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西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三)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月考(三)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叙述正确的是( ) A. 松树不具备器官层次 B. 一个西瓜属于个体层次 C. 病毒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某个结构层次的成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松树属于植物,具备器官层次,A错误; B、西瓜是植物的果实属于器官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 C、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层次,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C错误; D、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通光孔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B. 物镜和目镜均为10×时,观察到的物像面积放大了10000倍 C. 视野出现污点时转动物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位于装片上 D. 观察花生切片细胞部分清晰部分模糊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让视野均清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而不是调节通光孔,A错误; B、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是指长宽的放大倍数,故物像面积放大了10000倍,B正确; C、视野出现污点时转动物镜污点不动,则污点还可能位于目镜上,C错误; D、观察花生切片细胞部分清晰部分模糊时,可能是由于材料切的厚薄不均导致的,D错误。 故选B。 3.以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均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酵母菌、水绵属于真核生物,蓝藻、黑藻属于原核生物 D.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 B、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无蛋白质包裹,以拟核的形式存在,B错误; C、酵母菌、水绵、黑藻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C错误; D、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镁元素参与类胡萝卜素的组成 B. 缺铁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 C.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D. 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是参与叶绿素的组成元素,A错误; B、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B正确; C、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但氢原子的原子量小,数量反而是最多的,C正确; D、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碳元素,D正确。 故选A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B. 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 C. 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由蔗糖加工制成的 D. 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单体具有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多糖是生物体内的糖类的主要存在形式,A正确; B、葡萄糖是组成多糖的单糖,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组分,因此,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B正确; C、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由蔗糖加工制成的,因此其中的糖类主要是蔗糖,C正确; D、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葡萄糖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6.细胞内的核酸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藻、酵母菌细胞内均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B. 同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存在形态一定相同 C. 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进行相关生理活动时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 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但细胞内均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如在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和DNA单链的结合,A正确; B、同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存在形态未必相同,如染色体在不同时期存在形态不同,B错误; C、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进行相关生理活动时碱基配对方式未必完全相同,如转录过程与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碱基、五碳糖和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的种类 B. 使用斐林试剂的原料和蒸馏水可以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蛋白质 C. 利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可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D. 往花生组织样液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可以直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A错误; B、因为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只是浓度不同,而且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高于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因此使用斐林试剂的原料和蒸馏水能制得双缩脲试剂用来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蛋白质,B正确;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可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C错误; D、往花生组织样液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可以直接观察到组织样液变成橘黄色,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可能不同 C. 核膜为双层膜,其外层可与内质网膜相连 D. 伞藻的嫁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核孔的数量与细胞的代谢速率有关,因此,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核孔数量可能不同,B正确; C、核膜为双层膜,其外层可与内质网膜相连,从而能够与内质网膜发生相互转化,C正确; D、伞藻的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只要嫁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A。 9.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和RNA穿过核孔需要消耗ATP B.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C. 结构②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RNA与蛋白质穿过核孔运输的同时均有ATP变为ADP,故两者的运输均需要消耗ATP,A正确; B、核孔为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通道,不能体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 C、结构②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C正确; D、结构④为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细胞均有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要成分的细胞膜 C. 细胞内含有核酸的细胞器都参与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D. 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均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内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而不是指生物体内,A错误; B、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膜结构,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C错误; 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胞内蛋白的合成和加工不一定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台盼蓝染色法可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通过胞吞、胞吐跨过细胞膜的都是大分子物质 C.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D.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台盼蓝可将死细胞染成蓝色,活细胞不能被染色,所以台盼蓝染色法体现出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 B、小分子物质也可能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可通过胞吐出细胞,B错误; C、细胞壁为全透性,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C错误; D、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D错误。 故选A。 1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如图所示。①~⑥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B. ①结构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 C. 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有膜成分的更新 D. 氨基酸用3H标记,则放射性出现在具膜结构的顺序为①→③→②→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结构②为高尔基体,用于精加工内质网产生的蛋白质,并产生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外,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A正确; B、结构①为核糖体,在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经脱水缩合产生水,其中的氧来自氨基酸中的羧基,B正确; C、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胞吐过程中囊泡融入细胞膜,以上过程中均有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D、氨基酸用3H标记,放射性出现在各结构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但核糖体为无膜结构,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②→⑥ ,D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制备与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备细胞膜应先用吸水法涨破,再用离心法获取 B. 