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黄骅中学2017-201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生物试卷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10 页,第Ⅱ卷 11至12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共60分,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 ‎1.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 B.氨基酸 C.呼吸氧化酶 D.血浆蛋白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等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3.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4.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③中的CO2向②中扩散 ‎ B.如果B能够运输O2,则其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乳酸 C.激素产生后,通过①只将其运输到作用部位 ‎ D.①和②中的物质可以相互渗透 ‎5.下列各项中,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的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6.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C.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 ‎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 B.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 C.某位打瞌睡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8.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9.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如图示意图为正确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是 A.a和b B.a和c C.b和d D.c和d ‎10.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于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2是传出神经元 ‎ B.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在3处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 ‎ D.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6部位仍会产生痛觉 ‎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M)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有关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内流 B.适当降低溶液M的钠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值会因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C.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D.突触受到动作电位的刺激会释放出钠离子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2.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 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 内流和K+ 外流造成的 ‎13.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 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1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15.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16.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 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17.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18.右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19.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20.以下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21.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22.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并直接杀灭抗原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一般而言,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分化前B细胞发达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23.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24.对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后,其变化情况将是 ‎ A.向左弯曲          ‎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 D.不生长也不弯曲 ‎25.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集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26.一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幼根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快;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 B.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和茎靠近地面的一侧 C.单侧光引起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 D.幼茎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27.下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A.① ‎ B.②‎ C.③ ‎ D.④ ‎ ‎2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29.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3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 ‎31.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32.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33.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3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3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36.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37.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38.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39.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 ‎40.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41.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0.5 h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⑤‎ D.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4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4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4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一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实验,得到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 B.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不会受到影响 C.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 D.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 ‎ ‎ ‎45. y﹣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y﹣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辣椒素能够使Na+通道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D.局部麻醉药和y﹣氨基丁酸都能使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差增大 ‎46.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47.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 C.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空白对照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48.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若干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相同时间,然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一、实验二),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为0.1 mg/L时两组数据偏差较大,对推导实验结论有干扰,应该舍弃 B.两次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原因是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且抑制越来越强 D.要确定促进燕麦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10 mg/L之间减小浓度梯度继续分组实验 ‎49.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50.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然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时间内,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黄骅中学2017-201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第Ⅱ卷(共40 分) ‎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得分 阅卷人 ‎51.(18分,每空2分)Ⅰ.当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共同清除病毒。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当人精神状态不好时(如焦虑、紧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从而更易感染H1N1病毒而患病,试分析原因: ‎ ‎ 。‎ ‎(2)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 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 ,则垂体释放的 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Ⅱ.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请据图分析回答:‎ ‎+”“-”表示兴奋和抑制 ‎(1)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递的结构是 。‎ ‎(2)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 而屈肌舒张。如图所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 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物质可弥散到另一神经 元发挥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理学上称该物质 为 。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 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因而引起肌肉强直性收 缩,由此可见该物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 得分 阅卷人 ‎52.(16分,每空2分)茶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 。‎ ‎2.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三十烷醇处理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从图中所示知,此实验的对照有两大类:一是用 处理插条,作为空白对照;二是用 处理插条进行相互对照。‎ ‎(2)从预实验的结果可知,三十烷醇浓度为15 ppm时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 (填“抑制”、“促进”)作用。‎ ‎(3)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三十烷醇浓度的取值应设 ppm。‎ ‎(4)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沾蘸法和浸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浸泡法所用的浓度 ,所需处理时间 。 ‎ 得分 阅卷人 ‎ 53.(6分,每空1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调查此地山鼠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3)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4)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5)影响此山林中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的原因 。‎ 黄骅中学2017-201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 ‎1—5 CDDCD 6-10 DCCBC 11-15 CCDBC 16-20 BCBCA 21-25 ACCDC ‎26-30 CDCCD 31-35 DDBBD 36-40 ABCBB 41-45 CDBCD 46-50 BBDCD ‎ 51. Ⅰ.(1)T细胞活性下降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促进其他免疫细胞加强免疫功能减弱;且呈递抗原信息的能力降低,使抗体生成量减少(或者是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 ‎(2)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 ‎ ‎(3)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 Ⅱ.(1)突触 (2)C (3)神经递质 抑制 ‎52. (1)解除了顶端优势 ‎ ‎(2)①三十烷醇的浓度  三十烷醇浓度为0(或蒸馏水)  ‎ 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 ‎ ‎②促进  ③8~15  ④较低 较长 ‎53. (1)J ‎ ‎(2)标志重捕法 ‎(3)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