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济南一中2017年10月阶段性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 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形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基本分成三大自然区域,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气候区;青藏高寒区,三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表现: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能抓住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判断即可。 2. 南方方言繁杂,说明南方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征是 A. 交通便利,人们对外联系广泛 B. 交通不便,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C. 战乱较多,人群经常迁移 D. 商品经济发达,便于人们学习各种语言 【答案】B 【解析】南方因多山,信息交流不方便,交流少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影响也就小了,长时间的演变就显露出方言的差异了。B正确。由于A、C、D项原因,加强了人们的交往,长期的交流使人们的方言近乎相同,故错误。 读中国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区应重点保护珍惜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B. b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C. c地区应大力发展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工业,治理大气污染 D. d地区利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4. 关于e地区最严重生态问题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春季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低 B. 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降水少 C. 夏季多雨且排水不畅 D. 夏季多暴雨且土质疏松 5. f省能源短缺,下列措施能积极有效的解决该省能源紧张状况的是. ①发展核电 ②西电东送 ③进口石油 ④对用电大户拉闸限电 ⑤利用风能发电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 3. 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国土整治重点是防治沙漠化;b地区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c地区是我国的东北,重点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d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可以发展旅游业,但大力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故B正确,A、C、D错误。 4. e地为我国的黄土高原,最严重生态问题是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暴雨冲刷等导致的水土流失,故D正确,A、B、C错误。 5. f省为广东,经济强大,科技发达,风能丰富,适于发展发展核电,风电,①、⑤正确;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西电东送南线可将西南水电送至广东 ②正确;广东省临海,石油资源短缺,便利的海运利于进口石油,③正确。对用电大户拉闸限电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④不正确。故A正确。 【点睛】能对各地区做出准确定位。 读我国东北年降雨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图中农业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Ⅲ区域是水田耕作为主 B. Ⅲ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是我国农业较为落后地区 C. 降水充足、热量丰富,生长期长是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 D. Ⅴ区域已逐渐的过渡为畜牧业 7. 以下地理因素中,导致I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①夏季季风 ②冬季季风 ③距海较近 ④地势迎风 ⑤纬度较低 ⑥梅雨霏霏 ⑦汛期较短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⑥⑦ 【答案】6. D 7.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7. I区位于长白山的东侧,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①、③、④正确,本地区纬度较高,不受梅雨影响,每年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汛期较长。②、⑤、⑥、⑦错误,故B正确。 【点睛】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8. 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B地区优越的是 A. 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 交通运输便利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消费市场广大 9.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 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B.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 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 【答案】8. C 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8. A地区位于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B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较长江三角洲优越。C正确。 9. 我国东部沿海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雨预热同期,故D正确。在农业发展中东北地区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南方地区红壤较贫瘠;华北地区地表径流缺乏,春旱严重。因此A、B、C错误。 【点睛】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经济、技术力量雄厚,但东南沿海地区矿产和能源不足。 读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运幅度将继续提高 B. 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 C. 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 D. 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11. 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放射性元素危害 D. 植被破坏 【答案】10. D 11. C 【解析】本题主要以山西为例,考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10. 解析: 山西素有中国“煤海”之称,煤炭储量大,煤质优,因此工业的支柱是煤炭,A正确;阅读图片即可知B正确;随着坑口电站发挥作用,电力输出也将大大提升,C 正确。山西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改善了环境,减轻了生态压力。D项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答案,故D正确。 11. 煤炭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很少,C不会产生。开采煤炭,会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煤炭中含有硫元素,利用过程中会产生SO2, 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因此会引发A、B、D等环境问题。故C正确。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13.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 14.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15. 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减少污水排放量 【答案】12. A 13. D 14. B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2.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由于长期的毁林开荒,地表的抗侵蚀能力大大减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干旱和大风现象及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选A正确。 13. 破坏植被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深耕改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辅助措施。选D正确。 14. 黄土高原本身生产力水平较低,耕作方式落后;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才会出现过度的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等,造成恶性循环。选B正确。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生态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在图中各因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17. 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16. A 1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16. 图片显示过度樵采所占比重大于40%,比重最大。A正确。 17. 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黑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C正确。 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根据三地的地理位置判断下列各题。 18. 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 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 太原、酒泉分别位于华北平原、河西走廊 C. 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D. 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19. 三地的气候相比较 A. 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B. 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多 C. 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D. 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答案】18. C 19.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对气候知识的分析能力。 18. 西昌(约102°E、28°N)位于横断山区,酒泉(约99°E、40°N)位于河西走廊,太原(约112°E、38°N位于黄土高原,故C正确。 19. 