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著名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著名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浙江省著名高中2020届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当今世界到处充满搏弈,但是各国也需秉(bǐng)持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共谋发展,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磋(cuō)商化解分歧。‎ B. 手机反馈越快,我们快乐的阈(yù)值也越高,这就需要更快更强的刺激来产生新的快乐,于是游戏、八卦、直播等更令人上瘾的事物应(yìng)运而生。‎ C. 摩拜与ofo,起点相同、轨迹相似,而最后,一个成功卖身套现,一个负债累累(léi)而猝(cù)死;饿了么和美团,在“百团大战”厮杀中,熬到最后,“剩”者为王。‎ D. 哥哥站上椅子,让我把涂了糨(jiāng)糊的年画递给他,说粘了年画,就等于请来了手持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门神,妖魔鬼怪、魑(chī)魅魍魉也躲得远远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A项,“搏弈”应写作“博弈”;‎ C项,“负债累累”中的“累”应读lěi;‎ D项,“糨糊”中的“糨”应读jiàng。‎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靠着“祖传秘方”,有些“老字号”青春永驻,活力四射;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却也不在少数。据报道,“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泥沙俱下。‎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新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闻名遐迩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涅槃重生。【乙】把云南白药加入创可贴,凭借其止血、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了被美国“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凭借其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牙膏品牌分庭抗礼。‎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丙】‎ - 26 -‎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在时代变迁的喧嚣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工艺独特的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显然并非长青之道。‎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泥沙俱下 B. 涅槃 C. 分庭抗礼 D. 显然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C. 丙 ‎【答案】2. A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此处指曾经红极一时正阳楼情况越来越坏,“泥沙俱下”应为“每况愈下”。每况愈下:形容情况越来越坏。‎ B项,涅槃:佛教用语,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现用作死(多指佛或僧人)的代称。此处运用了比喻手法,使用正确。‎ C项,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C项,丙句中,“何去何从”后的逗号应为问号,前后构成设问句,最后的四小句是对这个设问的回答。‎ 故选C。‎ ‎【点睛】标点符号的考查,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6 -‎ A. 从今年1月破土动工到10月投产,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只用了10个月时间,该工厂也将成为首个中国国外品牌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动汽车厂。‎ B. 中国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多年来采取和落实一系列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C. 鉴于近期英国脱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英国新任首相约翰逊强行脱欧的提议并没有获得议会的通过,已经严重影响到欧元和英镑的走势。‎ D. 2019年,美国从各个方面包括利用台湾和香港问题紧紧打压中国,更加造成了干涉和反干涉较量的加剧,而最后形势取决于较量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首个中国”改为“中国首个”;‎ 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除“鉴于”,或在“已经”前加上“这”;‎ D项,成分赘余,“更加”与“加剧”语意有重复,应删除“更加”。‎ 故选B。‎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___________。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___________,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应是人类所有时代的成员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___________;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因此,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答案】 (1). ①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2). ②气候资源应实现代际共享 (3). ③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资源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本段材料主要围绕“气候正义”的话题,论述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第1空,根据下句“这一权利义务关系”可知应出现“存在权利义务关系问题”;第2空,根据下句“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应是人类所有时代的成员共同享有和掌管的”说的是原因,那么此处应填结果,即“自然资源共享”,再根据上句“就代际公平而言”说的是“气候资源”问题,可知此处应填“气候资源应实现代际共享”;第3空,根据“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可知,此处应填对“受益人”的解释,即“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资源”。