向猪的新鲜血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制成红细胞稀释液 C. 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D. 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磷脂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为该细胞表面积的2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是利用细胞吸水涨破的原理使细胞破裂,待内容物流出,再用离心法获取,A正确; B、猪的新鲜血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收涨破,故用生理盐水制备红细胞稀释液,B错误; C、高倍显微镜下无法看到细胞膜,C错误; D、鸡的红细胞中有核膜和众多的细胞器膜,故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磷脂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于该细胞表面积的2倍,D错误。 故选A。 14.将植物成熟区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溶液体积远大于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最终不再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细胞置于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 B. 曲线①中细胞处于a时刻的细胞液浓度最大 C. 曲线②中细胞的吸水能力为a>b D. 该细胞置于甘油溶液中的体积变化可与曲线②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A、曲线①表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说明该细胞被置于KNO3溶液中,曲线②表示细胞仅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细胞被置于蔗糖溶液中,A错误; B、曲线① 中细胞先失水后吸水,在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时细胞液浓度最大,可知其细胞液浓度最大时刻在a之前,B错误; C、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越小,细胞吸水能力越强,据图可知,b时刻的细胞吸水能力比a时刻的细胞吸水能力强,C错误; D、当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甘油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原生质体中,使原生质体恢复初始大小,故其体积变化可与曲线②类似,D正确; 故选D。 15.用含K+和Mg2+的培养液培养番茄幼苗,每天K+和Mg2+初始状态均为500mg/L,定时测定培养液中K+和Mg2+的剩余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离子种类和离子剩余量 B. 番茄植株在营养生长的前期几乎不吸收K+ C. 番茄根细胞膜上K+和Mg2+的载体数量不同 D. 番茄植株在坐果期向培养液排出K+和Mg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离子种类和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时期,A错误; B、由题意可知,K+的初始状态均为500mg/L,而番茄植株营养生长前期的K+剩余量为200mg/L,可知番茄植株营养生长前期有大量吸收K+,B错误; C、K+和Mg2+跨膜运输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但二者吸收量存在差异,说明番茄根部细胞膜上K+和Mg2+的载体数量不同,C正确; D、番茄植株在坐果期的离子剩余量增加,说明离子的吸收量减少,而非是番茄植株排出离子,D错误; 故选C。 16.如图为动物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④表示物质,③为胆固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 B. ②由甘油、脂肪和磷酸等组成 C. 植物细胞膜上不具有③ D. ④参与物质运输的过程可能不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A正确; B、②是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B错误; C、③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膜上不具有胆固醇,C正确; D、④是膜蛋白,参与物质运输的过程可能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17.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多巴胺释放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 葡萄糖分子进出细胞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 协助扩散的方向与被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相对含量有关 D.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经递质多巴胺释放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葡萄糖分子进出细胞可能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 C、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所以协助扩散的方向与被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相对含量有关,C正确; D、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均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D正确。 故选A。 18.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跃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离子通道特异性选择离子的能力很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道不会影响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B. 抗利尿激素可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 C. 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也可以参与钾离子的运输 D. 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钠离子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的,因此离子通道会影响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所以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B正确; C、由于离子通道特异性选择离子的能力很强,所以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不能参与钾离子的运输,C错误; D、由题意可知,依靠通道蛋白运输的物质不需要消耗ATP,因此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 所有的活细胞都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D. 酶在高温和低温下的活性均很低,适合常温保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故所有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说明酶有催化功能,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错误; D、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但是温度过低酶并不会失去活性,只是活性低,所以酶适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故选B。 20.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本身就受到温度的影响,A错误; B、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可行的,B正确; C、不能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以及碘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即这一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C错误; D、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蔗糖溶液可以用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检测试剂斐林试剂由于本身显碱性可能会受到实验条件中的pH环境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D错误。 故选B。 21.如图代表ATP的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脱去④⑤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细胞中ATP和ADP能相互转化,但ATP含量基本不变 C. ④和⑤之间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D. ATP中的“A” 代表图中的结构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A、ATP脱去④⑤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 B、细胞中ATP和ADP能相互转化使ATP含量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 C、④和⑤之间的高能磷酸键的形成过程需要能量,故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 D、ATP中的“A”代表腺苷,而图中的结构①表示腺嘌呤,D错误。 故选D。 22.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晴天植物的有氧呼吸图,A~G表示各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用18O标记葡萄糖,在B中能检测到18O B. 催化D→F过程的相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C. 图示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 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变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葡萄糖→A→B的过程包括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内与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因此若用18O标记葡萄糖,在B(CO2)中能检测到18O,A正确; B、D→F为[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因此相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 C、有氧呼吸过程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G(ATP),C正确; D、物质B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B。 23.某实验室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发酵罐中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 B. 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C. 甲、乙两发酵罐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分别在第4小时和第5小时达到最大 D.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8:5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无氧呼吸生成15mol酒精,共消耗7.5mol葡萄糖;甲先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同时也消耗1mol葡萄糖,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18mol酒精,则消耗9mol葡萄糖,即甲共消耗10mol葡萄糖。