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济南一中2017年10月阶段性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 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形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基本分成三大自然区域,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气候区;青藏高寒区,三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表现: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能抓住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判断即可。‎ ‎2. 南方方言繁杂,说明南方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征是 A. 交通便利,人们对外联系广泛 B. 交通不便,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C. 战乱较多,人群经常迁移 D. 商品经济发达,便于人们学习各种语言 ‎【答案】B ‎【解析】南方因多山,信息交流不方便,交流少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影响也就小了,长时间的演变就显露出方言的差异了。B正确。由于A、C、D项原因,加强了人们的交往,长期的交流使人们的方言近乎相同,故错误。‎ 读中国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区应重点保护珍惜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B. b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C. c地区应大力发展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工业,治理大气污染 D. d地区利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4. 关于e地区最严重生态问题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春季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低 B. 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降水少 C. 夏季多雨且排水不畅 D. 夏季多暴雨且土质疏松 ‎5. f省能源短缺,下列措施能积极有效的解决该省能源紧张状况的是.‎ ‎①发展核电 ②西电东送 ③进口石油 ④对用电大户拉闸限电 ⑤利用风能发电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 ‎3. 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国土整治重点是防治沙漠化;b地区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c地区是我国的东北,重点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d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可以发展旅游业,但大力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故B正确,A、C、D错误。‎ ‎4. e地为我国的黄土高原,最严重生态问题是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暴雨冲刷等导致的水土流失,故D正确,A、B、C错误。‎ ‎5. f省为广东,经济强大,科技发达,风能丰富,适于发展发展核电,风电,①、⑤正确;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西电东送南线可将西南水电送至广东 ②正确;广东省临海,石油资源短缺,便利的海运利于进口石油,③正确。对用电大户拉闸限电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④不正确。故A正确。‎ ‎【点睛】能对各地区做出准确定位。‎ 读我国东北年降雨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图中农业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Ⅲ区域是水田耕作为主 B. Ⅲ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是我国农业较为落后地区 C. 降水充足、热量丰富,生长期长是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 D. Ⅴ区域已逐渐的过渡为畜牧业 ‎7. 以下地理因素中,导致I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①夏季季风 ②冬季季风 ③距海较近 ④地势迎风 ⑤纬度较低 ⑥梅雨霏霏 ⑦汛期较短 A. 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⑥⑦‎ ‎【答案】6. D 7.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 ‎ ‎7. I区位于长白山的东侧,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①、③、④正确,本地区纬度较高,不受梅雨影响,每年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汛期较长。②、⑤、⑥、⑦错误,故B正确。‎ ‎【点睛】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8. 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B地区优越的是 A. 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 交通运输便利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消费市场广大 ‎9.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 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B.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 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 ‎【答案】8. C 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8. A地区位于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B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较长江三角洲优越。C正确。‎ ‎9. 我国东部沿海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雨预热同期,故D正确。在农业发展中东北地区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南方地区红壤较贫瘠;华北地区地表径流缺乏,春旱严重。因此A、B、C错误。‎ ‎【点睛】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经济、技术力量雄厚,但东南沿海地区矿产和能源不足。‎ 读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结合山西能源综合利用图,对于山西输出产品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煤炭工业仍然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外运幅度将继续提高 B. 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在以煤、铁、铝等矿产资源的优势基础上开展的 C. 电力输出将大大提升 D. 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 ‎11. 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放射性元素危害 D. 植被破坏 ‎【答案】10. D 11. C ‎【解析】本题主要以山西为例,考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10. 解析:‎ 山西素有中国“煤海”之称,煤炭储量大,煤质优,因此工业的支柱是煤炭,A正确;阅读图片即可知B正确;随着坑口电站发挥作用,电力输出也将大大提升,C 正确。山西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改善了环境,减轻了生态压力。D项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答案,故D正确。‎ ‎11. 煤炭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很少,C不会产生。开采煤炭,会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煤炭中含有硫元素,利用过程中会产生SO2, 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因此会引发A、B、D等环境问题。故C正确。‎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13.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 ‎14.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15. 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减少污水排放量 ‎【答案】12. A 13. D 14. B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2.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由于长期的毁林开荒,地表的抗侵蚀能力大大减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干旱和大风现象及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选A正确。‎ ‎13. 破坏植被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深耕改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辅助措施。选D正确。‎ ‎14. 黄土高原本身生产力水平较低,耕作方式落后;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才会出现过度的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等,造成恶性循环。选B正确。‎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生态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6. 在图中各因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17. 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16. A 1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16. 图片显示过度樵采所占比重大于40%,比重最大。A正确。‎ ‎17. 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黑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C正确。‎ 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根据三地的地理位置判断下列各题。‎ ‎18. 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 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 太原、酒泉分别位于华北平原、河西走廊 C. 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D. 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19. 三地的气候相比较 A. 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B. 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多 C. 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D. 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答案】18. C 19.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对气候知识的分析能力。‎ ‎18. 西昌(约102°E、28°N)位于横断山区,酒泉(约99°E、40°N)位于河西走廊,太原(约112°E、38°N位于黄土高原,故C正确。‎ ‎19. 