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2019届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阻碍阅读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14页word版)
2019届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 阻碍阅读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前言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材料(文字、符号、公式、图表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项基本智力技能,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典型载体,是从“知识向能力过渡”的尝试与积淀,是高考英语科目考查的重点也是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高级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 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先找出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障碍,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 (一)阅读理解词汇量非常大,这成为理解文意的最大障碍。阅读理解综合考察考生的多项基本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词汇量的掌握。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词汇就显得至关重要。词汇量的缺乏不能让读者快速的进入阅读状态,导致文章读起来晦涩难懂,甚至会产生误解和曲解。 (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足。如果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缺乏起码的了解,有时即使面对一些简单的单词组成的一句简单的话,也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效率低。不少学生对阅读理解有恐惧心理,做到这一部分时就显得信心不足,这与他们不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力差,读到后面前面的就忘了;有的学生则喜欢钻牛角尖,碰到一段不理解,就停留在那里,致使阅 读效率很低;还有的学生习惯用手或者笔按着材料一点点的读,这也是一种很不好的阅读习惯。 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问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我将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科学方法。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丰富学生词汇,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词汇是阅读理解的“拦路虎”,想要掌握足够的词汇,必须有合理的途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在课堂词汇教学中,对学生强调“词不离句”,不要单纯的死记硬背单词的意思,而是把它置于特定语境中,结合句意来把握词意。同时严格要求词汇学习,精确掌握词的读音、拼写和用法。 2、教学生学习构词法,掌握构词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加前缀表反义的有:dis—,un—,in—等;加后缀转化为形容词的有:—able,—sive,—tive,—less,—ful等;名词可加—ly或—y转化为形容词等等。通过构词规则,扩大词汇量的积累,力图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3、掌握科学的记单词的方法,必须做到反复记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教师要督促学生学习,对书后附录的词汇表,进行定时定量的全面检测。 (二)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高考阅读题型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形式也不拘一格。选材范围包括科学、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体裁也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多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 (三)掌握阅读时的基本技巧。正确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绝不可小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 1、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阅读材料问题的设置往往都非常巧妙,它集中反映了文章的基本信息,先把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阅读全文,能有针对性的切入,找到突破点。 2、找准主题句,把握文章脉络。主题句对全文起到提示、启迪、概括和归纳的作用,一些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等,往往可以直接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3、挑出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词能反应文中的主要事实和特定细节,大部分是名词、动词或其他重要的修饰词,在阅读时可以把他们标注出来。此外,还要特别注意and、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和but、however、ontheotherhand、though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以及so、therefore、sothat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4、推测生词的意思。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碰到不认识的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慌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及整篇文章的主旨,来合理推测生词的词义。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学会速读和精读相结合。如果不管不顾,只是一味的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首先时间上不允许,其次也未必就能取得好的理解效果。速读是为了把握文章大意,精读是为了找寻关键细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结 语 总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只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下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质变,最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原创: 崔刚 英语教学与考试 2017-10-27 各位老师,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关于阅读,很多老师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老师们这样讲是有道理的,在中学英语教学阶段甚至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的作用或者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近年来,许多出版社都出版了一些英语专家回忆自己英语学习经历的书籍,其中许多专家都强调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许多人的英语学习都是靠阅读英语读物而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将围绕阅读教学来交流看法,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的作用,二是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三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阅读的作用 对于阅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家都没有异议。