因此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A正确; B、由图可知,甲内氧气浓度较低时有酒精产生,说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C错误; D、由题图可知,甲发酵罐中消耗的氧气是6,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产生的酒精是18,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18,故甲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是6+18=24,乙发酵罐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15,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15,则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24∶15=8∶5,D正确。 故选C。 24.有学者欲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 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 过程②比过程③耗氧速率低的原因是ADP不足 D. 过程②比过程⑤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加入的结构是线粒体,所以加入的呼吸底物应是丙酮酸,A错误: B、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了氧气,B错误; C、据图示可知,加入呼吸底物后,耗氧速率明显增加,故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底物不足,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②过程加入ADP后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因此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D正确。 故选D。 A. 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是为了增加人体有氧呼吸 B. 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 C. 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进行酿酒时,需控制发酵罐的通气情况 D. 提倡慢跑的原因之一是防止体内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包扎伤口时,需选用透气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繁殖,A错误; B、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是抑制细胞有氧呼吸,延长水果的贮存时间,B错误; C、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进行酒精发酵,因此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进行酿酒时,需要对发酵罐进行密封处理,C正确;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防止体内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对细胞造成伤害,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请分析后回答: (1)此图是_______细胞的示意图。 (2)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序号),它们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细胞不是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低等植物 (2). 差速离心法 (3). 3和5 (4). 5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3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基粒 (5). 该细胞含有叶绿体,干扰观察 【解析】 【详解】(1)图示中含有3叶绿体和8中心体,说明此图是低等植物细胞的示意图。 (2)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3)3叶绿体和5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它们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基粒。 (4)图示细胞含有叶绿体,其中的色素会起干扰作用,因此不是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 27.荔枝品种繁多,其中“挂绿”、“桂味” 及“糯米糍”有“荔枝三杰”之称。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pH、温度均是影响果皮褐变的因素,其中pH的作用机理、温度影响果皮褐变的实验结果如下图甲、图乙所示。 (1)根据图甲分析,不法商贩使用硫酸处理褐变荔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它能够将一些无色物质氧化成褐色从而产生果皮褐变,结合图乙的实验结果,相比30℃,预测升温为35℃时,荔枝褐变的面积百分率将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机械损伤会加速“挂绿”荔枝的褐变,请完成下列验证实验。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组正常保鲜处理,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③将两组荔枝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两组荔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机械损伤会加速“挂绿”荔枝的褐变。 【答案】 (1). 硫酸的pH较小,可以促进褐色的花色素苷转化为棕红色 (2). 上升、下降或不变 (3). 取生长发育状态相同的荔枝,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A、B (4). 给予机械损伤 (5). 褐变面积 (6). B组褐变面积高于A组 【解析】 【详解】(1)因为硫酸溶液pH较低,能使褐色的花色素苷转变为棕红色,所以不法商贩对已经褐化的荔枝使用硫酸处理能够欺骗消费者。 (2)由于多酚氧化酶能够将一些无色物质氧化成褐色从而产生果皮褐变,温度在1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快速增加,说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图示中并没有出现最适温度,由于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会降低,所以相比30℃,预测升温为35℃时,荔枝褐变的面积百分率将上升、下降或不变。 (3)若要证明机械损伤会加速“挂绿”荔枝的褐变,则实验自变量为荔枝是否存在机械损伤,因变量为“挂绿”荔枝褐变面积,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故实验步骤为: ①取生长发育状态相同的荔枝,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A、B; ②A组正常保鲜处理,B组给予机械损伤处理; ③将两组荔枝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两组荔枝的褐变面积。 若B组褐变面积高于A组,则证明机械损伤会加速“挂绿”荔枝的褐变。 28.呼吸熵(RQ)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的比值。生物呼吸利用的营养物质不同,呼吸熵不同。下图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OH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且不考虑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当甲装置中墨滴不移而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小麦种子的呼吸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2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_。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增大吸收CO2的面积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 0.9 (4). 无活性的小麦种子、清水 【解析】 【详解】(1)Na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且不考虑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当甲装置中墨滴不移(说明消耗的氧的体积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而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消耗了氧),则说明小麦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甲装置中墨滴左移20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多2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所以,产生二氧化碳为200-20=180mm,呼吸熵为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80÷200=0.9。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等量死亡的小麦种子、清水溶液。 29.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一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肓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如图是“白菜一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电激。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白菜-甘蓝所需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该技术所用的培养基成分有无机营养、有机营养、_____________和琼脂。此过程中有一段时间需要避光,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伤组织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薄壁细胞。 (4)若“白菜-甘蓝”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离心 (2). 振动 (3).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 激素 (5). 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6). 分生能力 (7). 19 【解析】 【详解】(1)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离心、振动和电激。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白菜-甘蓝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该技术所用的培养基成分有无机营养、有机营养、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和琼脂。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避光。 (3)愈伤组织是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 (4)根据分析可知,“白菜-甘蓝”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18=38条,所以用“白菜-甘蓝”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9条。 30.如图为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________。 (2)核移植前需将黑面绵羊的卵母细胞培养至_______期,并通过______去除细胞核。从细胞水平分析,与取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进行移植相比,直接将B羊乳腺细胞注入去核A羊卵母细胞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 (2).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3). 显微操作 (4). 操作简便 (5). 95%空气和5%CO2 【解析】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过程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有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 (2)由于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所以核移植前需将黑面绵羊的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通过显微操作去除细胞核。从细胞水平分析,与取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进行移植相比,直接将B羊乳腺细胞注入去核A羊卵母细胞的优势是操作简便。 (3)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的气体环境是95%空气和5%CO2,其中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