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潜山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潜山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 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相对分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 ‎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像,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火力发电 D. 地热能发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B错误; C.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C正确; D.地热能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新能源是既无污染,又是新开发的能源,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 硝酸铵 B. 食盐 C. 氯化镁 D. 生石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硝酸铵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故A错误;     B、食盐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B错误; C、氯化镁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C错误;    D、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3.下图所示的是1 mol NO2与足量的CO完全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A、B、C、D四个图像中能够表示出CO2+NONO2+C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NO2和CO的总能量高于CO2和NO的总能量,即NO2和CO完全反应生成CO2和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CO2+NO=NO2+CO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NO2和CO的总能量高于CO2和NO的总能量,即NO2和CO完全反应生成CO2和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CO2+NO=NO2+CO为吸热反应,即反应物CO2和NO的总能量要低于NO2‎ 和CO的总能量,故A错误; B、由于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而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能量,故活化状态的能量应高于始态和终态,故B错误; C、从图示可以看出,断开NO2和CO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E1,形成CO2和NO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E2,则断开CO2和NO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E2,形成NO2和CO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也为E1,故C正确; D、从图示可以看出,断开NO2和CO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E1,形成CO2和NO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E2,则断开CO2和NO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E2,形成NO2和CO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也为E1,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断键吸收能量而成键放出能量,故活化状态的能量一定高于始态和终态。‎ ‎4.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 A. ΔH1=ΔH2=ΔH3=ΔH4 B. ΔH1+ΔH2=ΔH3+ΔH4‎ C. ΔH1+ΔH2+ΔH3=ΔH4 D. ΔH1=ΔH2+ΔH3+ΔH4‎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ΔH4,答案选D。‎ ‎5.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12 g石墨、金刚石完全燃烧分别释放出393.5 kJ、395.0 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①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②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 ‎,可知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故答案为D。‎ ‎6.a、b、c、d均大于0,下列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 A. 4NH3(g)+5O2(g)=4NO(g)+6H2O(g) ΔH=-a kJ·mol-1‎ B.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b kJ·mol-1‎ C. 2CO(g)+O2(g)=2CO2(g) ΔH=-c kJ·mol-1‎ D. 2CH3CH2OH(l)+O2(g)=2CH3CHO(l)+2H2O(l) ΔH=-d 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则 A.应该是液态水,故A错误;‎ B.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bkJ·mol-1中的反应热表示葡萄糖的燃烧热,故B正确;‎ C.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应是1mol,故C错误;‎ D.乙醇的化学计量数应是1mol,且反应中生成物不是二氧化碳,不能表示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7.已知 ‎①H2O(g) H2O(l) ΔH1= Q1 kJ·mol-1‎ ‎②C2H5OH(g) C2H5OH(l) ΔH2=Q2 kJ·mol-1‎ ‎③C2H5OH(g)+3O2(g) 2CO2(g)+3H2O(g) ΔH3= Q3 kJ·mol-1。若使23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Q1+Q2+Q3) kJ B. 0.5(Q1+Q2+Q3) kJ C. (1.5Q1-0.5Q2 +0.5Q3) kJ D. (0.5Q2-1.5Q1-0.5Q3)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①H2O(g)═H2O(l)△H1=Q1kJ/mol;②C2H5OH(g)═C2H5OH(l)△H2=Q2 kJ•mol-1;③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 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③-②+①×3得到C2H5OH(l)+3O2(g)═2CO2(g)+3H2O(l),其△H=(Q3-Q2+3Q1 ),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3g/(46g/mol)×(Q3-Q2+3Q1 )=1.5Q1-0.5Q2+0.5Q3;‎ 故选:C。‎ ‎8.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键为942、O=O键为500、N—N键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A. 194 B. 391 C. 516 D. 658‎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2N(g)+4H(g)+2O(g),△H3=2752 kJ/mol-534 kJ/mol=2218 kJ/mol,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的能量与反应物能量的差值,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释放能量,设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为X,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154+4X+500=2218,解得X=391,故选项B正确。