‎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完成各题。‎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北京市政府、联合国有关机构共同举办的世界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于2019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探讨了各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和经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去了贺信。‎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中国积极深化南南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希望各方积极寻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策,促进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将上面的新闻报道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 ‎(2)从习主席的贺信中提取或概括出4个关键词(每词限4字),要求能体现出贺信的主要内容。‎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习近平向世界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致贺信 (2). 中国发展 (3). 深化合作 (4). 中国贡献 (5). 共同发展 ‎【解析】‎ ‎【详解】小题1: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述类文体,可以使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组成一句话新闻。‎ 材料共分两段,第一段是新闻的主体,主要信息有:“世界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于2019年10‎ - 26 -‎ 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向大会发去了贺信”。根据字数的要求筛选重要信息组成一句话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要求“从习主席的贺信中提取或概括出4个关键词”,语境在第2段,关键信息有:第1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2句“深化南南合作”“作出积极贡献”,第3句“促进共同发展”。据此提取4字关键词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敢要》,《光明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二:‎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对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 26 -‎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年1月22日)‎ 材料三:‎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宜言》)‎ 材料四:‎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也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7. 下列对材料中“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多样性能够促进各种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语言承载的古老而独特的多样性文化不断传承。‎ B. 语言的多样性可保证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有利于文明超越隔阂和冲突,推动人类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C. 语言多样性能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并且能促进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及和平共处。‎ - 26 -‎ D. 保持语言多样性还能够拯救濒危语种,促使更多人使用濒危语言,同时还能促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罗素所表示的,今天的世界,语言确实是多样性的,但是绝大多数语言并没有得到传承,多样性的语言并没有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B. 《岳麓宣言》以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C. 语言是记录并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这就需要人们通过语言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文化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人工智能可以挽救濒危语言,但不能有效解决语言使用热情的问题;因此濒危语言最需要的并非人工智能和技术,而是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9.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根据上述材料,再概括出两条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的措施。‎ ‎①鼓励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语言的学习交流,促进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多样化、共同性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保护、保存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答案】7. B 8. C ‎ ‎9. (1). ②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或:让少数民族儿童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学习本民族语言。 (2). ③政府应制定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资源。或:为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提供社区支持,建设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的图书馆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 26 -‎ 项,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可知,“促进各种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不是“语言多样性”,而是“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的教育方式。