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 A. 无机盐 B. 水 C. 蛋白质 D. 核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作用。‎ ‎【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代谢活动有重要意义,在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 病毒和青霉 B. 细菌和草履虫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蘑菇和酵母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的知识,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常考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青霉是真核生物,A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蘑菇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均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3. 下列关于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 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C. HIV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B ‎【解析】‎ 解:A、并不是所有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如植物没有系统,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和系统,A错误;‎ B、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但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蛋白质、核酸是化学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B.‎ ‎4. 图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 C. 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无关,与③有关 ‎【答案】D ‎【解析】‎ 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B正确;‎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蛋白质和③磷脂的运动速度,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蛋白质和③磷脂都有关,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B. 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C. 酶催化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D.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催化作用,且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不变,A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是温和的,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失活,B错误;酶催化反应能加快化学反应完成的时间,不会使反应能放出更多的能量,C错误;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高尔基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A. 能复制的只有①②‎ B. 含有核酸的只有①②‎ C. 不含磷脂的只有④⑥‎ D. 蓝藻细胞含有的只有②④‎ ‎【答案】C ‎【解析】‎ 解:A、叶绿体、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是半自主细胞器,能复制;中心体在分裂间期能复制,A错误;‎ B、叶绿体、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B错误;‎ C、叶绿体、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细胞器,含有磷脂;中心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C正确;‎ D、蓝藻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7.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 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 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 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 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I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自由扩散,II需要载体和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胞吐和胞吞是大分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出细胞,没有直接通过细胞膜,B错误;性激素通过I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错误;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载体、能量、运输的方向,判断图中I、II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8.酵母菌、大肠杆菌和HIV病毒的核酸中,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 A. 5,5,2 B. 5,5,3‎ C. 8,5,2 D. 8,5,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U。‎ ‎【详解】大肠杄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都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就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故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是5种;HIV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 只有A、U、C、G4种,不含T,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4种,故含有A、C、T的核苷酸种类数是2种,A正确。‎ ‎9.下列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B. 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 C. 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 D. 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 ‎【答案】D ‎【解析】‎ 图示化合物含有三个肽键,由4个氨基酸缩合而成,A项错误;该化合物含有两个羧基、1个氨基,B项错误;图中第二、第四个氨基酸的R基均为—CH3,该化合物有3种不同的侧链集团,C 项错误;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3 分子水,D项正确。‎ ‎10. 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C. 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答案】D ‎【解析】‎ 解: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正确;‎ B、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B正确;‎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能产生少量ATP,C正确;‎ D、ATP中的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易形成,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物质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答案】C ‎【解析】‎ 解: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 ‎③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④表示RNA,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O”中所能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①④.‎ 故选:C.‎ ‎1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的化学能,A错误;C3可直接被[H]和ATP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1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 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 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答案】B ‎【解析】‎ 解:A、种子风干脱水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A错误;‎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缺氧,发生无氧呼吸,B正确;‎ C、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受到抑制,甚至死亡,C错误;‎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B ‎14.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突然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C3)与(CH2O)生成量的变化是( )‎ A. C3突然增加,(CH2O)减少 B. C3与(CH2O)都减少 C. C3与(CH2O)都增加 D. C3突然减少,(CH2O)增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光反应阶段停止,无法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量减少,最终结果三碳化合物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减少,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用18O标记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详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和水,A、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不产生氧气,C错误;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 ‎16.分析下表中的实验,错误的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不需要 脱色的材料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梨匀浆、西瓜汁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牛奶、鸡蛋清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不需要 花生子叶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解:A、检测脱色的材料中是否有淀粉,可用碘液,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溶液呈蓝色,A正确;‎ B、西瓜汁虽然富含还原糖,但其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适宜做还原糖实验的材料,B错误;‎ C、豆浆、牛奶、鸡蛋清中富含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溶液呈紫色,C正确;‎ D、花生子叶中富含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结果呈橘黄色,D正确.‎ 故选:B.‎ ‎17.‎ ‎ 某植物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 4 4 B. 4 4 ‎8 C. 4 8 8 D. 4 8 16‎ ‎【答案】C ‎【解析】‎ 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是4、8、8,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2条染色单体;选C。‎ ‎18.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 ③①④⑤② B. ③④①⑤②‎ 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④③⑤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染色体在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是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中期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是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状态。