‎ ‎9.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HBr(g) H2(g)+Br2(l) ΔH<0 B. a=200‎ C. H2(g)+Br2(g) 2HBr(g) ΔH=-42 kJ·mol-1 D. Br2(l) Br2(g) ΔH=-30 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已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所以 2HBr(g) H2(g)+Br2(l) ΔH>0,故A错误;‎ B. 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则有H2(g)+Br2(g)=2HBr(g)△H=-102kJ/mol,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则有436+a-2×369=-102,a=200,故B正确;‎ C.由①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②Br2(l) Br2(g) ΔH=30 kJ·mol-1可知反应H2(g)+Br2(g) 2HBr(g) ΔH=-72 kJ·mol-1-30 kJ·mol-1=-102 kJ·mol-1,故C错误;‎ D由液体到气态吸热,故Br2(l) Br2(g) ΔH=+30 kJ·mol-1,故D错误;‎ 故答案B。‎ ‎10.已知:2H2(g)+ O2(g)=2H2O(l) ΔH=-571.6kJ·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ΔH=-890kJ· 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3 C. 1∶4 D. 2∶3‎ ‎【答案】B ‎【解析】‎ ‎【详解】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其物质的量为n(混)=112L÷22.4L/mol=5mol,设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 mol和y mol,则有x+y=5,285.5x+890y=3695,解得x︰y=1︰3,答案选B。‎ ‎11.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C. 白磷比红磷稳定 D CO(g)+H2O(g)CO2(g)+H2(g) Δ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象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生成物相同,反应物中气态S的能量大于固态S的能量,则S(g)+O2(g)═SO2(g)放出热量多,焓变为负,可知△H1<△H2,故B错误; C、图象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高越活泼,白磷比红磷活泼,故C错误; D、图象分析反应物CO(g)+H2O(g)的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CO2(g)+H2(g)的能量总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把握图中能量变化、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 ‎12.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下列为4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 v(NH3)=0.2 mol·L-1·s-1‎ B. v(O2)= 14 mol·L-1·min-1‎ C. v(H2O)=0.25 mol·L-1·s-1‎ D. v(NO)=9 mol·L-1·min-1‎ ‎【答案】A ‎【解析】‎ 反应速率与对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0. 2÷4=0.05;B、(14÷60)÷5=0.047;C、0.25÷6=0.042;D、(9÷60)÷4=0.0375,显然A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利用比值法或转化为同种物质的速率均可比较反应的快慢,但比较法较快,注意单位要统一,题目难度不大。‎ ‎13.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 ‎ nZ(g)+2W(g),在5 min时已经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 ‎ 根据速率计算,有,解n=1。‎ 故选A。‎ ‎【点睛】掌握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和反应速率的公式,注意速率是用浓度变化量不是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100 mL 2 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故A错误; B.盐酸跟锌片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与锌的反应,加入氯化钠,不影响反应速率,但溶液体积增大,粒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反而减小,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故C错误;‎ D. 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反应速率减小的是(  )‎ A. 减少碳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 D. 保持体积不变,增加水蒸气的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C为固体,固体浓度为定值,增大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A错误; B.将体积缩小,气体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容器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正确;‎ D.保持体积不变,增加水蒸气的量,其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 选 项 反应 纵坐标 甲 乙 A 外形、大小相近的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速率 Na K B 不同浓度的H2C2O4(草酸)溶液各2 mL分别与4 mL 0.01 mol·L-1的KMnO4溶液反应 ‎0.1 mol·L-1‎ 的H2C2O4溶液 ‎0.2 ‎ mol·L-1的H2C2O4溶液 C ‎5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1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 冷水 D ‎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O2‎ 无MnO2‎ 粉末 加MnO2‎ 粉末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K比Na活泼,反应速率快,则图象中乙应在上方,故A错误; B.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则图象中乙应在上方,故B错误; C.温度高,反应速率快,随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甲的温度高,图中应在上方,与图象一致,故C正确; D.加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则图中应乙在上方,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温度、浓度、催化剂、金属活泼性对反应的影响即可解答,注意图象中纵坐标为反应速率,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17.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断裂1 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断裂1 mol Cl—Cl键吸收243 kJ能量,形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 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 ‎(2)生成物成键放出总能量为________。‎ ‎(3)反应物总能量________(填“>”或“<”)生成物总能量。