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级高二(下)3月份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第1~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明显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明显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A. 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 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 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 在不移动M板的情况下,不能使A处发生明显振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由题意可知,当减小波源的频率,波长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D.而波的明显衍射条件为障碍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大,故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都可以使衍射现象更加明显;故C,D错误. 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 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C. 紫外线的波长比伦琴射线的长,它具杀菌消毒的作用 D. 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固定、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 B.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时,产生恒定的磁场,则不会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 C.由电磁波谱可知紫外线的波长比伦琴射线长,它的显著作用是荧光作用,可以杀菌消毒;故C正确.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错误. 3.有一弹簧振子,振幅为0.8cm,周期为0.5s,初始时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 A. x=8×10-3sinm B. x=8×10-3sinm C. x=8×10-1sinm D. x=8×10-1sinm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t=0时刻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根据知,振子的初始位移是正向最大,则位移表达式x=Asin(ωt+φ0)中,;圆频率,则位移表达式为;故选A. 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b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a=2m和xb=6m,图乙为质点b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波沿+x方向传播,波速为1m/s B. 质点a经4s振动的路程为4m C. 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 D. 质点a在t=2s时速度为零 【答案】D 【解析】 【详解】A.ab两点间的距离为x=xb-xa=6-2=4m,振动从a传播到b的时间为半个周期,为 ,所以波速为:,但是b点该时刻的振动方向是沿y轴正方向,由微平移法可知波向-x轴方向传播,选项A错误. B.质点a振动4s,是经过了半个周期,质点运动过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即为1m,选项B错误. C.此时刻b的振动方向是向y轴正方向,ab间相隔半个波长,振动步调完全相反,所以此时刻质点a的速度沿-y方向,选项C错误. D.在t=2s时,质点b在正的最大位移处,ab两质点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反,所以质点a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此时a的速度为零,选项D正确. 5.一洗衣机正常工作时非常平稳,当切断电源后,发现洗衣机先是振动越来越强烈,然后振动再逐渐减弱,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大 B. 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小 C. 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D. 只有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洗衣机做受迫振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洗衣机切断电源,波轮的转动逐渐慢下来,在某一小段时间内洗衣机发生了强烈的振动,说明此时波轮的频率与洗衣机固有频率相同,发生了共振.所以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运转频率比洗衣机的固有频率大;此后波轮转速减慢,则驱动力频率小于固有频率,所以共振现象消失,洗衣机的振动随之减弱,所以A正确,B、C错误. D.洗衣机一直在做受迫振动,只是当运转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故D错误. 6.甲、乙两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A. 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 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甲∶F乙=2∶1 C. 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 两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两振子的振动周期不同,所以频率不同,故相位不同,A错误;由振动图象读出两振子位移最大值之比,根据简谐运动的特征,由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可能不等,回复力最大值之比不一定等于2:1.故B错误;振子乙速度最大时,即在平衡位置时,振子甲的速度也可能最大,如1s时,C错误;从图中可知,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简谐振动图像 7.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4m/s B. 波的频率为2.5Hz C. 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谷 D. x的坐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题,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则该波的周期为 T=2×0.4s=0.8s,则,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是λ=4m,所以波速为:;故A、B错误; C.x坐标为15m的质点到x=3质点的距离为:△x1=15m-3m=12m=3λ,所以x坐标为15m的质点与x=3处质点的振动始终相同.t=0时刻x=3的质点向下振动,经过时间恰好到达平衡位置,所以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平衡位置;故C错误. D.x坐标为22m的质点到x=2质点的距离为:△x2=22m-2m=20m=5λ,所以x坐标为15m的质点与x=2处质点的振动始终相同.t=0时刻x=2的质点向上振动,经过时间恰好到达波峰,所以x坐标为22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峰位置;故D正确. 8.如图,甲为t=1s时某横波的波形图像,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距该质点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m,s,由乙图知 s时在y轴负向且向下运动,满足该条件的点有两个,如图所示, 无论向左传0.5m的图(1),还是向右传0.5m的图(2),都可确定在s时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据质点该0.5m处,质点都在y轴正向且向下运动,满足题意的选项只有A选项正确。 考点:波的图象 振动图象 波的周期性 9.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Hz,波速为16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m、14.6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 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 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 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答案】BD 【解析】 【详解】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Hz,波速为16m/s,由波长公式. AB.P和Q两质点距离波源的距离之差为:△x=15.8-14.6=1.2m=,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所以P、Q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选项A错误,B正确. C.,,所以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选项C错误. D.由可知,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选项D正确. 10.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物体B上,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B相连,在弹性限度范围内,A和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往复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和B均做简谐运动 B. 作用在A上的静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C. B对A的静摩擦力对A始终做正功 D. A、B始终具有相同加速度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A和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往复运动,回复力,故都做简谐运动;故A正确. BD.