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一轮课时作业32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作业32 我们的中华文化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9·石家庄模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 ( ) 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世代相传的“二十四节气”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B入选;A、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B 2.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反映了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滋养。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 ) ①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生生不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他思想文化”“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创造”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体现了儒家思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活动,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是错误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3.汉字“和”,甲骨文写作“龢”:左边是用竹管编制的笙一类的乐器,右边是禾苗的禾。禾苗需得阴阳六气之正,才能顺利生长,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乐器最重要的是音声相和,是宫商角徵羽的绝佳配合,这是人文的和谐。一个“龢”字( ) 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②使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④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丰富历史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表述错误,夸大了“和”字的作用。题目中,一个“龢”字使人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故②③入选。 答案:C 4.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也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意义极其重要。这启示我们( ) ①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全面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 ④认识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点、文化自信等。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表明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意义极其重要,表明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①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排除。③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B 5.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徽州村落注重自然情趣与山水灵气,房屋布局与环境协调,具有依山就势和“枕山、面水、聚合、朝阳”的特点。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传统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决定,①错误;④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唐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B 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B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 答案:C 考点三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8.[2019·烟台模拟]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胡同”来自蒙古语,“饽饽”“萨其马”来自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 )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②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其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也体现了其开放性与包容性,①②符合题意,入选;③与题意不符,排除;④中的“消除”夸大了其作用,排除。 答案:A [B组 提能强化练] 9.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 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华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10.香港《南华早报》上一篇文章称:无知的西方应当上中华文化三堂课,一是短视思维在西方盛行,而中国文化则面向长远;二是西方思维关注事物本身,而中国思维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三是西方思维认为对立不可调和,而中国思维综合考虑矛盾的对立。上述观点阐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共同说明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解析:中华文化面向长远,中国思维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综合考虑矛盾的对立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征,故选A。B表述绝对,不选。C与材料无关。D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答案:A 11.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解析:材料强调“四君子”蕴含的文化,没有体现对人的影响,舍去A;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B符合题意;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答案选B。 答案:B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 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实现“四个认同”,各民族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各民族文化要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故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中“实现文化统一”否认了文化的民族性,否认了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排除;③说法错误,对于优秀外来文化,我们要博采众长,不能全部抵制,排除。故本题答 案选B。 答案:B [C组 大题冲关练]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一度热播,不仅仅是这个“芈”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给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请你就此制作两条富有文化意义的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 答案:(1)示例1:支持“使用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携手央视,传承中华汉字等。(不能超过2条,超过取前2条;两条中间必须用分号或句号隔开) 14.胡同、特色小吃以及京剧等,都是“老北京”文化的标志。然而,这些文化并非北京土生土长的文化。胡同是蒙古人入 主中原的产物,蒙古族建立元朝政权后,带来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互冲击碰撞,形成了新型中华文化;老北京小吃深受满族、回族饮食影响,据考证,焦圈、豌豆黄、肉末烧饼等,都是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历史上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东迁中国,伊斯兰清真食品也随之传入北京。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2)上述老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我们今天发展中华文化有哪些启示? 解析:第(1)问,审读材料可知,老北京文化是对其他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果,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依据教材知识说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即可。第(2)问,根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即可。 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老北京文化是在实践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创新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华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要立足实践,包容互鉴,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