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下图为春节在M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拍摄的海边日出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1. 图示时刻太阳所处方位是(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正东 2.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18时10分 B. 7时20分 C. 16时40分 D. 5时50分 【答案】1. A 2.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和太阳的运动规律和区时的计算。 【1题详解】 结合图示左图的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以分析M点位于南美洲东南沿海,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并继续向北移动,M点昼长夜短,太阳于东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故本题选A。 【2题详解】 图示M点位于西三区,此时西三区的区时大致位于5点至6点之间(该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较低,昼长应该在13小时左右),利用区时计算的“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北京时间大致在16点至17点之间,故本题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表为长春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读表中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5 4.99 4.98 4.97 4.98 3. 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相吻合的是 A. B. C. D. 4. 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B. 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 南半球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D. 北京气温达到最低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通过长春市朝正南窗户照射进室内地面面积越小。表格中数据显示,阳光射入室内面积的先变小后变大,表明第四天是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最小的日期,也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日期,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四幅光照图中,图A显示,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不可能是夏至日,排除A。图B显示,越向北白昼越短,直射点在南半球,不可能是夏至日,排除B。图C显示,逆时针自转,表明该图表示北极俯视图,则北极圈出现极昼,由此判断图示日期为夏至日,C符合题意。图D显示,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应为春秋两分日,与表中时间不相吻合,排除D。 【4题详解】 根据前面的判断方法判断,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则此日为冬至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的日期是7月初,不是冬至日,A错误。冬至日时,澳大利亚为夏季,澳大利亚夏季正值小麦收获季节,不是播种季节,B错误。冬至日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南半球极昼范围达到最大,C正确。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而北京气温达到最低是在1月份,D错误。 【点睛】太阳高度与通过窗户射入室内地面的面积关系如图,太阳高度与阳光射入室内地面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十一”过后,北京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开始,改为8:0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而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的作息时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A. 气温高低 B. 太阳高度 C. 经度差异 D. 昼夜长短 6. 资料中所涉及我国某城市可能位于 A. 东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10月1日以后,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市昼短夜长,日出较晚,日落较早,为了利用光照条件,推迟上学,提前放学,压缩中午休息时间,因此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昼夜长短,D符合题意。气温高低、太阳高度、经度差异,与北京该中学调整作息时间关系不大,排除A、B、C。 【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10月1日过后,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作息时间,平时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就比北京地区迟1个多小时,说明该城市地方时比北京地区迟1个多小时,由此推算,该城市位于北京地区以西15个经度以上。我国东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经度与北京地区经度相似,因此该城市不可能位于东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排除A、C。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北京地区以西,许多地区与北京地区经度差大于15°以上,因此该城市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B符合题意。东北地区位于北京地区以东,地方时比北京早,因此作息(北京)时间不太可能比北京地区晚,排除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所示各河流中,绘制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8. 关于图中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陡崖位于A地西南 B. 陡崖最小高差20米 C. 陡崖处有瀑布景观 D. 陡崖由冰川侵蚀而成 9. 下图两幅剖面图中的数字,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点地形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7. C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河流必须发育在河谷地区,山脊地区坡面径流向两侧分流,不可能汇集成河流。图中a、b、d三条河流穿过地区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地形,可能发育河流,因此这三条河流绘制正确,A、B、D不符合题意。图中所示各河流中,c河流穿过地区,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地形,不可能发育河流,因此绘制错误的是c,C符合题意。 【8题详解】 根据较中指向标判断,陡崖位于A地东南方向,A错误。图中显示,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米,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计算,陡崖最小高差为(3-1)×10=20米,B正确。图中显示,陡崖上部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应为山脊,因此此处陡崖处不可能有瀑布景观,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为南方地区,纬度较低,陡崖由冰川侵蚀而成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 【9题详解】 从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两个山岭之间的过渡地带,应为鞍部,鞍部的横纵剖面往往是相反的。在MN剖面上,A应是接近N的低地(谷地),与②地相符;在PQ剖面上,A应是接近P的高地(山岭),与④地相符。因此在两幅剖面图中的数字,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点地形的是②和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n表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 10.