“使语言承载的古老而独特的多样性文化不断传承”的,也不是语言多样性,而是“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 C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内容可知,“能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的不是“语言多样性”,而是“语言”。‎ D项,无中生有、强加关系。根据材料四,“语言多样性”和“拯救濒危语种”“促使更多人使用濒危语言”“促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属生拉硬扯,无中生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C项,“语言……这就需要人们通过语言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文化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错误,前后两句话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据材料三中“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意文中是“有助于”,而不是“这就需要”。‎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本题要求“概括出两条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的措施”,语境在材料一,根据“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概括出“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材料四,根据“在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概括出“政府应制定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资源”。‎ - 26 -‎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住一棵树 非鱼 跑,继续跑。‎ 那时你还叫刘秀。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衣服,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身后是嘶喊声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活着,成了你最奢侈的希望。‎ 跑,继续跑。‎ 远远地,山坡上有炊烟袅袅升起,你使劲咽了口唾沫。炊烟于你,是一种残忍的诱惑,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肠辘辘。‎ 跑,继续跑。‎ 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肚子越来越饿,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仰头,是一株硕大的棠梨树,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曳。你又咽了一口唾沫,急慌慌地揪下几颗啃起来。呸呸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 ‎“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你扔掉手里的棠梨,长叹一声。‎ 突然,一个妇人从山坡上向你袅袅走来,面若一轮明月,发髻高挽,手提一只黑褐色的陶罐。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出现?‎ 妇人微微一笑,问你:“我给夫君送饭归来,见你在摘棠梨,可是饿了?”‎ 你点点头:“可是……”‎ 妇人说:“我知道。”‎ 你看见妇人摘下十几颗棠梨放进她的陶罐里,找来一把干柴点燃。不一会儿,罐里传来阵阵清香。胃里的小鼠更加用力地咬噬,你口干舌燥,唾沫也没有了。‎ 火熄了,罐凉了,妇人说:“吃吧。暂且可充饥。”‎ 端起陶罐,棠梨温暖的汁液流进嘴里、胃里,你吞食着果肉果核,如果可以,你甚至能吞了陶罐。那一刹那,你忘了汉家天下,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 放下陶罐,你用宽大的袖口擦一擦胡须上的棠梨汁,欲道一声谢,可眼前早已没有了妇人的踪影。你仰天长啸:“哈哈,莫非上天来助我!”‎ - 26 -‎ 跑,继续跑。‎ 此刻你气力大长,飞一样,在山坡上、塬上奔跑,一路向西。追兵的嘶喊听不到了,伴随你的只有风。‎ 风,不停地吹,吹过黄河两岸,吹过你冕冠上的旒,叮当作响。哦,你已经是汉光武帝了。锦衣玉食,如今你什么也不缺。可是,太官准备的八珍之味依然让你提不起胃口,你挥一挥宽大的衣袖:“拿下去。”太官属下的大官丞已经换了五个,还要怎么样?‎ 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温暖还在。‎ 怪不得太官,他哪里知道你的威仪荣华之下,掩藏着什么,那一路的逃亡,有过多少的生死瞬间,那一罐棠梨,才是永远的美味。‎ 再次来到那座小山村,前去打探的人却回报:“村里没有此人。”派了更多的人,再找,依然是没有这个人。‎ 你弃辇登上那座小山,站在山顶上,村庄里鸡犬之声相闻,绿树掩映,细细的炊烟从树梢上升起来。慢慢从山上向下走,你来到了那株棠梨树前,早春时节,雪白的棠梨花将整棵树笼罩,金黄的连翘在山坡上绽放,麦苗青青,蜂飞蝶舞,热闹非凡。‎ 笑容在你的脸上绽放,如棠梨花朵般灿烂。作为大汉的天子,子民安居乐业,你能不高兴吗?找不到为你煮棠梨的妇人,但棠梨树在,不能当面感谢妇人,但村里的百姓在。你下诏,赐给这个小村庄一个好听的名字——罐煮梨村,免除村里所有的税赋、丁役。‎ 得知这个消息,村里的老幼妇孺一齐跪在你面前,你一指那株硕大的棠梨树,说:“我,是棠梨树上结下的果,你们,也是。棠梨树佑护着召公,也佑护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罐煮梨。”‎ 后来,有人告诉你,那个美丽的妇人是荷花女的化身,是召公派来的。你沉默良久,冲着罐煮梨村的方向拜了三拜。‎ 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了。‎ 你是刘秀,你是汉光武帝,你是大汉中兴之主,你是能把一棵树记在心里的人,这就够了。‎ ‎(有删改)‎ ‎10. 概括刘秀的主要形象。‎ ‎11.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2. 分析本篇小说叙述上的特征。‎ - 26 -‎ ‎13. 小说中的“棠梨树”具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①狼狈亡命;②意志顽强;③为恢复汉室天下历尽千辛万苦;④怀旧念旧;⑤懂得感恩和报恩。 ‎ ‎11. ①精准使用形象化的动词,“瘫坐”生动地写出了刘秀又累又饿、有气无力的形象,“摇曳”生动地写出了棠梨对刘秀巨大的诱惑力,“咽”生动地写出了饥饿中的刘秀的馋相,“揪”“啃”形象地写出了刘秀饥不择食的模样。②善用叠词,如“一颗颗”“轻轻”“急慌慌”“呸呸呸”等词语,既有声韵美,又有表现力。③巧用比喻手法,“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形象地写出了刘秀饥饿导致的痛苦感,“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曳”写出了棠梨诱人的形态和姿态。④句式长短相间,节奏多变,使语言生动活泼。 ‎ ‎12. 