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

‎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 ‎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压强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 ‎ B.‎ 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 ‎ C.‎ 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 ‎ D.‎ 将装有水的试管由竖直位置逐渐倾斜的过程中(水未洒出),水对管底的压强不变 考点:‎ 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快,因此下方向上的压强大于上方向下的压强,上下表面存在一个压力差,这就是机翼的升力.‎ ‎(2)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深度无关.‎ ‎(3)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数值;‎ ‎(4)试管中水的长度不变,在倾斜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变小,根据公式P=ρgh可以判断出水对管底压强的变化.‎ 解答:‎ 解:A、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正确;‎ B、潜入水中的潜水艇,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其浮力不变,和潜水的深度无关.故B错误;‎ C、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数值,故C错误;‎ D、试管中水的长度不变,在倾斜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变小,根据公式P=ρgh可以判断出水对管底压强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以及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难度不大.‎ ‎2.(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来源:Z_xx_k.Com]‎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 ‎ C.‎ 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 ‎ D.‎ 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阳光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的,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故A错误;‎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垂直进入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在水面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故选D.‎ 点评:‎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3.(2012•连云港)在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开关S1由断开到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也变大 ‎ ‎ B.‎ 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流表A示数也变小 ‎ ‎ C.‎ 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大 ‎ ‎ D.‎ 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小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专题:‎ 动态预测题;图析法。‎ 分析:‎ 从图可知.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路中只有灯泡L1,电流表A和A1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灯泡L1中的电流.‎ 开关S、S1都闭合后,灯泡L1和灯泡L2并联,电流表A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电流表A1测量通过灯泡L1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判断出电流表A和A1示数的变化.‎ 解答:‎ 解:从图可知,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路中只有灯泡L1,电流表A和A1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灯泡L1中的电流,‎ 则电流表A和A1的示数为:I=I1=.‎ 当开关S、S1都闭合后,灯泡L1和灯泡L2并联,电流表A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电流表A1测量通过灯泡L1的电流,‎ 而电源电压不变,‎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灯泡L1的电流I1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 而此时电流表A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可知此时干路中的总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C.‎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开关断开和闭合对电路串、并联的影响.能分析电路图确定两种情况下(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路中只有灯泡L1;开关S、S1都闭合后,灯泡L1和灯泡L2并联)的电路组成是本题的关键.‎ ‎4.(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 ‎ B.‎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 ‎ 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 ‎ 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解答:‎ 解: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小液滴,不符合题意.‎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符合题意.‎ C、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析.‎ ‎5.(2012•连云港)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 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 ‎ C.‎ 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 ‎ D.‎ 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扩散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注意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机械运动是宏观运动.‎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分子很小,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能看到的只是宏观上颜色的变化.‎ ‎(4)固体不能流动,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相互束缚,不能到处自由移动.‎ 解答:‎ 解:A、雪花漫天飞舞,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故B正确;‎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的是颜色的变化,墨水的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 D、固体不能流动,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相互束缚,不能到处自由移动,但不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属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6.(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 ‎ B.‎ 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 ‎ ‎ C.‎ 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 ‎ ‎ D.