某地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计划在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的指定山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出发前每人配发随身用的地图,应选用的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A. 1:200 B. 1:10000 C. 1:200000 D. 1:100000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用1:200的比例尺,则图幅的长度最小达50米,图幅太大,不便携带;用1:200000和1:1000000的比例尺,图幅太小,内容不详细,使用不方便;而用1:10000的比例尺,图幅长度在1米多,携带方便,内容标注也较清楚。故选B。 考点:地图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 图中地貌是外力作用而成 B.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 D. 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12. 图中 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②处可能形成于水湿环境 C. 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 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前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地貌中,丙河谷与断层和河流侵蚀有关,甲为向斜山、乙为背斜山,形成与内力挤压和外力侵蚀作用有关,因此图中地貌不只是由外力作用而成,A错误。图中显示,岩层有明显的弯曲变形,这与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关系密切,B 错误。甲为向斜山,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形成,而乙为背斜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因此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C正确。图中显示,丙河谷下面为断层,断层活动使当地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而成谷地,因此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同时与断层密切相关,D错误。 【12题详解】 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成,地下水沿岩层向外分流,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错误。图中显示,②处为石灰岩,石灰岩一般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海洋环境,因此②处可能形成于水湿环境,B正确。图中显示,③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凝作用形成,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误。图中显示,图中花岗岩发生了破裂现象,且两侧花岗岩出现了明显相对位移现象,因此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D错误。 中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题。 13. 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地壳上升运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14. 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 ① B. ⑤ C. ③ D. 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在西北地区。读图,根据图片形态,西北地区雅丹地貌景观属于风蚀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 ,B对。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作用,C错。冰川侵蚀作用一般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敦煌附近不符合此条件,D错。 地壳上升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 【14题详解】 读图,左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层理清楚,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右图中地幔对应的箭头①是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对应图中的②、③,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形成④沉积物,再经外力固结成岩作用,形成⑤沉积岩。所以B对。 15.下图a中四地与下图b中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 ①—甲②—丙③—乙④—丁 B. ①—乙②—丁③—甲④—丙 C. ①—丙②—甲③—乙④—丁 D. ①—丁②—乙③—甲④—丙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a可知,①处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洋,②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弧—海沟,③处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岸山脉,④处为板块张裂形成的大洋中脊(海岭)。读图b可知,甲表示两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沟—岛弧,乙表示两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岸山脉,丙表示两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洋,丁表示两板块张裂形成的大洋中脊(海岭)。因此图a中四地与图b中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①—丙、②—甲、③—乙、④—丁,C正确,A、B、D错误。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下列有关四个风带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①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 B. 受②风带控制,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C. ③、④间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D. ④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带风向判断,①位于30°~60°N之间,应为北半球西风带;②位于30°~60°S之间,应为南半球西风带;③位于0°~30°N之间,应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④位于0°~30°S之间,应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撒哈拉沙漠位于0°~30°N之间,因此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17题详解】 根据上一题判断可知,①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此季节西风带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②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西风大多来自温暖的海洋,因此受西风带控制,多阴雨天气,B错误。③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③、④间的气压带应为赤道低气压带,C错误。④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即可能是南亚夏季风,D正确。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上图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 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 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 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9. 当气压带、风带位于上图位置时 A. 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 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 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 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 20. 