‎ ‎【答案】 (1). 679KJ (2). 862KJ (3). >‎ ‎【解析】‎ ‎【详解】(1)①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1molH2和1molCl2‎ 的键能和,则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kJ; 故答案为:679kJ; ②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为2molHCl的总键能,则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431kJ×2=862kJ; 故答案为:862kJ; ③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H<0,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 ‎18.依据实验数据,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2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411 kJ的热量________。‎ ‎(2)1 mol C2H5OH(l)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7 kJ的热量________。‎ ‎(3)2 mol 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 669.8 kJ的热量________。‎ ‎(4)18 g葡萄糖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280.4 kJ热量________。‎ ‎【答案】 (1). C2H4(g)+3O2(g)2CO2(g)+2H2O(l) ΔH=-1 411 kJ·mol-1 (2). 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 367 kJ·mol-1 (3). 2Al(s)+O2(g)Al2O3(s) ΔH=-1 669.8 kJ·mol-1 (4). C6H12O6(s)+6O2(g)6H2O(l)+6CO2(g) ΔH=-2 804 kJ·mol-1‎ ‎【解析】‎ ‎【分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清楚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对应的热效应。‎ ‎【详解】(1)1mol C2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411kJ热量,即C2H4(g)+3O2(g)═2CO2 (g)+2H2O(l)△H=-1411 kJ•mol-1;‎ 故答案为:C2H4(g)+3O2(g)═2CO2 (g)+2H2O(l)△H=-1411 kJ•mol-1;‎ ‎(2)1mol C2H5OH(l)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7kJ热量,即C2H5OH(l)+3O2(g)═2CO2 (g)+3H2O(l)△H=-1367 kJ•mol-1,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 (g)+3H2O(l)△H=-1367 kJ•mol-1;‎ ‎(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故答案为:2Al(s)+3/2O2(g)═Al2O3 (s)△H=-1 669.8 kJ·mol-1;‎ ‎(4)18g葡萄糖与适量O2(g)反应,计算180g葡萄糖反应生成CO2(g)和H2‎ O(l),放出的热量为2804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4 kJ•mol-1,故答案为:C6H12O6(s)+6O2(g)═6H2O(l)+6CO2(g);△H=-2804kJ•mol-1。‎ ‎【点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要注意的有:物质的状态、反应热的数值与单位,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正比。‎ ‎19.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所求中和热数值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如果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不能用Ba(OH)2和硫酸代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 ‎1‎ ‎25.0‎ ‎32.6‎ ‎2‎ ‎25.1‎ ‎31.8‎ ‎3‎ ‎25.1‎ ‎31.9‎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 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答案】 (1). 增加 (2). 不变 (3). 偏低 (4). 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的BaSO4沉淀时也有能量变化(或放热) (5). -56. 5kJ/mol (6). a、c、d ‎【解析】‎ ‎【分析】‎ ‎(1)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2)环形铜棒是热的良导体,会使热量损失; (3)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4)先判断三次反应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值,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中和热; (5)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热量散失较大;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大;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 ‎【详解】:(1)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加,但是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故答案为:增加;不变;‎ ‎(2)环形铜棒是热的良导体,其导热效果好于环形玻璃搅拌棒,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低; (3)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 故答案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 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4)3次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7.6℃、6.7℃、6.8℃,第一组舍去,平均值为6.75℃,50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4J/(g•℃)×100g×6.75℃=2.8224kJ,即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2.822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2.8224kJ×20=56.5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5kJ/mol; 故答案为:-56.5kJ/mol; (5)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故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HCl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0.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 1 mol Cl - 、 ClOx- ( x = 1, 2, 3 ,4) 的能量 (kJ) 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①D 是 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 。‎ ‎②B — →A + C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 。‎ ‎【答案】 (1). ClO4- (2). 