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三 单文精练四 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三 单文精练四 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Word版含解析

单文精练四 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其描绘对象包括花卉、蔬果、草虫、六畜、走兽等各种动植物。‎ ‎②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商周时,青铜器、玉石雕刻上出现了龙凤玉蝉等更为复杂的形象。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出现了一般认为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双鸦栖树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晚唐五代时已形成不同流派。‎ ‎③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期。宋代在理学、文学、科技等领域的拓展,推动着艺术创作、人文交流与艺术鉴赏。一方面,“格物”精神的倡扬,促进画家探究四时花草变化及自然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蕴;另一方面,苏轼、文同等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提升、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水墨花鸟因人文情怀的注入初步形成独特体系。‎ ‎④元代,“作画贵有古意”“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推动了花鸟画向更为注重笔墨、追求意趣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 ‎⑤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而草虫之微细,亦加寓意焉。”在它的推动下,中国花鸟画不断发展,在题材之外不断深化其原有的精神内蕴。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⑥我们的先民还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寓意。这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葫芦、蝙蝠等,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抒发着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满足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⑦花鸟画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对象形态,通过情感寄托,它既能引起大众共鸣,也能给予观者某种联想空间。如《宣和画谱》所描述:“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不难看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界,永远充满着生机与雅意。‎ ‎⑧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但其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源的体现。花鸟画的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跟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法则相统一的。我们向世界展示的中国艺术,应该体现这种具有民族风骨、正大气象的中国精神。也只有当我们树立起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构建起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底色、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花鸟画现代样式,中国花鸟画才能对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鸟画的描绘对象很广,除了花卉、禽鸟外,还包括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B.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的花鸟画起源于远古时期,东汉壁画《双鸦栖树图》被认为是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C.民族文化赋予花鸟画“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的原动力,这也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内蕴。‎ D.花鸟画虽经近百年的现代演变,但其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依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简单介绍了花鸟画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但对各发展阶段的介绍详略不一。‎ B.文章探寻了花鸟画写意精神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花鸟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常用的艺术手法等内容。‎ C.文章具体分析了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的演变情况,并肯定了其对世界艺术发展已有的影响与贡献。‎ D.本文为艺术评论,基本按照层进式的结构谋篇布局,引资料与举例子相结合,材料翔实,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理学、文学、科技等的拓展、推动以及士大夫的积极参与,花鸟画很难在宋代走向成熟、鼎盛。‎ B.花鸟画适应了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契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能够雅俗共赏,‎ 获得人们的喜爱。‎ C.花鸟画的演变过程表明,文人的参与对艺术样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D.正是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使中国花鸟画虽历经现代演变,笔墨与写意精神却未改变。这很好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正本清源的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和鸟,而是泛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各种动植物。‎ B.花鸟画的内蕴十分丰富,它在不同的时代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是不完全相同的。‎ C.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 D.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中国人通过花鸟画,形象地表达了对宇宙和自然的态度与看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把花鸟比作人,用花鸟寄托情感,以及中国笔墨的独特性,使花鸟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B.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葫芦等题材,因为在长期发展中不断重复出现并已程式化,因而受到人们喜爱。‎ C.正是借助象征、隐喻、谐音等艺术手法,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有了“多子多福”、葫芦有“福禄”的吉祥寓意。‎ D.花鸟画表达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向往和追求,这使它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先民对花鸟的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花鸟画的发展,可见,花鸟画是图腾信仰的产物。‎ B.画家们把日常生活中积聚的情感寄托在了花鸟画中,因而,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才有了产生情感共鸣、发生联想的可能。‎ C.《宣和画谱》的描述表明花鸟画的许多题材具有较为稳定的文化和审美意蕴,但这种意蕴在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 D.中国人在小花鸟中发现了生活大境界,发现了天地万物中蕴含的雅意,表明中国人能以发现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答案精析 第一组 ‎1.B [偷换概念。“花鸟画起源于远古时期”错,原文第②段说的是“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并非是“花鸟画”。]‎ ‎2.C [“具体分析了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的演变情况”曲解文意,文中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具体分析。]‎ ‎3.B [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说“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其中将“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对应“雅”的一面,将“书画市场”和“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应“俗”的一面,选项中只谈了后两点,“雅俗共赏”的原因不充分。]‎ 第二组 ‎1.C [“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错,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⑤段,原文说“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此外,“……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提及花鸟画的本质特征。]‎ ‎2.B [强加因果,原文说“这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葫芦、蝙蝠等,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 ‎3.C [“但这种意蕴在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说法错误,原文第⑦段说“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界,永远充满着生机与雅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