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 19范进中举
学 科 语文 课 题 19、范进中举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 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分析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过程 方法 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情感 态度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教学重点 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导入: 乾隆下江南时按照惯例,大到官员,小到普通百姓都应到场迎送,可是当年却有一个人以种种借口推辞不去,而是在家优哉游哉。大家知道是谁这么傲慢,连当朝天子都不放在眼里吗? 2. 引出作者吴敬梓。简单介绍其生平资料及作品《儒林外史》,引出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范进中举》。 板书课题: 范进中举 关于作品《儒林外史》: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三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中秀才 胡屠户“贺喜”(第1节) 中举前(1--4节) 借盘缠 范进遭骂(第2节) 断炊烟 范进卖鸡(第3- -4节) 见报贴 范进发疯 (第5节) 中举后(5-12节) 打贵人 胡屠巴结(第 6- -9节) 送贺礼 士绅附势 (第10-12节)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自由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层次 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能够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本文的兴趣,进而激励学生阅读整部名著。 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对比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表现,能更深刻地认识当时的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三、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 1. 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分析书中的细节部分 附板书: 中举前 ----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中举后 ----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2.提问:这篇小说里的环境描写和《孔乙己》的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是显性的,直接交代社会环境,而后者是隐性的,通过范进中举前后他身边的人对他态度的变化表现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范进、胡屠户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 明确: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 昏厥 → 疯跑 → 跌倒 → 疯走集上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思考本文的环境描写与《孔乙己》一文的不同之处 讨论、归纳 认清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归纳: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本文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4.总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三、分析胡屠户形象 提问:胡屠户是本文刻画的又一主要人物.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细节描写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四、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五、课堂小结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著名片断。文章围绕“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描述了范进等人的丑态,鞭挞了封建社会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对我们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有重要的意义。科举制度促成了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构与重构,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对社会文明的严重侵害,值得我们深思。 讽刺是一门艺术,《儒林外史》集讽刺艺术之大成,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希望大家悉心揣摩,用心体会。 思考课文在表现胡屠户的性格时所采 用的方法 本文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 胡屠户这个人物是本文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却是表现主题不可缺少的人物,正是通过他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言行,揭露了当时的人们趋炎附 体会作者用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加强文章批判性的方法 作 业 设 计 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要求: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中举前 中举后 范进: 苦苦挣扎 喜极而疯 胡屠户:恶言训骂 阿谀恭维 乡邻: 不予理会 送酒送肉 张乡绅:不识范进 送银送房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科举制度给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曾经发生过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们挑选国家各级官吏(现在叫各级管理干部),维护封建统治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中国社会进步到了20世纪,我们如何面对历史、面对现实 ?对中国已经发生过的科举制度和该制度至今仍然发生重大影响的这个制度,如何考虑它可能对中国20世纪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正负影响,是中国与世界关心的问题。 现代考试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衡量人才能力和潜在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前提。在现代各国的教育界、学府中,给就读的学生授予一定的学历文凭,必然要通过一种形式。那就是学生必须通过必要的考试,答辩。这和中国的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有关的程序很相似。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至明、清,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与科举制度共生的八股文亦越来越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度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苦,一朝跳龙门”——说的都是读书做官、知识发财、生活美满的警句。和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几乎有一样的共同的哲理。