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微案三 鉴赏散文语言 微点突破一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 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 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 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 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 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凝 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 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 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 你亲近的。” “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廊,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 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 ②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 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 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 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 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 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 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 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 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 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 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 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矮,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 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 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性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种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 相见,都要轻声细语地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 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作者凸凹,文章选自《散文 2012 精选集》, 百花文艺,2013 年,有删改)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4 分) 答: 剖析 1.准确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凝固:原指由液体变成固体。迟迟疑疑:原意是指 人犹豫不决的样子。 2.联系语境,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本题所考查的两个词语分别描写了邻人与小狗 的状态,二者为何会有这样的状态,联系上下文的有关内容,从邻人和小狗之间互相逗乐的 关系中,可以分析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3.依托修辞挖掘表达效果。其中“迟迟疑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拟人的作用, 联系文本分析效果。 答案 ①凝固:本指由液体变成固体,文中指邻人的手停在半空不动的状态。形容邻人 想要抚摸小狗的手落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邻人在多次愚弄小狗之后被小狗闪避愚弄的诧异 与尴尬。 ②迟迟疑疑:原意是指人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狗屡被欺 骗之后对人的不信任。 技法透视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 大致有以下情况: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 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 定指等);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 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 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设问方式 1.(2015·江苏高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2.(2015·重庆高考)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 甘森? 3.(2015·广东高考)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4.文中以“×××”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5.“×××”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解题思路 “三联一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三联 第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 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第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 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第三“联”,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 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答题模板 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 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针对练习 (2017·山西三区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祈求 林敬钧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 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 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 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 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②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 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 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 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 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④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⑤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 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棱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 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⑥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 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 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 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 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⑦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 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 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 个小孩,叫他滚。 ⑧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 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⑨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⑩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 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 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 人工孵化的。 (选自《美丽如初:10 年精短散文 100 篇》) 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篇选择“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象征了中华民族,同时奠定了沉郁、厚 重、苍凉的基调,也为下文看到鹰旗,展开联想以至为鹰震撼作铺垫。 B.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形成对比,反衬鹰是“飞翔的 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C.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 批判。 D.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答案 C 解析 “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 向远方。(请品味句中画线词的妙处) 答: (2)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请写出这“一颗泪珠”的特殊 含义) 答: 答案 (1)运用了神态描写。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虽有鹰的身躯,而全然没有野生 鹰的特性,没有自由的灵魂。因此它不会同情野生鹰的遭遇,它更不能理解野生鹰所向往的 远方。 (2)天上落下的泪,是鹰的泪。鹰高傲、凶猛,却被捆在架上无法高飞,当尊严受到冒 犯却无法还击时,心中当然充满强烈的悲怆。(作者用梦到鹰泪的描写,表达了对奋飞者厄 运的深深的同情以及对鹰的施害者的怨愤。) 解析 (1)画线的两个词,是对年轻的鹰的神态描写,理解这两个词的妙处,就是分析 年轻的鹰的这种神态所产生的原因及所体现的心理。(2)联系上文第⑥~⑨段可知,这里的 泪珠是那只苍老的鹰的泪。对泪珠的理解应有两个角度:一是鹰为什么流泪;二是这泪珠是 作者梦见的,那么这个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3.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祈求”若换成“鹰的遭遇”,可以更加突出鹰的不幸。你赞 成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你的理由。 答: 答案 (示例)不赞成。因为本文不只写鹰的不幸遭遇,更重要的是借鹰的遭遇来呼吁善 良的人们应“给鹰一颗翱翔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这是对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的 祈求。所以用“祈求”作为题目,更能切合文章的主旨。 解析 一般来说,文章的题目都直接或间接地揭示文章的主旨。要比较哪个标题更好, 首先得看文章的主旨,然后分析哪个标题最能体现文章的主旨。本文的前几段,通过鹰旗、 鹰巢与织鸟巢的对比,赞美了雄鹰高傲、自由的性格。文章的主体部分,刻写了牢笼中的苍 鹰被侮辱,最终死去的遭遇,最后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作者还梦见了一颗泪珠从 天上落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呼吁对雄鹰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 写鹰的遭遇不是最终目的,“祈求”对生命的尊重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故用“祈求”做标 题更好。 微点突破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 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 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 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 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 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 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 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 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 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手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 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 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缓和了许多。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洁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 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 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 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 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 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 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 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 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 那里打洞。它打的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 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 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答: 剖析 1.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我们”收 留了雪兔,把它养得很好;引出(过渡到)下文雪兔的逃走。 2.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从表层、深层两个方面入手。句中关键 词:“比我们”“感觉”“春天的来临”,注意分析“春天”的内涵。句子的表层含意:雪 兔具有的生理特征。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分析深层含意,把握“春天”的内涵:身处绝境, 但从容,坚毅,心怀希望。 答案 ①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雪兔身上果真长出灰黄色的毛。②实际 意思则是,野兔虽然身处绝境,也能做到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怀揣着对春天的憧憬、对自 由的渴望,感受生命的喜悦。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学习。 技法透视 “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 者情感,或有着丰富的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 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 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的语言气势,针 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对句子的真实含意进行领 会。 设问方式 1.(2017·全国卷Ⅲ)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2.(2015·山东高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2014·安徽高考)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5.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解题思路 “句内三看”与“句外三看” 句子的含意一般有表层含意、深层含意、警策含意。体会语句的含意,要注意“句内三 看”和“句外三看”。 1.句内三看:①看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常是有多重意义的词语,理解句意首先要 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②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语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要把该对象 由具体抽象为一般,个体扩大为类型,明白句子的表层含意。③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 否使用了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与理。 2.句外三看:①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明确其在结 构上的作用。②看相邻句,主要是上下文。根据语境,句子的含意就会相对明朗。③看段、 章的中心。联系文章主旨与写作目的,弄清其深层含意,有时句子还有警策意义(类似于名 言),注意提炼概括。 