设弹簧的形变量为x,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的质量分别为M和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整体的加速度为,对A:,可见作用在A上的静摩擦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B,D正确. C.当AB离开平衡位置时,B对A的静摩擦力做负功;当AB靠近平衡位置时,B对A的静摩擦力做正功;故C错误. 11.如图所示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实线是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0.2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周期是0.15s B. 这列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t=0时,x=4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 D. 0~0.2s内,x=4c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改变了3次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得:波长λ=12cm,故周期,故A正确; B.根据周期T=0.15s,时间,故虚线为实线往传播方向平移,那么由两波相对位置可得波向左传播,故B正确; C.根据波向左传播,由平移法或“上下坡法”可得:t=0时,x=10cm处的质点向上振动,故C错误; D.根据波向左传播,由平移法或“上下坡法”可得:t=0时,x=4cm处的质点向下振动;质点在波峰、波谷处改变振动方向,故经过,振动方向改变3次,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一水平长绳上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小球振动的固有频率为2Hz.现在长绳两端分别有一振源P、Q同时开始以相同振幅A上下振动一段时间,某时刻两个振源在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两列波先后间隔一段时间经过弹簧振子所在位置,观察到小球先后出现了两次振动,小球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且振动并不显著,而小球第二次发生了显著的振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由振源P产生的波先到达弹簧处 B. 由振源Q产生的波先到达弹簧处 C. 两列波可能形成干涉 D. 由振源Q产生的波的波速接近4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由“上下坡”法知P振源起振方向向上,Q振源起振方向向下,故先到达振动系统是P波,故振源P离振动系统较近,故A正确,B错误; C.干涉条件是两个波的频率相等,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相等,故不会形成干涉,故C错误; D.Q晚到达弹簧振子所在位置,且小球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即共振,故Q 的振动频率接近2Hz,则周期接近0.5s,波速;故D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9分,共15分 13.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用游标尺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可读出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后,同学记录了单摆40次全振动的时间,秒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97 (2). 1.88 【解析】 【详解】(1)1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1mm,则直径d=9mm+7×0.1mm=9.9mm=0.97cm. (2)由图示秒表可知,最小格为0.1s,分针超过一格为60s,时间为,则单摆的周期为. 14.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1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用L、n、t表示)。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答案】 (1). AD (2). (3). B 【解析】 【详解】(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1m左右的摆线,故选A;为减小空气阻力影响,摆球应选质量大而体积小的金属球,故选D;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D. (2)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为,由单摆的周期公式,解得重力加速度. (3) A.若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摆长变成摆线的长度l,则有,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对T2-L图象来说,与b线斜率相等,两者应该平行,是截距;故做出的T2-L图象中a线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故A错误. B.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图线的斜率k偏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图线c对应的斜率k偏小,根据T2-L图象的斜率,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可知,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故C错误.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7题12分,共37分.把解答写在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只写答案不得分. 15.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2)并求出t=0.25×10-2s时质点的位移 (3)在t=1.5×10-2s到t=2×10-2s的振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动能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1) 2sin(100πt-)cm (2)-cm(3)位移变大,动能变小 【解析】 【详解】(1)由题图可知A=2cm,T=2×10-2s, 振动方程为 (2)当t=0.25×10-2s时,解得:. (3)由题图可知在t=1.5×10-2s到t=2×10-2s的振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变大,回复力变大,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势能变大. 16.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7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2)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3)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1) 10m/s (2) 1.1s (3) 0.9m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m,P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m,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7m.所以 (2)Q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m 故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 (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振动了t2=0.9s 则 质点每振动经过的路程为10cm 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s′=0.9m. 17. 一个圆柱形筒,如图所示,直径d=12 cm,高H=16cm,人眼在筒侧上方某处观察,所见筒侧的深度为h=9cm,当筒中装满液体时,则恰能看到筒侧的最低点.求: (1)此液体的折射率; (2)光在此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1) (2) 【解析】 (1)由图可知: 折射率:解得:(6分) (2)传播速度: 解得(6分) 18.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1/3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2)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1) T=4s,,λ=0.3m (2) 【解析】 【分析】 (1)利用A点在0s时和1s时所处的位置可求得简谐波的周期,利用波速的公式可求得波速,利用波速波长及周期之间的关系式λ=vT可求得波长; (2)先根据题意求出简谐波的圆频率,设出简谐振动的通式,利用0s时和1s时的O点的位移,可得知初相位,即为可知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详解】(1)设振动周期为T.由于质点A在0到1 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个周期,由此可知T=4s; 由于质点O与A的距离5m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轴正向传播,O在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在t=1s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λ=vT=7.5m/s×4s=0.3m; (2)设y=Asin(ωt+φ0), 可得: 再由t=0时,y=4cm;时,y=0, 代入得:A=8cm=0.08m, 再结合t=1s和当时,质点的位移,可得: 所以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点睛】该题对于简谐振动的考查非常新颖,首先要求学生能准确的从题干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熟练的利用波速、波长、周期之间的关系式及周期的定义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对于第二问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利用数学知识求解初相位,同时要注意会分别用正弦和余弦来表述振动的关系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