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五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学分认定考试 历 史 试 卷 ‎ 命题人: ‎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I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2.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 “大盈若冲”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以柔克刚思想 ‎3.韩非子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他的这种思想 ‎①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②与当今的“依法治国”有本质区别 ‎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④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 ① 墨子反对一切战争 ② 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 ③ 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 ④ 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 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5.《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方, 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 这反映出《孙子兵法》‎ A.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B.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6.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 ‎7.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 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8.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D.二者都注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9.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10.“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13.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B. 发展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动摇了儒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D. 体现了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4.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5.“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在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背后,却埋藏着深刻的危机。”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 A.适应社会需要且实用效能高 B.过分追求功利而忽视道德 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否定绝对权威和敢于创新 ‎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这表明人文主义者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18.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19.某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与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下列关于二者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人们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D.集中于社会上层领域 ‎20.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2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说明牛顿革命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B.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C.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22.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24.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C.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 D.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 ‎2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6.“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8.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图中,左侧文字为“图中信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下面文字为“图中信息: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下方文字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 ‎ 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展现了中国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 D.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 ‎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6分,32题18分,33题21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10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材料三 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一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一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 ‎——邹容《革命军》‎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莱布尼茨盛赞中国儒学的原因,并指出伏尔泰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理由。(8分)‎ ‎(3)材料三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当时并非所有统治者都能认识到这一变化,真正认清这个变化现实,敢于正视现实并寻求新的出路的,是最早一批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僚、驻外使节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情”“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奕訢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兵为要,练兵又以器为先。”王韬说:“当今之世,处今之世,国非闭关自大时也,……不待百年,轮车铁路将遍中国,枪炮舟车互相制造,轮机器物视为常技。”‎ ‎——摘编自罗玲玲《洋务思想——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 材料二 所谓的早期维新思想,大体上是指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的维新思想,它的发展可以1884年中法战争为界,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中法战争以前,即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虽然与洋务思想存在某些歧异,但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基本上没有超出洋务思想的范围,或者说是洋务思潮中比较激进的一派。中法战争后,它作为洋务思想的对立面而逐渐分离出来,表现了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成为康有为、 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思想的前驱。‎ ‎——摘编自吴剑杰《论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分离》 ‎ 材料三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评封建旧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集中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列入宪法,认为孔教是维护专制制度的,与民权、平等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李大钊认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孔教重在尊卑等级。”鲁迅的名著《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也都是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尖锐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危害。‎ ‎——摘自张明《新文化运动散论》‎ ‎(1)概括材料一中洋务派思想的共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分离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封建文化的积极意义。(6分)‎ 参考答案 ‎ ‎ 1、 单选题 ‎1.A2.C3.C4.B5.D6.C7.B8.A9.B10.D11.B12.A13.A14.C15.B 16.D17.C18.D19.C20.A21.B22.C23.B24.C25.D26.A27.D28.D29.C30. D ‎ 二、非选择题题 ‎31.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6分)‎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10分)‎ ‎32.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人是万物的尺度) (2分)‎ ‎(2)当时德意志四分五裂,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伏尔泰反对法国封建贵族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中国的考试制度相对公正。(8分) ‎ ‎(3)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国的知识分子把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8分)‎ ‎33.答案:(1)共同内容:都认识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奇变;在西方侵略之下,中国只有开放变革才能自强;中国自强必须采用西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思想,开启了国人民智;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政治基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9分)‎ ‎(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成果有限。(6分)‎ ‎(3)评述:反映了那个时代逬步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方面的思想倾向,动摇了封建文化的统治基础;把反对封建的政治制度与反对封建的伦理遒德相结合,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为西方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