但要明确阅读的具体作用,恐怕许多教师并不是特别地清楚,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讲一下,因为只有明确了阅读的作用,也就是阅读的目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具体的措施来达到这些目的。否则,就会无的放矢,只能跟着感觉走。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阅读具有双重的作用,它 既是外语学习的目的,也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说它是外语学习的目的,是因为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阅读是核心技能之一。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的人。说它是英语学习的手段,是因为听、说、写、译等其他技能的获得是在阅读的帮助下实现的。所以说阅读肩负着“目的”和“手段”的双重功能。下面我们来看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具体作用。首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阅读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技能。谈到语言技能,我补充一点,请老师们,尤其是高中英语老师们注意,过去我们只强调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除此之外,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翻译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将来英汉翻译很可能成为高考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上海高考已经这样做了。现在我们再回到阅读的作用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时可以获得语音、词汇、句法、语法或者句子结构以及语篇等各方面知识,直接为写作和口语表达奠定了基础。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口语表达和写作所用到的单词、句子、以及篇章结构等主要来自于模仿,而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阅读。阅读可以培养语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有可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现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在过去没有这些媒介的情况下,阅读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但即使今天在我们拥有视频或音频的情况下,阅读的作用也没有任何理由被弱化,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培养语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另外,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取新的信息和新的知识。通过 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以及对于阅读内容的思考,学生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让阅读很好地实现以上功能。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阅读量不足。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除教材外,高中英语阅读量要求在20万词。一般来讲,在32开纸上印刷的词量在300到40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要完成20万词的阅读量,学生就需要读500多页这样的英语材料。有的老师可能会说,阅读500页并不多,但是请老师们注意,现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及辅导资料等在排版印刷时间距很大,而且很大篇幅被阅读理解试题及相应的选项所占据,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阅读本身,所以这是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另外,从整个英语教学来看,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要求阅读量达到15万词以上,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量是“欠账”的,如果要求学生顺利高考或者达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这个账是要还的,那么高中应该完成的阅读量加上初中欠下的账就接近25万到30万词左右,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第二,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应试训练和阅读训练等同起来。很多老师存在一种心理,认为如果不做题那么阅 读就是白读了,所以从高一到高中毕业,学生阅读的所有材料都是应试性的阅读题。而实际上我们要知道,应试训练并不等同于阅读训练,原因之一,两者的目的不同。应试训练目的在于想方设法地做对题目,而阅读是为了获得信息,获得启发的过程,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日常经常阅读报纸、期刊等,如果每读一篇就要做一系列试题,那么我们还会想读这些刊物吗?也就是说,大量的应试训练消减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现在高考改革,实际上让人很担心,目前英语每年六月份只考一次,而改革后每年可以考两次。按浙江试点看,每年要在6月份和10月份各考一次,成绩两年内有效,这就意味着高考又提前了,会导致应试训练越来越严重。但请老师们注意,应试训练不等于阅读训练。另外,应试训练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阅读的材料不新,缺乏时代感。很多情况下为了给学生选阅读理解题,一般都是从一些现成的阅读训练书上去寻找,这些材料的质量,包括语言和设题在内,都良莠不齐,很多语篇阅读材料已经成了几手材料了,另外信息量也受限。还有一点就是篇幅太短, 所以现在所用应试材料是不能满足阅读训练要求的。“欲速则不达”,请老师们不要只搞高考应试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稍加辅导,学生就可以在各种考试中具有良好的表现,考出好的成绩。让学生整天沉浸于题海之中,势必会扭曲正常的阅读过程,无法实现阅读的功能。 另外,包括高中英语教学在内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精泛不清、职责不明”,即“精读不精,泛读不泛”。精度与泛读的区分是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被证明是成 功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对课文教学有很多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所谓的精读与泛读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无非就是两点,一点是课文教学,尤其是主课文基本上属于精读的范畴,课外阅读基本属于泛读的范畴。