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 ‎17-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答案】D ‎【解析】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③,A正确;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④,C正确;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2. 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群“J”型曲线出现在理想条件下 B. 个体较小的动物种群多表现为“J”型增长,个体较大的种群多表现为“S”型增长 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 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B ‎【解析】在空间和食物等充足的理想条件下,种群会出现“J”型增长,A项正确;在空间和食物有限的条件下,种群会出现“S”型增长,与个体大小无关,B项错误;自然状态下种群表现为“S”型增长,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环境条件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D项正确。‎ ‎3.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 物种组成及比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A正确;‎ B、植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B错误;‎ C、本题中没有体现出群落中有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C错误;‎ D、题干中未涉及物种组成及比例,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5.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主态系统的分解者 B. 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C. 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D. 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 正确;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正确;通常情况下,寄生关系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捕食种群数量的影响,C正确;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及食物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 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C ‎【解析】草中的部分能量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能被兔子同化,A项错误;10%—20%‎ 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B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项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点睛】能量流动分析:‎ ‎①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②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 ‎③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 ‎④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7.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在①②③④过程中传递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B. 该图也可以表示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C. 图中②过程不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 D. 绿色植物和根瘤菌等生物完成图中①过程 ‎【答案】C ‎【解析】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二氧化碳,根据图中乙与二氧化碳之间存在双箭头可判断乙为生产者,根据围绕甲的箭头“多进一出”可判断甲为分解者,丙、丁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符合图中过程特点,B项错误;图中②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其中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C项正确;根瘤菌是固氮微生物,D项错误。‎ ‎【点睛】辨析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各成分 ‎(1)图中双向箭头发生于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库之间,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库,即C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答案】C ‎【解析】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A项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项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此限度时,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D项正确。‎ ‎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为信息 B.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C. 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双向的 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B ‎【解析】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为信息,A项正确;人类可以从不同的营养级获得能量,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增多,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 项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调节种间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项正确。‎ ‎10. 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⑤推进生态农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注意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防治沙漠化,有利于保护环境,①正确;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会导致土地沙漠化,不利于保护环境,②错误;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③正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正确;推进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⑤正确。选D。‎ ‎11.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 B. 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D. 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A ‎【解析】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以增加其种群数量,A项正确;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项错误。‎ ‎12. 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B. 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A ‎【解析】过程③代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④果醋制过程作依赖于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A项正确;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发生,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B项、C项错误;酵母菌发酵和醋酸菌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醋酸菌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D项错误。‎ ‎13. 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 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含有适量的酒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 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答案】B ‎【解析】果醋制过程作依赖于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需要通入无菌空气,A项错误;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含有适量的酒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B项正确;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依赖于葡萄表面生长的酵母菌,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会杀死酵母菌,C项错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厚一些,以抑制杂菌污染,D项错误。‎ ‎14. 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罐口密闭缺氧,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 是促进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①错误;罐口密闭不严,氧气进入就会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正确;罐口密闭不严,氧气进入就会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使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③错误;罐口密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繁殖,致使泡菜腐烂,影响泡菜的质量,④正确;‎ 考点:乳酸菌制作泡菜 ‎15. 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 划线操作应在火焰上进行 C.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 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D ‎【解析】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菌落,在4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菌落,C错误;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16. 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B. 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 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 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答案】A ‎17. 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释放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 C. 该实验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D. 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只能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不能在倒平板时加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刚果红能鉴别纤维素,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A正确。刚果红只能与纤维素结合呈红色,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释放的纤维素酶分解后,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分解,所以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B正确。由于碳源是纤维素,所以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才能生存,所以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C正确。