‎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惯性;摩擦力的种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受摩擦力作用;‎ ‎(3)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否则物体作减速运动;‎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解答:‎ 解: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称之为静摩擦;当物体发生滑动是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 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慢,故C错误;‎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仍将落回原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1)掌握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掌握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3)掌握摩擦力的重力,理解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定.‎ ‎7.(2012•连云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传播 ‎ ‎ B.‎ 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 C.‎ 超声波能用来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 ‎ D.‎ 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声与能量;光纤通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电磁波、声波、光纤通信等知识点的掌握来判断.‎ 解答:‎ 解:A、光波、无线电波、x射线等都是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 B、声波不是电磁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碎石,本身具有能量才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声波、电磁波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类习题.‎ ‎8.(2012•连云港)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题干错误(严重)。‎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此题 解答:‎ 解:‎ 点评:‎ 此题 ‎9.(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物质的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 轮船用钢铁制成是因为钢铁的密度小 ‎ ‎ B.‎ 纳米铜与普通铜相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 ‎ C.‎ 热水壶的手柄通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 ‎ D.‎ 电线的内芯通常用铝或铜制作,主要是因为铝或铜的强度大、抗拉性好 考点:‎ 物质的基本属性。‎ 专题:‎ 顺推法。‎ 分析:‎ 根据钢铁、铜、胶木和导线的物理性质做出解答.‎ 解答:‎ 解:‎ A 轮船用钢铁制造是利用钢铁的硬度大.此描述错误;‎ B 纳米铜比普通铜具有更好的延展性.此描述正确;‎ C 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作,因为胶木有较好的隔热性.此描述错误;‎ D 电线的内芯用铝或铜制作,主要利用铝或铜的电阻小,导电性强.此描述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不同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是一道基础题.‎ ‎10.(2012•连云港)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W1<W2<W3‎ B.‎ W1<W2=W3‎ C.‎ W1=W2=W3‎ D.‎ W1=W2<W3‎ 考点:‎ 功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理上,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成绩;即W=Fs.‎ 解答:‎ 解: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三个功的大小都等于W=Fs;即W1=W2=W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深入理解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来源:Zxxk.Com]‎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1.(2012•连云港)家庭电路中短路或超负荷运行很容易引发火灾,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 空气开关 ;如果家用电器内部导线的绝缘皮破损,人体接触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 接地 .‎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家庭电路过大的原因有两个;发生短路和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必须断开电源;熔断器就能起到自动断开电源的作用.‎ ‎(2)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防止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 解:(1)当电路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很大,超过了熔断器的最大电流,则熔断器将会熔断起到对电路的保护作用.使用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能起到自动断开电源的作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漏电保护器、触电保护器、熔丝等均可).‎ ‎(2)如果家用电器内部导线的绝缘皮破损,人体接触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如果外壳接地,地线把人体短路,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 故答案为:空气开关;接地.‎ 点评:‎ 本题考查家庭电路中熔断器的作用,知道空气开关、熔断器、漏电保护器、触电保护器、熔丝等都能起到自动断开电源的作用.‎ ‎12.(2012•连云港)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升华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液化 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1)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该过程吸热;‎ ‎(2)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液化.‎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2012•连云港)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生省力杠杆的是 BD (填写字母符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C (填写字母符号).‎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A、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道钉撬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所以属于省力杠杆的是:BD,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C.‎ 故答案为:BD;AC.‎ 点评:[来源:学科网]‎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14.(2012•连云港)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 等于 它的总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知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上航行(漂浮),利用漂浮条件确定浮力与总重力的关系;‎ ‎(2)战机在起飞前是停在航母上的,应将其与航母看成一个整体,再根据漂浮的条件,可判断战机起飞前后浮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 ‎(1)因为航母漂浮,所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总重力;‎ ‎(2)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根据漂浮物体的重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浮力将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小.