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湘南中学2018 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文科)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出题人:朱金海 审题人:王丽君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班固在《汉书》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与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诸子百家中思想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依据相关所学可知,百家争鸣在思想上虽存在相互影响,但不是理论上的求同存异,A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诸子百家不都为稳定统治服务,如墨家代表平民手工业阶层,名家注重学术研究;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诸子百家思想最终达到殊途共归。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答案】D 【解析】 秦代焚书坑儒,而汉代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故D项正确;秦代不是强化伦理规范,故A项错误。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B项错误;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 3.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A. 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 心学广泛传播 C.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 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答案】C 【解析】 尊道礼佛之风盛行于魏晋隋唐,排除A项;心学形成于南宋,广泛传播是在明朝,排除B项;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排除D项。 4.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A、B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C为西汉时期的思想。 5.他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的作用,故选B;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A;柏拉图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独立思考,排除C;亚里士多德主张世界时真实客观存在的,认识来自感觉,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并正确掌握普罗泰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6.“(他们)发起一个崇古运动,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时代有关的东西。在中世纪从未完全销声匿迹的古典影响。”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 早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 沟通欧亚商路的荷兰航海家 C. 宣扬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D. 构筑光影色彩的印象派画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题眼是“崇古运动”“古典影响”。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崇古运动”“在中世纪从未完全销声匿迹的古典影响”并结合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崇古运动”无关,排除。 7.孟德斯鸠曾论断贪腐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滥用权力,给予权力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是解决的根本之道。为此孟德斯鸠的针对性设想是 A. 社会契约 B. 人民主权 C. 三权分立 D. 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出现贪腐的主要原因在于滥用权力,只有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制度来对权力进行约束,基于此种情况孟德斯鸠提出了行政、立法与司法三权分立的主张,C项正确。AB两项是卢梭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孟德斯鸠主张用三权分立来制约权力滥用,而不是主张君主立宪,排除D。 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故B项正确;AD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C项只是材料意思的一个方面。 点睛: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9.《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 A. 汉赋 B. 楚辞 C. 辛弃疾的词 D. 白居易的诗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主要描写西汉王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威,A项正确。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气度,排除B。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排除C。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主要是讽喻诗,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气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风俗画是两宋时期画坛的最大亮点,著名的代表有《清明上河图》,其作者是 A. 顾恺之 B. 展子虔 C. 吴道子 D. 张择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点评:《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11.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 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B. 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 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戏曲广为流传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统治者通过神化关羽,赋予关羽“忠”、“义”等思想内涵,其中蕴含的封建伦理思想间接的传入市民中去,发挥了教化的功能,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体现儒佛道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并非体现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并未说明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 瑞典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是指 A. 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B. 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 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D. 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考查相对论的意义,解题思路是在四个选项中找到属于相对论本质内涵的选项,D正确。A、C与相对论无关,B是量子论的意义,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物理学·相对论 13.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可知马克思认为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排除C。所以选D 14.“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蕴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人类获得“一个巨大的新能源”的关键是 A. 机器的发明 B. 蒸汽机的改良 C. 电力的应用 D. 石油的开采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巨大的新能源”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的蒸汽能源,而人类获得这一能源的关键是蒸汽机的改良,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机器的发明与蒸汽能源的使用并无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D选项错误,石油的开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5.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近代中国印刷业滞后 B. 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 中国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 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是因为“在国内几无反响”,而不是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细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于此产生。根据材料,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1862年,《海国图志》在日本畅销,但在中国已经绝版,中日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中国国民社会变革意识的淡薄。故C项正确。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其较为符合中国当时实际需要。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依次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中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持“主保中国,次保大清”观点的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即“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本题应选C项;顽固派主张以传统的儒学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即“只保大清,不保中国”、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即“主保大清,次保中国”、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制,即“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均与设问要求“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17.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成为社会热点。下列是某一时期对汉字的评述:①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能直接地改用拉丁字母了。②中国文字……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③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④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对此评述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汉字发展经历三千年,书写麻烦,难以辨别,应当废除 B. 这些评述应该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 C. 上述评述说明当时国人有文化自虐心理,是崇洋媚外的体现 D. 上述评述说明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待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国汉字发展历经三千多年,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营养,又有消极的内容,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废之诚不足惜”“倘若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不可不先废汉字”,上述评述说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知和态度。A不够全面,B洋务运动目的是“中体西用”,错误。C表达不够准确,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美丽的书画 •汉字; 1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 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 实行三民主义 B. 实行对君主立宪 C. 推动民主进程 D. 建立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AD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B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因此答案为C。 19.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出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说明了 A. 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已发生改变 B. 孙中山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 C. 孙中山完全接受了中共的主张 D. 革命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是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了三民主义,具有进步性,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属性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在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建立苏维埃国家;孙中山只是部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不是完全接受,故C项错误。 20.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延安。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 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 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推动了联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斯诺在1936年7月前把中共描述成“农村共产主义”,认为中共机械地学习苏俄革命道路,但到延安访问后发现中共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并非是苏俄式道路,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而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故A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中共开创的新型革命道路对斯诺的影响,B项角度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C项是从属于A项的,排除;D项不是主要依据,排除。 2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相关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选项错误,孙中山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D选项错误,“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2.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 加强国防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建立科研体系 D. 服务生产发展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出于战备考虑”可知,建国初期我国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与军事相关的技术,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故答案为A项。当时我国“科研战略”的目的在于军事方面,国际地位、科研体系、服务生产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CD项。 2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到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时间上不合题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7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24.1956年后,我国出现了很多出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这主要得益于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1956年后出现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无关;C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盛况无关;D选项错误,“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与1956年后出现文学艺术领域繁荣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5.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1815~1830年),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内心十分苦闷,他们不安于现状,但又看不到出路,往往把希望与理想寄托于未来或遥远的异国。此时兴盛的绘画风格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由“1815—1830年”把希望与理想寄托于未来或遥远的异国,可知当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浪漫主义,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0分,其中26题14分,27题16分) 2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答案】(1)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 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 (2)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 (3)弊端:过度奢侈、繁缛。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 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在材料一很容易找到答案,例如,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维系宗族政治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是反对,材料中的“法律取代了礼乐”就能证明这一点。 (2)材料二中的“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就可以看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其实也就是把“仁”融合进了礼乐制度,即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 (3)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突出两点,一是传统礼乐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二是传统礼乐的繁缛,改造主张突出化繁缛为简朴即可,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答案】(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原因: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利于开展革命。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出处“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民主和科学。 (2)依据材料时间1924年,以及材料中“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增加了反帝的内容,可知是新三民主义。结合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3)道路:依据材料“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原因:依据材料“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相关所学知识可得出建立的原因是大城市中敌人力量强大,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利于开展革命。 三、简答题(10分) 28.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回答: (1)指出牛顿的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其发现有何意义? (3)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1)成就;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2)科学家:法拉第。意义: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3)成就: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或南优2号)。 问题: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或世界性粮食问题)。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于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等。 (2)本题考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于后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3)本题考查袁隆平的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最突出的科学成就是: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四、探究题(10分) 29.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逐步发展。 请回答: (1)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2)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 【答案】(1)人物:但丁(或彼特拉克、薄伽丘)。 (2)主张: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完,提倡“天赋人权”,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3)认识: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结合文艺复兴相关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列举一位即可。 (2)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和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相关所学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谈论认识需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所学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结合相关所学可知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