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结构全篇,如朋友对话般,拉近读者和小说主人公“你”的距离,使读者备感亲切,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②巧设叙事线索,以刘秀的心理活动“跑,继续跑”为线索,串联小说的各主要场景,使叙事更加集中,更添紧张感,也巧妙地展现了刘秀从亡命到获救直至登上帝位的命运过程。③叙述中多用描写,小说主要叙述刘秀由逃犯逆袭为帝王的故事,但主要以描写的方式展开,场景、心理、动作、语言、肖像、神态描写应有尽有,使叙述生动形象,极具可读性。④叙述中巧妙留白,给读者以充分的想像空间。小说前半部分写刘秀不断逃跑的状态,突然就跑上了帝位,中间的过程引人想像。⑤叙述讲究铺垫和照应,如小说结尾刘秀并没有找到那个妇人,前文实际已有多处铺垫,比如妇人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及刘秀的感叹。⑥叙述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截取若干主要片断,辅以紧张的节奏,展现刘秀的命运变化。 ‎ ‎13. ①棠梨树是救苦救命之树,困境中的刘秀因棠梨树而续命,从而光复汉室。②棠梨树是善良而温暖的老百姓的象征,苦难中的刘秀因百姓的搭救而活下来。③棠梨树见证了刘秀的苦难与重生。④棠梨树象征了苦难中的希望和太平盛世中的欢乐幸福,棠梨树让苦难中的刘秀看到了希望;雪白的棠梨花开放,棠梨树所在的村庄宁静、祥和,人民安居乐业。⑤棠梨树唤起了刘秀对苦难的回忆和对恩人的感恩:因为棠梨,刘秀才渡过了困境;因为棠梨,刘秀心怀感恩。‎ ‎【解析】‎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衣服,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身后是嘶喊声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活着,成了你最奢侈的希望”“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肠辘辘”概括出“狼狈亡命”“历尽千辛万苦”;“跑,继续跑”“此刻你气力大长,飞一样,在山坡上、塬上奔跑,一路向西。追兵的嘶喊听不到了,伴随你的只有风”概括出“意志顽强”;“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温暖还在”概括出“怀旧念旧”;“你下诏,赐给这个小村庄一个好听的名字——罐煮梨村,免除村里所有的税赋、丁役”“棠梨树佑护着召公,也佑护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罐煮梨”概括出“懂得报恩”。‎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语言表达,写作手法,内容情感等,还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这是一段描写性文字,运用了多种描写的手法:从语言表达上,作者善于遣词造语,运用了一系列动词“瘫坐”“咬噬”“摇曳”“咽”“啃”“吐”,形象地刻画了刘秀在逃难途中饥渴难耐的情态;同时善于运用叠词,如“一颗颗”“轻轻”“急慌慌”“呸呸呸”,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从修辞角度看,“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曳”两处比喻修辞描写生动而形象;从句式的角度,有一系列短句“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肚子越来越饿”“呸呸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与长句“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曳”交错使用,形成语言形式上的变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诵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的叙述方式,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及作用。本题首先要关注“叙述”这个关键词,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角度分析,先明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 - 26 -‎ 首先从叙事人称角度来看,文章以“你”的人称来写,更便于故事的讲述,以你的视角来叙事,拉近读者和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距离,增加亲切感。然后从线索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以“跑,继续跑”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更有画面感、紧张感,引导读者进入刘秀的故事,展现了刘秀从陷入困境到获得生机的变化过程。再从语言角度看,文章在讲述中多处使用了心理描写和对话的形式,如“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哈哈,莫非上天来助我!”使叙事更加集中,并能更准确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利于表达感情。从手法上,文章巧妙运用了留白、铺垫和照应等技巧,如前文“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出现”“欲道一声谢,可眼前早已没有了妇人的踪影”与后文“前去打探的人却回报:‘村里没有此人。’派了更多的人,再找,依然是没有这个人”形成铺垫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分析“多重意蕴”的内涵。多重意蕴一般包含两个方向:基本意思和深层意思。‎ ‎“棠梨”在文中初次出现是一种救命的食物,“棠梨温暖的汁液流进嘴里、胃里,你吞食着果肉果核” 棠梨是充饥止渴的美味食物,在困境中的刘秀眼中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棠梨是过去生活的象征,“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温暖还在”“那一路的逃亡,有过多少的生死瞬间,那一罐棠梨,才是永远的美味”,让刘秀终生难忘,是对苦难生活的回忆和感恩,因为棠梨,刘秀才度过了困境,因为棠梨,刘秀心怀感恩。这也就让“棠梨”具有了另一层意味,即过去生活的象征。而结尾部分明显又有升华,“早春时节,雪白的棠梨花将整棵树笼罩,金黄的连翘在山坡上绽放,麦苗青青,蜂飞蝶舞,热闹非凡”“村庄里鸡犬之声相闻,绿树掩映,细细的炊烟从树梢上升起来”,“棠梨”又和太平盛世紧密相连,雪白的棠梨花开放,棠梨树所在的村庄宁静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由此可得出答案。‎ ‎【点睛】探究“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文本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 - 26 -‎ ‎,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使任天下之重 任:听凭。‎ B. 将不胜其求 胜:承受。‎ C. 浩然将归老于家 浩然:正大光明。‎ D. 而皆有侈心焉 侈心:过分的心愿。‎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B. 而犹有羡于乐天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然世终莫之许也 夫晋,何厌之有 - 26 -‎ D. 乃泣而书之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先交代“醉白堂”建造及得名由来,然后借天下之士对韩琦建“醉白堂”的疑惑巧妙设置悬念,从而开启全篇。