三地中,酒泉纬度最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大;‎ 西昌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小,同时,西昌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受山脉阻挡,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所以,三地中西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西昌和太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西昌处在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双重影响,雨季较长;酒泉距海最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三地定位不准;不会对西昌的气候进行分析。本题最好采用排除法解题。‎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 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80~90年代初从日本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 服装制造业 B. 钢铁工业 C. 生物制药工业 D. 化学工业 ‎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 产业基础良好 B.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 腹地范围广阔 D. 技术水平高 ‎22. 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 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 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 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23. 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A. 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 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 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 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答案】20. A 21. B 22. B 23.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 ‎20. 20世纪60—90年代珠三角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服装业为劳动密集型,故A正确。‎ ‎21.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著名侨乡,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改革开放之初,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B正确。A、C、D项长江三角洲优势更明显。‎ ‎22. 粤东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珠三角地区次之;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故B正确。‎ ‎23. 石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C正确。向粤西转移的是生产部门,不是“总部”,A错误;产业转移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B错误;石化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并能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优势互补的主要内容;结合主要工业部门的环境污染类型,进而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的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注意区别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不同影响。‎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5. 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 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 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答案】24. A 25. A 26.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4.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30°N-40°N大陆东部,属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且冬春降水量多于夏秋。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正确。‎ ‎25. 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水系、水文特征,因此④不符合题目要求。B、C、D选项均和④有关,故A正确,其余三项错误。‎ ‎【点睛】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的组合定位易混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图,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7.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①林业基地 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28.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水源不足 B. 地表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29.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30. 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图中的P平原,主要是因为 A.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B. 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 粮食生产过剩 D. 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 ‎【答案】27. A 28. C 29. D 30. A ‎【解析】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27. 东北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东北有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故A正确。‎ ‎28.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C正确。东北平原地形平坦;黑土肥沃;春季有冰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且蒸发慢,水源充足。故A、B、D错误。‎ ‎29. 商品粮基地形成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粮食商品率高,我国东北地区由于人少地多,粮食总产量高,而消费量少,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D正确。A、B、C项是成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 ‎30. 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具有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抗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破坏,生态功能丧失,人类环境收到破坏,因此要停止开垦,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故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综合分析即可。‎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32.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重点做好的工作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31. C 32. B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 ‎31.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红壤裸露现象,故主要的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而南方地区的自然植被为森林,故选A项。‎ ‎32. 对红漠化地区的农业生产提倡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相结合。故选B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该图所反映的地形区是 A. 准噶尔盆地 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34. 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次生盐渍化 D. 水资源遭受污染 ‎35.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b.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富 c.有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 ab B. ac C. bd D. cd ‎36. 属于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 A.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 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C.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破坏 ‎【答案】33. C 34. B 35. B 3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33. 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塔里木盆地。C正确。‎ ‎34. 该地区气候干旱。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农垦导致固沙植被破坏;不合理用水导致河流末端绿洲萎缩。荒漠化问题严重,B正确。本地区降水不足,很难发生水土流失,A错误。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但不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不大,故C、D错误。‎ ‎35. 本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多晴天,因此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a项正确;天山海拔高,山顶被冰川覆盖,夏季冰雪消融,成为主要灌溉水,c项正确;新疆位于非季风气候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b项错误;本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d项错误。故B正确。‎ ‎36. 防治荒漠化的原则是: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沙、治碱相结合的原则。B正确。A、C、D项是对策和措施,不是原则。‎ ‎【点睛】注意区分防治荒漠化的原则和对策、措施。‎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 地形类型 B. 人口分布 C. 城市分布 D. 交通线路 ‎38.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 A. 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B. 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 该地区煤气产量大,补充气源 D. 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答案】37. C 38. C ‎【解析】试题分析:‎ ‎37. 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东部沿海地区及沿线城市输送起源,所以城市分布只影响其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地形类型是自然因素,人口分布及交通线路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38. 