于一隅的生活固然安逸自在,却难以享受到热血拼持获得的精彩。不曾凌绝顶,怎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呢?冰心改曾言:“青年人啊,为着后来的国忆小心着急地描写着你现在的图画。”是啊,青春是每个人年华逝去后最美的回忆,有谁不望自己以后忆起年轻时候的日子时充满激情与澎湃?又有多少人甘心自己的生活庸庸碌碌,平淡无奇呢?‎ 恩格斯称:“年轻一代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我们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守望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而不是以与世元的态度面对事物。国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青年人的的奋斗和努力,做出贡献。只有青年人心中充满乐观与向上,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认真、充满活力与热血地过好每一天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尊重。生活不应像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波澜,而应是像不断前进的江个一样越过艰难险阻最终汇入海洋。‎ 让我们拒绝“佛系”,过无悔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读了以上材料,你对于“佛系”现象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从文中“有人说,“佛系”的流行体现了年轻人对锱铢必较、非理性争执的反感,希望构建和谐的生活秩序;也有人说,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生活态度。”可肯定也可否定“佛系”。如肯定,要分析展现出的积极一面,如否定,要指出消极的一面。还可以进行辩证分析。““佛系”是一个外来词,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里可以是肯定的启示点;如否定“佛系”,则“佛系”的内涵实质可以界定为:佛系看似淡然、达观,实则懦弱无能,是逃避是不思进取的借囗,这种生活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用日标追求,不愿负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博精神,不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立意:‎ ‎1、不争输赢,平淡随顺过生活。‎ ‎2、淡泊不争亦是时代良方。‎ ‎3、奋斗青春,远离佛系。‎ ‎4、奋斗者才有资格书写未来。‎ ‎5、职场拼杀离不开狼性。‎ ‎“佛”在心中,与狼共舞 可用素材:‎ ‎1、“佛系工作”:停止学习,就自费前途!‎ 在“佛系”这一词还没有火起来之前,陈阿姨已经“佛系工作”了十余年。‎ 十多年以前,没什么文化的陈阿姨为了生存,在餐厅做了二年的洗碗工,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她得到去超市当柜台的机会,对于陈阿姨来说,这是一份十分不错的工作了,老板人很好,生意一般般,工作相对轻松,就这样,陈阿姨兢兢业业做了18年。‎ 今年她失业了,因为老板退休要回老家了。‎ ‎“我已经38岁了,我该怎么办,除了收银,我什么都不会。”‎ 年轻的陈阿姨啊,甘于做柜台这样安逸的生活,每天二点一线不停重复,陈阿姨竟然还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中年的她一次次地懊悔年轻为什么不努力,学些本领。如果当初,她不甘于安逸,努力学习,现在的她也许就不会那么懊恼。‎ 人一旦停止学习,就是自断退路,陈阿姨已经到无路可退的地步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做的每一步努力都算数,可惜,年轻的陈阿姨没有努力,现在只能重头再来,重新学习。‎ 你还年轻,为什么要选择“佛系工作”,为什么要安于现状。年轻这一资本,说没就没,你不趁年轻努力一把,难道要等老后被淘汰才学习吗?‎ ‎2、所谓佛系与道系,是一种生活态度,无悲无喜、不争不抢、远离焦躁、心态平和,这样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纷杂的生活中感受到平静,无形中减少了诸多烦恼。‎ ‎3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一切随缘,豁达开朗。但是反过来思考一下,这何尝不是一种在现实当中,碰壁以后,自我安慰的一种法宝。我个人认为,当一个人,在生活事业中,应有的人生态度就是努力进取,而非随缘。当今社会,所有的职场人士都面临着住房医疗,孩子教育的问题。解决这三座大山,唯一的法宝就是钱。所以正值壮年的我们,如果不努力去挣钱的话,拿什么来解决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除非你有家财万贯,视金钱如粪土,那么你用佛系来表达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我向你竖起大拇指。但是反之,当你活的不如狗的时候,你也用佛系,也用随缘,来表达你自己的人生态度,我觉得你就是一个懦夫。 ‎ 我个人认为,50岁以上的人用佛系的心态来处世,那是一种真正的随缘,是一种真正的人生态度。因为他是真的放下了。反之,50岁以下的人用佛系,用随缘来面对人生,我认为那是一种逃避。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憾今生。‎ 参考结构:‎ 引材料,谈自己对“佛系”的看法 用实例证明自己的看法,从正面谈“佛系”,从反面谈“佛系”,二者辩证地看 重申自己的观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