‎ B. 作者认为韩琦辅佐三朝皇帝安定天下,晚年欲告老还乡却被天下人挽留而不得,这时他有羡慕白居易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 C. 第二段中,作者认为韩琦是天纵之才、安邦定国的栋梁,并将韩琦与白居易多方对比,突出韩琦在各个方面都是白居易所不及的。‎ D. 第三段中作者以孔子的做法类比突出韩琦也是“实浮于名”,而以“臧武仲”“白圭”等五人的“侈心”反衬突出韩琦之贤。‎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 ‎18.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 ‎(2)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答案】14. A 15. B 16. C ‎ ‎17.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 ‎ ‎18. (1)他的文才能带来天下太平,武功能够平定乱世和侵犯,谋略能够安定国家,却不自以为有功。‎ ‎(2)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打算推崇他们的共同之处来作为自我寄托。‎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A项,将使任天下之重: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任:担当。‎ 故选A。‎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动词,好像/动词,及,比得上。句子翻译:意思好像是对白居易充满羡慕并且认为自己比不上白居易;(蔺相如)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B项,均为介词,对,对于。句子翻译:却还对白居易充满羡慕;(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C项,代词,他们/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句子翻译:然而世上始终没有人赞同他们;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D项,副词,于是/副词,才,这才。句子翻译: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到死的那一天,从此以后他生前的是非才能确定。‎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 C项,“突出韩琦在各个方面都是白居易所不及的”一说违背文意,韩琦在文治武功、深得民心方面超过白居易,在“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方面,两人是相同的,而在退隐回家享乐方面则不如白居易。‎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视得失为一,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与世间万物同一,并且与自然万物一起神游的时候,不仅仅是将自己跟白居易相比而已。“寓形于一醉”是状中关系,“也”是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开;“齐得丧”“忘祸福”“等贤愚”都是动宾短语,结构相同,中间分别断开;“而”表并列,前后形成两个分句,作为句首虚词“而”前断开;“非独……”是一个否定判断句,结构独立完成,在“非”前断开。最后的断句是: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 - 26 -‎ 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致,带来;略,侵犯;谋,谋略;而,却。(2)以,因为;多,夸耀、赞许;少,轻视;托,寄托。‎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的池塘边建造了一座厅堂,给它取名叫“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这首诗,以此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对白居易充满羡慕并且认为自己比不上白居易。天下的士人,听说后就怀疑这一点,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对白居易充满羡慕,为什么呢?‎ - 26 -‎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怀疑就笑道:忠献公难道只是对白居易充满羡慕罢了吗?忠献公正想做一个平平淡淡、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无法承受他们的请求。因此他将一辈子处于忧患的境地,并且行走在充满利害的路上。这难道是他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已经辅佐三个皇帝安定了天下,正大光明地想要回家终老,可是天下人共同拉住他并且留下他,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之心,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来和忠献公比较,比较他们收获的厚薄深浅,谁有谁无,那么后世的评论,一定会有无法欺瞒的地方。他的文才能带来天下太平,武功能够平定乱世和侵犯,谋略能够安定国家,却不自以为有功。急求贤才,轻视爵位俸禄,而世人并不知道那是他的恩德。征战果决勇敢,于是六军安定。四面八方的蛮夷之人也一睹他的风采,因而天下安危系于他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所拥有,而白居易所没有的。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生活田园十五年,每天和他的朋友们写诗饮酒,尽享山水田园的乐趣。府里有穿不完的布帛,仓库中有吃不完的粮食,而且家中还有歌舞的享受。这些都是白居易所拥有,而忠献公所没有的。忠诚的言论,良好的计谋,显露于当时,而且灿烂的文采也在后代显露。无论生死、得志与否,从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因而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都是忠献公和白乐天一样拥有的。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而是推崇他们的共同之处来作为寄托。‎ 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视得失为一,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与世间万物同一,并且与自然万物一起神游的时候,不仅仅是将自己跟白居易相比而已。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多,对个人声名要求刚正,因此他们的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的美德赞叹不已。凭孔子这样的圣人,却把自己跟老彭相比,把自己等同于左丘明,还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的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达不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臧武仲自以为是圣人,白圭自以为是大禹,司马长卿自以为是蔺相如,杨雄自以为是孟子,崔浩自以为是张良,然而世上始终没有人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了。