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四川省广安市 2017—2018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 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体现了 A.纪传体例的推广 B.君主权威的神化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华夏文化的传承 2、孔子以“仁”为“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勇”等都从属于“仁”的总 原则之下。“仁”以“亲亲”为出发点,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 孟子将孔子的道德学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遇制人欲 3、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集中分布于河南中 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上述考古发现反映出商代 A.青铜技术世界领先 B.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4、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 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 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制度的强化 B.宗法纲常的束缚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科举制度的僵化 5、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 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 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7、下面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 157—前 141 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 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户数 口数 成丁男女数 耕地总数 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25 户 105 口 69 口 617 亩 54 亩、8 亩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8、西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 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 变化 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 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10、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 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 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1、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 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 70 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 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D.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12、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编著南北朝史,打破政权界限和朝代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对南 北之间的战争往往采取“两国交兵不详载”的写法。这一著史方式 A.有违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B.开创了史书编撰的通史体例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撰述的影响 D.得益于历史资料的本富性 13、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 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 A.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14、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痔胰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户无常赋,视地 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苏轼认为 两税法 A.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 B.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 C.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D.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15、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 “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16、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 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 农村经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C.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7、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 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 张经世 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 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 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 18、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 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19、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 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0、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 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意图是 A.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顿吏治 B.改变前朝宗族秩序混乱的局面 C.借助乡规民约以强化人伦秩序 D.稳定社会秩序以维护政治统治 21、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 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 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22、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 733 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 993 万顷,嘉 庆十六年又增至 1051 万顷;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 20 省 354 府州县。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2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 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未学 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宋明理学统治地位逐渐丧失 D.自由平等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24、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城应和重自然,希统 治阶级无所作为 B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 元二年闰月乙 酉,太白犯南斗,九 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C 明朝官员王良曾提出“百姓日用条 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似 D “民主君客”论、 “工商皆本”论 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 黄宗羲的思想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 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一)必考题 25、(25 分)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 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 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 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 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 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8 分) 材料二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 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 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8 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 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 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 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3)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9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中外瓷器贸易简表 时期 序号 概况 唐宋时期 1 唐代瓷器主要通过海运外销,陆上丝绸古道也是外销重要路线,主要销往朝鲜、 日本、东南亚,最远到达印度、非洲沿岸,瓷器是宋代海运外销的大宗物品。 元朝 2 西亚文化影响到中国瓷器装饰文化 16-17 世纪 3 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葡、西、荷等与中国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中国瓷器大 量销往欧洲。中国瓷器轻巧、美丽、实用,令欧洲人无比惊艳 4 在瓷器文化影响下,欧洲社会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莱布尼茨、黑格尔等都受 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5 为欧洲定烧的外销瓷器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 族、公司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 18 世纪 6 17 世纪晚期到 18 世纪中期,欧洲陶瓷制造商广泛仿制中国瓷器风格,德国在 1708 年烧制出类似中国的白质瓷。 19 世纪 7 欧洲瓷器生产采取了科学温控和材料分析,并培养陶瓷现代科技人才。工整的画 面和白净的釉面让欧洲瓷器在全世界畅销,甚至进入中国市场 20 世纪 8 中国开始进口日本和欧洲的瓷器。 ——摘编自余珊珊《东风西渐:中国瓷器的荣耀》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土司土官制度是元明清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职官制度,始于元代 盛行于明代,衰落于清代。 “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 度的统治,与此同时,土官又日益与封建王朝闹对立,反对封建王朝对它的管辖。于 是“改土归流”是势在必行的了。 雍正四年(1726 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 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 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雍正帝对 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 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 般少于内地。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 ——据《清史稿》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土归流”推行的背景。(8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改土归流”的特点及影响。(7 分) 28、(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 年,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况下,美、英、苏三国在黑海沿岸的克里 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 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的一般原则;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 出对波兰有利的 5-8 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 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兰临时政府为 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 2-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 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 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 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摘编自严双伍《戴高乐与雅尔塔会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可能性。(7 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家认为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 承认书和授权书”的依据。(8 分) 29、(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刘鄂(1857—1909),江苏丹徒人,二十岁时参加乡试,始终未中。1896 年,他上书 直隶总督,请求修建天津至镇江的津镇铁路。 1897 年,刘鄂被外商福公司聘为筹采山西矿产经理,为外商福公司筹划开采四川金矿、 浙江煤铁矿。他曾这样说道:“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 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 百世矣。” 刘鄂著作中,《老残游记》最为著名。小说的第一回,他把中国比作一艘在海上行将 被风浪所吞没的破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掌舵的人(清政府)作者认为他们“并 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 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鼓动造反的人(革命党), 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 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各级官员),作者对他们也很反 感,视为罪人,究竟怎样才能挽救这只行将覆灭的大船呢?作者认为:唯一的办法是 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 ——据刘德隆《刘鹗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刘鹗热心实业的背景。(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鄂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并简要评价。(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0 DACAB 11-20 BCABB BDDAD 21-24 DCAC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5、(25 分) (1)相同:保留了血缘社会(2 分),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 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6 分) (2)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金融革命:在 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 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所增强;能源革命:煤 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任答 4 点 8 分) (3)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 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 们的思想;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 点 1 分,6 分) 影响: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任答 1 点 3 分) 26、(12 分) 示例 1: 论题:科技创新推动贸易发展。(3 分) 阐述: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远销海外。欧洲瓷器从仿制中国到独立制作,工 业革命后制瓷水平极大提高,畅销世界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不注意 创新,开始进口国外瓷器。(8 分)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1 分) 示例 2: 论题:交通的发达是推动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3 分) 阐述: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国瓷器远销海外,主要在亚非地区。新航路 开辟后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对外交通的不断发展,推动国瓷器贸易向世界各地发 展。(8 分) 推动贸易发展的因素很多,发达的交通是有力保障,(1 分) 示例 3: 论题:瓷器贸易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发展。(3 分) 阐述:元代时,中国瓷器装饰受到西亚文化影响,含西方色彩的外销瓷使中国瓷器形 式更加多样,受中国瓷器文化影响,西欧向往和学习中国文化。(8 分) 文明不是孤立存在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文明发展。(1 分)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 分) (1)土官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形成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地方人民支持; 地方官的推动。(8 分) (2)特点:剿抚并用,以抚为主,(2 分) 影响: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央集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西南边 疆的发展。(5 分) 28、(15 分) (1)战争形势根本好转;欧洲第二战场已经开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盟国之间 加强合作。(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 6 分,4 点 7 分) (2)苏联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波边界,保留了苏联 支持的波兰卢布林政府;“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 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每点 2 分,共 8 分) 29、(15 分) (1)科举失利;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7 分) (2)经济:利用外资发展工业。政治:痛斥贪腐,但反对革命,主张引进外国科技 挽救民族危亡。(4 分) 评价:其思想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但存危害国家主权的风险;主张学习西方具有进 步性,但对清政府认识不足,政治主张趋于保守。(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