针对练习 (2017·衡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罨画池 ① 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 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 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 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 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 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 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 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 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 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 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 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 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 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 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 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 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 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休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 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 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唯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 中空空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 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 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 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縢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 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 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 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 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 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 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 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 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 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 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这雨似乎不知 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 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 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 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 ①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 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雨声的魅力。 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三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 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地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C.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 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D.“错、错、错,莫、莫、莫,”是陆游《钗头凤》里的语句,作者用在这里是借以 表达对词人爱情悲剧的叹息及对词人命运多舛的感叹。 答案 A 解析 “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雨声的魅力”错误,从首段“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 一听到这名字……精雅的丹青”可以看出,作者想象到的不是“罨画池雨声”的魅力,而是 “罨画池”的魅力。 ★5.简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及其作用。 答: 答案 含意:虽然陆游人已不在,但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并触摸到陆游的生 活与精神;并且罨画池的一切已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 热情以及自豪感。 解析 理解句意,一是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本意,二是结合语境深入体会。画线句中,“好 在罨画池还在”一语承接前面第六段和第九段的“唯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只可惜放翁 不在了”等语,由此可知,画线句意在表明,虽然陆游不在了,但还能从罨画池的景物中觅 得陆游的痕迹,触摸到陆游的思想和精神。“日新月异”一词表明罨画池有了新的变化,被 时代赋予新的内涵。词句的作用,主要从画线句和上下文的关系分析。从上段“酒亦寂寞, 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可看出,作者的感情是寂寞的;再看下文,“我依 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一直在激情 地燃烧”等,明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既赞颂了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化了主旨,也体 现了“我”的情感的变化。 6.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探究其内蕴。 答: 答案 ①雨声“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 的钦佩;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 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③雨,“淅淅沥沥”,雨中的罨画池, 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的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④雨,“淋淋漓漓”,蕴含 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⑤借罨画池的雨声表达了作者对罨画池美景的喜爱。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找出文中描写雨的语段,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者的感受,体会 雨声的意蕴。如:第五段写雨“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关键词“嘈嘈切切”,体现了 雨似在倾诉,用白鹤衬托廉吏赵卞,表达了对赵卞高尚人格的赞美。第六段,写雨“滴滴答 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关键词是“缠绵”;第六至八段,写陆 游、唐婉的爱情,流露出作者的惋惜和同情。第九段,“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 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关键词“妩媚”体现了罨画池的美,作者想要在这春雨中与陆 放翁对饮,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是赞颂的。最后一段写雨对蜀州大地的滋润,表达了 作者对蜀州大地的祝福之情。从全文看,雨中的罨画池,景色格外优美,作者在罨画池听雨, 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微点突破三 鉴赏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各题。 采春 乔忠延 ①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是呀,刚刚日头还 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 慌慌张张,气气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 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 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 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伸 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 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 熬,在煎熬。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寒寒的, 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 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 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 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奓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 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 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 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 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 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 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 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 女的笑靥。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 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 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 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 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 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 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 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 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 2016 年第 6 期《散文百家》,有改动) 散文的美往往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第④段的语言特色。 答: 剖析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需从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踏上去不再像 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哈呀”运用了 口语表达;“软软的,柔柔的”运用了叠词;“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 奓开了黄翅翅”句式整齐。 答案 语言生活化,多用口语,亲切自然;整句散句交错,长句短句结合,整齐中富有 灵活性;多用叠词,富有节奏音韵美;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形象生动。 技法透视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 章结构与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散文的语言特色: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 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设问方式 1.(2017·全国卷Ⅲ)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2.(2013·江西高考)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本文或××段语言有何特色? 4.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5.有人称作者×××的散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思路 1.语言特点 2.语言风格 针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地泉之灵 林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 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 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 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 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 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 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 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①她婉约,慢转,不 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 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 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 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 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 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②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 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 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 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 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 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 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 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 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 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 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 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 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 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 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 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 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 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 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 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略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十月。一场秋雨”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清静神秘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D.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答案 D 解析 从原文“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 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和漓江。 8.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答: 答案 ①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 写。②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 作铺垫。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回答问题的要点是“写‘雨后秋景’和‘作者 心情’”的原因;其次围绕要点组织答案。可以借助诗歌鉴赏中的“景”“情”关系,概述 “雨后秋景”的特点“明朗开阔”与作者心情的“放松欣喜”。关键词句是“山舒缓”“水 吟唱”“云柔软”等;再借助散文写作的基本思路,理清写“兴安雨后秋景”的原因,“引 出下文”作铺垫等要点就可以想到了。 ★9.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答: 答案 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约”“不骄不躁”等词写出灵渠 的性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第②处:运用一 个比喻兼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 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深邃)的特点。 解析 文中的画线语句语言典雅,富有神韵。答题时,可从句式选用、修辞手法等方面 考虑,还要注意答出表达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