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18. D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0°~10°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应盛行上升气流,多雨湿润,A错误。图中显示,纬度数值向南递增,说明为南半球,因此10°~20°盛行东南风,B错误。图中显示,20°~30°属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南信风,一般比较干燥,C错误。图中显示,30°~40°为气压带控制,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气候干燥,D正确。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S 以南,说明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印度半岛盛行冬季风,为东北季风,A错误。北半球冬季,欧洲西海岸盛行西风,风从温暖湿润的海洋吹来,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B错误。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内部大陆性强,降温迅速,形成冷高压,从而出现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C正确。非洲热带草原跨南北两个半球,北半球的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南半球的非洲热带草原进入湿季,D错误。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M地位于30~40°S之间,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M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读四幅气候统计图,根据气候判断的方法判断,图A表示热带雨林气候,图B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图C表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图D表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因此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图D,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最热月一般超过20℃,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最热月低于20℃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0℃,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在0℃左右的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分配类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21.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根据图中气压中心的分布,亚欧大陆是高压控制,说明北半球是冬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受强冷空气的影响,D对。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是在夏季6月份,A错。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是在夏季7月份,B错。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主要在夏、秋季节,C错。 下图为某人绘制的北京2013年10月空气质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大风天后数日内常为空气质量优良天气,与北京10月大风天相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污染天气 A. 大气湿度较低 B. 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 C. 气温日较差大 D. 主要为二氧化碳污染 【答案】22. A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丙图是气旋活动,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无大风天气,C错。丁是高压中心控制,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无大风天气,D错。甲是冷锋天气,多伴有大风天气,A对。乙是暖锋天气,风力小,多阴雨天气,B错。 【23题详解】 污染天,一般是静风、逆温、空气湿度大的天气状况。A错。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多,水汽含量大,所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B对。气温日较差小,C错。主要为烟尘、尾气、尘埃污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候,不是污染气体,D错。 24.符合“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要求的是 A. 水泥厂迁往河北省 B. 严控电镀企业发展 C. 提高电动汽车比重 D. 京郊扩大水能发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泥厂大气污染严重,而河北省临近北京市,因此水泥厂迁往河北省,不符合“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要求,排除A。电镀企业主要排放废水污染,因此严控电镀企业发展,与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关系不大,排除B。北京市的大气污染物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燃油汽车,因此提高电动汽车比重,燃油汽车减少,有利于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C正确。北京市郊区以平原为主,且河流水量较少,水能资源不丰富,加上水资源紧张,因此不利于京郊扩大水能发电,排除D。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26. 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地形平坦利于高铁平稳运行。答案选A。 【26题详解】 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较少占用耕地,答案选B。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 该锋面属于 A. 北半球冷锋 B. 南半球暖锋 C. 北半球暖锋 D. 南半球冷锋 28. 11日—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 11日的深夜 B. 12日的深夜 C. 11日的日出前后 D. 13日的日出前后 【答案】27. A 28. D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 【27题详解】 对比三幅图,可知该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云雨区位于锋线的后面,因此该锋面为北半球的冷锋。所以选A。 【28题详解】 11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12日出现了云雨,大气逆辐射较强,夜晚气温不会太低;13日该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较低,而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选D。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 2017年3月8日 上午坍塌。下图为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 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 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 C 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 D. 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30. 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可知景点“蓝窗”基岩为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低丘”说明“蓝窗”经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沿海,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先为浅海沉积,再地壳抬升、出露海平面后,受到海水侵蚀。故选A。 【3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最可能是海浪侵蚀。