综上所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顺序是③①④⑤②,即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9. 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头发会发白,原因是(  )‎ A. 细胞内水分减少 B. 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C. 细胞膜通透性降低 D. 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答案】B ‎【解析】‎ 细胞内水分减少,与黑色素的形成无关,不是头发变白的原因,A错误;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黑色素,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老年人头发变白,B正确;细胞膜的透性降低,与黑色素的形成无关,不是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C错误;细胞呼吸速率减慢,与黑色素的形成无关,不是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衰老 ‎20.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 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C.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D. 个体发育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考查我们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内涵的理解,重点在于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应用。‎ ‎【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多细胞生物的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但也有新的细胞的产生与分化,B错误;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形成圆形或椭圆型,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错误;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但细胞的种类不变,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但细胞的数目不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D正确。‎ ‎21.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题 ‎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在椭圆框内④、⑤、⑥代表生成的能量,其中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总反应式为______;‎ ‎(4)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______ ,若氧气供应不足,则酵母菌细胞内的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__,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水 (3). 二氧化碳 (4). ⑥ (5). 线粒体 (6).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7). 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能量,形成大量ATP (8). 酒精和二氧化碳 (9). 细胞质基质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有氧呼吸过程的考查,根据题图梳理有氧呼吸的过程,然后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1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2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水,3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二氧化碳。‎ ‎(2)④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较少;⑤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较少;⑥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中氧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第三阶段的反应,作用是与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能量,形成大量ATP,供生命活动需要;若氧气供应不足,则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 ‎【点睛】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其中每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 ‎22.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 ‎(1)物质a是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______。‎ ‎(2)物质b是____________,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____________,d和______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 (1). 葡萄糖 (2). 糖原 (3). 脂肪 (4). 氨基酸 (5). mn-18(n-2) (6). 4 (7). 含氮碱基 (8). 雄性激素 (9). 胆固醇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先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图中A是淀粉,a是葡萄糖,B是蛋白质,b是氨基酸,C是RNA,c是核糖核苷酸,d是性激素。‎ ‎【详解】(1)植物细胞的大分子储能物质是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糖原;脂肪是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物质,相同质量的脂肪含有的能量大于多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良好的储能物质。 (2)b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则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18(n-2)。‎ ‎(3)c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含有的碱基是A、U、C、G,根据含氮碱基的不同形成4种核糖核苷酸。‎ ‎(4)从d的功能可以看出,d是雄性激素;固醇类物质包括性激素、维生素D和胆固醇。‎ ‎【点睛】B、C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且B的组成元素是C、H、O、N,C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B是蛋白质,C是RNA;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物质A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因此A是淀粉,a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d是雄性激素。‎ ‎23.如图是某高等哺乳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如图所示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结构②的功能越复杂,________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结构②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________等物质。‎ ‎(3)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分和功能,需先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  ]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4)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上述过程中,所需能量的供给来自[  ]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观察活细胞中该结构,需用________染色。‎ ‎【答案】(1)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蛋白质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3)差速离心法[⑤]溶酶体 ‎(4)①④⑦②[⑥]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解析】‎ 解:(1)图示细胞为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因此植物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该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结构②是细胞膜,膜的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癌变,膜成分会发生改变,糖蛋白减少,同时也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3)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4)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了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上述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故答案为:‎ ‎(1)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蛋白质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3)差速离心法[⑤]溶酶体 ‎(4)①④⑦②[⑥]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24.如图为某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面发生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图A和B所示的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肉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细胞器中。A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作用的______阶段,发生的场所________,条件必须有________才能进行。B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的第________阶段。‎ ‎(2)图B中②是与呼吸有关的酶,其化学本质是______ ,在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H]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A结构和B结构所在的细胞器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 (2). 线粒体 (3). 光合作用 (4). 光反应 (5). 叶绿体囊体薄膜 (6). 光照 (7). 有氧呼吸 (8). 第三 (9). 蛋白质(有机物) (10). 叶绿体、线粒体 (11). 形成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 (12). 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解析】‎ ‎【分析】‎ 图A膜上进行的反应是水分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A是叶绿体类囊体膜;B图膜上进行的反应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图的膜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1)由分析可知,A膜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存在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B膜是线粒体内膜,存在与线粒体中。A发生的反应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囊体薄膜,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有光照;B发生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呼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H]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故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3)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膜面积增大可增加化学反应的场所和酶的附着位点。‎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场所,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答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