‎ 故答案为:等于;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明确战机起飞后对航母总重力的影响是本题的关键.‎ ‎15.(2012•连云港)一个物体A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F后,物体A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 惯性 ,物体运动变慢直至停止,是因为 物体受摩擦力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 内 能.‎ 考点:‎ 惯性;摩擦力的种类;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专题:[来源:学科网ZXXK]‎ 应用题。‎ 分析:‎ ‎(1)由于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根据惯性知识,可以确定物体撤去推力后,仍要向前运动;‎ ‎(2)物体停下来,是因为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从力的作用效果入手分析原因.‎ 解答:‎ 解:撤去推力,物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 由于撤去了推力,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最终停下来;‎ 克服摩擦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惯性;物体受摩擦力;内.‎ 点评:‎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条件的一个应用就是利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告诉其中的一个力,来求另一个力.‎ ‎16.(2012•连云港)将一只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稳定后如图(乙)所示,此时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1,则p1 > p(选填“>”、“<”、或“=”);如果改用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也有一部分水溢出,稳定后入图(丙)所示,此时杯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p2 = p(选填“>”、“<”、或“=”).‎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动态预测题;推理法。‎ 分析:‎ ‎(1)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溢出水的重力),而因为石块下沉,石块的重力大于浮力,据此可以得出石块的重力和溢出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进而得出放入石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化,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得出压强变化;‎ ‎(2)如果将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有一部分水溢出,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溢出水的重力),而因为木块漂浮,木块的重力等于浮力,据此可以得出木块的重力和溢出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进而得出放入木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化,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得出压强变化.‎ 解答:‎ 解:‎ ‎(1)若将一石块用细线系着缓慢放入杯底,有一部分水溢出:‎ ‎∵石块下沉,‎ ‎∴F浮石<G石,‎ ‎∵F浮石=G排=G溢,‎ ‎∴G石>G溢,‎ ‎∴放入石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将变大,而受力面积不变,‎ ‎∵p=,‎ ‎∴杯对桌面的压强将变大,即p1>p;‎ ‎(2)如果将小木块轻轻放在图(甲)的溢水杯中,有一部分水溢出,‎ ‎∵木块漂浮,‎ ‎∴F浮木=G木,‎ ‎∵F浮木=G排′=G溢′,‎ ‎∴G木=G溢′,‎ ‎∴放入木块后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变,‎ ‎∵p=,‎ ‎∴杯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即p2=p.‎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能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放入石块(木块)后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 ‎17.(2012•连云港)连云港某厂家生产的一种软饮料上面贴有“低热量”的标签,并且标签上标明“每100mL产生2.0×l03J的热量”.某同学喝了300mL这种饮料后,获得的热量为 6000 J.他想用沿台阶登山的方式来消耗此次摄入的热量,如果该同学的质量为50.0kg,为了达到此目标,他需要匀速登上 12 m高的台阶.(g取10N/kg)‎ 考点:‎ 功的计算;重力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知道每喝100mL产生2.0×l03J的热量,可求喝300mL这种饮料获得的热量;‎ ‎(2)由题知,沿台阶登山做的功W=Q,而W=Gh=mgh,知道该同学的质量,据此求需要登上台阶的高度.‎ 解答:‎ 解:‎ ‎(1)喝300mL这种饮料获得的热量:‎ Q=2.0×l03J×3=6000J;‎ ‎(2)由题知,W=Q=6000J,‎ 而W=Gh=mgh,‎ 即:6000J=50.0kg×10N/kg×h,‎ 解得:‎ h=12m.‎ 故答案为:6000;12.‎ 点评:‎ 本题以喝饮料登山为背景,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 ‎18.(2012•连云港)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拉力F=6N,拉力的功率为 1.2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3.3%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 2 N.‎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 ‎(1)知道物体提升的速度,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知道拉力大小,利用P=Fv求拉力的功率;‎ ‎(2)利用W总=Fs求出总功,知道提升物体的高度和物重大小,利用W有用=Gh求出他做的有用功;再利用η=求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不计绳重和摩擦,知道物重和拉力大小,根据F=(G物+G动)求动滑轮重.‎ 解答:‎ 解:‎ 由图知,n=2,s=2h,‎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2×0.1m/s=0.2m/s,‎ 拉力的功率:‎ P=Fv=6N×0.2m/s=1.2W;‎ ‎(2)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 使用滑轮组做的总功:‎ W总=Fs,‎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83.3%;‎ ‎(3)∵不计绳重和摩擦,‎ ‎∴拉力F=(G物+G轮),‎ 即:6N=(10N+G轮),‎ ‎∴G动=2N.‎ 故答案为:1.2;83.3%;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本题关键:①用好“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物+G轮)”,②用好推导公式P=Fv,③用好推导公式η====.‎ ‎19.(2012•连云港)一盏电灯未接入电路时的灯丝电阻为55Ω,接到220V的电源上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则该电灯的额定功率为 110 W;从刚接通电源到正常发光过程中,电灯的最大功率为 880 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额定电流相等,根据P=UI求出该电灯的额定功率;‎ ‎(2)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刚接通灯泡时,其电阻最小,根据P=求出电灯的最大功率.