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加入,D错误。‎ 考点: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8. 要从土壤中将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应该将它们接种在( )‎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 只有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 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应该使用选择培养基而不是鉴别培养基,A错误;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都含有蛋白胨,它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只有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生存,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可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是基本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 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名师点睛】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纤维素可以与刚果红染液结合呈红色,含有纤维素分解菌因为产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而使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 ‎19. 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提纯的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无水Na2SO4,其作用分别是( )‎ A. 分层、吸水 B. 溶解、吸水 C. 吸水、分层 D. 分层、萃取 ‎【答案】A ‎【解析】在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无水硫酸钠能够吸收油层中的水分,故选A。‎ ‎【考点定位】提取芳香油 ‎【名师点睛】玫瑰精油的提取:‎ ‎①采集玫瑰花:采集盛花期(5月中上旬)的玫瑰花,清水清洗沥干。‎ ‎②装入蒸馏原料:称取‎50g玫瑰花放入蒸馏瓶,添加200mL蒸馏水。‎ ‎③安装蒸馏装置:按照从左向右、自下到上次序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 ‎④加热蒸馏:控制蒸馏时间和速度(1~2滴/秒),获得乳白色乳浊液;拆卸装置。‎ ‎⑤分离油层:向乳浊液加入NaCl溶液后,利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下面的油层。‎ ‎⑥除去水分:向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24h后过滤,得到玫瑰油。 分析:蒸馏时间不能过短,温度不能过高。‎ ‎0.1g‎/mLNaCl溶液:促使油水混合物(乳浊液)中油和水的分离。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20. 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油时都需要加热,但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的是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油时是直接加热,其原因是( )‎ A. 前者需保持恒温,后者不需恒温 B. 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易蒸发 C. 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油耐高温 D. 前者烧杯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答案】D ‎【解析】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是由于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所以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二、非选择题 ‎21. 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图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 ,老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蚂蚁和蛇具有药用价值看,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价值;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5)若该生态系统被开发为农田,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11条 (2). 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或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3). 鸟、蛇、老鼠 (4). 捕食与竞争 (5).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 分解者 (7). 直接 (8).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 次生演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生态系统,考查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类型、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结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不同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查食物链条数,判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和种间关系。‎ ‎(1)查食物链条数时,发出多个箭头的生物应注意重复计数。图中有11条食物链;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是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或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2)‎ 蛇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鸟和老鼠占有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三个营养级,老鹰既以蛇为食,也和蛇有共同的食物老鼠、金花鼠,二者之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蚂蚁和蛇的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该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含有植物的根系和种子,被开发为农田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 ‎22. 请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上应用的问题:‎ ‎(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___,该菌种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果醋的制作常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当进行果醋制作时,果醋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发酵过程中要持续通入氧气,并且要适当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 ‎(2)检验酒精常用的试剂是重铬酸钾,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能够使重铬酸钾呈________色。‎ ‎(3)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豆腐块要加盐腌制,因为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乳制作完成后再封装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酵母菌 (2). 细胞质基质 (3). 醋酸杆菌 (4). 升高 (5). 灰绿 (6). 蛋白酶 (7). 脂肪酶 (8). 盐使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 (9). 防止杂菌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发酵技术的利用,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原理。解答此题,可根据果酒、果醋制作时菌种的代谢类型分析发酵条件,分析避免杂菌感染的方法。‎ ‎(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依赖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果醋的制作依赖于醋酸菌的有氧呼吸,制作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氧气。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0°C左右,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C,因此由酒精发酵转为醋酸发酵时,应适当提高温度。‎ ‎(2)在酸性条件下酒精能够使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3‎ ‎)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腐乳别具风味。豆腐块加盐腌制,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微生物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可以防止腐乳腐败。腐乳制作完成后再封装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可利用酒精灯火焰的高温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点睛】果酒、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 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18~25 ℃,繁殖最适为‎20 ℃‎左右 最适为30~35 ℃‎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时间 ‎10~12天 ‎7~8天 ‎23.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Ⅰ (2). 过度繁殖 (3). Ⅱ (4). Ⅱ (5). 55亿 (6). f (7). e (8).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9). 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曲线Ⅰ表示J型曲线,曲线Ⅱ表示S型曲线。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来生威胁,说明是J型增长,图中曲线Ⅰ符合;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图中曲线Ⅱ符合,CD段表示种群的数量下降,即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1)根据曲线可知,Ⅰ表示“J”型曲线,Ⅱ表示“S”型曲线;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Ⅰ,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即表现为图中的曲线Ⅱ。‎ ‎(3)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Ⅱ符合,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应在K/2时(此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 ‎(4)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即f点。‎ ‎(5)据图分析,e点时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 ‎(6)通常对有害的种群控制常采用增加有害动物的环境阻力,即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和实现条件。‎ ‎24.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 ‎【答案】 (1).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2). 3.8×107 (3). 灼烧 (4).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5). B (6). 溶解氧 (7). 营养物质 ‎【解析】(1)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9+38+37)÷3÷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2)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3)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4)由题意可知,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要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l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