3ClO-(aq)====ClO3-(aq)+2Cl- (aq)△=-117KJ/mol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D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D为ClO4-,故答案为:ClO4-; (2)结合Cl元素的化合价可知B→A+C反应为3ClO-=ClO3-+2Cl-,生成1molC时能量变化为3×60kJ-63kJ-0=117kJ,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出117kJ热量,故答案为: 3ClO-(aq)====ClO3-(aq)+2Cl- (aq)△=-117KJ/mol。‎ ‎【点睛】把握微粒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图中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21.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化学键 H—H Cl—Cl O=O C—Cl C—H O—H H—Cl E/kJ·mol-1‎ ‎436‎ ‎247‎ x ‎330‎ ‎413‎ ‎463‎ ‎4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中ΔH=___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 若图示中表示反应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则b=________kJ·mol-1,x=__________。‎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忽略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热的影响,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1 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a-b)kJ·mol-1 (3). 926 (4). 496.4 (5). O2+4HCl2Cl2+2H2O (6). 放出热量31.4 kJ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焓变等于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2)b为1mol水中含有的化学键的键能,即为2倍的O-H的键能,根据焓变△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计算出x数值;‎ ‎(3)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生成氯气和水;先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求出反应的△H,然后根据转移电子数与焓变的对应比例关系确定热量变化。‎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焓变等于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因此△H=(a-b)kJ•mol-1;‎ ‎(2)b为1mol水中含有的化学键的键能,即为2倍的O-H的键能,因此b=2×463kJ/mol=926kJ/mol,根据焓变△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可得:436+x/2-463×2=-241.8,解得x=496.4;‎ ‎(3)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生成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4HCl2Cl2+2H2O;该反应的反应热△H=E(O=O)+4E(H-Cl)-2E(Cl-Cl)-4E(O-H)=(496.4+4×431-2×247-4×463)kJ•mol-1=-125.6 kJ•mol-1,当1mol氧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为4mol,放出125.6kJ热量,因此当1mol电子转移时放出的热量为125.6kJ×1/4=31.4kJ。‎ ‎22.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 +2MnSO4 +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温度/℃‎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浓度 ‎/ mol·L-1‎ 体积 ‎/mL 浓度 ‎/ mol·L-1‎ 体积 ‎/mL ‎①‎ ‎0.10‎ ‎2.0‎ ‎0.010‎ ‎4.0‎ ‎25‎ t1‎ ‎②‎ ‎0.20‎ ‎2.0‎ ‎0.010‎ ‎4.0‎ ‎25‎ t2‎ ‎③‎ ‎0.20‎ ‎2.0‎ ‎0.010‎ ‎4.0‎ ‎50‎ t3‎ ‎(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每消耗1mol H2C2O4转移________mol 电子,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KMnO4) ≥_____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_。‎ ‎(3)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t1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 mol·L-1·min-1。‎ ‎【答案】 (1). 2 (2). 2.5 (3). ②和③ (4). ①和② (5). 0.010或1.0 ×10-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信息及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1mol草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根据“观察到紫色褪去”必须满足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小于草酸的物质的量解得二者浓度关系;‎ ‎(2)根据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除了温度外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判断;根据体积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除了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分析;‎ ‎(3)先根据醋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判断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及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出反应速率。‎ ‎【详解】(1)根据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H2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变成二氧化碳后化合价总共升高了2×(4-3)价,所以每消耗1mol H2C2O4转移2mol电子;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应该少量,即c(H2C2O4):c(KMnO4)≥=2.5;‎ 故答案为:2;2.5;‎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必须满足除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所以满足此条件的实验编号是:②和③;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除了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编号是①和②;‎ 故答案为:②和③;①和②;‎ ‎(3)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10mol•L-1×0.002L=0.0002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L-1×0.004L=0.00004mol,草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02mol:0.00004mol=5:1,显然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010mol/L,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 ‎=0.010mol•L-1•min-1;‎ 故答案为:0.010或1.0×10-2。‎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