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 ‎3.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分王子弟,以为屏藩”可知封建时代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B正确;西周的分封制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故A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故C错误;周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故D错误。‎ ‎5.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下,爵位和官职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故最佳选项为D项。‎ ‎6.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就是汉宣帝的那句话。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称职的郡太守,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A选项正确。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进一步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但不是说历代帝王对汉宣帝尊崇,只是推崇汉宣帝对地方吏治的高度重视,因此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地方制度是不断演变的,后代并没有沿用汉代的地方制度,因此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 ‎7.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材料可知,执政大臣也主要从外戚中选择,因此不能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故A项错误;“家天下”是以父系血缘为标准的,外戚不属于“家天下”的范畴,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的情况出现于西汉前期,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故D项与“外戚干政”没有关系。‎ ‎8.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举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接判断是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A、D;B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C。‎ ‎9.科举制是我国封建政府选官制度的重大突破。对其创设起过重要作用帝王的有 ‎①隋文帝 ② 隋炀帝 ③ 唐太宗 ④ 武则天 ⑤唐玄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诏举“贤良”;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因此对科举制创设起过重要作用的是隋文帝和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对科举制起到了完善作用,而非创设。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⑤不符合题意,选D项,排除ABC。‎ ‎10.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答案】B ‎【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 ‎11.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 ‎12.“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B ‎【解析】材料引文是对清朝军机大臣职责的形象评述,从材料中的“依样画葫芦”到小心翼翼“把葫芦仔细看”,可以判断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即“跪受笔录”。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共治国政,其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与材料中“军机大臣”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尚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的职能,与材料中“军机处”不符,排除。‎ ‎13.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议决,因此选B ;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而且中国古代在中枢权力中往往是分化权力、削弱相权,从而加强皇权;“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解读错误。‎ ‎14.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 ‎1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 梭伦改革前 B. 梭伦改革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 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以前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这体现了梭伦改革时期的四百人会议;现在议事会的成员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这体现了克里斯提尼时期划分四个部落为十个行政选取,十个选区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6.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当时,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五百人会议 B. 公民大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故B正确。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的职能,但是它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排除A;陪审法庭是当时的司法机构,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排除C;十将军委员会主要的职能是带领军队打仗,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故排除D。‎ ‎17.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A. 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B. 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 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 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有法律之前是习惯,后产生习惯法,然后产生成文法,最后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属于法律总结,故D项正确;其它顺序不符合事实,ABC选项排除。‎ ‎18.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19.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 B.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给奴隶以公民权; C不对,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不对,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罗马法在当时的影响,而不符合题干它对后世的影响。“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是指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B符合题意。‎ ‎20. 《十二铜表法》制定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因为习惯法 A. 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B. 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C. 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 是公平的 ‎【答案】C ‎【解析】习惯法让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故C正确。‎ ‎2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反映出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反映的是人民主权,所以体现出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首先应排除。虽然B,C的表述与材料的意思基本相近,但在材料中没有直接反映出议会与法律至上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 ‎22.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 B.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 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 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由议会下议院多数党组成,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领导内阁对议会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受议会监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D项表述错误,B、C两项表述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排除B、C。A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国王具有形式上的权力,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3.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 民主性原则 B. 司法独立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宪法制衡原则,材料中总统的叙述“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 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即行使权力时要有相对应的监督制衡部门,所以他强调的是分权制衡原则。‎ ‎24.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总统行使行政权 B. 最高法院行使立法权 C. 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D. 使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答案】ACD ‎【解析】图中信息反映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行使行政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故AC正确,B项错误;由“联邦政府”“联邦法院”等信息可以得出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故D项正确。‎ ‎25.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1787年3月”,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A项。联系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判断D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C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26.关于德意志帝国宰相的地位与职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主持政府工作 B. 由选举产生 C. 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D. 是内阁首脑 ‎【答案】B ‎【解析】德意志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都正确,排除。‎ ‎27.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其中的“宪法”是 A. 《德意志帝国宪法》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解析】“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1875年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说明是法国,法国宪法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 ‎2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 A. 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 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答案】A ‎【解析】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限制,故A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的产生方式是世袭,故排除B;君主不得干涉议会的权力,所以议会也不是由君主负责召集,故排除C;君主立宪制下,宪法是由议会制定,故排除D。‎ ‎29.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 A. 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 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C. 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 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的统一及其帝国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兼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帝国的军国主义专制独裁。此时的德国,是一个具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正确。A项,沙文主义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国的过分爱国主义倾向;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法西斯专政在德国建立。与“德国统一后”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项,德国统一后,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封建君主统治”,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国“工业高度发达”,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①②④都属于两者的共同之处,③不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革命派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以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4分)‎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2分)‎ 汉武帝设立中朝与外朝对抗;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6分)‎ ‎(3)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分)‎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3分)‎ ‎【解析】(1)根据“六王毕,四海一”。可得出答案。 (2)结合所学可得出宰相的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第二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 (3)结合军机处的职能及作用回答。 (4)结合材料的信息并根据所学,可从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加强这两个角度概括。‎ ‎32.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 ‎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特征?‎ ‎【答案】(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异:英国国王是虚君,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皇帝控制。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选举制、议会立法、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平衡、政党政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依据课本知识可以判断分别出自哪部政治文献;①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②材料二:法国1875年宪法;③材料三: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④材料四: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反映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反映的是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二者政体相同,但君主权力不同。具体表现在:不同点是英国王是虚君,权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到皇帝控制。相同点是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有选举制、议会立法、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平衡、政党政治等特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