现在我们存在的问题是精读没有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应该以精读为核心,泛读围绕精读来进行,这是合理而且理想的做法。精读必须为泛读做好语言准备,通过精读教学为学生解决词汇、句子、语法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顺利进行泛读。但现在课文教学没有做到这点,学生的泛读也就难以顺利进行,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量受到限制,课文的学习也没有达到效果。为了回答精读和泛读职责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区分教学阅读和现实阅读。 很多老师听专家报告、讲座、或者读一些书,会经常接触到这样的说法,说“阅读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关注语言本身,我们关注的都是文本信息”,这种说法往往是混淆了教学阅读和现实阅读,我们在进行现实阅读时确实是不用频繁地查字典,而更多的是关注阅读信息的获取。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具备现实阅读的能力呢?我们之所以开展英语教学正是因为学生还不具备进行现实阅读的能力,课文教学是属于教学阅读的范畴,而教学阅读正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能够进行现实阅读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将教学阅读和现实阅读混为一谈。 三、应对措施 那么我们来看教学阅读需要做哪些事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最基础的就是语言层次,在此之上是信息层次,最后一个是思想层次。首先我们看语言层次,在现实阅读中,我们关注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要多于语言层次,而在教学阅读过程中,我们则必须要关注语言层次,帮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句子结构、语法、语篇结构等语言知识,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任务。目前阅读教学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从原来的过度关注词汇、句子结构教学到现在所谓的先进教学理念,重点集中在课文篇章结构上,这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所以各位老师需要注意:第一,我们不能忽视词汇、句子、语法等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进一步关注语篇结构知识。有的老师说,因为上课时间有限不能完全兼顾,这就要求老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学会重点突出。以词汇为例,高中要求3500的词汇量,以及1000的衍生词。在高考写作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的大概只有600个词左右,其中只有几个高级词,剩下绝大多数都是常用的词,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中要区分词的使用环境,哪些词是需要学生见了认识的,哪些是让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熟练使用的,这样就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句子结构也是一样,在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能驾驭的句子结构有哪些,从而有侧重点地去教学。在高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很辛苦,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是随机拿来阅读材料给学生读,最后学生很疲惫,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对教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思考还没达到一定程度。 另外,关于语言知识,我们有必要对词块教学问题作一下特别的强调,因为这一直是语言知识教学的一个盲点。在单词和句子之间还有一个语言成分叫作词块、或者词汇块,例如,lunch time, let us start with, honestly speaking等等,这些看起来不像是一个词,但我们在使用中常常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同样,还有一些动词短语以及习语,例如,take up, take off, get on等,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很重视,其他的如recorder player,taxi driver,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组合则不太受重视,我们一般不认为它们是一个语言单位,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另外,还有搭配。谈及搭配,我们要知道搭配不仅有动词短语搭配,名词与介词等的搭配,其实还有名词与动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之间的搭配。与搭配相关的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共现”,即“同时出现”。如果两个词经常是同时出现就是搭配关系。如动词和名词搭配“walk the dog”, 形容词和名词搭配“good friend”。还有一些惯用的表达,如“hold on please”,以及一些句子框架等都属于词块。说到句子框架,老师们可能会想到句型,而谈到句型,很多老师想到的是最固定的句式,例如,neither ... nor, either ... or ,not only ... but also ...等等。但它涵盖的范围应该更广,句型叫做“sentence frame”,即句子框架。就像地上打桩,不同的地方打钉子,只能在这个框架范围内填东西。例如:“Sorry to interrupt, but can I just say ...”前面都固定,后面填内容,类似这样的句子就是句型,再如:“I wonder ...” “it’s because ...”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 That was the time when ...”学生掌握多了,语言能力自然就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这里不进一步展开,只是提醒老师注意词块这一概念,老师们还可以进一步阅读有关的文献。在英语教学中,词块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一,在使用时,词块相当于建筑过程中的预制块。我们讲语感,其实语感的强弱与预制块的多少密切相关。词块掌握的多少决定着语言处理的速度,从而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学生掌握这样的词块。我仔细观察过一线教师的教学课堂,发现对于词块的教学还是一个空白点,这已经成为目前制约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尤其是对英语表达的流利程度的制约。 接下来我们来看信息层次,这个问题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简单讲就是基于我们对语言的掌握来自然地获取意义,得到事实信息。我要强调的是要注意信息之间逻辑关系的处理,这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容易忽视的。无论阅读的文章是议论文、记叙文或者说明文,文章内容演化的主线是什么,对很多老师的教学来讲是一个空白点。当教师讲完一篇文章后,能否明确各个步骤,并且能否将事实与细节贯穿在一起让学生把握主线。