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②③项符合题意;①项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与题意不符;④项描写的是边塞的风光,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点点蚕食。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这不仅仅是“乡土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乡愁乡思”。由此可见 A. 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 B. 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文化的衰落 C.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C 【解析】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体现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C适合题意;A不符合题干主旨;经济决定着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B是错误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3.好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 ①人既创造了文化,也在享用着文化 ②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形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好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这说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①③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4.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A. 文化遗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财富 B. 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C错误;保护文化遗产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D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5.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这说明“茶文化” ①其传播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可以为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载体和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具有多样性,“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的说法错误,故①排除;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③错误;材料中,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这说明“茶文化”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可以为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载体和借鉴,故②④正确。故选C。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文化生活角度理解,这要求我们 ①理解个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平等交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求同存异,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④海纳百川,充分吸收各方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要有包容的心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③适合题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②错误;我们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7.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网课”的出现 ①表明网络教育将取代传统教育方式 ②将会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使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传统教育方式依然在发挥作用;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表明“网课”作为大众传媒,其出现将会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③说法错误,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本来就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并不是因为“网课”的出现才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故选:C。 【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2016年7月15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五季《中国新歌声》首播收视率排名居首。《中国新歌声》作为全新原创综艺节目对表达中国文化、中国人情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影视作品的创作一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传播途径,①错误;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影视作品属于发展文化产业,故④错误;电视综艺节目对表达中国文化、中国人情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说明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符合题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五季《中国新歌声》首播收视率排名居首,说明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传播 9.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②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故选B。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10.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热播,特别是古装剧和生活剧,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生活角度,这是因为 ①中国电视剧制作技术先进、资金充足、题材广泛,深受市场欢迎 ②中国电视剧坚持真善美从创作导向,引起了各国观众的共鸣 ③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④电视艺术作为文化载体,更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热播与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密切相关,中国电视剧坚持真善美从创作导向,引起了各国观众的共鸣,所以才在海外热播,故②③正确;①④不是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热播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11.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做到 ①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历史责任 ②通过立法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快文化交流与传播 ③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在继承中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觉,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通过立法保护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与传播;④说法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所以本题选B。 12.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是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③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我国文化指导思想坚持一元化,不是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①不选;我国文化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大众文化,②不选;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有利于“健体”,③正确;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健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名师点睛】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离开了“魂”,“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 13.中宣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8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进校园 ①有利于传统习俗的维承和发展 ②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表明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财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让戏曲进校园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戏曲属于传统文艺,不属于传统习俗,①项与题意不符;优秀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4.《战狼Ⅱ》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合,用高质量视听奇观和高强度叙事节奏完成中国精神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战狼Ⅱ》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弘扬正能量,削弱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 ③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④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战狼Ⅱ》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合,用高质量视听奇观和高强度叙事节奏完成中国精神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战狼Ⅱ》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表述错误,我们要积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而不能削弱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 ③表述错误,人民的生活实践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故选:B。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教育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说法错误;教育影响但不能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二、主观题(共3题,55分) 16.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 【答案】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④积极利用多种文化交流的途径和传播手段。通过经贸合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众传媒来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 【分析】 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知识限定: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故考点可定位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括正确态度和原则,材料强调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故可增加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 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就必须坚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还要积极利用多种文化交流的途径和传播手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扫墓,祭祀祖先,镇终追远,聊表思念,这是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鲜花、植树等绿色祭祀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烧纸、焚香。“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集中祭览、网络祭祀、追思会等新型祭祀方式也渐成风尚。 (1)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答案:(1)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清明祭祖的优良传统要继承,祭祀方式可以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改变。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解析】 本题以文明祭扫,让“绿色清明”渐成时尚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本题没有难度,直接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比较容易。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调动教材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说明。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本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本题没有难度,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调动教材知识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等方面来回答。 18. 近年来,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古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 “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8月20日,中国文化部召开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文化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 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②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村庄寄托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 【评分说明】若学生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 首先,应根据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作用,说明留住乡愁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其次,从材料中某乡村的成功经验可知,应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说明留住乡愁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再次,从中央城镇工作会议要求城镇化延续文脉可知,应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留住乡愁有助于城镇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方法技巧】“意义”(重要性)类型 ⑴设问限定角度的,要严格地按照设问有要求作答。如回答“利率上调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作用”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作答,如果答对居民的影响则完全跑题。 ⑵设问未明确限定角度的,则要自己找全材料中不同的主体或客体(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主客体有国家、社会——生产力、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企业;个人;等等)。以确定作答的角度。 ⑶答案要有层次,即先找准、找全主客体后,再按照从大到小(先国家、社会.再组织、个人)的角度组织答案;涉及国际影响的还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