‎ 解答:‎ 解:(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和额定电流相等,‎ 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20V×0.5A=110W;‎ ‎(2)刚接通电源时,灯泡的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 所以Pmax===880W.‎ 故答案为:110;88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或每图2分,共30分)‎ ‎20.(2012•连云港)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物体A正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A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力的示意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2)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上.‎ 解答:‎ 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2)从重心沿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G,支持力从重心沿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F,如图所示:‎ 点评:‎ ‎(1)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出受到两个力,算出力的大小,找到两个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标出符号和大小.‎ ‎21.(2012•连云港)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明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九年级就读的儿子.聪明的小明利朋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ρ水为已知)‎ 下面是小明同学设汁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2)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 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 ;‎ ‎(3) 将石英粉倒出,给玻璃杯中装满水,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 ‎(4)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粉=  .‎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 实验题;等效替代法。‎ 分析:‎ 本实验的难点在于没有量筒,无法直接测出石英粉的体积,因此,可考虑借助已经密度的水,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求出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石英粉的体积;至于石英粉的质量则可以将其装入玻璃杯中,通过天平直接测量出,再减去空杯的质量即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推导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 解答:‎ 解:(2)根据等效替代法的测量思路,在给玻璃杯装满石英粉后,应测出其总质量,记作m1;‎ ‎(3)根据杯子的容积不变,可将石英粉倒出,再装满水,同样测出其总质量,记作m2;‎ ‎(4)根据测量结果,石英粉的质量m=m1﹣m0;石英粉的体积就等于水的体积,V=,‎ 将石英粉的质量各体积,代入密度的公式得:ρ==.‎ 故答案为:‎ ‎(2)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 ‎(3)将石英粉倒出,给玻璃杯中装满水,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 点评:‎ 本实验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这里合理运用等效替代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这也是实际应用中较为常见和实用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好好掌握.‎ ‎22.(2012•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小于 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大于 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①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其焦距.‎ ‎②根据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结论;同理,根据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结论.‎ ‎③根据4次试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为了能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必须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 ‎(2)①由表中第3此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u=2f=20cm.则f=1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故答案为:10.‎ ‎②因1、2次实验中像距小于物距,则<1,<1,所以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小于1;‎ 同理当像距大于物距时,=2>1,=5>1,所以,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都大于1.‎ 故答案为:小于;大于.‎ ‎③第1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2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3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1;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1,‎ ‎4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2,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2,‎ ‎5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5: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5,则由此可得出结论: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故答案为: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中首先根据表中信息找出该透镜的焦距,其次是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这些都是在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起一问一答的题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此类题型受到中考的青睐.‎ ‎23.(2012•连云港)小刚要测量一个电阻Rx的阻值,现只找到如下器材: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三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1=10Ω、R2=20Ω、R3=40Ω),一个表盘数字已经模糊(但刻度清晰)的电压表,两个开关S1、S2,导线若干.小刚要用这些器材测量Rx的阻值.‎ ‎(1)他先将定值电阻Rl接人其设计的图(甲)所示电路中进行实验当闭合S1、断开S2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经检查电压表、电源均正常,且只有一处故障,下面列出的故障原因中,你认为可能的是 B .(填写序号)‎ A.Rx断路 B.Rx短路 C.R1短路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1、S2时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电压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丙1)所示.再用R2、R3分别替换Rl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电压表对应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丙2)、(丙3)所示.‎ ‎①Rl接入电路时Rx的测量值Rx1= 21.1 Ω,R2接入电路时Rx的测量值Rx2= 20 Ω,‎ 同理可以得出R3接入电路时Rx的测量值Rx3.