古今中外,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力量的作用,从来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与动摇。中外历史上的各个国家与朝代,在读书人中,“学而优则士”的比比皆是。你说,从古到今,世界各国元首和政要中,那一个是没有文化的文盲? 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到了今天,从政府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级领导干部到中外企业招聘各种员工,先决的条件中,无一不把学历摆在前三位。2000年,广州一大型货仓式商场招聘售货员,开出的条件居然是:大专免问(即只招聘本科学以上的)。于是有人惊呼:不要多久,你若不是本科生,恐怕连清洁工的干活都找不到了。 相 关 链 接 中国官场有句老话:“唯才是举”,又有“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的标准。可见,才与德是做官当干部的起码。在芸芸众多的学子中哪个才有才?哪个才有德?谁是真正慧眼独到的伯乐?谁能真正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于是聪明的中国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制定了一个科举考试制度。从乡试、郡试到殿试(进京赶考,由皇帝亲自考核);从秀才、举人到进士,一级一级台阶地向上爬 ,科举的考试制度那个金字塔的底层基数很大,真正能胜利攀到顶峰的毕竟是少数。中国封建朝代每次殿试钦点考上状元、榜眼、探花的也就仨人,能当上驸马爷的也就一个。如果人人都是状元的话,皇帝老儿怎么能会有那么多的女儿嫁呢?因此,旧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历史上中国旧知识分子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出路。 “穷文富武”。说的是,有钱人家子弟的耍刀弄棍,练武功不读书——这叫钱多得发慌。只有穷孩子才会只凭一支笔打天下。 黄河有个地方叫“龙门”。相传鲤鱼游到了这个地方,只要能跳得过去,就能变成龙。成语说:“鱼龙混杂”,很明显地把鱼与龙的贵贱区别了开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思维到了现在,从学校的校长、老师到家长,“望子成龙”;用人单位“唯文凭是问”的意识,千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人对人生最大的四个喜事之一就有个“金榜提名时”。外国人对中国人把新郎叫作“新郎官”的“官”字很不理解,也不明白为什么结婚对于男人来说就是“小登科”?这是洋人对中国科举制度的懵懂。 当官做新郎都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大事,而当官的前提是要进行科举考试,要想考得好,八股文章自然不能马虎的。 八股文是科举制度的正宗品牌,文章如何开头“破题”、如何“承题、起讲、题比、”中间又如何“虚比、中比、后比、”最后如何“大结”收尾,都给你规定得严严格格,所谓“代圣人立言”,丝毫不得乱来。你若想自由发挥,要表现你的风格与个性的话,你就等于跳出八股的框框,考官就视你为“另类”,你自然就“名落孙山”。驸马爷当不了不说,下一次你还要老老实实地按八股文规定的套路作文章。因此,历史上确有些文采过人的知识分子一生没有中过举,但他们的文章却流芳百世。中国历史上还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世界文化遗传。赵州桥历尽数千年的风吹雨打,傲然屹立,他的设计建筑者绝对没有参加过“高考”,他们的作品——赵州桥,也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传说中的鲁班也一定不是什么“博士后”。在中国古代的人才问题上,既有 “十年寒窗,一鸣惊人”的千锤百炼,也有不走科举道路,自学成才的典型。 中国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在为当代的统治者们选拔了一批驯服的国家管理官僚队伍的同时,也埋没了一大批没有学历,但有个性、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中国20 世纪现代化进程需要大量各种各样的人才,人才的发现与选拔要有一个科学的办法,现行的考试制度是甄别、考核人才基础学识的一个主要方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分数与升学率,现行的考试制度仍然带着科举制度和八股遗风的小尾巴。“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比比皆是。“分儿分儿”,已经不光是学生的“命根儿”,它还是家长的希望,更是老师校长调级评先的“命根儿” 相 关 链 接 。学生能否拿到各级文凭、考试及格与否是个关键。这就是中国数千年科举制度带来的弊端。在一般人看来,文凭是衡量人才的一个很主要的标准,高学历意味着人才高质量的附加,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了。在我们为中国20世纪现代化进程培养人才、挑选人才的同时,我们当然不能再讲什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了。但我们有必要对旧的科举制度进行合理、公平、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经过历史考验的考试制度,对于人才学识的筛选方式,我们要用哲学的两分法,客观地进行评价。“古为今用”,“弃糟粕而取精华”是我们对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冷静观察的态度。 通过一定国家授权的机构、学府,对辛勤耕耘、学海苦读、一心拼搏向上的千百万学子来说,是一个公平、合理的第一个起点考验。 学习是一个过程,历史更是一个长久的里程,于是“学历”就代表了读书人苦读的历史。但具有高学历文凭的人就一定必然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考试制度的本身上说,它是一种公平的淘汰制度。它对弱智者和懒惰者是一个无情的筛网。但社会经济、政治实践的无情,有时候又给了那些持有名校学历(包括洋学历)的人在宦海商海中却又屡战屡败的骄子们满脑子的糊涂。理论要联系实践,高学历是事业拼搏的好基础,但它不是唯一成功的法宝。只凭高学历就认定是人才的话,那是机械唯物主义和机械唯心主义者无知的可笑。 中国的科举制度既给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培养了大量的官僚人才,也耽误了更多的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制度而被忽视了的人才。 中国的科举制度,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 ,其实当时是对的。因为毕竟中国的科举制度延续了两千年。如果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的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无疑地是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各个层次上稳定的封建干部制度。但由于科举制度产生的“唯上、忠君、孝第”思想的禁锢,使中国在萌发于明代的初期资本主义思想、经济的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在强汉、盛唐、大宋、大清之后,由于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保守的封建主义传统思维统治下,终于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国土的大门。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使中国社会的进步倒退了起码200年。 李鸿章在中国的“正史”上是一大洋奴,是一个割地买权的大汉奸。但如果从历史进步的角度上看,也可能他是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先驱也未可知! 中国的科举制度,对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开放的影响来看,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实在是可怜、目光短浅的保守、固步自封的小家子气。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遗传至今的负面的影响。 但科举制度对于甄别,考察知识分子的学识问题的高考制度上、中国今天国家行政、企业选拔使用干部的标准上,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这就是科举制度对于中国20世纪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这就是当今我们这一代人要冷静考虑的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