‎ 过去忠献公曾告诉他的儿子忠彦,想向我求文章来为醉白堂写一篇记,却没能实现。在安葬他之后,忠彦把他的话告诉我,我认为那是义不容辞的,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二)(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侠篇 ‎(唐)崔颢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①金锁甲,蒙茸②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③?‎ ‎【注】错落: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茸:(貂裘)又乱又旧。③建威:军国主将的代称。‎ ‎19. 这首叙事诗前八句叙写少年游侠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八句叙写_____________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游侠的形象。‎ ‎20. 全诗运用多重衬托手法塑造了一个游侠形象,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读。‎ - 26 -‎ ‎【答案】19. (1). 从军杀敌 (2). 还家狩猎 ‎ ‎20. ①通过兵器描写来衬托,如“仗剑出门去”“弓矢速如飞”,分别写出了游侠的豪气与力量。②通过服饰穿戴来衬托,如“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写出了游侠征战艰苦,历时长久;“腰间带两绶”则写出了游侠战功赫赫,居功至伟。③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如“孤城逢合围”,写出了游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无畏;“地迥鹰犬疾”则写出了游侠打猎时的英武之气,不输当年疆场杀敌时。‎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进行概括分析。‎ 分析前八句“仗剑出门”“逢合围”“杀人”“走马”可知,诗的前半部分写侠士从军。开头两句即赞赏主人公的有胆有识,接着写游侠慷慨从军及勇武善战的形象。分析后八句由“还家”“行猎”可知,主要写游侠立功受赏后归家游猎。这一部分描写了壮士归来的悠闲生活,但写其唯爱游猎,并且“弓矢速如飞”,仍不失其游侠的勇武本色。‎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分析诗歌所使用的的表现手法。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先准确地答出是怎样的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最后点明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的是衬托手法的分析。本诗主要用与主人公有关的其它事物以及环境作为陪衬,以突出主人公的形象。首先找到运用该手法的诗句,再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果。“仗剑出门去”手执长剑离家从军,奔赴前线;“弓矢速如飞”纵马驰骋,箭射如飞。这两句通过兵器描写来衬托游侠的豪气形象。“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他里面披挂着用金线缀成的灿烂铠甲,外面罩着华贵的貂鼠皮外套;“腰间带两绶”写游侠腰间系着两条系印章的丝带,表现其战功赫赫。这些都是通过服饰穿戴来衬托游侠形象。“孤城逢合围”奔赴前线途中正遇上我方的一座孤城被敌军团团包围,抒写战争的紧张形势;“地迥鹰犬疾”猎场面积宽广,老鹰猎狗紧紧跟随,描写打猎的场景。这些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游侠形象。‎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 - 26 -‎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万章问友。孟子曰:“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 ‎【注】①挟:倚仗。‎ ‎21. 孔子话中的“友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便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2. 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21. (1). 跟诚信的人交朋友 (2). 巧言善辩或夸夸其谈或花言巧语 ‎ ‎22. (1)同:①都主张交益友;②都注重交友以德。‎ ‎(2)异:①孔子认为交友要看品德和学问,不交损友,侧重交友时对对方的要求;②孟子认为交友一定要平等,不能依仗自身的各种优越条件,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友谅:跟诚信的人交朋友。“友”,名词作动词,与……交友;“谅”,名词,诚信的人。‎ 便佞:巧言善辩。“友便佞”,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者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 26 -‎ 本题要求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异同。分析“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这便有害了。据此概括孔子的交友观:交友要看品德和学问,不交损友。分析“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意思是,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结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据此概括孟子的交友观:交友一定要平等,不能依仗自身的各种优越条件。分析两种交友观可知,孔子侧重交友时对对方的要求,孟子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这便有害了。” ‎ 万章问孟子怎样交朋友。孟子曰:“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结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答案】(1)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 雁阵惊寒 响穷彭蠡之滨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 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5)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弘毅、雁阵、彭蠡之滨、艰难苦恨、繁霜鬓、凝噎、暮霭、致远。‎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两会上呼吁,“教师应具有教育惩戒权(不含体罚、辱骂、打骂)”。‎ 这个提议一出,在网上就引发了热烈讨论,有很多家长选择反对:“现在的教育再提倡惩戒,这不是倒退吗?”