陕晋地区有丰富的煤气,西气东输线路经过这里可以为西气东输线路补充气源。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供应充足;经过该地是为了补充起源,并非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考点:该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 读下面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A. 低廉的工资 B. 广阔的市场 C. 先进的技术 D. 通达的信息 ‎40. 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A. 技术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 原料指向型 ‎【答案】39. A 4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知识。‎ ‎39. 图中显示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最明显的是鞋帽伞类,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丧失的竞争优势低廉的工资,A正确。‎ ‎40. 图中显示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最明显的是精密仪器,这反映其工业转向技术指向型转化,A正确。‎ ‎【点睛】学会分析阅读地理图表,掌握某些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条件。‎ 下图是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1. 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42. 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B. 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43. 中国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 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 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 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 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答案】41. B 42. C 4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 图中显示两图所示农业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属于谷物类。两地区地广人稀,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商品率高,因此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B正确。‎ ‎42.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土壤,气候,水源,地形等方面。美国小麦带位于中央大平原上,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灌溉水源充足,雨热同期,东北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C正确。“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不属于自然条件。‎ ‎43. 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单产,A正确。作为湿地的沼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东北可供开垦的荒地、沼泽已经不多,应停止开垦,B错误;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不是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C错误;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不足,只能一年一熟,D错误。‎ ‎【点睛】关注地图注记,对相似的地区学会对比分析。‎ 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4. 现在IBM、微软、拜耳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在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A. 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 B. 上海资本过剩 C. 上海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 D. 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45. 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工厂,所雇佣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工资要高出我国好多倍,海尔雇佣美国员工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生产成本 B. 提高美国就业率 C. 增进中美友谊 D. 企业产品本地化 ‎46. 海尔集团发展跨国公司是为了接近 A. 原料地 B. 市场 C. 资金 D. 技术 ‎【答案】44. C 45. D 46. 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44. IBM、微软、拜耳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说明上海科技力量较强,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 ‎45. 在海外工厂雇佣当地员工,可以使企业产品本地化,增加竞争优势。‎ ‎46. 海尔在海外设立工厂可以靠近市场,缩短产品生产与销售周期,快速占领市场。‎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读下回答下列各题。‎ ‎47.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 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 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 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 ‎48. 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 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B. 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C.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 D. 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答案】47. B 48. A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 ‎47.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候高寒,导致植被少,土壤贫瘠,故生态环境脆弱;‎ ‎48. B项该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故不适宜乔木生长,错误;C项,扩大耕地面积将加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错误;D项引进外来物种将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错误。故选A项。‎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9. 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A. 促进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 B. 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C. 增加入海的水量 D. 加速河口淤积 ‎50. 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A. 钢铁工业 B. 甘蔗种植、加工业 C. 汽车工业 D. 有色冶金工业 ‎【答案】49. B 50. D ‎【解析】流域内水能的梯级开发及影响,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 ‎49. 梯级开发首先需要修建水库,水库可发挥调蓄洪水功能,有利于防洪和抗旱,B正确。梯级开发对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影响不大,不能成为主要影响,A错误;梯级开发不可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不会增加入海水量,C错误;电梯级开发后河流中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D错误。‎ ‎50. 该地区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有色冶金工业。D正确。红水河流域缺少铁矿,且交通不便,不易发展钢铁工业,A错误;红水河流域经济技术欠发达,远离东部消费市场,交通不便,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C错误。‎ ‎【点睛】流域水电的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同时水电开发,修建的水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能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抗旱能力。根据图例,图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水电开发为核心,可以利用丰富的水电,发展高耗能源的工业类型。‎ 二、综合题 ‎5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古高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山西省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煤。‎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A ;B 。‎ ‎(2)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进一步毁林开荒;③洪水灾害增多④暴雨增多 ‎(4)分析山西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简述山西省电力输出对当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1)太行山脉 秦岭 (2)修建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 (3)A④ B① C② D③ (4)废渣占用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带来污染(大气、水、土);地面塌陷,造成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 (5)输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大气污染加重,加大了水资源消耗。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解析】(1)A山东北-西南走向,位于河北、山西交界,为太行山;B山东西走向,位于陕西南部,为秦岭。‎ ‎(2)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水平梯田。‎ ‎(3)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导致③“洪水灾害增多”,“洪水灾害增多”加剧水土流失。①“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单产下降,进而导致②“进一步毁林”。植被破坏导致绿色植物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降低,④“暴雨增多”。‎ ‎(4)‎ 煤炭开采会破会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煤炭及煤矸石的堆积会占用土地;煤炭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粉煤灰会污染大气,开采过程中还会破坏地下水,形成地下采空区,造成地表塌陷等。‎ ‎(5)影响主要从对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来考虑,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输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大气污染加重,加大了水资源消耗。对输入地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