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师说》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师说》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án) 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āng) 聃(dān)‎ C.阿谀(yú) 授之书(shòu) 蟠(pān)‎ D.或否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吾从而/师之。‎ ‎3.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红的“师”字的意思。‎ A.古之学者必有师( ); B.吾从而师之( );‎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D.犹且从师而问焉( )。‎ ‎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9. 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下列两组加红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惑之不解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 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 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1.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 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天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6‎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14.对文中画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16.把文中画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②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石鼎联句诗序 韩愈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喜视之若无人。‎ 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赋此乎?”刘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北墙坐,谓刘曰:“吾不解世俗书,子为我书。”因高吟曰:“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初不似经意,诗旨有似讥喜。二子相顾惭骇,欲以多穷之,即又为而传之喜,喜思益苦,务欲压道土,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 6‎ 毕,即传道士,道土高踞大唱曰:“刘把笔,吾诗云云。”刘与侯皆已赋十余韵,弥明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道士谓刘曰:“把笔来,吾与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字,为八句。谓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齐应曰:“就矣。”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二子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先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道士寂然若无闻也,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 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须,曙鼓动冬冬,二子亦困,遂坐睡。及觉,日已上,惊顾觅道士,不见。  ‎ ‎(有删减)‎ ‎17.下列对文中画红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B.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C.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D.道士曰/子皆不足/与语此宁为文耶/吾就子所能而作耳/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句”是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旧传最早的联句为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林黛玉与史湘云在凹晶馆写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B.“诗序”相当于诗歌的前言,往往交代这首诗写作的缘起、经过、目的等,也有作者借题发挥表达某种情感或阐发某种见解的,《桃花园序》《兰亭集序》都有诗序的性质。‎ C.“床”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有坐卧的器具、安放器物的座架、井上的围栏等多项意思,本文指的是卧具,用途和今天的床相同。‎ D.“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与古代起居方式有关,宋代以前的古人多正坐,行拜礼必正坐。因行礼姿势不同或行礼次数差异,拜礼有不同的名称。‎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本文虽为诗序,但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多处用对比抑扬的手法,情节起伏,轩辕弥明相貌奇古而又满腹才华、行止无踪的形象又给文章增添了传奇色彩。‎ B.轩辕弥明写诗刻画石鼎像龙头一样短小臃肿,像猪一样大腹便便,有意无意间讽刺了某些腹内空虚却炫耀才能的人。‎ C.联诗过程中,侯喜与刘师服感觉受到讽刺,想写出更多诗句来压倒轩辕弥明,但二人搜肠刮肚却最终写不下去了,窘态百出,刘师服替二人把诗作完。‎ D.轩辕弥明相貌丑陋,但神态豪迈,侯喜对他不屑一顾,刘师服也只是因为他年老而表面上尊敬他,听到轩辕弥明指鼎作诗的建议,高兴地接受了,想趁机奚落一下他。‎ ‎20.把文中画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 ‎(2)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 参考答案 ‎1.D(A.传zhuàn B.苌cháng C.蟠pán)。‎ ‎2.D(吾从/而师之)。‎ ‎3.B(师:学习)。‎ ‎4.D(A.有—又,暴—曝B.生—性C.受—授)。‎ 6‎ ‎5.A.老师;B.以……为师;C.掌握专门学问或技术的人;D.老师。‎ ‎6.C(判断句)。‎ ‎7.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8. 《诗》《书》《礼》《乐》《易》《春秋》。‎ ‎9.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10.C(①和②的“惑”意思分别是“疑难问题”“糊涂”③和④的“所以”意思分别是“……的原因”“用来……的”。) ‎ ‎11.A (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C项是被动句,D项不是特殊句式。) ‎ ‎12.B (“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 ‎ ‎13.B(容:表象。)‎ ‎14.C(通过“无富贵贫贱”可以排除B、D两个选项,“责”“信”均为动词,故 A选项中“不责其报信”不正确。)‎ ‎15.A(“学者”为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 而原句中为“故或旷数郡”后求良医而不得。)‎ ‎16.(①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解析:本题注意 “是”古今异义,这里为“这”;“且”译为“将要”,“卒”译为“最终”。此外注意直译。‎ ‎②(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解析:本题注意“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均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注意语序。“重币”“师”为动词,翻译为“携带重金”“拜……为师”。)‎ ‎17.A ‎18.C(C“床”这里是指坐具,与今天睡的床不同。)‎ ‎19.D(D“趁机想奚落”没有依据。)‎ ‎20.(1)听到这个建议很高兴,立即取笔写下开头两句,接着传给侯喜。侯喜欢欣积极,立即联接上下面的句子。‎ ‎(2)每次酝酿琢磨将要念出口时,声调更加凄苦,拿起笔想写,打算下笔又停止了,最终也不能写下新奇的诗句。‎ 参考译文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从衡山上下来,他以前与进士刘师服在衡山湘水一带相识,现在打算探访太白山,知道刘师服在京城,夜晚到达刘师服的居所住宿。有位校书郎侯喜,新近有能写诗的名声,夜间与刘师服谈论诗歌。轩辕弥明在他们旁边,相貌极为丑陋,长着白胡子,脸色很黑,脖子很长,喉结高突,喉咙中又发出楚地的口音,侯喜看着他,好像没有这个人似的。‎ 6‎ 轩辕弥明忽然提起衣服舒展眉毛(神态豪迈),指着炉中石鼎,对侯喜说:“你说你能写诗,能与我以这个石鼎为题材写诗吗?”刘师服看到他年纪大了,表面上很恭敬他,却不知道他还有文采。听到这个建议很高兴,立即取笔写下开头两句,接着传给侯喜。侯喜欢欣积极,立即联接上下面的句子。道士哑然失笑,说道:“你写的诗不过如此罢了!”于是就把手放在袖子里,耸着肩,靠北墙坐下,对刘师服说:“我不懂世俗字,你替我写。”于是大声吟咏道:“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开始不像是刻意所作,诗意好像在讥讽侯喜。刘、侯二人相互看着,有些惭愧惊恐,想要以诗句量多来困住轩辕弥明,就又联句,传给侯喜,侯喜思索更苦,定想压倒道士,每次酝酿琢磨将要念出口时,声调更加凄苦,拿起笔想写,打算下笔又停止了,最终也不能写下新奇的诗句。联句完毕,就传给道士,道士伸开腿坐着大喊:“刘进士执笔,我写诗。”刘师服与侯喜都已联了十多句,轩辕弥明像回声一样地联接上了,都锋芒毕露,意含讥讽。晚上三更,刘、侯二人文思枯竭不能继续联下去了,于是起来道歉说:“尊师不是世间人,我们都服了,希望成为您的弟子,不敢再谈诗了。”道士对刘师服说:“拿笔来,我替你们写完。”就有写出八句四十字,对刘、侯二人说:“这首诗不是写完整了吗?”二人齐声回答:“完整了。”道士说:“你们都不配与我交谈,这难道仅仅是作诗吗?我是将就你们所能做的而做罢了,不是我从老师那里学来而能做的。我所能做的,你们都不配听到,难道仅仅是作诗吗?”二人大为惊恐,都起来站在坐床下,下拜说:“先生您说‘我不懂得世俗字’,冒昧问一下您懂得什么字?就想听听这个罢了。”道士默然,好像没听到,屡次询问都不回答。二人没办法,就退回坐下了。‎ 道士靠在墙上睡着了,鼾声如雷。二人大惊失色,不敢喘气。一会儿,晨鼓冬冬响起,二人也困了,就坐着睡着了。等到睡醒,太阳已经升起,慌忙寻找道士,没找着。‎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