“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浪较大小;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因此冬季破坏最强。故选D。 【点睛】“蓝窗”基岩为石灰岩,石灰岩由于其组成岩石的物质为碳酸钙,容易受到外力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双重侵蚀作用,因此景观变化速度较快。 二、综合题 31.读“欧亚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示海域中岛弧的形成原因。 (3)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地区森林正在逐渐减少,分析其对②处地貌的影响。 【答案】(1)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2)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形成)。 (3)随着森林的减少,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泥沙量增大,在出山口附近泥沙沉积量增大,冲积扇面积扩大。 【解析】 【详解】(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花岗岩为典型的岩浆岩,证明该地区曾有岩浆活动频繁,在岩浆与岩石交界处由于高温高压使得岩石发生变质作用;根据岩层的走向该地为褶皱和断层构造,这种地质构造为地壳运动所造成。 (2)该图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东部为太平洋,此处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所以该岛弧是由于两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植被破坏对地形的影响,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增多,在出山口附近较平坦区域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数量逐渐增多,冲积扇面积扩大。 【点睛】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板块的消亡边界因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岛弧。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植被破坏对地形的影响,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减少,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增多,在出山口附近形成冲积扇。 32.读下图 (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河流A—B段与A—C段流速的差异,并运用数据说明判断理由。 (2)图示区域设计并修建了两条游览步道,若欲从A地到达D地,请从甲、乙两条线路中任选一条,说明其主要利弊。 (3)有关部门计划建设一条从丙地沿直线到达D地的登山索道,并在丙地附近兴建旅游度假村。请计算索道线路的水平直线距离,并说明在丙地兴建旅游度假村的有利地形条件。 【答案】(1)差异:河流A—C段流速较A—B段流速快。理由:图中两河段水平长度大致相当,但A—B段落差约为300米,而A—C段落差约为700米 (2)选择线路甲。利:线路坡度较缓,景点类型较多。弊:路程较长。或选择线路乙。利:路程较短。弊:线路坡度较陡,景点类型较单一 (3)水平直线距离:4千米(4~4.5千米之间均正确)。有利地形条件:海拔较低,地形较平缓(或较平坦开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比例尺应用、等高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知识点。 【详解】(1)河流AB段与AC段流速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差异导致的,读图可知,图中两河段水平长度大致相当,但A—B段落差约为300米,而A—C段落差约为700米,AC段落差大于AB段落差,因此AC段流速较AB段快。 (2)读图可知,线路甲较乙平缓,景点类型较多,但路程更长。线路乙路程较短,但线路坡度较陡,景点类型较单一。 (3)索道线路的水平直线距离需要量出两地的图上距离,并据比例尺计算得出。丙地兴建旅游度假村的有利地形条件可从海拔、坡度等角度分析。在丙地兴建旅游度假村海拔较低,地形较平缓。 33.读下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和A地气候直方图,回答问题。 (1)A地受_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控制,气候类型为__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 (2)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盛行风带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 (2)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和内陆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征、盛行风成因及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A地位于南回归线大陆中部,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或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全年干燥少雨,且纬度较低,全年高温,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题意表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从海陆热力差异、盛行风带两个方面说明。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主要从风向进行分析。1 月,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且澳大利亚为夏季,大陆比海洋升温快,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此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或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吹向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由于该盛行风来自赤道地区的海洋,给当地带来丰富的降水,使澳大利亚西北部比较湿润。7月,直射点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且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东南信风,由于东南信风在澳大利亚西北部是从内陆吹向海洋,很难成云致雨,形成相对干燥的天气。 34.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依据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概括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 材料:该地区景观独特,有侏罗纪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山中瀑布美不胜收,峰下江水弯曲,状如“九龙戏珠”。 (3)根据材料,指出该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或西部高、北部高)、东南低。 (2)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地势低平(谷地)、沿海岸的地区。 (3)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居民点分布特征、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地势状况、起伏状况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该地区海拔不高,但相对高度较大,因此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内的两条河流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海洋,因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应从整体上、居民点的相对位置方面进行概括。图中显示,该地区居民点分布不均,东南部相对较多,西北部少;从相对位置来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地势低平(谷地)、沿海岸线的地区。 (3)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有侏罗纪江南翼龙化石,说明当地沉积岩丰富,说明当地地质时期沉积作用明显,沉积岩上升至地表并化石出露,说明该地区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地壳运动;材料信息表明,山中瀑布美不胜收,峰下江水弯曲,说明当地流水朔源侵蚀(瀑布)和侧蚀作用(弯曲)明显,图中显示,河流下游地区有明显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该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