‎ 请你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教师应有惩戒权 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一方面学生犯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一方面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有权力对犯错学生进行惩戒,这是社会以及教育部门赋予教育者的一项神圣权利。‎ 我国之所以缺少惩戒规定,原因主要是许多人混淆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概念,不管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还是教师法,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与变相体罚,所以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都不敢体罚学生,久而久之,连惩戒学生也不敢进行了。又加上近年来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老师们更不敢惩戒学生了。‎ - 26 -‎ 家长们也是误将“惩戒”简单当做了“体罚与变相体罚”,才会认为“提倡惩戒是倒退”。实际上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是有区别的。体罚是指施予学生精神挫伤、肉体痛苦的行为,会给其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威胁、恐吓学生,羞辱、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殴打学生(打耳光、揪耳朵、脚踢),等等。而惩戒的力度明显要温和,是用适当的强制手法,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退学(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中的学龄学生除外)、休学(义务教育学校中学龄学生除外)、警告、放学后留校、抄写作业、打扫卫生、在教室里短时间站立听课、写反省等,都属于惩戒手段。惩戒对学生身心一般不构成伤害,并且学生能够通过惩戒教育改正错误,纠正偏差。‎ 当然,如果不注意边界,也会将惩戒过渡到“体罚与变相体罚”,这也是相关部门闭口不谈惩戒合法化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促使惩戒行为进一步“合法化”,让老师们敢于实施惩戒措施,相关部门就应该细化惩戒的方式、范围以及分寸。越具体越好,操作性越强越好。‎ 惩戒教育并非可有可无。正是因为长期以来缺少对于教师惩戒权力的授权,才造成一些学生有恃无恐,围殴老师、校园欺凌现象以及弑师案的不断发生。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却没有进行惩戒教育的权利,这种责权的不统一,造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进退两难,既不敢不管,又不敢放手来管。‎ 惩戒教育应该成为合法行为,不过,规定应该再细一些,教师惩戒权限应该再大一些,只要不滑入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深渊就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所给材料是一则时事、时评。解答此类题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 ‎“教育惩戒权”是个近期的热门话题,可谓万目关注。基于最近师生关系的紧张状态、媒体的大事报道,将“教育惩戒权”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此次作文命题的背景与初衷所在。研读材料,核心话题是“教育惩戒权”,对此,人大代表是呼吁,是肯定,那么他为什么要呼吁要肯定呢?有什么理由和事实来支撑呢?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惩戒权”呢?而很多家长则选择反对,认为“现在的教育再提倡惩戒”是倒退。那么他们为什么反对呢?有什么理由和事实来支撑他们的反对观点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考生激活思维,激发联想,还能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水平。至于立意无外乎两种:教育需要惩戒权和教育不需要惩戒权。还有一种也可视为正确的立意,即:区分具体的学生对象,区分不同的教育场合,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动用教育惩戒权。‎ 参考立意:1、教育惩戒是育人的必由之路2、惩戒权限要有尺度3、把戒尺还给老师 参考素材:‎ ‎1‎ - 26 -‎ ‎、惩戒应是教育的辅助,适当即可。对比起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下接受学习的孩子往往更多,老师无法对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所以,在面对干扰教学的孩子,教师拥有惩戒的权力,对他们有约束的作用。通过惩戒告诉学生犯错要接受惩罚并让其改正,无论是对学生本身抑或良好的教学氛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种惩戒应是适当的,给学生警醒即可,不应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式。否则,如果在一部分学生心中埋下以暴易暴的种子,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要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推广惩戒制度,就必须有尺有度,起到的是辅助教育的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惩戒应创新,远离体罚和精神摧残。我们唾弃厌恶的惩戒,在不时引起广大争议的新闻报道和网传视频中早有体现。那些不正当的惩戒或许是众多反对惩戒者正在担心的问题。既然如此,远离体罚和精神摧残,做到创新有积极意义的惩戒,也是有尺有度的惩戒方法应做到的条件。大学生因为挂科被老师罚画一百只小猪,小学生干扰课堂后在老师帮助下向同学分发糖果表达自己的歉意,中学生背不出课文仅是在课堂上朗读一遍即可。这些看似温柔的惩戒,实际上已经起到警醒学生的作用。所以,为何要用恶劣的惩戒给学生留学阴影,用创新的思维,走另一种惩戒有何不可?‎ ‎3、惩戒的根本意义还是育人,明确才能把握好惩戒尺度。当今社会,不少在日常生活中闯出不小麻烦的孩子被戏称为“熊孩子”。如何管教好他们,也成为了热议话题。当这些熊孩子在学校,在老师可同时,老师如果只能细声轻语,无法树立师者的威信,又怎么能管教好他们?所以,从育人的方面去考虑,惩戒是可以起到作用的。但也只有把握好惩戒尺度,才能管教好他们。不然,难免学生伤害老师甚至致老师死亡的新闻再次报道。于师于生,把握好惩戒尺度,都是推行关于惩戒的管理办法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为惩戒的根本意义还是育人。‎ 结构示例:《教师应有惩戒权》,议论文文体。开篇亮明观点: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首先分析我国教育缺少惩戒的原因,然后指出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区别,再给出解决的办法,即相关部门要细化惩戒,最后强调惩戒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 26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26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