三地中,酒泉纬度最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大; 西昌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小,同时,西昌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受山脉阻挡,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所以,三地中西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西昌和太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西昌处在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双重影响,雨季较长;酒泉距海最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三地定位不准;不会对西昌的气候进行分析。本题最好采用排除法解题。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 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80~90年代初从日本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 服装制造业 B. 钢铁工业 C. 生物制药工业 D. 化学工业 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 产业基础良好 B.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 腹地范围广阔 D. 技术水平高 22. 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 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 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 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23. 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A. 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 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 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 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答案】20. A 21. B 22. B 23.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 20. 20世纪60—90年代珠三角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服装业为劳动密集型,故A正确。 21.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著名侨乡,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改革开放之初,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B正确。A、C、D项长江三角洲优势更明显。 22. 粤东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珠三角地区次之;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故B正确。 23. 石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C正确。向粤西转移的是生产部门,不是“总部”,A错误;产业转移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B错误;石化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并能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优势互补的主要内容;结合主要工业部门的环境污染类型,进而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的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注意区别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不同影响。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5. 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 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 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答案】24. A 25. A 26.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4.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30°N-40°N大陆东部,属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且冬春降水量多于夏秋。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正确。 25. 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水系、水文特征,因此④不符合题目要求。B、C、D选项均和④有关,故A正确,其余三项错误。 【点睛】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定位易混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7.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①林业基地 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28.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水源不足 B. 地表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29.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30. 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图中的P平原,主要是因为 A.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B. 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 粮食生产过剩 D. 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 【答案】27. A 28. C 29. D 30. A 【解析】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27. 东北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东北有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故A正确。 28.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C正确。东北平原地形平坦;黑土肥沃;春季有冰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且蒸发慢,水源充足。故A、B、D错误。 29. 商品粮基地形成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粮食商品率高,我国东北地区由于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量高,而消费量少,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D正确。A、B、C项是成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 30. 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抗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破坏,生态功能丧失,人类环境收到破坏,因此要停止开垦,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故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综合分析即可。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32.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重点做好的工作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31. C 32. B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 31.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红壤裸露现象,故主要的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而南方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故选A项。 32. 对红漠化地区的农业生产提倡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相结合。故选B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该图所反映的地形区是 A. 准噶尔盆地 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34. 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次生盐渍化 D. 水资源遭受污染 35.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b.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富 c.有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 ab B. ac C. bd D. cd 36. 属于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 A.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 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 【答案】33. C 34. B 35. B 3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33. 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塔里木盆地。C正确。 34. 该地区气候干旱。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农垦导致固沙植被破坏;不合理用水导致河流末端绿洲萎缩。荒漠化问题严重,B正确。本地区降水不足,很难发生水土流失,A错误。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但不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不大,故C、D错误。 35. 本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多晴天,因此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a项正确;天山海拔高,山顶被冰川覆盖,夏季冰雪消融,成为主要灌溉水,c项正确;新疆位于非季风气候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b项错误;本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d项错误。故B正确。 36. 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沙、治碱相结合的原则。B正确。A、C、D项是对策和措施,不是原则。 【点睛】注意区分防治荒漠化的原则和对策、措施。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 地形类型 B. 人口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38.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 A. 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 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 该地区煤气产量大,补充气源 D. 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答案】37. C 38. C 【解析】试题分析: 37. 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东部沿海地区及沿线城市输送起源,所以城市分布只影响其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地形类型是自然因素,人口分布及交通线路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38. 陕晋地区有丰富的煤气,西气东输线路经过这里可以为西气东输线路补充气源。