‎ ‎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③待测电阻Rx的测量值为 21.1 Ω(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1)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并联的部分短路和并联部分以外的部分断路,据此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由电路图可知,当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结合电压表指针的位置即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本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 解答:‎ 解:(1)电压表无示数,经检查电压表、电源均正常,且只有一处故障,则 A、Rx断路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应接近电源的电压,不符合题意;‎ B、Rx短路时,电压表测导线的电压,电压表无示数,符合题意;‎ C、R1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应接近电源的电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当闭合开关S1、S2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①测电源的电压时指针的偏转为28个格,‎ R1接入电路时,Rx两端电压对应指针偏转为19个格,R0两端电压对应为28﹣19=9个格;‎ 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则=,‎ 即=,解得Rx≈21.1Ω;‎ 同理:‎ R2接入电路时,Rx两端电压对应指针偏转为14个格,R0两端电压对应为28﹣14=14个格,解得Rx=20Ω;‎ R3接入电路时,Rx两端电压对应指针偏转为10个格,R0两端电压对应为28﹣10=18个格,Rx=22.2Ω;‎ ‎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③待测电阻测量值Rx==21.1Ω.‎ 故答案为:①21.2;20;②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③21.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和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等,关键是根据串联分压特点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难点是电压表示数可以用指针偏转的格数来代替.‎ 四、解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l9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过程)‎ ‎24.(2012•连云港)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 ‎(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 ‎(3)已知每辆“BRT“专用车一次往返平均耗油80L,而一辆轿车一}欠往返平均耗油7.25L.按每辆“BRT”专用车载客量相当于40辆轿车载客量计算,若40辆轿车上的乘客全部改乘一辆“BRT”专用车,一次往返可节约燃油多少升?如果这些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用来烧水且全部被水吸收,可以将多少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100℃?(已卸每升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2×l07J,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4)从以上计算以及你对“BRT”的了解,你认为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有哪些?(只需写出两点即可)‎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物理学方法;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1)已知公交车行驶的速度和距离,利用t=计算行驶的时间;‎ ‎(2)已知轿车的速度和路程,可以得到轿车行驶的时间,轿车与公交车行驶时间之差就是节省的时间;‎ ‎(3)已知每辆轿车的耗油量,可以得到40辆轿车的耗油量,此耗油量与公交车耗油量之差就是节约的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和体积,可以得到放出的热量,也就是水吸收的热量;已知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和初温度、末温度,利用m=得到水的质量.‎ ‎(4)从节能、减轻污染、减轻交通压力的方面考虑.‎ 解答:‎ 解:‎ ‎(1)公交车行驶的时间为t===0.425h=25.5min;‎ ‎(2)轿车行驶的时间为t′===0.85min=51min 公交车比轿车节省的时间为△t=t′﹣t=51min﹣25.5min=25.5min;‎ ‎(3)40辆轿车消耗的汽油为V总=40×7.25L=290L 公交车节省的汽油为△V=V总﹣V0=290L﹣80L=210L 这些汽油产生的热量为Q=qV=210×3.2×107J=6.72×109J 烧开水的质量为m===2×104kg ‎(4)快速公交系统最大的优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节约能源,减轻大气污染.‎ 答:‎ ‎(1)公交车行驶的时间为25.5min;‎ ‎(2)公交车比轿车节省的时间为25.5min;‎ ‎(3)可以将2×104kg水烧开;‎ ‎(4)减轻交通压力,减轻大气污染.‎ 点评:‎ 此题是关于力学、热学知识应用的综合题,特别是第三小题,有一定的难度,解决时需要熟练的基础知识和迅速的对适用公式作出选择.‎ ‎25.(2012•连云港)如图是某电器设备内的一部分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2V,R1为定值电阻,R2为标有“100Ω 0.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3为标有“3V 0.9W”字样的定值电阻.‎ ‎(1)当闭合S、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R1的阻值及这种情况下整个电路可能消耗的最小功率.‎ ‎(2)当闭合S,断开S1、S2时,为保证整个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 ‎(1)当闭合S、S1、S2时,R1、R2并联,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根据P=UI求出R1消耗的电功率,根据P=求出R2消耗的电功率,进一步求出整个电路可能消耗的最小功率.‎ ‎(2)根据I=求出R3允许通过的电流,然后结合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串联电流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3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最小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进一步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组织范围.‎ 解答:‎ 解:(1)当闭合S、S1、S2时,R1、R2并联,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 R1的阻值:R1===40Ω,‎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R1消耗的电功率P1=UI1=12V×0.3A=3.6W,‎ R2消耗的最小为P2===1.44W,‎ 电路的总功率P=P1+P3=3.6W+1.44W=5.04W;‎ ‎(2)当闭合S,断开S1、S2时,‎ R3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0.3A,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所以为保证整个电路安全,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R3===10Ω,‎ 电路的最小电阻,R总===40Ω,‎ 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最小阻值相等时,‎ R2=R总﹣R3=40Ω﹣10Ω=3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30Ω~100Ω.‎ 答:(1)R1的阻值为40Ω,整个电路可能消耗的最小功率为5.04W;‎ ‎(2)当闭合S,断开S1、S2时,为保证整个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30Ω~100Ω.‎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开关断开、闭合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和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的判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