以议论文为例,议论文是具有说服性的,作者想说服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核心观点,为了达到这个说服目的,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内容,其间的内容都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个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开始,各地陆续进行高考改革实验,具体到英语学科,阅读理解将会越来越重视对于信息之间逻辑关系理解的考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篇阅读能力。而且,近年来各个地方的高考题目已经陆续出现了这样的题目,例如,在阅读一篇短文之后,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填充词汇,完成一个段落,而这个段落就是整个文章内容的概括,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把握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所谓的思想层次,就是说学生可以体会到文章里隐含的意思,形成自己的评价与判断,并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形成情感的共鸣,获得阅读的美的享受。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一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思想品德以及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之前反复强调“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一定就是批判,它更多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这个能力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提高的。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筛选后纳入教材的,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是很好的,这些为我们开展课文教学提供了方便。 上面我们谈论了阅读的三个层次,也就是语言层次、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对于课文教学,或者说精读教学来说,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课文教学做好了,让学生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储备,也就是要掌握足够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知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他们才能够在课后顺利进行泛读训练,这样精读与泛读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就会很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结合以上所讲内容,我再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强调以下几点。首先是关于精读教学,也就是课文教学,第一,进一步加强课文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要防止两种极端化的倾向,一是把课文教学等同于词汇和句子的教学,不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篇层面的教学,而是以语篇教学为借口,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建议老师在备课时首先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按照语言层次、内容层次、思想层次三个方面充分挖掘。以语言为例,在备课时要看文章里有哪些生词,哪些是重点词汇,哪些是重点句型,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备课不充分,完全依赖生词表或者教师用书照本宣科,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就词的使用程度等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思考,如:哪些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哪些是难以掌握的、哪些是要辨析的、哪些是在语言表达上需要掌握的。一本教材一位老师至少会教上十几遍,那么老师是不是要思考一下,第二遍教时与第一遍相比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实际上,很多老师没有做这样的思考。精读要精,从而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第二,重视词块教学。在最近几年的写作和教学讲座时,我每次都要强调这一点,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很多老师也赞成这一看法,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的并不多。第三,重视篇章教学,尤其是要注意对于语篇的结构和对于信息之间逻辑关系的把握。第四,重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挖掘。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这一点,但是学生往往不喜欢,因为语文的思想内容挖掘太政治化了。比如鲁迅的文章一定要按照限定的思路去分析,完全没有给学生形成自己看法的空间。但外语学习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外语的优势,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弥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上的不足。 接下来的建议是关于课外阅读,也就是泛读。首先要知道目前课外阅读量还不够,我希望各位老师把课外阅读作为日常教学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形成课堂内与课堂外,精读与泛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另外,老师在为学生选文章时,不一定要做多项选择的阅读理解题。因此,课外阅读要明确目标,不要急于做应试训练,尤其是高一教学中,阅读不要套上高考形式,那样反而事倍功半。关于课外阅读的选材,老师们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材要和课文有很强的相关性,课外阅读要和课内文章配套结合。这里的“相关性”不一定就是内容的相关性,还要考虑语言难度也要吻合。另外,语言知识方面也要相关。也就是说,课外阅读的材料要尽可能地覆盖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第二,难度一定要适宜,要保证略低于课文的难度。第三,要保证文章具有信息性,即文章一定要有新的东西,要为学习提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阅读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要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密切结合,这样学生读起来才会感觉到有意思。第四,要有益智性,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激发人们的共鸣。如果老师按以上原则去选材,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前期的科学培养。另外,教师选材后要对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处理,凸显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可以采用下划线、变黑体或者斜体的方法把一些期望学生关注的词汇、短语、搭配、或者句子结构凸显出来,这样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阅读的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