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供应充足;经过该地是为了补充起源,并非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考点:该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读下面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A. 低廉的工资 B. 广阔的市场 C. 先进的技术 D. 通达的信息 40. 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A. 技术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 原料指向型 【答案】39. A 4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知识。 39. 图中显示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最明显的是鞋帽伞类,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丧失的竞争优势低廉的工资,A正确。 40. 图中显示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最明显的是精密仪器,这反映其工业转向技术指向型转化,A正确。 【点睛】学会分析阅读地理图表,掌握某些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条件。 下图是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1. 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42. 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 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43. 中国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 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 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 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 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答案】41. B 42. C 4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 图中显示两图所示农业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属于谷物类。两地区地广人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率高,因此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B正确。 42.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壤,气候,水源,地形等方面。美国小麦带位于中央大平原上,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灌溉水源充足,雨热同期,东北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C正确。“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不属于自然条件。 43. 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单产,A正确。作为湿地的沼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东北可供开垦的荒地、沼泽已经不多,应停止开垦,B错误;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不是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C错误;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足,只能一年一熟,D错误。 【点睛】关注地图注记,对相似的地区学会对比分析。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4. 现在IBM、微软、拜耳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在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A. 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 B. 上海资本过剩 C. 上海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 D. 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45. 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工厂,所雇佣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工资要高出我国好多倍,海尔雇佣美国员工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生产成本 B. 提高美国就业率 C. 增进中美友谊 D. 企业产品本地化 46. 海尔集团发展跨国公司是为了接近 A. 原料地 B. 市场 C. 资金 D. 技术 【答案】44. C 45. D 46. 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44. IBM、微软、拜耳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说明上海科技力量较强,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 45. 在海外工厂雇佣当地员工,可以使企业产品本地化,增加竞争优势。 46. 海尔在海外设立工厂可以靠近市场,缩短产品生产与销售周期,快速占领市场。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读下回答下列各题。 47.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 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 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 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 48. 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 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B. 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C.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 D. 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答案】47. B 48. A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 47.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候高寒,导致植被少,土壤贫瘠,故生态环境脆弱; 48. B项该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故不适宜乔木生长,错误;C项,扩大耕地面积将加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错误;D项引进外来物种将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错误。故选A项。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9. 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A. 促进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 B. 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C. 增加入海的水量 D. 加速河口淤积 50. 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A. 钢铁工业 B. 甘蔗种植、加工业 C. 汽车工业 D. 有色冶金工业 【答案】49. B 50. D 【解析】流域内水能的梯级开发及影响,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 49. 梯级开发首先需要修建水库,水库可发挥调蓄洪水功能,有利于防洪和抗旱,B正确。梯级开发对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影响不大,不能成为主要影响,A错误;梯级开发不可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不会增加入海水量,C错误;电梯级开发后河流中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D错误。 50. 该地区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有色冶金工业。D正确。红水河流域缺少铁矿,且交通不便,不易发展钢铁工业,A错误;红水河流域经济技术欠发达,远离东部消费市场,交通不便,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C错误。 【点睛】流域水电的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同时水电开发,修建的水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能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抗旱能力。根据图例,图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水电开发为核心,可以利用丰富的水电,发展高耗能源的工业类型。 二、综合题 5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古高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山西省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煤。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A ;B 。 (2)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进一步毁林开荒;③洪水灾害增多④暴雨增多 (4)分析山西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简述山西省电力输出对当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太行山脉 秦岭 (2)修建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 (3)A④ B① C② D③ (4)废渣占用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带来污染(大气、水、土);地面塌陷,造成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 (5)输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大气污染加重,加大了水资源消耗。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解析】(1)A山东北-西南走向,位于河北、山西交界,为太行山;B山东西走向,位于陕西南部,为秦岭。 (2)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 (3)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导致③“洪水灾害增多”,“洪水灾害增多”加剧水土流失。①“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单产下降,进而导致②“进一步毁林”。植被破坏导致绿色植物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降低,④“暴雨增多”。 (4) 煤炭开采会破会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煤炭及煤矸石的堆积会占用土地;煤炭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粉煤灰会污染大气,开采过程中还会破坏地下水,形成地下采空区,造成地表塌陷等。 (5)影响主要从对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来考虑,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输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大气污染加重,加大了水资源消耗。对输入地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